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4: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熊彥超
研究生(外文):Yen-Chao Hsiung
論文名稱:網路教材同步閱讀系統
指導教授:陳德懷陳德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ak-Wai Ch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中文關鍵詞:非同步網路教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web上的同步學習系統,在有限的網路頻寬以及一般的電腦硬體配備下,讓學生能在互動的環境中進行網路課程的學習,彌補現有非同步教學系統學習上所缺乏的社會化活動。
在web的環境中,提供了文字、聲音以及影像等等不同型式的超媒體文件,同時browser的簡單、一致性使用者界面,更使得web適合用來作為傳播教材內容的媒介。以往在web上建置的教學系統,都以非同步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本研究則是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學習環境,讓使用者能夠進行同步的學習,藉由老師的指導或是同儕間的討論,立即解決使用者學習上遭遇的問題,提高學習的成效。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struct a web-based synchronized learning system. Being built on the basis of limited network bandwidth and normal computer hardware, the system allows students proceed their distance learning interactively.
The hypermedia documents, which are full of the text, audio and video data are suitable for delivering the courseware. There are several web-based instructional systems, which collect the courseware and discussion forum. The users of these systems read the courseware individually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synchronously using E-mail or BBS. The synchronized studying system of web-based courseware supports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here learners could proceed synchronous learning and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or classmates immediately.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4
1.3 相關研究與系統5
1.3.1 非同步網路教學系統5
1.3.2互動性虛擬合作學習環境研究8
1.4 論文架構11
第二章 系統理念12
2.1 網路活書12
2.2 教學模式13
2.2.1 老師帶領14
2.2.2 同儕學習團體15
2.2.3 單人自由學習15
2.3 使用者互動模式16
2.3.1 交談控制16
2.3.2 網頁導覽權控制18
2.4 教材架構18
2.4.1 教材基本單元18
2.4.1.1 網頁教材18
2.4.1.2 學習評量題目19
2.4.1.3 單元學習時間表19
2.4.2 教材組織方式20
第三章 系統使用設計22
3.1 進行學習活動22
3.2 編輯教材28
3.3 組織教學團體32
第四章 系統架構與實作35
4.1 ACTIVE BOOK伺服器35
4.2 訊息處理伺服器39
4.3 SOCKET伺服器42
4.4 聊天室界面43
第五章 測試結果及討論47
第六章 系統未來發展54
[1] 陳德懷(民88) ,學習科技─主動社會性學習及其應用,從台灣到全世界中,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研究計劃。
[2] 賴志龍(民88),全球資訊網課程系統與整合資料庫應用設計,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
[3] 揚家興(民87),教學媒體的理論、實務與研究,立華出版有限公司
[4] M.M. Lam and A.W. Hubler, NeworkTA: The CyberProf Conferencing System A Complex Systems Approach to 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5] M.L. Maher and B. Skow (1998). Designing the Virtual Campus. http://www.arch.usyd.edu.au/~anna/papers/design_campus.html
[6] C.K. Looi(1998).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SpaceALIVE! .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 98
[7] S. Palthepu, J. Greer and G. McCalla (1991). Learning by Teach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Learning Science, Evanston, Illinos, AACE,1991.
[8] C. Wille (1997). Unlocking Active Server Pages. New Riders. pp5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黃同圳、許宏明(1995)。國內高科技產業教育訓練制度現況調查。就業與訓練,13(5),29-34。
2. 朱湘吉(1993)。台灣前一百大企業訓練實況調查結果簡介。教學科技與媒體,8,20-28。
3. 王燕超(1998)。企業教育的發展與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39,26-32。
4. 陳水竹(1993)企業內職業訓練的相關議題與對策。就業與訓練,11(2),5-11。
5. 洪榮昭、陳亞玲(1998)。企業學習型組織之探討。成人教育,43,15-25。
6. 于英君(1993)。企業訓練的困境與突破。勞工行政,65, 21-25。
7. 郭秋勳(1992)。製造業推展企業訓練制度之探討分析。就業與訓練,10(5),64-71。
8. 郭廷芸(1992)。企業員工排斥訓練的原因及其對策。就業與訓練,10(5),56-60。
9. 張素璇(1999)。主管培育:壓力磨亮鑽石。天下雜誌,213,102-108。
10. 簡建忠(1993)。中華民國一千大企業人力資源訓練與培育之現況調查與分析。未出版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11. 張海琳(1997)。企業開辦大學留住員工的心。社教雙月刊,81,44-46。
12. 張火燦(1992)。中小企業人才培訓的問題與對策。就業與訓練,10(3),43-47。
13. 張火燦(1987)。從美國企業界教育與訓練的發展談我國努力的方向。就業與訓練,5(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