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
Boviar, Keith. And Boviar, Margaret. 1992. Modern Languages for All. London: Kogan Page Brumfit, Christopher. 1984. 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The Role of Fluency and Accura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ok, S. J., Walter A. 1989. Case Grammar Theory.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Davis, Mike. And Long, Tim. 1989. Active Replay: Role Plays for English and Social Education. Oxford: Blackwell Education Dirven, Rene. And Radden, Gunter. 1987. Fillmore*s Case Grammar: a Reader. Heidelberg: Julius Groos Verlag Dorry. Gertrude Nye. 1966. Game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Dulay, H. and Burt, M. 1977 "Remarks on Creativity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Burt, M. and Dulay, H. and Finocchiaro (eds.), Viewpoints on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New York: Regents Krashen, Stephen 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m Press Krashen, Stephen D. and Terrell. Tracy D. 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pproach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Pergamom Press Larsen-Freeman, Diane. 1986.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rman, Jerry. 1988. Chi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uman, David. 1989. Design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dlin, Terence. 1994. Perspective on Pedagogical Grammar.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lkirk, Elisabeth O. 1982. The Syntax of Wor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Tang Ting-chi. 1970. Case Grammar in Mandarin Chinese. In Studies In Chinese Syntax. 1979. Taipei: Student Books. Teng Shou-hsin. 1974. Verb classification and its pedagogical extensions. I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1974.2.9.84 Teng Shou-hsin. 1979. A Basic Course in Chinese Grammar: A Graded Approach through Conversational Chinese. San Francisco: Chinese Material Center, Inc. Teng Shou-hsin. 1981. A Semantic Study of Transitivity Relations in Chinese(漢語主賓位的語意研究). Taipei: Steaent Book Co, Ltd Teng Shou-hsin. 1997. Sequence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 JCLTA. 33.2. pp.41-52 Teng Shou-hsin. 1997. Toward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In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May 1997, Volume 32: 2, pp. 29-39 丁聲樹等. 1963.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1992. 現代漢語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文 煉. 1987. 處所、時間和方位. 漢語知識講話 合定本3.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 1987. 中國現代語法. 藍燈文化 王 力. 1987. 詞類. 漢語知識講話 合定本3.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還. 1957. 說“在”. 《中國語文》1957. 2月號 王艾祿. 1982. “動詞+在+方位結構”急議. 《語文研究》1982. 第2輯 北京語言學院教學研究所選編 1992. 現代漢語補語資料.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 1990. 現代漢語頻率詞典.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史錫堯 楊慶蕙. 1994. 現代漢語.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田葆瑛 馬天祥. 1989. 漢語探索類纂.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朱德熙. 1980.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 1982. 語法講義. 北京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 1987. 定語和狀語. 漢語知識講話 合定本4. 上海教育出版社 江勝利. 1989. 漢語介詞考略 《語言文字學》1989年3期 何 容. 1973. 中國文法論. 台灣開明書店 吳竟存 梁伯樞. 1992. 現代漢語句法結構與分析. 北京:語文出版社 呂文華. 1994.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 北京:語文出版社 呂叔湘. 1987. 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 呂叔湘. 1992. 中國文法要略.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宋玉柱. 1992. 現代漢語語法基本知識. 北京:語文出版社 宋玉柱. 1995. 語法論稿.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李人鑑. 1958. 談“到”的詞性和用法. 《文史哲》 1958. 9期 李大忠. 1996. 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李臨定. 1988. 漢語比較轉換語法.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臨定. 1990. 動詞分類研究說略. 《中國語文》1990. 第4期 沈 陽、鄭定歐. 1995. 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邢福義. 1980. 關於“從…到…”結構. 《中國語文》1980. 第5期 佟慧君. 1986. 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孟 琮 鄭懷德 孟慶海 蔡文樣 編 1984. 動詞用法詞典. 上海詞書出版社 孟慶海. 1986. 動詞+處所賓語. 《中國語文》1986. 第4期 邱廣君. 1982. 與“動詞+出+賓語”有關的幾個問題 金昌吉. 1995. 動詞後的介詞短語及介詞的虛化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2卷第3期 金昌吉. 1996. 談動詞向介詞的虛化 《漢語學習》1996年第2期 俞光中. 1987. “V在NL”的分析及其來源獻疑 《語文研究》1987年第3期 段德森. 實用古漢語虛詞. 1992. 山西教育出版社 胡明揚 金天相 等. 1996. 漢語言文化研究.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胡盛侖. 語言學和漢語教學. 1990.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范千良. 1990. “向、往、朝”及其相關的介詞. 《煙台大學學報》1990. 4期 范繼淹. 1963. 動詞和趨向性後置成分的結構分析 《中國語文》1963. 第2期 范繼淹. 1979. 語言的信息 《中國語文》1979. 第二期 范繼淹. 1982. 論介詞短語“在十處所詞”. 《中國語文》1982. 第1期 孫玄常. 1987. 賓語和補語. 漢語知識講話 合定本4. 上海教育出版社 孫玄常. 1984. 《馬氏文通》札記. 安徽教育出版社 孫朝奮. 1994. 《虛化論》評介 《國外語言學》1994年第4期 徐 丹. 1995. 關於漢語裡“動詞+X+地點詞”的句型 《語文研究》1995年第3期 徐仲華. 1987. 主語和謂語. 漢語知識講話 合定本4. 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 1990. 結構的不平衡性和語言演變的原因 《中國語文》1990年第1期 柴世森. 1989. 漢語語法答問. 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更生. 現代漢語三百題. 1984. 山東文藝出版社 高明凱. 1985. 漢語語法論. 台灣開明書店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 1994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張 靜. 1994. 漢語語法疑難探解.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 赬. 1997. 論決定“在L+VP”或“VP+在L”的因素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2期 張志公. 張志公文集. 1991. 廣東教育出版社 張志公. 語文論集四. 1991.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許世瑛. 1973. 中國文法講話. 台灣開明書店 許菱祥. 1965. 中文文法. 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郭 熙. 1986. 漢語介詞研究述評. 《語言文字學》 1986. 8期 郭 熙. 1986. “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 《中國語文》 1986. 第1期 郭翼舟. 1987. 副詞、介詞、連詞. 漢語知識講話 合定本3. 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承澤. 1982. 國文法草創. 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霞村. 古代漢語虛詞類解. 1992. 山西教育出版社 湯廷池. 1977. 國語變形語法研究 第一集 移位變形. 台灣學生書局 湯廷池. 1979. 國語語法研究論集. 台灣學生書局 程克江. 1989. 漢語介詞研究綜述. 《語言文字學》1989.7期 程祥徽 田小琳. 1992. 現代漢語. 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自來. 1992. 理論與應用語言學英漢辭典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Li, Charles N. and Thompson, Sandra A.原著. 黃宣範譯 1992. 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趙元任著 丁邦新譯 1994. 中國話的文法. 台灣學生書局 趙金銘 1994. 教外國人漢語語法的一些原則問題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2期 劉 堅 侯精一 編 1993. 中國語文研究四十年紀念集.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劉月華 潘文娛 故韡. 1983.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北京外語教學出版社 潘 汞. 1960. 也說“在”. 《中國語文》1960. 3月號 潘 汞. 1960. 動詞後的“到”“過”和其他幾個詞 《中國語文》1960. 10月號 鄧守信. 1984. 漢語及物性關係的語意研究. 台灣學生書局 黎錦熙 劉世儒. 1957. 漢語介詞的新體系 《中國語文》1957年2月號 黎錦熙. 1978. 國語文法. 台灣商務印書館 錢乃榮編. 1995. 漢語語言學.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戴浩一、薛鳳生. 1994. 功能主義漢語語法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戴浩一. 1981. 現代漢語處所狀語的兩種功能. 宋玉柱譯 《徐州師院學報》2期 戴浩一. 1985. 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 《國外語言學》1988年第1期 龔千炎. 語言文字探究. 1994. 語言文字探究.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