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0: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羅玉如
研究生(外文):Yu-Ju Lo
論文名稱: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歷史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aiwan, 1945--1998
指導教授:李奉儒李奉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eng-Jihu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比較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68
中文關鍵詞:教育比較教育比較教育史台灣
外文關鍵詞:educationcomparative educationhistor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Taiw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23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論文旨在探討台灣比較教育研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即從1945迄今的歷史發展與現況。本文採用歷史研究法,以1974年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的成立為分界,將台灣比較教育研究之歷史發展分為早期研究階段與現代研究階段;並採用文獻分析法,對於台灣比較教育研究之相關文獻,包括各類教育期刊文章、書籍、學位論文與學報論文等,以比較教育研究之分析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特色等三方向探究各階段的研究內涵,獲得以下幾點結論:
一、發表於各類教育期刊的比教育研究文章以單一國家的區域性研究為主,並日愈擴大研究國家對象及研究領域。
二、書籍類研究多重視單一國家的區域性研究及多國家間的比較研究,理論性研究主要有翻譯性著作、集體創作與研究者自行撰寫等編纂論述方式。
三、學位論文之研究主題皆偏向特定的教育階段或教育內容,並均能擅用研究方法達其研究目的;其中,有多數是理論性研究成果,改善理論性研究在其他出版品中的不足處。
四、學報類論文主題都集中在初等教育之師資培育與課程教材上,各教育研究所與比較教育研究所之研究生的投入,有助於研究主題和內容之多樣化。
五、研究國家對象在四類出版品中均以美國教育的研究為最多,其次為日本教育;在解除戒嚴、開放兩岸學術交流後,大陸地區的教育制度亦成為另一重要研究對象。
本論文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提昇比較教育研究期刊雜誌的專業性,廣泛彙整學者的研究成果,增加專題比較及相關比較教育理論性研究。
二、整合研究者成為各類專業學術研究社群,共同合作進行研究,提昇專題比較研究層次,致力於理論性研究的本土化與國際化,並將研究成果匯集成書。
三、培養專攻比較教育研究之研究生,使能具備英語以外之外國語言能力,延伸研究觸角至歐美各國,增加研究之深度與廣度,以供政府決策參考。
四、在學報論文中,以各師範學院所具備的專業教育人才,從事更多元的比較研究,發揮比較教育重視實用與深具教育改革的研究特色。
五、建立各國教育資料庫,整合國內比較教育研究成果,完整蒐集國內外比較教育研究資訊及文獻。
This essay intends to record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aiwan since 1945 to 1998. This essay, by mean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eriods in terms of some key events in this field. The earlier period covers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World WarⅡto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y-Taipei in 1974, whose main purpose was to encourage comparative study of education. The latter period is from 1974 to 1998. The main issues to be analyzed in this essay are concerned with 1.the research objects; 2.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3.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results,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journal papers, books, essays and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search results:
1.The research themes of the journal papers are almost focused on one individual country, though by the time the research themes and contents are more and more divergent.
2.The books about comparative education are both centered on one- country study and among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countries studies.
3.The subjects of essays are mainly of one specific stage of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 numbers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tudies of the essays are more than the other documents.
4. The subjects of the publications of the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cused on the teacher training,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of primary education.
5.The countries studied are centralized on USA, UK, Japan and China.
Consequently,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recommended as follows:
1.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journals, and to integrate the comparative education scholars’ research results.
2.To integrate the researchers into different kinds of professional group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field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tudies must put the emphasis both on the indigenous features and international character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3.To cultivate the researchers’ foreign languages ability, other than English, in order to conduct cross-nations researches, beyond English countries.
4.To encourage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onduct the diversified comparative studies, in order to employ the usefulnes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for education revolution.
5.To set up a Taiwa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Center to collect all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documents and data of Taiwan and foreign countrie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7
第二章 早期台灣比較教育研究:1945-197411
第一節 早期比較教育研究的分析對象13
第二節 早期比較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43
第三節 早期比較教育研究的主要特色48
第三章 現代台灣比較教育研究:1975-199866
第一節 現代比較教育研究的分析對象67
第二節 現代比較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107
第三節 現代比較教育研究的主要特色128
第四節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研究成果剖析151
第四章 台灣比較教育研究的趨勢分析168
第一節 比較教育研究之研究主題分析168
第二節 比較教育研究之研究對象分析176
第三節 比較教育研究之研究領域分析1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222
第一節 結論223
第二節 建議228
參考書目234
附錄一 早期書籍目錄一覽表244
附錄二 早期相關比較教育研究碩士論文一覽表249
附錄三 早期相關比較教育研究學報文章一覽表250
附錄四 現代比較教育研究書籍目錄一覽表251
附錄五 現代相關比較教育研究碩士論文一覽表258
附錄六 現代相關比較教育研究學報文章一覽表260
附錄七 現代相關比較教育研究博士論文一覽表268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1992)。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1996)。教育改革─從傳統到後現代。台北: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1997)。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文化。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1991)。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概況。台北: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
仇同(1964)。中美工業職業教育比較,台灣教育,167,6-8。
王文科(1971)。貝爾德之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台灣教育輔導月刊,21(7),7-10。
王文科(1975)。比較教育的發展,師友,95,14-19。
王仙霞、楊士賢、曾榮華(1995)。教育與心理論文索引彙編。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保進、王麗芬(1998)。美國「全國師範教育認可審議委員會」(NCATE)認可模式對我國師資培育評鑑的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34。
王政彥(1995)。英國成人繼續教育在1992年擴充與高等教育法案之後的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高雄師大學報,6,1-25。
王秋絨(1982)。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第八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記錄,比較教育通訊創刊號,3。
王家通(1980)。法、英、日、中高等教育制度比較研究,教育學刊,2,1-44。
王家通(1981)。比較教育學導論。高雄:復文圖書。
王家通(1981)。主要國家大學師資之比較,教育學刊,3,69-96。
王煥琛(1957)。各國中小學師資訓練概況比較,教育文摘,2(3),21-36。
王煥琛(1959)。各國小學課程之比較,教育文摘,4(7、8),17-36。
王煥琛(1964)。各國小學算術科課程教材分析比較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瑞賢(1992)。中日美三國地方教育行政制度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司琦主編(1957)。近十年來教育論文索引。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圖書館主編(1963)。近五年教育論文索引(1957-61)。台北: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圖書館。
石偉平(1998)。國際與比較教育專題研究。台北:商鼎文化出版。
朴福仙(1992)。中國大陸大學成人教育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朱麗娟(1993)。美國大學專業教育研究─以管理教育為例探討美國專業教育特性。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羊憶蓉(1994)。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
吳其澤、郭昱旻(1987)。中韓兩國小學行政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9,103-121。
吳怡萍(1997)。我國與美國小學資優鑑定方式之比較。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姈娟(1997)。金恩的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國淳(1997)。戰後五十年來台灣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鼎(1959)。各國小學課程比較之研究,教育文摘,4(7、8),1-16。
吳麗君(1991)。待開發的領域─比較教育方法論,國民教育,31(3.4),25-30。
李天健(1993)。台灣教育發展四十年(一),人本教育札記,50,36-39。
李天健(1993)。台灣教育發展四十年(二),人本教育札記,51,30-35。
李天健(1993)。台灣教育發展四十年(三),人本教育札記,52,20-25。
李天健(1993)。台灣教育發展四十年(四),人本教育札記,53,22-27。
李戈北(1987)。海峽兩岸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觀之分析研究,收錄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教育專題研究第三輯。台北:教育部。
李園會(1993)。海峽兩岸小學課程之比較研究,初等教育研究集刊,1,1-20。
周祝瑛(1996)。中國大陸比較教育學研究之發展與評估,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201-225。
周淑卿(1992)。英國國定課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尚英傑(1982)。中英兩國師範教育制度的比較研究,花蓮師專學報,13,425-463。
林子勛譯(1966)。(Arthur H. Moehlman, 原著)。比較教育。台北:正中書局。
林本(1960)。各國教育水準之比較。台北:中等教育司。
林玉体(1969)。世界主要國家高級中學課程之比較,教育文摘,14(12),5-8。
林武(1984)。中、美、英、法、日五國教育視導制度之比較研究─兼論我國教育視導制度改進之途徑。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1970)。比較教育與教育計劃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報,1,507-542。
林清江主編(1983)。比較教育。台北:五南圖書。
林朝鳳(1994)。海峽兩岸國(初)中課程內涵之比較研究,師大學報,39,1-62。
林鎮坤(1997)。兩岸特殊教育政策之比較。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金梁垣(1982)。中韓兩國升大學重考生重考問題的比較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梁垣(1990)。中韓兩國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金淑伊(1990)。中韓兩國中等教師在職教育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旭岡(1998)。中英教育優先區政策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姚元勳(1969)。世界各國教育現況比較觀(下),師友,25,13-16。
姚元勳(1969)。世界各國教育現況比較觀(上),師友,24,12-14。
施金池(1958)。日本義務教育制度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雯柔(1997)。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邦正(1957)。比較法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教育文摘,2(1、2),10-16。
孫邦正(1961)。各國小學課程的比較,教育與文化,264,5-10。
孫邦正(1973)。各國空中教育制度之比較,政大學報,27,75-110。
徐南號譯(1989)。(沖原豐原著)。比較教育學。台北:水牛。
馬信行(1995)。德國技術生(學徒)培訓制度與其應用在我國延教班的可行性,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1,19-66。
高建民(1993)。大陸地區義務教育課程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91)。主要國家大學自主性之比較研究─中、法、英、美、西德、日本之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主編(1978-1997)。教育論文摘要第一輯至第二十輯(1977-199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1963-1977)。教育論文索引第三輯至第十五輯(1962-1976)。台北:國立教育料館。
崔榮杓(1986)。中、韓兩國中央教育行政制度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奉箴(1979)。各國中等教育視導制度之比較,教育學刊。1。35-60。
張炳熙(1957)。各國小學教育。台南:省立台南師專。
張風真譯(1980)。(沖原豐原著)。各國教育特色。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張祚倫(1961)。各國小學教育制度。台中:長春出版社。
張善楠(1995)。從美國NCES長期研究資料系統論我國教育長期研究的發展性,台東師院學報,6,49-66。
張德銳(1996)。美國良師制度對我國實習輔導制度之啟示,初等教育學刊,5,41-64。
教育部(1964)。大學科目彙編。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3)。修訂大學課程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77)。修訂大學必修科目表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許水德(1963)。日本中學校課程之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彩禪(1997)。台灣與以色列幼兒教育之比較─展望我國幼兒教育政策,比較教育。44。22-40。
陳孔立主編(1996)。台灣歷史綱要。台北:人間出版社。
陳金源(1982)。中、美、英、日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陳奎熹(1985)。中英兩國師範教育發展之比較研究,師大學報,30,149-178。
陳梅生、吳德邦(1986)。我國與美國小學數學教育比較研究─美國波士頓小學數學課程與我國小學數學課程比較,師大學報,31,565-602。
陳清敏、黃昭仁、施志輝(1996)。認識台灣。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陳瑞津(1981)。中、美、德、日義務教育師資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儒晰(1997)。新馬克思主義與比較教育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錦瑩(1997)。霍姆斯問題解決方法論之探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陸珗(1965)。美國中央教育行政組織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榮富(1986)。中日兩國技術職業教育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素鳳(1987)。中日小學音樂科教材之比較,國教月刊,34(1.2),45-49。
程又強、陳明終、吳清山(1988)。教育與心理論文索引彙編。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全吉(1959)。戰後美國師範教育制度之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昆輝主編(197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摘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黃晟(1960)。美蘇高等教育制度的比較,民主評論,11(44),22。
黃嘉莉(1997)。美國教育學院的歷史演進及未來展望。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思偉(1996)。當代比較教育研究的趨勢。台北:師大書苑。
楊思偉沈姍姍。(1996)。比較教育。台北:空中大學。
楊國賜(1973)。比較教育問題中心研究法,新時代,30(9),17-20。
楊國賜(1975)。比較教育方法論。台北:正中書局。
楊國賜(1981)。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概況,收錄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資料彙編。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420-433。
楊國賜、楊深坑主編(1992)。(Jurgen Schriewer & Brian Holmes編)。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台北:師大書苑。
楊榮川(1965)。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下),新時代,5(5),21-22。
楊榮川(1965)。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上),新時代,5(4),20-24。
葉郁菁(1998)。英國督察體制之教師評鑑系統在我國可行性之初探,初等教育學報,11,365-382。
葉連祺(1996)。美國中小學師資檢覈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董文染(1983)。美國公私立大學國民教育學系課程標準與我國師範專科學校普通課程標準之比較,嘉義師專學報,13,69-90。
董正玲(1986)。自中美二國小學自然科學物理教材之比較看我國嘉雲地區國民小學自然科學實施概況之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6,209-297。
詹棟樑(1965)。史奈德在比較教育學上的貢獻,思想與時代,29,18-20。
雷國鼎(1968)。大學任務的比較研究,台灣教育,214,3-5。
雷國鼎(1976)。比較國民教育。台北:三民出版社。
雷國鼎譯(1962) 。(John F. Cramer, and G. S. Brown原著)。比較教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廖啟森(1996)。臺灣與大陸師資培育制度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一葦譯(1959)。美蘇教育的比較,教育與文化,21(1),20-24。
齊飛譯(1958)。日本科學教育與美蘇兩國之比較,教育與文化,16(5),14。
劉季洪(1955)。我國國民教育與各國義務教育的比較,台灣教育輔導月刊,5(7),12-15。
樊秀惠(1997)。比較教育中實證主義的論爭。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慧玲(1990)。第十四屆歐洲比較教育會議出席報告,比較教育通訊,24,1-4。
蔡清華(1983)。主要國家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華(1989)。中華民國台灣比較教育研究之檢討。比較教育通訊,20,8-19。
鄭明東(1954)。中日兩國社會教育法之比較,台灣教育,4(5),12-15。
盧緒增(1963)。美國大學認可制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新煌、黃世明、翁仕杰(1995)。百年來台灣社會力的沉浮與轉型,收錄於台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主編。百年來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10-149。
戴曉霞(1995)。IEA研究及其方法論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薛曉華(1996)。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台北:前衛出版社。
謝建三(1972)。中、日、韓三國初中一年級英語讀本之比較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宜興譯(1997)。(馬麗科娃與傅麗福松原著)。比較教育學。高雄:麗文文化。
簡明忠(1984)。中、美、英、法四國學前教育制度、課程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慶祥(1990)。中共師範教育改革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八九)。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慶祥(1994)。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分析。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魏媛真(1997)。結構主義及其在比較教育上之應用。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廷光譯(1965)。(I. L. Kandel原著)。比較教育。台北:台灣商務。
羅華美(1997)。依賴理論及其在比較教育上的應用。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嚴翼長(1987)。美國和德國課程發展的比較,收錄於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教育專題研究第三輯。台北:教育部。
蘇立瑋(1993)。美國啟智學前計畫(project Head Start)影響學生未來學校表現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Brickman, William W. (1977)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An History Analysi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11(1),1-21.
Chen Shu-Ching (1994). ‘Research Trends in Mainland Chinese Comparative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38(2), 233-252
Halls, W. D. (1977). ‘Compar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964-1977: A Personal View’, Comparative Education, 13(2), 81-86.
Mochida, Kengo (1999) ‘The state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Japan’.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演講稿 (1999.1. 4,未出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仇同(1964)。中美工業職業教育比較,台灣教育,167,6-8。
2. 王文科(1971)。貝爾德之比較教育的研究方法,台灣教育輔導月刊,21(7),7-10。
3. 王文科(1975)。比較教育的發展,師友,95,14-19。
4. 王保進、王麗芬(1998)。美國「全國師範教育認可審議委員會」(NCATE)認可模式對我國師資培育評鑑的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34。
5. 王家通(1980)。法、英、日、中高等教育制度比較研究,教育學刊,2,1-44。
6. 王家通(1981)。主要國家大學師資之比較,教育學刊,3,69-96。
7. 王煥琛(1957)。各國中小學師資訓練概況比較,教育文摘,2(3),21-36。
8. 王煥琛(1959)。各國小學課程之比較,教育文摘,4(7、8),17-36。
9. 王煥琛(1964)。各國小學算術科課程教材分析比較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0. 朴福仙(1992)。中國大陸大學成人教育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11. 吳怡萍(1997)。我國與美國小學資優鑑定方式之比較。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2. 吳鼎(1959)。各國小學課程比較之研究,教育文摘,4(7、8),1-16。
13. 吳麗君(1991)。待開發的領域─比較教育方法論,國民教育,31(3.4),25-30。
14. 李天健(1993)。台灣教育發展四十年(一),人本教育札記,50,36-39。
15. 李天健(1993)。台灣教育發展四十年(二),人本教育札記,5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