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
小島由道(黃文新譯) 1915-1922 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未出版。 山海文化雜誌社編輯 1996 「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書。行政院文 建會策劃八十四年全國文藝季。 王長華 1984 魯凱族的階層制度及其演變──以多納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主辦 1992 第一屆山胞藝術季美術特展。台灣省立美術館印行。 石磊 1976 台灣土著血族型親屬制度:魯凱排灣卑南三族群的比較研究。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廿三。 任先民 1956a 記排灣族的雕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129-136。 1956b 魯凱族大南社的會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141-161。 1957 記排灣族的一位雕刻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09-122。 1960 台灣排灣族的古陶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163-219。 江韶瑩 1973 蘭嶼雅美族的原始藝術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1994 傳統的承載與釋放:對原住民木雕藝術的一些想法──順益「台灣原 住民木雕創作獎」評審感言。山海文化(4):98-103。 佐藤文一 1942 台灣原住種族の原始藝術研究。台北:台灣總督府理蕃譜課。 何翠萍 1980 原始藝術的研究。李亦園編:文化人類學選讀:pp.309-327。台北:食 貨。 李亦園 1997 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 李莎莉 1993 排灣族的衣飾文化。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1998 台灣原住民的衣飾文化:傳統‧意義‧圖像。台北:南天。 住田イサミ 1984 族の織物:織物の技法と織物に關する禁忌。えとのす(23):90- 109。 吳玲玲 1990 記民族所收藏之魯凱族好茶村男女上衣標本。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 1:101-134。 吳信鴻譯(Robert Layton 原著) 1995 藝術人類學(原書名:The Anthropology of Art)。台北:亞太。 林美容、王長華 1985 霧台鄉志。未出版。 尚‧布希亞原著,林志明譯 1997 物體系。台北:時報文化。 柳秋色 1990 台灣土著織物研究及其產品設計開發──魯凱族、泰雅族。台中:台 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胡家瑜 1996 賽夏族的物質文化:傳統與變遷。內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俞建章、葉舒憲著 1992[1986] 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久大。 洪國勝 1997 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圖像倫理。收入:台灣原住民藝術圖像的保存與發 展研習成果報告 pp.183-198 許功明主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 處委託計畫 宮川次郎 1930 台灣の原始藝術。台北:台灣實業會社。 徐人仁 1962 排灣族的巫師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4:137-192。 高業榮 1972a 魯凱族婚禮目睹記。雄獅美術第22:26-32。 1972b 魯凱族的人體裝飾及雕刻。雄獅美術22:45。 1976 魯凱族的刺繡。藝術家18:55-60。 1980 好茶村魯凱族的木雕和雕刻禮儀。藝術家56:85-93。 1986a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1)。藝術家137:199-256。 1986b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2)。藝術家138:257-261。 1986c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3)。藝術家139:182-186。 1987a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4)。藝術家140:231-237。 1987b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5)。藝術家141:212-217。 1987c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6)。藝術家142:156-163。 1987d 西魯凱族群的部落和藝術(7)。藝術家143:224-233。 1991 萬山岩雕──台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1991 凝視的祖靈─試論排灣族石雕祖先像的兩種風格。第一屆山胞藝術季 美術特展pp.24-48。 許功明 1986 由社會階層看藝術行為與儀式在交換體系中的地位:以好茶村為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2:179-203。 1987 藝術人類學的發展脈絡 思與言 25(1):31-62 1988 原住民藝術與現代社會: 變遷社會中的排灣族群藝術 文星118(4):92- 101。 1992 從蒐藏角度談排灣族群的藝術與社會。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學報 3:297-305。 1993[1991] 魯凱族的文化與藝術。台北:稻鄉。 1993b 從博物館學的角度來看物質文化研究。博物館學季刊7(4):73-82。 1998 阿美族的物質文化──變遷與持續之研究。行政院原民會委託。 許美智 1992 排灣族的琉璃珠。台北:稻鄉。 移川子之藏 1935 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魯凱族。未出版。 陳奇祿 1953 屏東霧臺村民族學調查簡報。考古人類學刊2:17-22。 1975 原始藝術和現代藝術。第一屆山胞藝術季美術特展 pp.12-23。台中: 台灣省立美術館。 1992b 屏東霧台魯凱族的家屋和木雕。台灣土著文化研究:69-90。台北:聯 經。 1996 台灣排灣群諸族雕標本圖錄。台北:南天書局重印。 陳奇祿、徐瀛洲 1994 台灣山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技藝之研究(雅美族、布農族)。內 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陳義一、呂理政、蔣斌、喬宗忞 1994 台灣山胞物質文化:傳統手工技藝之研究(排灣、魯凱二族)。台 北:內政部委託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陳志梧、黃美英 1998 台北市原住民藝術職業訓練規劃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專題 研究計畫報告書。 陳永龍 1992 社會空間變遷之研究:以魯凱族好茶社為個案。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永川主編 1997 原真之美──陳澄晴先生珍藏台灣原住民藝術文物。台北:國立歷史 博物館。 1997 原真之美──陳澄晴先生珍藏台灣原住民藝術文物(續)。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應貴 1997 戰後台灣人類學對於台灣南島民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人類學在台灣 的發展研討會。 張錦華等譯 (John Fiske原著) 1989 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 雄獅美術雜誌社編輯 1972 台灣原始藝術特集。雄獅美術第22期。 1991 台灣新原始藝術特輯。雄獅美術第243期。 喬宗忞 1996 魯凱族的衣與人──一個標本研究的嘗試。東台灣研究與南島文化研 討會論文。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主辦。 1997 持續與變遷─百餘年來魯凱族的身體裝飾文化。台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 術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等主辦。 奧威尼‧卡露斯盎(漢名邱金士) 1996 雲豹的傳人。台中市:晨星。 衛惠林 1963 魯凱族的親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國民族學報:3:1-18。 1965 台灣省通志稿卷八同冑志第二冊第九篇魯凱族。台中:台灣省文獻委 員會。 霧台鄉公所 1995 霧台鄉簡介。 劉其偉 1972 魯凱族的建築藝術。雄獅美術22:42-44。 謝世忠 1992 觀光活動文化傳統的塑模與族群意識:烏來泰雅族Daiyan認同的研 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48:113-129。 謝世忠、李莎莉 1995 卑南族的物質生活:傳統與現代要素的整合過程研究。台北:內政部 專題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處編印 1996 生命與傳統:峨格雕塑展。 1997 原象藝術家作品聯展作品集。 蘇珊‧朗格著,周發祥譯 1991 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 Chen, CHi-lu 1985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Formosan Aborigines.Taipei: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Inc.(reprint) Douglas, Mary 1994 "The Genuine Article " in : The Sociology of Things : Essays on the Socio-semmiotics of objects (eds.) by Stephen Harold Riggins. New York : Moutpn de Gruyter. Graburn, N. H.(ed.) 1976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quet, Jacques 1979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 Anthropology. CA:Addison-Wesley Pub. Co., Inc. Morphy, Howard 1993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in: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 eds. by Tim Ingold. Whitten, Dorothea S. and Whitten, Norman E. 1994 Image and Creativity: Ethnoaesthetics and Art Worlds in the Americas.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