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20: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宏賢
論文名稱: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建築之探討
指導教授:賴瑞鎣賴瑞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臺北水道唧筒室歷史主義日本近代歷史主義建築後藤新平巴爾頓森山松之助庭園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3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研究的方向,首先討論臺北水道的興建過程,同時回溯至日本近代水道設施的興建,藉以比對了解殖民地的水道建設與日本本土的相關水道建設。其次是十九世紀才發展出新的機能性建築諸如水力發電廠、唧筒室,這類新建築物在歷史上並沒有前例可循,因此勢必需要借助舊有的建築形式或另創新的建築形式,故探討水源地唧筒室建築需重新檢視西方的歷史主義及歷史主義在日本的發展與應用。透過了解日本歷史主義的本質與發展,分析隸屬於日本歷史主義流派之下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的建築作品,瞭解森山松之助的建築語彙後,得以檢視臺北水源地唧筒室所使用的建築元素與意義。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認為,森山松之助的建築作品中,大量地使用裝飾皆來自於歐美建築的模仿但是這些所謂歐美建築的模仿就成為東西方歷史主義表現的最佳評比證明。
本篇論文以相關史料的蒐集為基礎工作,諸如當時日本官方的資料、臺灣建築學會主導的期刊《臺灣建築會誌》與一般大事年表及報紙中的報導相互佐證。唯確定無誤的基礎史料後,才得以此為立論根據,評析臺北水道的興建規劃與水道唧筒室建築作品及實證當時的建築技術應用。對於臺灣日治時期建築與日本近代建築及西方建築的影響的子題而言,風格上的分析討論的確有其明顯量化與比較的優勢。透過柱身比例來了解日本歷史主義的建築師在這方面的表現,如藤森照信以瓦特(Waters,Albert 1846-?)在日本的建築作品,與帕拉底奧(Palladio,Andrea 1508-1580)及謙伯斯(Chambers, William 1723-1796)的柱身比例比較,了解其形式的理解及設計能力。另外為確認日本歷史主義的表現能力,分別以造型、組合、及比例為評比條件 。故本論文透過作品風格分析的方式解讀日本建築師在臺的作品的表現,在風格分析的比對過程中輔以正確的史料佐證。在瞭解西方歷史主義的本質後,反觀日本近代歷史主義與西方歷史主義本質的異同,由此接續建築師與其日本近代建築歷史主義的發展中所表現出的時代性,進而論述辯證建築師與歷史主義間的關係。
最後,作者由觀察臺北水道水源地的平面圖、影像及文字記錄,得知原有的水道唧筒室前所立的噴水池以及花壇等幾乎已消失殆盡,因此作一假設討論臺北水源地舊有庭園的存在與設計,同時應將唧筒室建築與建物呼應的景觀列入研討範圍,於復原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建築時,增補現今已不復存在的臺北水道水源地的庭園設計,如此才能為臺北水道唧筒室做一完整的考證。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臺北水道的建立
第一節 日本的近代水道發展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臺北水道規劃
第三節 臺北水道興建過程
第三章 唧筒室的興建
第一節 森山松之助來臺
第二節 西方鋼筋混凝土的建材發展
第三節 日本鋼筋混凝土的建材應用
第四章 唧筒室建築的探討
第一節 近代歷史主義的建築發展
第二節 日本與臺灣近代水道唧筒室建築形式
第三節 森山松之助在臺的其他建築作品
第四節 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的建築形式
第五章 舊有的庭園景觀
第一節 庭園與建築的關係
第二節 臺北水道的庭園
第六章 結論
參 考 書 目 與 文 獻
中文部分
畢光健譯,John summerson著
《建築的古典語言》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林靜娟、邱麗蓉合譯,Michael Laurie著
《景觀建築概論》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6年。
李乾朗
《台灣近代建築》臺北:雄獅, 1993年。
李乾朗
《臺灣建築史》臺北:雄獅, 1979年2月。
李元春譯,Erwin Panofsky著
《造型藝術的意義》臺北:遠流出版, 1997年。
劉育東譯,William J. Mitchell 著
《建築的設計思考-設計、運算、與認知》臺北:建築情報雜誌社,1995年。
針ヶ谷鐘吉著,章敬三譯
《西洋造園變遷史》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5年。
張景森
《臺灣的都市計劃1895-1988》臺北:業強出版,1993年7月。
研究委託:內政部 研究主持:李乾朗
《臺閩地區近代歷史建築調查 第一輯[臺中縣以北]》, 1993年8月。
研究委託:內政部 研究主持:李乾朗
《臺閩地區近代歷史建築調查 第二輯[彰化縣以南、花東及離島地區]》, 1994年6月。
陳伯沖
《建築形式論-邁向圖像思維》, 臺北:田園城市文化, 1997年。
黃俊銘
<台灣北部近代都市的水道設施>《台灣近代建築總覽(台灣北部編)》
日本豐田基金會, 1990年。
黃俊銘
<台北水源地近代建築測繪記錄>《將作》, 中原大學建築系刊, 1994年4月。
黃俊銘
<日據時代台中的市區計劃-從歷史重疊的構圖探討未來台中市中心區再開發與都市歷史風格再現的可能性>《建築師》, 1994年7月。
黃俊銘
<澤井組:日據時期台灣建築營造業之研究(一)>《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第八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淡水, 1995年。
黃昭堂
《台灣總督府》, 臺北:前衛出版, 1994年。
中國工商專校研究,台北市政府委託
《台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 臺北: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臺鐵總局舊址與古蹟保存區規畫><臺鐵總局舊址測繪與歷史考證報告書>, 1994年。
楊碧川
《後藤新平傳》, 臺北:一橋出版, 1996年。
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著,楊玉齡譯
《疫病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Plagues And Peoples),
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1998年。
葉振輝
《台灣開發史》,臺北:臺原出版社,1997年10月。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臺北市誌稿卷三政制志 建設篇》, 臺北:成文出版, 1983年。
藤島亥治
《台灣的建築》臺北:臺原出版社,1983年。
吳煥加
《二十世紀西方建築史》上集 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王錦堂、孫全文 合譯 Sigfried Giedion 著
《空間、時間、建築》 臺北:臺隆書店,1996年。
高履泰譯 維特魯維(Vitruvii)著
《建築十書》 臺北:建築與文化,1998年。
《台灣鳥瞰圖》臺北:遠流,1996年。
《臺灣影像歷史系列 開臺尋跡》臺北:立虹出版,1997年
日文部分
井手 薰
<改隸四十年間臺灣の建築の變遷>《臺灣建築會誌》8:1,台北,1936年。
五十嵐太郎
<時間よ止まれ>《建築文化》,東京,1996年。
伊東忠太
《伊東忠太建築著作集 論叢 隨想 漫筆》 東京:原書房1993年。
伊東 孝
《東京再發見-土木遺產は語る》,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
大倉三郎
<臺灣に於ける建築の課題>《臺灣建築會誌》13:2,台北,1941年。
河添佑之助編集
(水道年譜)《水道年鑑》,大阪市,水道產業新聞社,平成元年
十川嘉太郎
<總督官邸樹石物語>《臺灣建築會誌》8:2,台北,1936年。
黃俊銘
<台灣に於けるバルトンの水道事業について>《土木史研究》,1990年6月。
黃俊銘
<明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建築の技師年譜(1895~1912)---日據時代台灣に於おける日本人建築家の活動に關する研究(1)>《日本建築學會大學會術講演梗概集》1993年9月。
黃俊銘
<大正時期台灣總督府建築の技師年譜(1912~1926)---日據時代台灣に於おける日本人建築家の活動に關する研究(2)>《日本建築學會大學會術講演梗概集》1995年8月。
越澤 明
《東京の都市計畫》,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
越澤 明
《滿洲國の都市計畫》,東京:日本經濟評論,1991年。
台灣經世新報社編
《台灣大年表》,台北:南天書局,1994年。
台灣總督府
《台灣日誌》,台北:南天書局,1994年。
台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明治39年-大正10年。(1906-1921)
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日日新報》,1919.03.21,(大正八年)。
臺灣建築學會
<改隸に於ける建築の變遷(一)座談會>《臺灣建築會誌》16:1,台北,1944年。
臺北市役所
《臺北の水道》,台北,昭和四年。
臺北市役所
《臺北市政二十年》,臺北,昭和十五年九月。
土木局
《台灣總督府土木事業概要》,台北,大正五年。
尾?國吉
(臺灣建築界の回顧)《臺灣建築會誌》15:4,台北,1943年。
尾?國吉
(明治時代の思ひ出 其の一)《臺灣建築會誌》13:2,台北,1941年。
尾?國吉
(明治時代の思ひ出 其2)《臺灣建築會誌》13:5,台北,1941年。
H.J.Jones
(明治政府と御傭外國人)《明治文化研究 第三集》,東京:日本評論社,昭和44年。
村田治郎
(滿洲建築事情)《臺灣建築會誌》8:1,台北,1936年。
村松貞次郎
《日本近代建築の史》,東京:NHK books ,1977年。
民政部土木局
《台灣水道誌》,台北,1918年年。
民政部土木局
《台灣水道誌及圖錄》,台北,1918年。
民政部土木局
《台北水道一般圖》,台北,1918年。
矢追切一
(滿洲の建築に就いて)《臺灣建築會誌》8:1,台北,1936年。
臨時台灣總督府工事部
《台總督督府土木部第一~三年報》台灣日日新報社,大正元年。
藤森照信
《日本の近代建築》(上)幕末‧明治篇(下)大正‧昭和篇
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
藤森照信
《明治の東京計畫》,東京:岩波書店,1992年。
古田智久
《建築家森山松之助の研究》,日本日本大學昭和62年度碩士論文,1987年。
西文部分
Christian Norberg-Schulz:Baroque Architecture,
New York, Electa Editrice, 1979。
Clemens Steenbergen & Wouter Reh: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Bussum, Prestel, 1996。
Claude Mignot:Architecture of the 19th Century,
Fribourg, Office du Livre, 1983。
Dallas Finn:Meiji Revisited-The Site of Victorian Japan ,
New York, Weatherhill, Inc 1995。
Edward Seidensticker:Low City,HighCity -Tokyo from Edo the Earthquake:how the shogun''s ancient capital became a great modern city 1867-1923 ,
New York, Harvard, 1983。
Germain Bazin:Baroque and Rococo,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64。
John Summerson:The Classic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80。
Roger Dixon and Stefan Muthesius:Victorian Architecture ,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8。
Torsten Olaf Enge and Carl Friedrich Schreor: Garden Architecture in Europe ,
Cologne, Taschen, 1992。
Robert Mark: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up to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
London , The MIT Press, 1993。
Robert Adam:Classical Architecture A Complete Handbook ,
London, Viking,1990。
Nikolaus Pevsner:The History of Building Types , London,T&H,1987。
Nikolaus Pevsner:An Outline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London, Penguin Books,1960。
Nikolaus Pevsner:''The Return of Historicism'',Studies in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ii ,
London, 1968。
Monique Mosser and Georges Teyssot :The History of Garden Design,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199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