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廢輪胎處理基金會,「廢輪胎資源利用為輔助燃料」,廢輪胎資源化利用技術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1996。
2. 台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區水泥工業概況,1999。
3. 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水泥業用電特性對負載管理策略影響之調查研究,台灣電力公司,1993。
4.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編印,分析國際資料探討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之合理減量空間,台灣大學,1998。
5. 行政院環保署空保處編印,二氧化碳之減量策略及能源政策影響評估,行政院環保署,1998。
6. 汪雅康,「全球變遷之因應:產業發展政策之因應」,工業簡訊,第27卷,第5期,第1-9頁,1997。7. 吳榮華,製程模式在一貫作業鋼鐵廠能源利用分析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1990。8. 吳榮華、陳家榮,「大型製程產業之能源有效利用分析」,能源季刊,第23卷,第3期,第34-47頁,1993。9. 李玉玲,「台灣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之因應對策與建議」,工業簡訊,第28卷,第1期,第22-42頁,1998。
10. 李紹先,「水泥旋窯利用廢輪胎作部份取代性燃料之實績」,陶業,第8卷,第4期,第56-62頁,1989。11. 李紹先,「水泥工業對於廢棄資源回收的貢獻」,陶業,第15卷,第1期,第66-68頁,1996。12. 李國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現況與我國採行因應策略」,工業簡訊,第27卷,第12期,第1-23頁,1997。13. 林青宏,製程產業二氧化碳減量措施多目標規劃模式之建立-一貫作業鋼鐵廠範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1998。14. 林素貞,「產業因應CO2減量探討」,能源節約技術報導,第34期,第3-13頁,1999。
15. 林素貞、張子見、李正豐,「水泥業永續發展之相關課題與因應策略」,能源季刊,第28卷,第4期,第2-15頁,1998。16. 林素貞、張子見、李正豐、張翊峰,「台灣地區產業二氧化碳之變動趨勢分析與減量策略」,工業污染防治,第67期,第1-15頁,1998。17. 林素貞、張翊峰、劉豪,「台灣地區水泥工業之產業關連與能源環境之相關性研究」,中國環境工程學刊,第六卷,第4期,第429-441頁,1996。
18. 林經智,「國內水泥業利用廢輪胎為燃料之可行性研究」,能源季刊,第二十卷,第1期,第127-140頁,1990。19. 林蘭貞,「探討CO2排放問題及我國之因應對策」,能源季刊,第22卷,第3期,第109-116頁,1992。20. 林蘭貞,「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我國能源策略」,能源季刊,第26卷,第2期,第18-33頁,1996。21. 施勵行、吳榮華、林裕文,「二氧化碳限量排放下之能源策略及產業發展」,能源季刊,第25卷,第2期,第5-24頁,1995。22. 柏雲昌,「我國水泥工業能源消費模擬分析」,能源季刊,第15卷,第4期,第1-18頁,1985。23. 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花蓮製造廠簡介,1992。
24. 徐錦上、溫紹炳,「水泥工業研磨技術之節約能源技術探討」,能源季刊,第22卷,第4期,第25-45頁,1992。25. 孫盈哲,「國產水泥成本推估-以台灣水泥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7卷,第10期,第55-57頁,1994。
26. 孫福龍,環境與政策對於台灣水泥業未來發展的影響-系統動態模式的建構與模擬,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1992。27. 程月初,「水泥業向CO2排放量挑戰」,能源報導,1998年6月。28. 程月初,漫談我國水泥工業,台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1997。
29. 財政部海關總稅務司統計處,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1981-1998。
30. 連錦漳,「台灣地區水泥供需與自給率之分析」,工業簡訊,第28卷,第6期,第75-93頁,1998。31. 陳良潮,「因應京都議定書的台灣能源產業政策探討」,能源季刊,第28卷,第3期,第32-45頁,1991。32. 陳登仁,「水泥廠之廢熱發電」,能源季刊,第21卷,第3期,第41-50頁,1991。33. 陳進發,「日本地球溫室化抑制之基本政策對於產業界能源使用之影響」,能源節約技術報導,第31期,第3-11頁,1998。34. 陳瑞興,「水泥製造業節約能源」,能源節約技術報導,第18期,第10-23,1996。35. 曾志雄,「我國水泥工業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策略與措施」,工業簡訊,第28卷,第4期,第118-138頁,1998。36. 黃正忠,「京都議定書之後我國能源策略走向如何」,能源報導,1998年2月。37. 黃清村,「台灣水泥工業之現況與展望」,產業經濟,第207期,第1-32頁,1999。38. 黃福利,台灣區水泥工業最適發展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1987。39. 張才雄,「水泥廠的廢熱回收-介紹亞泥花蓮廠二號窯廢熱回收發電工程及其效益」,能源季刊,第17卷,第3期,第17-38頁,1987。40. 張四立,「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之政策規劃與減量效果評估」,因應溫室效應之經濟工具及其經濟影響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1997。
41. 張西龍,「中鋼氧化鐵礦泥再利用於水泥廠實例」,技術與訓練,第23卷,第6期,第177-184頁,1998。42. 張志鵬、陳志賢,「亞洲水泥公司花蓮製造廠之節約能源措施與成效」,能源節約技術報導,第22期,第32-48頁,1996。43. 馮炳勳,水泥廠生產製程動態模擬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1996。44. 經濟日報社,「水泥工業」,中華民國經濟年鑑,經濟日報社,第374-377頁,1995。
45. 經濟部工業局,台灣產業經濟長期研究-水泥業發展策略研究報告,1992。
46. 經濟部工業局,建材工業技術開發與輔導計畫-我國水泥供需及未來發展策略之研究,1997。
47. 經濟部工業局,水泥工業製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技術推廣與輔導計畫,1998。
48.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印,水泥工業製程節約能源技術調查評估,1991。
49.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八十七台灣能源平衡表,1999。
50.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台灣能源統計年報,1999。
51.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印,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能源指標季報,1998。
52.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編印,能源查核制度管理輔導計畫期末報告,1997。
53. 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水泥工業發展政策與措施」,產業發展白皮書,台北,第193-199頁,1994。
54. 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生產統計月報,1991-1996。
55. 楊任徵,「台灣二氧化碳排放趨勢與抑制潛力探討」,能源季刊,第27卷,第4期,第2-18頁,1997。56. 楊任徵,「我國能源部門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統計與分析」,能源季刊,第28卷,第2期,第2-14頁,1998。57. 楊任徵,我國CO2排放跨國比較及關鍵因素分析,研究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1998。
58. 楊任徵、余敦琪,我國能源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研究報告,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1998。
59. 楊金鐘,「廢輪胎的有效利用方式:胎得福(TDF)燃料」,能源季刊,第21卷,第1期,第114-131頁,1991。60. 楊建基、王文郁,「台灣石灰石礦業之回顧與展望」,台灣業,第50卷,第1期,第49-109頁,1998。
61. 楊冠雄,「水泥製程之熱力學分析」,能源季刊,第16卷,第1期,第82-90頁,1986。62. 楊浩彥,「溫室氣體減量成本之研究」,能源季刊,第28卷,第63. 楊維修,水泥業溫室效應氣體減量潛力分析與評估,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6。64. 談駿嵩,「產業界因應CO2減量之策略及作法」,能源節約技術報導,第31期,第12-19頁,1998。65. 蔡政博,水泥製造學,益群書店,台北,1991。
66. 劉胵豪,台灣地區耗能產業與環境品質之研究-以水泥工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1995。67. 劉國忠,「礦泥應用為水泥原料之面面觀」,技術與訓練,第22卷,第3期,第84-92頁,1997。68. 賴麗瑩,「京都議定書之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能源季刊,第28卷,第3期,第2-30頁,1998。69. 賴麗瑩,「美國因應氣候變遷之節能方案簡析」,能源季刊,第28卷,第2期,第28-36頁,1998。70. 簡成紋譯,「日本水泥業利用事業廢棄物副產品之概況」,陶業,第15卷,第1期,第64-65頁,1996。
71. 謝長宏,系統動態學-理論、方法與應用,中興管理顧問公司,台北,1980。
72. 顏榮祥,製程模式在一貫作業鋼鐵廠之應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1987。73. 龔俊豪,「美國廢輪胎回收利用方案-輪胎衍生燃料」,工業污染防治季刊,第18卷,第1期,第99-118頁,1991。74. Cahn, D., Greer, W., Mikols, E., and Moir, R., "Atmospheric CO2 and US Cement Industry", World Cement, Vol.28, No.8, pp64-68, 1997.
75. Cbandelle, J. M., "A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World Cement, Vol.29, No4, pp8-10, 1998.
76. Das, A., and Kandpal ,T. C., "Energy - Environment Implications of Cement Manufacturing in India: A Scenario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Vol.21, pp299-308, 1997.
77. Gordobil, J. C. U., "Secondary Fuels and Raw Materials in the Spanish Cement Industry", World Cement, Vol.28, No3, pp40-43, 1997.
78. Japan Cement Association, Cement in Japan, 1996-1998.
79. Mahmud, H. M. A., and Rachid, H. "Indonesian Greenfield Development", World Cement, Vol.29, No.2, pp26-29, 1998.
80. Males, E. 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orld Cement, Vol.30, No.4, pp9-14, 1999.
81. Marciano, E., and Kihara, Y., "Looking Green", World Cement, Vol.28, No.4, pp82-88, 1997.
82. Nisbet, M.,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World Cement, Vol.30, No.3, pp9-14, 1999.
83. Phylipsen, G. J. M., Blok, K., and Worrell, 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Energy Efficiency - Methodologies for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ergy Policy, Vol.25, Nos. 7-9, pp715-725, 1997.
84. Scheubel, D. B., "The Development of Cement Technology and Its Influence on Refractory Linings", World Cement, Vol.28, No.9, pp55-62, 1997.
85. Terruzzi, D., "Fuel Inject System Improves Lime Kiln Prospects", World Cement, Vol.29, No.3, pp25-26, 1998.
86. Yellepeddi, R., and Bonvin, D., "Cement Analysis for the 21st Century", World Cement, Vol.29, No.2, pp88-92,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