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8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民85):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亦榮(民77):理性情緒治療法對視覺障礙學生困擾自我概念之效應研究。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信智(民82):高雄市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工藝教育系碩士論文。王家通(民81):兩個類型的高級中等教育。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台北:臺灣書店。
王連生(民74):教育輔導原理與技術。台北市:五南。
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民84):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之實施與改進計畫(四)。台北:教育部。
田秀蘭(民87):生涯信念檢核表之效度研究。中國測驗學會年刊,45(1),125-136。
白秀玲(民73)。職業輔導對高中男生職業決策及職業成熟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教育學院碩士論文。竹北高中(民85):課程手冊。新竹:作者。
羊憶蓉、吳惠林(民85):分流教育與經濟發展:政策分析與實際效果。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吳松林(民79):我國青少年非理性觀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吳芝儀(民80):五專五年級學生生涯決定信念、情境特質焦慮與生涯決定行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碩士論文。吳思達(民83):職業學校設置「技藝教育中心」之規劃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工藝教育系碩士論文。吳清基(民81):我國當前高中教育政策之分析。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台北:臺灣書店。
吳清基(民85):綜合高中的理念與實施。載於試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相關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李武雄(民73):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輔導角色與職責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然堯(民85):美國綜合高中對我國規劃綜合高中之啟示。4-5,教育資料與研究。台北市。
李隆盛(民85):綜合高中及其和工藝/科技教育的可能互動,載於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191-200。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民85):綜合高中的課程規劃,載於科技與職業教育的課題,481-496。台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等(民87):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與改進計劃(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
李瑞豐譯(民81):21世紀工作觀。台北:天下文化。
沈姍姍(民81):英國的綜合中學。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台北:臺灣書店。
沈姍姍(民87):我國綜合高中的他山之石─英國經驗之啟示。載於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周繼文(民83):談談高中導師的多重使命。台灣教育月刊,527, 31-33。
官淑如(民86):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林文瑛、王震武(民85):分流教育的社會效果分析。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
林永豐譯(民87):英格蘭與威爾斯綜合中學的發展。載於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林秀燕(民85):國民中學技藝教育班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職業決策行為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碩士論文。林幸台(民82):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
林明進(民82):國民小學教師非理性觀念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靜宜(民87):專科學生工作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金樹人(民75a)。生計發展理論的新大陸─生計發展的認知發展論。諮商與輔導,5,24-28。金樹人(民75b):理情治療原則在生計決定上的應用(上)、(下)。諮商與輔導,11、12期,27-29頁。金樹人(民86):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
金樹人、林清山和田秀蘭(民78):我國大學生生涯發展定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2期,167-190頁。青少年白皮書(民85):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原會。
侯月瑞(民74)。生計發展課程對高中(職)學生生計成熟與職業自我概念輔導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紀憲燕(民83):大學生生涯決定類型與生涯決定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心理系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憲燕(民84):生涯信念檢核表手冊。台北市:測驗出版社。
夏惠汶(民87):美國綜合高中的檢討與啟示。載於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國立教育資料館(民83):我國公元兩千年高級中等教育改革方向之研究。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張小鳳(民85):大台北地區青少年生涯信念初探研究。中國測驗學會年刊,43,153-172。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慧文(民73):國小師生領導類型,師生關係及班級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教育百科辭典(民83)。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84a):綜合高中課程規劃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
教育部(民84b):「綜合高中」試辦計畫。載於試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相關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4c):「綜合高中」試辦要點。載於試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相關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5a):綜合高中行政處理暫行要點。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5b):試辦綜合高中實驗課程實施要點。載於試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相關資料彙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7):認識綜合高中。台北:教育部。
莊勝義(民78):台灣地區高級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許仁榮(民81):高中生的非理性觀念、認知風格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志通(民86):國小學生家長非理性信念與其管教方式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輔導系碩士論文。陳伯璋(民81):世界主要國家高中課程發展之趨勢分析。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台北:臺灣書店。
陳貞夙(民87):生涯團體輔導對犯罪青少年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啟東(民86):綜合高中課程實施現況之檢討及改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麗鳳(民79)。生計發展團體輔導對工專學生生計成熟、生計決策能力及工作價值觀之輔導效果研究。光武工專學報,15,515-565。
章英華、薛承泰、黃毅志(民85):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兼論:對技職教育改革的政策意涵。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彭一芳(民85):不同生涯決定類型高職學生生涯探索與生涯重要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碩士論文。
黃文三(民83):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黃孝如譯(民81):生涯定位。台北:天下文化。
黃俊傑、吳展良、陳昭瑛(民85):分流教育的改革:理論、實務與對策。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
黃政傑(民87):綜合高中發展現況與未來。載於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黃政傑等(民84):綜合高中課程規劃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
黃政傑等(民85):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規劃與設計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
黃政傑等(民86):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與改進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中心。
黃瑛琪(民86):生涯探索團體對高一生涯不確定型學生生涯定向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預期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高雄師大輔導系碩士論文。新豐高中(民85a):課程手冊。台南:作者。
新豐高中(民85b):試辦綜合高中台南縣市地區說明會。台南:作者。
楊思偉(民81):日本的後期中等教育。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台北:臺灣書店。
楊思偉(民87):日本「綜合學科」的檢討與啟示。載於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楊思偉譯(民87):發展綜合學科高中的可能性與課題。載於綜合高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楊敏玲(民73):高中生教師期望,父母期望與自我期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淑珍(民85):生涯信念量表之編製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原會。
楊淑珍(民86):生涯信念量表之編製。中國測驗學會年刊,44(1),185-208。
楊瑩(民81):從教育機會均等談高級中等教育之改革。載於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等教育。台北:臺灣書店。謝文全(民85):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劉焜輝(民75):輔導理論的哲學基礎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鄭崇趁(民83):當前輔導工作的檢討與展望。學生輔導雙月刊,30, 4-11。
鄭崇趁(民84):探索輔導政策的軌跡。學生輔導雙月刊,41,12-17。鄭崇趁(民85):輔導課程評鑑之主要向度。學生輔導雙月刊。45, 12-20。鄭熙彥(民72):我國高級中學學生升學問題與輔導。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鄧志平(民86):高中生的生涯輔導。諮商與輔導,144,12-16。蕭見文(民85):國小學生非理性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等(民88):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空中大學。
薛宗煌(民85):高雄市中學生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工藝教育系碩士論文。謝文全(民85):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簡正鎰(民85):青少年期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簡秀雯(民86):生涯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涯成熟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文基 (民85):從生涯理論論教師職級制度的推展。載於蔡培村主編之教師生涯與職級制。高雄:復文。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民80):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二、英文部份
Abbey, O. F., JR. (1987).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vocational orientation program on emotionally disturbed and learning disable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sposition toward making a career choice and self-concep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7), 2537A.
Bandura, A.(1982). Self-s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8, 122-147.
Bash, R. L. (1987). A study of selected cognitive structure, identity and consistency in a university career planning experience. Unpublished do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Tallahassee.
Briley, C. M. (1980). Grad, race and sex difference in student''s rational - irrational thinking: The rational emotive model. (Doctoral dissertation , Ea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Ann Arbor, Mich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8000062.
Brown,B.f.(1972):New direc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West Nyack, NY:Parker.
Clarke G. Carney、Cinda Field Wells(1995):Discover The Career Within You .Brooks/Cold,A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inc.(4th ed.).李素卿譯,台北市:五南。
Coleman , J. S. (1973) : Review of Jencks’ Inequa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78(6) , 1523-1527 .
Finn, J. D. Expectation and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2, 42, pp.387-410.
Kang, Hee-Chun (1983) : Education and Equal Opportunity between the Wars.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 9 (2) , 91-108 .
Keller,F.E.,Biggs,D.A.,&Gybers,N.C.(1982):The role of anxiety in career indecisiveness.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iy,36(2),148-162.
Krumboltz,J.D.(1983).Private rul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Ohio State Univ.,Columbus.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rumboltz,J.D.(1991). Manual for the Career Beliefs Inventory.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Krumboltz.J.D.(1979). A social lear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 In A.M.Mitchell , G.B.Kones, & J.D.Krumboltz (Eds.)Social Learing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 Cranston, RI:Carro, 19-49.
Levine,S.L.(1987). Understanding life cycle issues: A resource for school l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 , 169(1),7-19.
Lunney,C.A.M.(1974).Assessing career expectations and beliefs system of liberal arts gradutes in the 1990s. Doctoral Dissertation Vanderbilt University.
McNair, D.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Self-Concept. Parental influence, Socioeconomic status, Degree of Certainty . Race and Sex to Predict Career Maturity,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and Occupational Expectation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1980, 41(8), 3428-A.
Michell,L.K(1980):The effect of training in cognitive restrucuring and decision making skill o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cognition and affect.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University Microfilms 8103,538.
Mitchell,L.K., & Krumboltz, J.D.(1984). Social learning approach to career decision making:Krumboltz'' theory . In D. Brown & L.Brooks(Eds.), Career choices and development (pp. 235-280).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Moore, A. F. (198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wo different programs of career education with upper and lower socioeconomic sixth grade pupi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1(2), 538A.
Murry, B.W.(1989). The relationship irrational/maladaptive beliefs to subtypes of career indecis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Publication No..AAC9021556)
Nathan,S.J.(1986).An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priciples to career counseling:Can career myths be effectively modifie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7,07A.p3094.
Parlow, S. (1989). An evalu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life/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Canadian high school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5), 1221A.
Robert L. Gibson / Marianne H. Mitchell(1986): Introduction to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New York. Pp56-59.
Sells, S. B. (1994). Effects of a sixth-week program for eighth grade students on academic decision making an career matur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5(11), 3377A.
Stead,G.B.(1991).The Career Myths Scale.Vita University,Port Elizabeth.
Stone , G. L. ,(1980). A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 to counseling psychology. NY:Prageger Publishing.
Thomas, R. M.(1994) : Organization of schools. In T. Husen, & T.N.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 4227-4236.
Woodrick,C.P.(1979).The development and standarization of an attitude scale designed to measure career myths held by college student.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exas A&M University.
Yunik, W.A.(1986).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 among intellihence , metacognition , and career develop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ublication No. AAC87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