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5 03: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姜敏君
論文名稱:
指導教授:劉岠渭劉岠渭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4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乍看「世紀末」(Fin de si*cle)這個名詞,予人一種神秘詭譎、變幻莫測的感受。事實上整個十九世紀末的藝術界所呈現的,也正是這種「世紀末」的藝術風尚。由於1905年首演的歌劇「莎樂美」(Salome)使用的劇本是改編自「世紀末」文學家Oscar Wilde(1854-1900)的同名之作,因此其中的音樂難免受到劇本的影響,而呈現出獨特的風貌。本文即嘗試著以此「世紀末」藝術的角度,來探討歌劇「莎樂美」中所蘊含的特色。
在論文的架構上,本文的寫作方式係以「世紀末」藝術思想與莎樂美劇本之演進為兩大基礎,討論劇本架構對音樂組織之影響,分析其中的音樂語法,並進而歸納作曲家透過歌劇所闡述之音樂美學觀。
目錄
從「世紀末」看R. Strauss歌劇「莎樂美」
前言 I
第一章 「世紀末」的風貌 1
第一節 「為藝術而藝術」的理念 3
I 藝術無關社會功能 4
II 主觀的審美態度 6
第二節 當代藝術特色 10
I 神秘 11
II 絢爛 14
第三節 關於「象徵」 16
I 象徵與感官 17
II 象徵與意念 19
第二章 「莎樂美」的誕生 22
第一節 關於「莎樂美」 23
I 聖經的希羅底 24
II H. Heine的希羅底雅絲 26
III 法國文學界的莎樂美 28
第二節 「莎」劇所傳達的「為藝術而藝術」理念 32
I 唯我的世界 32
II 自主的態度 40
第三節 「莎」劇所呈現的當代藝術特色 42
I 神秘 43
II 絢爛 44
第四節 「莎」劇的「象徵」手法 45
I 象徵與感官 46
II 象徵與意念 48
第三章 劇本與音樂 50
第一節 從舞台劇本到歌劇劇本 50
I 角色的修改 51
II 文句的修飾 54
第二節 劇情結構與音樂 56
I 歌劇劇本架構 56
II 場景分配 60
第三節 疊句與音樂 74
I 關鍵話語 74
II 疊句 81
第四章 談歌劇「莎樂美」的音樂語彙 91
第一節 關於「主導動機」 91
I 「主導動機」定義 91
II 劇中的「主導動機」 94
III游走於「主導動機」邊緣的特殊曲調 99
第二節 關於旋律 108
I 旋律的形成 108
II 旋律的分類 111
III 旋律的運用 118
第五章 談歌劇「莎樂美」蘊含的時代精神 127
第一節 多層面的象徵意義 127
I 樂句的戲劇隱含 127
II 管弦樂法之暗示 132
III 調性的情節意涵 134
第二節 描繪式的音樂語法 135
I R.Strauss的音詩 135
II 神秘與絢爛的展現 137
III 音樂呈現的戲劇性 139
IV 暗示與描繪的雙重性 140
結語 142
參考書目 145
附錄一 R.Strauss交響詩與歌劇作品一覽表 151
附錄二 R.Strauss年表 152
參考書目
1.中文
王美珠。音樂與象徵。台北:東吳大學文學院論文研討會,1993。
王進焱等編。德國「新藝術運動」展1890-1925。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
尼采著。陳國平譯。華格納事件。台北:萬象,1993。
毛峰。神秘詩學。台北:揚智,1997。
孔繁雲。法國文學與作家。台北:志文,1976。
朱伯雄。拉斐爾前派繪畫。藝術家,第172期,1989,第162-199頁。
李永熾。世紀末的思想與社會。台北:萬象,1993。
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1980。
吳戰壘。中國詩學。台北:五南,1993。
高宣揚編。佛洛伊德傳。台北:久大,1991。
郭文堉。西洋古典、近代、現代畫巨匠。台北:藝術,1995。
莫渝。法國詩人20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
梁工編譯。聖經文學導讀I。台北:智慧大學,1992。
梁工編譯。聖經文學導讀II。台北:智慧大學,1992。
梁實秋。古典的與浪漫的。台北:水牛,1964。
馮作民。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1994。
曾曬淑。世紀末的造形藝術:德國青春式樣。第十八期。台北市:市立美術館
刊,1988。
劉振源。世紀末繪畫。台北:藝術,1995。
佛洛依德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夢的解析。台北:志文,1972。1997。
廚川白村著。陳曉南譯。西洋近代文藝思潮。台北:志文,1993。
Nice , David .劉瑞芬等譯。理察、史特勞斯。台北:智庫出版 ,1996 .
Schonberg , Harold C..陳琳琳譯。浪漫樂派。台北:萬象圖書,1993。
2.外文
Ayrey , Craig . Salome*s final monologu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Carpenter , Tethys . Tonal and dramatic strutur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Conrad , Peter . Romantic Opera and Literary Form .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Cooke , Deryck . An Introduction to Wgner*s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
London :The Decca Record Company Limited , 1969.
Del Mar , Norman . Richard Strauss: A Critical Commentary on His Life and
Works , 3 vols . London:Barrie and Jenkins, 1986.
Del Mar , Norman . The Stage Tone Poems . London:Barrie and Jenkins ,1986.
Ellmann , Richard . Overtures to Wilde*s Salom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Hammelmann , Hanns and Ewald Osers , tran .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ichard strauss and hugo von Hofmannsthal.London:Collins,1961.
Holland , Vyvyan trans. Salome.The Folio Society Ltd,1957. Hamburg : Deutsche
Grammophom GmbH,1991.
Kennedy , Michael . Richard Strauss.London:J.m.Dent&Songs LTD,1976.
Krause , Ernst . Lust und Grauen -- Zur "Salome"von Richard Strauss. Hamburg :
Deutsche Grammophom GmbH,1991.
Krause , Ernst . Richard Strauss:The Man and His Work . London:Collet*s Ltd .
(reprinted , Boston:Crescendo Publishing Company , 1969.)
Lahr , John , intro. The plays of Oscar Wilde . New York : Vintage Books , 1988 .
Mahler , Alma . Basil Creighton ,trans.. Donald Mitchell,ed.. Gustave Mahler :
Memories and Letters ,London : Faber , 1973 .
Myers , Rollo , ed . Richard Strauss and Romain Rolland Correspondence.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8.
Nelson , Robert . The Technique of Variation .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48.
Osborne , Charles . The Complete Operas of Strauss.London:Grange Books,1988.
Praz , Mario . Salome in literary tradit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Puffett , Derrick ,ed. Richard Strauss -Salom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Puffett , Derrick . Salome as music drama.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Sch"nberg , Anold . Gerald Strand and Leonard Stein , ed.Fundamental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London:Faber and Faber,1967
Tenschert , Roland . Strauss as librettis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Treadwell , James . The Ring and the conditions of interpretation : Wagner*s
writing , 1848 to 1852 . Cambridge Opera Journal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
Waechter , Eberhard , ed . Salome.Wiener Staatsoper,1991.
Wilde , Denis . The development of melody in the tone pomes of Richard Strauss -
motif,figure,and theme.N.Y.:The Edwin Mellen Press,1990.
Williamson , John . Critical recep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Williamson , John . Strauss,Wilde and "Salome" . Hamburg:Deutsche
Grammophom GmbH,1991.
Zagona , Helen G.. The Legend od Salome and the principle of Art for Art*s Sake ,
Paris,19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