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文獻
一、 書籍
1、 中國國際法學會編,「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第三卷)」,(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年六月初版)。
2、 王振興,「中共刑法原理(第一冊)」,(台北:著者出版,民國八十年六月初版)。
3、 司法院秘書處編,「日本國憲法判例譯本(一)」,(台北:司法週刊雜誌社,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再版)。
4、 甘添貴,「大陸刑法死緩制度之研究」,中國大陸法治研究第三輯,(台北:司法院印行,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出版)。
5、 朱祥瑞,「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歷史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九年七月三版)。
6、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死刑存廢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發行,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初版一刷)。
7、 何兆武譯,盧梭著,「社會契約論」,(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初版)。
8、 李林、黃列、朱曉清、蔣兆康編譯,「國際人權文件與國際人權機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一版一刷)。
9、 李雲龍、沈德口永,「死刑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10、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七十八年六月,第五版),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九)。
11、 林山田,「犯罪問題與刑事司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版)。
12、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一)--論特別刑法」,(台北:著者發行,民國七十六年初版)。
13、 林山田,「刑法通論」,(台北:著者出版,民國七十九年八月,三版三刷)。
14、 林山田,「刑罰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八十四年八月,第六版)。
15、 林辰彥譯,團藤重光著、「死刑廢止論」,(台北:商鼎文化公司,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十日,一版一刷)。
16、 林炎成譯,Clarence Darrow著,「丹諾自傳」,(台北:金陵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一月出版)。
17、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四年十月,第三版)。
18、 姚海鎮譯,Munroe Smith原著,「歐陸法律發達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第四版)。
19、 查良鑑譯,齊林(J. Lewis Gillin)原著,「犯罪學及刑法學」,(上海: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八年五月,再版)。
20、 胡雲騰,「死刑通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月出版)。
21、 孫紀成,「人權初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22、 孫哲,「新人權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
23、 馬清槐譯,「潘恩選集」,(上海:上海印書館,1997年10月,北京第四次印刷出版)。
24、 高銘暄,「刑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初版)。
25、 張乃維,「國際法上人權與其保障問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六月修訂初版)。
26、 張世賢,「各國憲法條文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初版)。
27、 張甘妹,「刑事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增定初版)。
28、 張甘妹,「刑事政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增訂初版)。
29、 張虎,「港、澳『基本法』釋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初版一刷)。
30、 許崇德、張正釗,「人權思想與人權立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
31、 許慶雄,「憲法入門」,(台北:月旦出版社,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三版一刷)。
32、 陳云生譯、曾錦源校閱,亨利‧馬爾賽文、格爾‧范得唐合著,「成文憲法的比較研究」,(台北市: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初版一刷)。
33、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台北:著者出版,民國八十一年初版)。
34、 陳志龍,「刑法的利益概念」,(台北:著者出版,民國七十九年四月,初版)。
35、 陳治世,「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三刷)。
36、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著者出版,民國八十年一月再版)。
37、 陳樸生,「實用刑法」,(台北:著者出版,民國七十二年一月,第八版)。
38、 黃丹森、沈宗靈,「西方人權學說(上)」,(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2月,第一版)。
39、 黃俊杰,「弱勢人權保障」,(台北: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四月,一版一刷)。
40、 楊奕華,「法律人本主義─法理學研究詮論」,(台北:漢興書局出版,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初版一刷)。
41、 楊鴻烈,「中國法律發達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七年三月,第二版)。
42、 葉啟芳、瞿菊農譯,洛克著,「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初版)。
43、 董雲虎、劉武萍,「世界各國人權約法」,(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44、 鄒文海,「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初版)。
45、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市:著者出版,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五版)。
46、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台北:漢林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一月版)。
47、 蔡墩銘,「刑法總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三月,修訂四版)。
48、 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八年九月,第八版)。
49、 謝瑞智,「犯罪與刑事政策」,(台北:文笙書局,1996年12月30日增訂版)。
50、 謝瑤偉,「死刑存廢之研究」,(台北:法務部犯罪問題研究中心,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
51、 謝福助,「個人在國際法上之地位」,(台北:正中書局印行,民國六十六年四月初版)。
52、 韓忠謨,「法學緒論」,(台北:著者出版,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第九版)。
53、 羅光,「中西法律哲學之比較研究」,(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民國七十二年八月出版)。
54、 羅志淵,「政治學--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第七版)。
二、 期刊文章
1、 丁道源,「歐陸刑罰理論體系之研究」,法律評論,第四十七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年二月。2、 中國時報,「人權團體呼籲我國訂定死刑執行標準程序」,八十八年一月二十日,第八版。
3、 中國時報,八十八年一月六日出刊,第十三版。
4、 王福邁譯,C. k. Boyle原著,「國際人權法上『任意剝奪生命』之定義」,法務通訊,第一五六六至一五六八期,第二版。
5、 司法院秘書處編,「司法院公報」,第二十七卷,第四期,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6、 司法院秘書處編,「司法院公報」,第三十二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
7、 台灣人權雜誌,「廢止死刑的時候了之三」,第十三期,一九九0年二月十五日。
8、 甘添貴,「兩岸死刑制度之比較研究」,中興法學,第三十二期,八十年十一月。9、 吳正順,「論死刑之威嚇力」,刑事法雜誌,第四卷,第三期,民國四十九年八月。10、 吳景芳譯,大谷實著,「刑法中人類生命之保護」,刑事法雜誌,第三十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五年六月。11、 李甲孚,「中國歷代死刑考」,法聲,第十期,民國六十三年一月。12、 李茂生,「另一種死刑廢止論」,法律與你雜誌,第六十七期,一九九三年五月。
13、 李惠宗,「平等權之概念」,憲政時代,第十四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七年七月。14、 李肇偉,「對於人權應有的認識及力行」,憲政時代,第三卷,第三期,民國六十七年一月。15、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律師通訊,第一五0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16、 李震山,「生命的尊嚴應受重視」,中國論壇,第三十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17、 汪紹銘,「刑法第五十九條實務見解之研究」,軍法專刊,第三十五捲,第四期,民國七十八年四月。18、 汪紹銘,「絕對死刑之合憲性」,法律評論,第五十五卷,第四期,民國七十八年四月。19、 汪紹銘,「絕對死刑立法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三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八年二月。20、 林山田,「評刑法修正草案」,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卷第一期,七十九年十二月。
21、 林山田,「對於刑法分則編的修正建議」,軍法專刊,第四十三卷,第十一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22、 林山田,「論刑法的特性」,刑事法雜誌,第十九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四年八月。23、 林紀東,「人權保障之制約」,軍法專刊,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民國六十八年四月。24、 林錫堯,「西德法上基本權之性質與效力及憲法訴願之客體」,憲政時代,第十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七月。25、 林錫堯譯,Alfred Katz原著,「基本權之限制」,法學叢刊,第一二0期,民國七十四年十月。
26、 法令月刊,第四十六卷,第十期,民國八十四年十月。
27、 軍法專刊,第四十四卷,第十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十日。
28、 桂成,「刑事司法二、三事」,刑事司法雜誌,第三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29、 高仰止,「我國歷史上的死刑」,刑事法雜誌,第十七卷,第四期,民國六十二年八月。30、 張甘妹,「聯合國廢止死刑國際公約」,刑事法雜誌,第三十六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一年六月。31、 許慶雄,「人權保障之基本概念─本質、分類、享有主體之探討」,淡江學報,第三十五期。32、 許慶雄,「社會權概念及其內容」,律師通訊,第一五一期,民國八十一年四月。33、 陳新民,「公共利益的概念及公益徵收之目的」,政大法學評論,第三十四期,民國七十五年十二月。34、 陳新民譯,Roman Herzog原著,「德國基本法之基本權利體系」,憲政思潮,第六期,民國七十四年三月。
35、 陳新民譯,Theodor Schramm原著,「基本權利的可限制性問題:德國公法學的觀點與聯邦憲法法院的判例」,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一卷,第四期,民國七十五年九月。
36、 陳毓雯,「論中共刑法的死緩制度」,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七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二年八月。37、 陳廣君,「論我國的死緩制度」,法學研究,北京:法學研究雜誌社,第四期,一九八六年。
38、 陳慶粹,「談我國之死刑」,軍法專刊,第十二卷,第三期,民國五十五年三月。39、 廖正豪譯,庭山英雄著,「刑罰論」,刑事法雜誌,第二十八卷,第六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
40、 劉幸義,「論法學思維上幾個謬誤問題」,中興法學,第二十一期,民國七十四年三月。41、 劉秉鈞,「死刑與實體正義」,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五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年二月。42、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十八卷,第一期。43、 蔡墩銘,「我國死刑問題之檢討」,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三卷,第六期,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44、 蔡墩銘,「論絕對死刑的廢止問題」,法令月刊,第四十一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45、 蔡震榮,「論比例原則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警政學報,第十七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46、 謝添富、李漢中,「陸海空軍刑法修正條文芻搞」,軍法專刊,第四十四卷,第十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47、 謝瑞智,「死刑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報,第三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48、 謝瑞智,「談死刑之執行」,法律評論,第五十六卷,第八期,民國七十九年八月。49、 魏欽源,「憲法上基本權利之規定在私法關係中之效力─美國學說及判例之研究」,憲政時代,第九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
50、 蘇朝榮譯,菊田幸一著,「我的死刑廢止論」,刑事法雜誌,第二十五卷,第四期,民國七十年八月。三、 學位論文
1、 王建凱撰,「歐洲國際人權法之體系與實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2、 林宜民,「死刑制度合憲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3、 康世宗,「由犯罪學及刑罰理論觀點探討死刑存廢」,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4、 張文珍撰,「戰後人權保障立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五十九年六月。
5、 許志錠撰,「死刑理論與實際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6、 郭慧彥撰,「中共刑法死緩制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十六年六月。
7、 童振源撰,「國際人道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8、 黃文卿撰,「人性尊嚴與死刑制度」,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9、 翟唳霞著,「赦免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貳、 日文文獻
一、 書籍
1、 AO本義男譯,Roger Hood原著,「世界¤I死刑─聯合1n犯罪防止、犯罪統治委員2n報告書」,(成文堂出版社,一九九0年十二月,初版第一刷)。
2、 八木1n之,「刑事政策」,(東京:酒井書店,1984年4月,第三版)。
3、 大塚仁、宮澤浩一,「演習刑事政策」,(東京:青林書院新社,昭和五十六年二月,初版第四刷)。
4、 小川太郎,「刑事政策¤I推移¤E問題」,(東京:立花書房,昭和四十五年七月,初版)。
5、 小林直樹,「憲法講義(上)」,(東京:東京大3O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月,初版第七刷)。
6、 田Ea茂二郎,「1n際化時代¤I人﹐¢問題」,(岩波書店,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五日一刷)。
7、 清宮四郎,「憲法事典」,(青林書院新社,昭和四十四年出版)。
8、 AA藤重光著,「死刑CN止論」,(東京:有斐閣出版社,1992年11月30日,改訂版第二刷)。
9、 齋藤靜敬,「新版死刑再考論」,(東京:成文堂,昭和五十七年五月,第二刷出版)。
10、 藤本哲也,「刑事政策」,(東京:法3O書院,昭和五十九年二月,初版二刷)。
11、 蘆部信喜編,杉原泰雄著,「憲法Ⅲ人﹐¢(2)」,(東京:有斐閣出版社,昭和六十二年一月,初版第五刷)。
二、 期刊文章
1、 AO本義男,「¥O¥¤¥e¥A¥O¥o1987年憲法¤I改正─死刑¤I復活」,中央3O院大3OAi合科3O研究所研究年報,No.4,1995年3月。
2、 岡田信弘,「古典的人﹐¢ ¤«¤e第三世代人﹐¢¤O」,¥﹐¥a¥e¥1¥E,No.937,一九八九年七月。
3、 金澤文雄,「死刑CN止¤o望¤a」,JCCD,第五十八號,一九九一年九月。
4、 長井圓,「世論¤E誤判¤o¤a¤°¤e死刑存CN論─死刑¤I正Ao根μo¤E¤A¤¤¤A」,神奈川法3O,第三十一卷,第二號,一九九七年。
5、 長井圓,「死刑存CN論¤I到達AA─死刑¤I正Ao根μo ¤E¤A¤¤¤A--」,神奈川法3O,第三十一卷,第一號,一九九六年。
6、 阿部浩己,「1n際人﹐¢ 法¤E¤a¤±¤e死刑CN止」,法律時報,第六十二卷,第三號,一九九0年三月。
7、 宮崎繁樹,「人﹐¢¤E1n家主﹐¢」,1n際法外交»‥ »i,第六十九卷,第三號,昭和四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8、 宮澤浩一,「死刑制度¤o考¤‥¤e」,法律¤I¤O¤i¤D,Vol.43 No.8,1990年8月。
9、 菊田幸一,「死刑制度¤E’O¤1¤eEU護士¤I意識」,法律論叢,第六十四卷,第三、四合併號,一九九二年一月。
10、 菊田幸一,「死刑CN止¤O¤I1n際的動向」,法律論叢,第六十二卷,第三號,一九九0年一月。
11、 藤本哲也,「¥«¥E¥A¤E¤a¤±¤e死刑CN止」,比較法»‥ »i,第二十一卷,第一號,一九八七年。
12、 蘆部信喜,「憲法判例百選(第三版)」,¥﹐¥a¥e¥1¥E別冊,No.44,1974年6月。
參、 英文文獻
一、 Books
1、 A.H.Robertson and J.G.Merrills,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New Yor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9).
2、 Amnesty International, WHEN THE STATE KILLS . . . The Death Penalty v. human rights, (London, Amnesty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1st ed., 1989).
3、 Amnesty International,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death penalty, (London, Amnesty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1sted., 1987).
4、 Black ,Henry Campbell. Black’s Law Dictionary,(M.A.:Publisher’s Editorial Staff, 5th ed. ,1989).
5、 David P. Forsyth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Massachusetts:Lexington Books. 1991).
6、 Fawcett, J.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7、 George Gordon Coughlin, Your Introduction to Law, (New York: New York State Bar Association, 4th ed., 1992).
8、 H.Lauterpaccht, International Law and Human Rights, (New York:Fredericck A.Praeger,Inc.,1950).
9、 Ian Brownlie(ed.),Basic Documents on Human Rights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2).
10、 John P. Humphrey, Human Right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 a Great Adventure,(New York ;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Inc.,1984).
11、 Louis Henkin, Richard C. Pugh, Oscar Schachter, Hans Smit (eds.),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American Casebook series, (St. Paul, Minn.: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12、 Meron, Theodor. Human Rights Law-Making in the United Nations. ( New Yok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3、 Richard Tuck, Natural Rights Theory: Their Origin and Developmen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14、 Theodor Meron(ed.),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Law,(Oxford:Clarendon Press,1984).
15、 United Nationals : UN Norms and Guidelines in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United Nationals,1980).
二、 Periodicals
1、 Communication NO.R.14/45, Pablo Camargo v. Columbia, 37 UN GAOR Supp.(No.40) at 137, 146, UN Doc.A/37/40(1982).
2、 David Lester,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Death Penalty”, Peace Research, 16(1): 35-37, (1984).
3、 Thomas Buergenthal. “The American and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American Universal Law Review, vol. 30, no. 1. (1980).
4、 Zimring & Hawkins, Capital Punishment and the Eighth Amendment: Furman and Gregg in Retrospect, 18 U.C.Davis L. Rev., 927, 950 (1985).
5、 D. Archer, R. Gartner & M. Beittel, “Homicide and the Death Penalty”, Jounal of Criminal Law Criminology, 74:991-1013, (1983).
肆、 工具書
1、 陶百川、王澤鑑、劉宗榮、葛克昌編纂,「最新綜合六法全書」,(台北:三民書局印行,民國八十八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