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29 01: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午錡
研究生(外文):Chen Wun-chir
論文名稱:國際市場進入模式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赴歐洲投資之高科技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s and the Performances in European Market-the Empirical Study of Taiwanese Hi-Tech Companies
指導教授:曾柔鶯曾柔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eng Jou-Y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高科技產業國際市場進入模式網路變數經營績效
外文關鍵詞:high technology industryinternational entry modesnetworking linkageoperational performanc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中文摘要
歐洲整合後廣大的市場潛力,將吸引許多的多國籍企業進駐歐洲。目前我國正致力於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而企業有更努力加強開拓歐市的必要。對歐洲有投資的台灣高科技公司,其選擇進入歐洲市場模式的考量因素和經營績效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本研究乃基此需要應運而生。同時本研究的目的為,探求顯著影響台灣高科技公司赴歐洲投資的考量因素、試圖建立可作為選擇市場進入模式的分類函數和探討台灣高科技公司進入歐洲市場不同控制程度模式與績效的關係。
根據文獻探討,茲將可能影響海外市場進入模式的變數分為企業自擁優勢、企業內部化優勢、投資區位優勢和網路連結等四類。本研究以赴歐洲投資三年以上之高科技公司為研究對象,並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搜集,在所寄發的65份問卷中,回收45份,扣除作答不完全之無效問卷3份,獲得有效問卷42份,回收率64.6%。
本研究利用因素分析的主成份法來建構變項構面、利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檢定各影響變數和各群組是否有顯著性差異、利用區別分析法來探討台商市場進入模式的關鍵決定因素,並驗證其區別能力。同時試圖建立可作為決定採取何種控制程度的分類函數。最後利用無母數統計的K-S檢定和單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檢定不同進入模式和經營績效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
因素分析結果獲得企業自擁優勢、投資風險、網路連結、契約風險、市場潛能、技術價值和技術表徵值等七個可能影響進入模式的變數。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企業自擁優勢、投資風險、網路連結、契約風險顯著地影養企業進入歐洲市場時控制程度的選擇。而市場潛能、技術價值和研發密度對控制程度則沒有顯著的影響。區別分析結果,第一區別函數與契約風險、企業自擁優勢的相關較高。而第二區別函數與投資風險、網路連結相關較高。同時,本研究發現企業在考慮採取高度控制或低度控制程度時,企業自擁優勢的強度和契約風險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而在考慮採取高度控制或中度控制程度時,企業所面對的投資風險和網路連結則是決策的關鍵因素。同時績效檢定之結果發現,不同進入模式和海外經營的獲利率之間有顯著得差異。
Abstract
Because the market capability of the European market after economy integrated is very grea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aiwanese industry is toward high-tech industry.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s of
Taiwanese high-tech companies that have invested in European market over three years.
There are two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The first one is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aiwanese high-tech companies
to choose the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for investing in European Market. The second one i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and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s.
Empir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mail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completed by managers in 65 Taiwanese high-tech companies. There were 45 firms responded the questionnaire. Out of the 45 firms, 3 were excluded since they contained large numbers of missing values, resulting in a final sample of 42 firms. And the response rate was 64.6%.
There are three main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First, the 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es, Investment Risk, Contract Risk, and Networking Linkage would influence Taiwanese high-tech companies to choice the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for investing in European market. Second, the Ownership-Specific advantages and Contract Risk were the key factors in deciding either the high degree of control or low degree of control. The Investment Risk and Networking Linkage were the key factors in deciding either the high degree of control or middle degree of control. Third, the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will have significally impact on the profits of Taiwanese high-tech companies that have invested in European market over three years.
摘要.....................................................................................Ⅰ
目錄.....................................................................................Ⅱ
圖目錄.................................................................................Ⅲ
表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3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架構................................................................5
第五節 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高科技產定義........................................................7
第二節 企業海外投資相關文獻.....................................12
第三節 績效相關文獻......................................................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對象...............................................................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48
第三節 研究變數定義......................................................49
第四節 研究假設...............................................................51
第五節 統計分析方法......................................................55
第四章 實證研究結果......................................................56
第一節 樣本廠商基本資料分析.....................................56
第二節 影響進入模式之統計分析.................................58
第三節 進入模式與經營績效之統計分析....................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83
第三節 後續研究之建議..................................................85
參考文獻.............................................................................86
附錄 問卷內容................................................................95
【中文文獻】
【1】王健全 (1998),「中小企業在高科技產業的地位」,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
【2】李蘭甫 (1984),國際企業論,三民書局,台北市。
【3】李蘭甫 (1994),國際企業論,三民書局,台北市。
【4】林彩梅 (1991),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
【5】林彩梅 (1992),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
【6】林彩梅 (1994),多國籍企業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
【7】林椿桂 (1993),「高科技產業製造競爭優勢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 所碩士論文。
【8】姜勵男 (1994),國際投資法概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
【9】馬維揚 (1995),「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之績效評估-以科學工業園區為例」,台北企銀月刊,第26期,第 29-41頁。
【10】曾柔鶯 (1991),「歐洲單一市場科技整合之研究」,台灣經濟,第180期,第46-58頁。
【11】曾柔鶯 (1998),現代管理學,第二版。華泰出版社,台北市。
【12】葉新興、史惠慈 (1994),「台商在大陸及東南亞投資行為之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國科會委託研究。
【13】張東隆與Philip.D.Grub (1991),「台灣資訊廠商國際化競爭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1卷 第11 期,第35頁。
【14】經濟部公報 (1997),第29卷,第21期,第10頁。
【15】陳寶瑞 (1987),「我國企業對外投資之探討」,華岡商科學報,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第3期,第158-172 頁。
【16】陳添枝、蘇顯揚 (1989),「工業局委託研究成果調查報告摘要:對外投資攸關的產業政策」,工業簡訊, 第19卷,第1期,第9-11頁。
【17】陳添枝 (1995),「台灣對歐美直接投資的型態及效果」,經濟前瞻季刊,第10卷,第4期,第36-39頁。
【18】陳厚銘 (1995),「台灣廠商海外投資之區位選擇與市場進入模式研究-折衷典範與網路變數分析」,國立台 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陳更生、楊文瑞 (1998),「也談投資環境評估的方法-簡介多因素分析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2卷, 第8期,第34頁。
【20】陳更生、楊文瑞 (1989),「也談投資環境評估的方法-簡介多因素分析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2卷, 第8期,第34頁。
【21】陳淑華 (1995),「國外市場進入模式之研究-以資訊產品製造業實證」,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22】劉仁傑 (1995),「日本企業在日本、台灣與大陸分工策略之探討」,陸委會委託研究。
【23】鐘琴 (1998),「中小企業國際化:現況、問題與展望」,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委託研究。
【24】饒憶雯 (1996),「國際市場進入模式與績效評估因素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