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23: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貴慈
研究生(外文):GueiTsz Lee
論文名稱:網際網路在地理教育上之應用--以台北市永吉國中國一學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n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Geographical Education∼A case of freshmen of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姜善鑫姜善鑫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2
中文關鍵詞:地理教育網路輔助教學認識臺灣地理篇
外文關鍵詞:education of geographyWeb-Assisted Instruction(WA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7
  • 點閱點閱:4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的快速崛起,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其跳躍式遊歷的特長,無遠弗屆的溝通能力,以及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可以滿足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與他人合作討論、和情境式學習等,因而受到廣泛的重視。
本研究以台北市永吉國中同一地理教師所教授之四個國一班級學生(130人)為研究對象。按照學生日常使用網路情形分為兩組。實驗組(每個月使用網路一次以上)學生30人,對照組100人。以訪談深入了解實驗組學生的使用網路特性與喜好的網路地理學習模式。以學生各次地理科成績為主要研究資料,再加入學生班級、性別、各科成績平均、智力、家庭社經背景等因子討論其影響。
本研究發現目前極少專為地理科設計的學習網站,學生使用網路的時間也普遍不長,不過學生均對網路輔助地理學習有正向的態度與了解、父母亦相當支持。在成效分析上,使用網路對學生在各次地理科月考成績上都有顯著差異。但在去除智力因子的影響後,兩組的差異卻不顯著。
Internet and World Wide Web (WWW) have extremely impact on learning style. WWW can help constructiv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ituated learning with its hyperlink and multimedia.
The student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re 130 freshmen in Yong-Ji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The stu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Net-Group" includes 30 students who use Internet at least once a month; the "Non-Net-Group" includes 100 students who do not use Internet. The face-to-face questionnaire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Group students. The ANOVA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ANOVA, Based upon the six factors, including class, sex, knowledge, IQ, family social-economic background, and studying attitude, we used MANOVA method to tes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tudents.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
1. Few web sites are designed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
2. Students who are using Internet frequently have positive attitude on learning geography in web. The ability to use Internet or PC in the users ranges greatly and most of the user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of group communication on the web.
3. Comparing with students not using Internet, students often using Internet get better geographic academic grades. The better grades for the students using Internet are primari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IQ, not to the ability of using PC.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第一節 教育科技的相關領域………………………………… 7
第二節 相關認知學習理論在網路上的應用…………………20
第三節 地理教育的內涵………………………………………23
第四節 網際網路上地理教育推行的現況……………………27
第三章 個案研究設計…………………………………………… 35
第一節 研究對象………………………………………………35
第二節 國一地理新教材--認識臺灣地理篇…………………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39
第四章 使用網路學生分析……………………………………… 45
第一節 使用網路時間與影響因子……………………………45
第二節 使用網路背景與資源…………………………………50
第三節 網路使用功能…………………………………………54
第四節 網路使用動機與習慣…………………………………58
第五節 網路學習態度與認知…………………………………64
第六節 喜愛的網路學習型態…………………………………68
第七節 小結……………………………………………………72
第五章 網路使用成效分析……………………………………… 75
第一節 使用網路與地理學業成績的關係……………………75
第二節 性別與班級對學業成績的影響………………………82
第三節 家庭社經背景對學業成績的影響……………………85
第四節 學習能力對學業成績的影響…………………………88
第五節 智力對學業成績的影響………………………………93
第六節 學習態度對學業成績的影響…………………………97
第七節 小結……………………………………………………99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101
第二節 建議……………………………………………………104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107
附錄一 提供的參考網站………………………………………117
附錄二 各次定期考查試卷……………………………………123
附錄三 國一學生地理科學習態度與方法量表………………138
附錄四 家庭社經背景調查表…………………………………141
【中文部分】
1. 王順美、楊冠政(1991)
全球河川環境教育網路在台灣的發展,環境教育季刊,10:64-70。
2. 王順美譯(1989)
全球河川環境教育工作網,環境教育研討會專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師
大環境教育中心。
3. 王燕超(1993)
資訊科技發展與數位化交談式媒體,教學科技與媒體,12:40-48。
4. 比爾.蓋茲(1996)
擁抱未來 - 資訊高速公路未來藍圖,臺北市,遠流。
5. 朱耀明(1998)
網路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整合,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
文,551-557頁。
6. 吳宗正(1978)
變異數分析--理論與實用,華泰書局,台北。
7. 巫明璋(1997)
訊息作用在電腦闡述性回饋中對國小學童內在動機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巫偉鈴(1989)
五專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李文瑞譯(1995)
媒體與教學,刊於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一書第一章,五南,台北, 23-
25頁。〔原著:Heinich R., Molenda M., Russell J. D.(1993)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Instruc-
tion.〕
10. 阮志豪(1997)
應用類神經網路與模糊推論規則於數字與注音符號之智慧型電腦輔助教
學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林奇賢(1995)
由技術和功能層面來看遠距教學系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第四屆國際
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S13-1~S13-6頁。
12. 林奇賢(1997)
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 -- 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雜誌,
58:2-11。
13. 林清山(1992)
心理與教育統計,東華書局,台北,368-370頁。
14. 林清山(1983)
多變項分析統計法,東華書局,台北,395頁。
15. 林紀慧(1998)
電腦超媒體使用時機與不同主題註解模式對國小歷史思考學習作用研
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文,頁1-6。
16. 姜善鑫、何俊彥、謝志成、謝百昇、李貴慈、姜庭棻(1997)
國際網際網路上的地理教學資源探討,師資培育機構國民中學分科教材
教法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大學教務處教育學程中心,157-170頁。
17. 姜善鑫、李貴慈(1998)
網際網路與國中地理教學,教育、科技與研究:教育專業研討會暨工作
坊會議手冊,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146-160頁。
18. 胡俊宏(1996)
合作學習對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高職機械科機
械製圖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高淑芳(1993)
國中學生學習通論地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研究,師大地理所碩士論文。
20. 徐新逸、蔣封成、潘素滿、劉君毅(1995)
情境學習新教學設計觀:互動式影碟教學系統在國小數學教學上之應
用,第四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S3-13~S3-18頁。
21. 張子超(1996)
環境教育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7:21~30。
22. 教育部(1995)
國民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23. 陳 正(1994)
談CAI之現況與發展,電子書雜誌, 17-19頁。
24. 陳秀慧(1984)
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0-52
頁。
25. 陳怡欣、張雅芳(1995)
實施電腦化輔助教學,增進教學成效,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復文圖書
出版社,高雄,121-132頁。
26. 陳奎 (1989)
教學研究方法論的探討,教育研究方法論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師大書
苑,台北,頁95-129。
27. 陳國川(1991)
我國國中地理教材的主題與地理概念分類,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7:31-
32。
28. 陳順宇(1998)
多變量分析,華太書局,台北。
29. 陳福慶(1997)
WWW上建構式超媒體輔助教學課程對不同認知型態學習者之影響,國立台
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曾志朗、林福來、邱貴發、陳德懷、陳瓊森、陳一平、郭允文等
(1996)
美日『電腦輔助學習』訪問重點報告,科學發展月刊,24(7):563-
578。
31. 黃堅厚、吳鐵雄(1986)
國中數理科CAI教學實驗評鑑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專案報
告,編號NSC73-0111-S101。
32. 楊政遠、李昱賢、李金溪、曾黎明(1997)
廣域網路上同步遠程執行之遠距教學系統,第三屆臺灣區網際網路研討
會論文集,19-59頁。
33. 楊淑卿(1993)
互動式教學多媒體之探討─兼談清大互動式影碟系統英語教材之設計研
發(上),教學科技與媒體,12:49-55。
34. 鄭晉昌(1993)
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從幾
個學科教學系統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12:3-14。
35. 鄭晉昌、李美瑜(1995)
情境式電腦教學對不同數理成就群學生物理知識學習之影響,第四屆國
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S3-6~S3-12頁。
36. 鄭勝華(1997)
生物地理遠距教學課程軟體的製作與應用(I),國科會專題計畫
(NSC87-2415-H-003-003),27-35頁。
37. 鄭勝華、周學政、陳哲銘(1998)
地理學科網路教學的發展潛力與資源中心建構的概念,師大地理研究報
告,28:107-136。
38. 鄧柑謀(1990)
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蕭次融、楊冠政、呂光洋、Willaim B. Stapp(1992)
臺灣河川環境教育模式及評量研究(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
告NSC81-0421-S-003-01-Z。
40. 羅美娥(1984)
地理科整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與評估,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1. Clark, R. E. (1985)
Confirming in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2) : pp.137-148.
2. Dale E. (1969)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3rd ed. Dryden Press, N. Y.
719p.
3. Dennis J. R. & Kansky R. J. (1984)
Instructional computing: An action guide for educators,
Scott, Fores-man & Company , Glenview, Ill. P256. 409p.
4. Discoll, M. P. (1994)
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Allyn and Bacon :
Boston.
5. Dunkin, M, J. & Biddle, B. J. (1974)
The study of teaching, Holt, Rinehart & Winston, N. Y. 490p.
6. Edwards, J. (1975)
How effectives is CAI? Aremiers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p.147-153.
7. Graves N. J. (1982)
Geographical Education,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6(4) :
568-569.
8. Hoban, C. F. Sr., Hoban, C. Jr., & Zissman, S. B. (1937)
Visualizing the Curriculum, Dryden, N. Y..
9. Janison, D., Suppes, P. &Wells, S. (1974)
The effectiveness of alternative instructional media : A
survey ,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4(1) pp.1-67.
10. Jonassen, D. H. (1988)
Designing structure hypertex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8
(11) : 13-16.
11. Juell P., Brekke D. Vetter R. (1994)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lectronic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Using Electronic Mail and Network
Presentation System (Mosaic), Proc. Of the 27th Small
college Computing.
12. Kulik, J. A., Bangert, R. I. & Williams. G. W. (1983)
Effects of computerbases teaching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1) : pp.19-26.
13. Mitchell, M. K. & Stapp, W. B. (1988)
Field Manual for Global Low.
14. Pyke, T. N. (1995)
GLOBE Partnership Launched-Kids and Scientists are
Collaborating Worldwide. EPA Journal, 21(2) : 16-17.
15. Ragon, T., Boyce, M., Redwine, D., Savenye, W., &
McMichael, J.(1993)
Is multimedia worth it? A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ividual-ized multimedia instruction. AECT, New Orleans,
LA.
16. Slavin, R. E. (1983)
Cooperative learning, Longman, New York.
17. Stapp, W. B. & Mitchell, M. K. (1995)
Field Manual for Water Qualit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