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菁(民87)。從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論美國的在家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7)。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337-365。台北:揚智文化。
王家通(民87)。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心。載於教育政策論譠,1(2)。http://www.epq.ncnu.edu.tw/epforum/Vol 1 no2/8.htm王雅萍(民86)。原住民教育法草案:三種版本的比較。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第三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研究基金會(民84)。百年來的台灣。台北:前衛。
台灣常民文化學會(民87)。台灣原住民歷史大事紀年表。【線上查詢】http://abori.pts.org.tw
瓦歷斯‧尤幹(民83)。體檢台灣「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載於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191-199。台北市:文建會。
朱志宏(民84)。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牟中原、汪幼絨(民86)。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行政院(民8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線上查詢】http://www.edu.tw/minister/action87/1-1.htm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民87a)。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委託研究計畫之二─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民87b)。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總體規劃─台灣省政府精簡後原住民行政組織體系調整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吳天泰(民84a)。中華民國原住民教師學生族籍調查報告。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吳天泰(民84b)。原住民教育法規彙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吳天泰(民87a)。由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原住民母語教學的推展。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期,49-64。
吳天泰(民87b)。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家瑩(民79)。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發展史。台北:五南。
巫銘昌(民88)。原住民地區國中教師進修之需求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三期,1-33。
李壬癸(民86)。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常民文化。
李亦園(民71)。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李亦園(民72)。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汝和(民58)。教育志。台灣省通誌,卷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汝和(民59)。教育志。台灣省通誌,卷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汝和(民61)。政事志。台灣省通誌,卷三。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瑛(民85)。原住民成人教育實施計畫。教育部。
沈六(民82)。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理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2)。多元文化教育,47-70。台北:台灣書店。
周婉窈(民86)。台灣歷史圖說。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林瑞榮(民86)。國小鄉土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對話。發表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道生(民84)。荷蘭人治台時期的原住民政策。山海文化雙月刊,8期:107-113。林慧貞、謝文和(民87)。台灣地區原住民教育需求與推展現況。載於原住民成人教育國際觀摩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1-31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姜旭岡(民87)。中英教育優先區政策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
柯正峰(民85)。我國原住民教育法令之探討。社教雙月刊,75期,11-15。洪泉湖(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師資問題。載於洪泉湖、吳學燕(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53-70。台北:師大書苑。
洪英聖(民82)。台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台北:時報文化。
徐玫綺(民87)。弱勢族群與學校教育─長庚護專的原住民少女。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徐藝華(民85)。解讀「原住民教育法」草案─訪花蓮師範學院陳伯璋校長。師友, 10-13。浦忠成(民85)。原住民教育法研修的原因及其意義。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三期,75-78。秦葆琦(民86)。原住民鄉土文化教材之發展與主要內容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七期,72-81。秦葆琦(民87a)。原住民鄉土文化教材中的教學活動分析─以第二冊(四年級)之十族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九期,88-101。秦葆琦(民87b)。原住民鄉土文化教材教學觀摩會與試教研究會的啟示。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二期,24-34。翁福元(民87)。台灣原住民教育政策之歷史社會學分析。載於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民87)。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9-25。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高德義(民86)。國家、政府與原住民。載於第一期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成果報告,74-86。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張佳琳(民82)。台灣光復後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張菀珍(民87)。我國原住民成人教育政策。載於原住民成人教育國際觀摩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7-350。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綠薇(民88)。台灣原住民的困境與教育。載於洪泉湖、吳學燕(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15-30。台北:師大書苑。
張慧端(民85)。原住民母語教學或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四期,35-41。張駿逸(民86)。民族學觀點的原住民鄉土文化教材。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六期,1-20。教育部(民81)。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82-86)。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2)。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6)。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a)。九年一貫課程專區-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總綱綱要。【線上查詢】http://www.kmsh.com.tw/九年一貫課程專區/總綱.htm
教育部(民87b)。原住民族教育法。
教育部(民87c)。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第二期五年計畫(88-92)。
教育部(民87d)。發展與改進原住民職業教育五年計畫執行檢討報告。
教育部(民88a)。教育研究委員會業務介紹。【線上查詢】http://gopher.edu.tw/edures/index.htm
教育部(民88b)。教育部八十七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線上查詢】 http://www.moe.gov.tw/primary/business/2-1-2-1.html
教育部(民88c)。原住民學生升學與就業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8d)。教育部公報,第二九三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8e)。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細則草案。
梅媛媛(民84)。花東兩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士氣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莊明貞(民82)。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與實施。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2)。多元文化教育,225-250。台北:台灣書店。
郭金水(民85)。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九期,339-368。郭為藩、林清江、蓋浙生、陳伯障(民75)。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踐。理論與政策,創刊號,29-39。陳孔立(民85)。台灣歷史綱要。台北:人間。
陳奇祿(民81)。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
陳枝烈(民87)。原住民教師充實傳統文化知能的探討。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二期,35-41。陳美如(民87)。多元文化學校的知識革命與教師重構─從「潛在課程」談起。教育研究集刊,第四十一輯,171-19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陳憶芬(民87)。原住民職業教育與就業信念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陳麗華(民87)。評原住民族教育法草案。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期,38-48。
程健教、黃森泉(民85 )。由福利經濟觀點論「教育優先區」規畫與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台中師範學院學報,第十期,1-27。黃木蘭(民87)。原住民國小學生學校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黃昆輝(民69)。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
黃清耀(民87)。如何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二期,90-96。
黃森泉(民85)。從教育優先區論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創刊號,1-32。黃森泉(民86)。國民小學原住民鄉土文化教育之內涵。發表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黃森泉(民87)。原住民社會教育之現在與未來。載於八十六學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383-412。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黃森泉(民88)。台灣原住民學前教育之現況與展望。載於洪泉湖、吳學燕(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125-147。台北:師大書苑。楊國賜(民81a)。加強山胞社會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台北:教育部。
楊國賜(民81b)。加強山胞親職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台北:教育部。
楊瑩(民82)。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過程與回應典範。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2)。多元文化教育,129-164。台北:台灣書店。
楊瑩(民8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廖鳳瑞、許碧勳(民88)。幼兒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國立教育資料館。【線上查詢】http://www.nmh.gov.tw/edu/basis1/694/9.htm
劉如仲、苗學孟(1991)。清代台灣高山族社會生活。福建福州:人民出版社。
劉阿榮(民85)。教育優惠與階層流動:台灣原住民教育優惠政策析論。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四期,1-21。劉蔚之(民82)。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之研究。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82)。多元文化教育,71-99。台北:台灣書店。
蔣嘉媛(民87)。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政策之評估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鄧毓浩(民86)。從民族主義論台灣原住民教育實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學博士論文。鄧憲卿(民86)。台灣原住民史料彙編第四輯─卑南族的社會與文化(下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謝高橋(民80)。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謝嘉梁(民86)。台灣原住民中料彙編第三輯─台灣省政府公報中有關原住民法規政令彙編(1)。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簡杏蓉(民82)。台灣原住民教育機會均等之探討─社會安全制度取向。東吳大學碩士論文。顏國樑(民86)。原住民鄉土教學實施現況及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六期,21-35。顏國樑(民87)。原住民族教育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評析。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十一期,69-85。顏國樑(民88)。原住民教育。載於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國立教育資料館。【線上查詢】http://www.nmh.gov.tw/edu/basis1/694/10.htm
譚光鼎(民87)。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民88a)。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師資培育檢討。載於洪泉湖、吳學燕(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71-90。台北:師大書苑。
譚光鼎(民88b)。原住民民族教育內涵與實施之規劃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專案。
ABS(1994). 1994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Survey. 【On line】.Available http://www.statistics.gov.au/websitedbs/D3110124.NSF/
DEET(1988). Report of the Aboriginal Education Policy Task Force.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DEET(1989). National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 Education Policy. DEET.
DEET(1994a). 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 A Discussion Paper. Canberra: AGPS.
DEET(1994b). 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 Statistical Annex. Canberra: AGPS.
DEET(1994c). 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 Canberra: AGPS.
DEET(1995). 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fo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Final Report. Canberra: AGPS.
DEETYA(1997). ABSTUDY’97-Student Information Guide【On-line】. Available Http://www.deet.gov.au/iey/student/pubs/austudy97/ abstudy/
DEETYA(1999). DEETYA Annual Report 1995/96.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deet.gov.au/publications/annual-reports/9596/httoc.htm
DEETYA(1999c). DEETYA Annual Report 1996/97.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deet.gov.au/publications/annual-reports/9697/httoc.htm
DEETYA(1999d). DEETYA Annual Report 1997/98.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deet.gov.au/publications/annual-reports/9798/httoc.htm
EdNA(1999). About EdNA. 【On line】.Available http://www.edna.edu.au/EdNA.
Gientzotis, J. (1997).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 in Australia: Issues and Responses Concer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發表於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Groome, H. (1994). Teaching Aboriginal Studies Effectively. Wentworth Falls: Social Science Press.
Guthrie, J. W., Grams, W. I., & Pierce, L. C.(1988). School Finance and Education Policy: Enhancing Educational Efficiency, Equality and Choice. Boston: Allyn & Bacon, 22-42.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tanding Committee on Aboriginal Affairs. (1985). Aboriginal Education.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HREOC(1997). Bringing Them Home: A Guide to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ational Inquiry into the Separation of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s Children from Their Families. Sydney: HREOC.
Hughes, Owen E. (1998). Australian Politics( 3rd ed.). South Yarra: Macmillan Education Australian Pty Limited.
Jonas, Langton & AAIATSIS Staff (1994). The Little Red, Yellow & Black (and Green and Blue and White) Book: Guide to Indigenous Australia. Adelaide: Lane Brothers Printing.
McConncochie, K., Hollinsworth, D. & Pettman, J. (1988). Race and Racism in Australia. Wentworth Falls: Social Science Press.
MCEETYA(1995).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Education of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s 1996-2000. Canberra: DEETYA.
Partingtion, G. (1998). In Those Days it was Rough: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History and Education. In G. Partingtion (Ed.), Perspectives on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Education, 27-54. Katoomba: Social Science Press.
Partington, G. & McCudden, V.(1992). Ethnicity and Education. Wentworth Falls: Social Science Press.
Schwab, R. G. (1995). Twenty Year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Indigenous Education: Overriew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Synott, J. & Whatman, S. (1998). United to the Sea and Land: Cultures, Histories and Education in the Torres Strait. In G. Partingtion (Ed.), Perspectives on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Education, 55-74. Katoomba: Social Scienc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