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05: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魏郁祥
研究生(外文):Yuh-Hsiang Wei
論文名稱:新興社區「社區意識」建構過程之研究-龍潭百年大鎮個案
論文名稱(外文):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New-built Community
指導教授:夏鑄九夏鑄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Joe Hsi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其他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新興社區民間營建部門社區意識民眾參與
外文關鍵詞:new-built communitynon-goverment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community consciousnesscivil particip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7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1990年以後,一方面由於國家的策動,一方面由於民間草根力量的興起,台灣社會開始興起了一波「社區」熱潮,全國各地紛紛湧現了許多的「社區營造」案例。然而,國家對社區發展的重點工作在老舊社區的更新,或公共環境的改善;民間主動發起的社區營造則多半是既成社區,因面臨了公共危機或公共環境議題而群起動員。對已逐漸成為台灣房地產市場主流商品,由民間營建部門大規模開發的新興社區,卻似乎在這股風潮中被遺忘了。
1997年以後,開始有民間營建部門在推出新社區個案時打出「社區營造」的旗幟,投入社區營造工作。本論文之經驗研究對象即為一個由民間營建部門大規模開發,並由民間營建部門出資聘請專業者執行的新興社區社區營造計畫。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透過對此個案的經驗研究,理解這一類型新興社區的社區動員之特性與社區意識建構的過程,使得專業者能夠具備知識上的準備,以進一步關注這樣的都市新興社區類型。
在本研究中,我們指出新社區的社區動員,由於尚未具有既成的人際網絡,也沒有公共議題的產生,因此由居民主動集結動員的可能性較低,而須藉由外力策動。而新社區的特性,以及建商在社區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將使得社區動員更為困難,但並非完全沒有可能。由於民間營建部門與社區的共生關係,使得新社區在動員時並不必然會受制於民間營建部門,而仍有鬆動與挑戰的空間。對社區居民而言,透過外力策動的動員雖然較不容易取得居民的認同,參與的程度較低,並且當外力撤出後動員能量很容易削弱,但當公共危機發生時,前階段的動員經驗則成為居民自主動員的基礎,顯現了學習與經驗積累的效應,使得這一類型的社區仍然有由自在的社區轉向自為的社區的可能性。
第一章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緣起 4
第二節 現象建構 5
第三節 問題意識 8
第四節 理論回顧 11
第五節 暫時性分析假說與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以「社區意識」之名 19
第一節 台灣都市與住宅發展脈絡 19
第二節 社區意識的興起 25
第三節 民間營建部門與「社區營造」 28
第三章外力策動的社區動員 31
第一節 民間營建部門策動的「社區營造」計劃 31
第二節 專業者主導的社區動員過程 34
第三節 外力策動社區動員的效應 42
小 結 44
第四章自發性社區動員的浮現 45
第一節 公共生活的建構 45
第二節 地方基層選舉中展現的自主動員機制49
第三節 居民自主與建商協商談判機制的出現52
第四節 社會關係的建構56
小結58
第五章社區動員過程中的衝突 59
第一節 社區居民與建商的衝突 59
第二節 社區內部的衝突與矛盾 69
第三節 面對衝突的態度79
小結80
第六章由自在的社區轉向自為的社區82
第一節 專業者撤出後社區動員能量的弱化82
第二節 由外力策動轉向自主動員的障礙84
小結96
第七章結論97
第一節 結論97
第二節 專業實踐的可能性
附錄106
附錄一 百年大鎮社區動員大事記106
附錄二 給義工朋友的一封信112
附錄三 百年大鎮社區義工群組織章程草案114
附錄四 百年大鎮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社團組織規範草案116
參考書目118
中文書目
張景森 (1988)
〈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一卷第二、三期,pp: 9-31.
米復國 (1988)
〈台灣的公共住宅政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pp: 97-147.
許坤榮 (1988)
〈台北邊緣地區的住宅市場〉,《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二、三期,pp: 149-210.
夏鑄九 (1992)
〈一個都市實踐的假說〉,《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pp337-361,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3。
夏鑄九 (1994)
〈(重)建構公共空間-理論的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6 ,pp: 21-54.
夏鑄九 (1995)
〈全球經濟城市中的台灣城市與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 pp: 17-55.
台社 (1995)
〈由新國家到新社會-兼論基進的台灣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pp: 1-15.
王振寰、錢永祥 (1995)
〈邁向新國家?民粹威權主義的形成與民主問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pp: 17-55.
陳東升 (1995)
《金權城市》 台北,巨流出版社。
曾旭正 (1995)
〈戰後台北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麗玲 (1995)
〈新國家建構過程中社區角色的轉變--「生命共同體」之論述分析〉,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英文 (1997)
〈兩種政治的概念:卡爾.史密特與漢娜.鄂蘭〉,《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7, pp:139-171。
吳欣隆 (1998)
〈明日之城〉,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營建署 (1998)
《公寓大廈管理組織申請報備相關法規及解釋函令》,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民生報(1998)
〈桃園成屋多 進場好時機〉,民生報,87/10/10:42。
〈利誘蝸牛族 建商猛投餌〉,民生報,87/10/10/42
英文書目
Williams, Reymond. (1976)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London, Fontana.
Gottiner,M. (1993)
A Marx for Our Time: Henri Lefebv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ace,王志弘譯(1995),《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pp:193-203,台北:編者自印。
Massey, Doreen (1993)
Power-geometry and a Progressive Sense of Place,王志弘譯(1995),《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pp:101-114,台北:編者自印。
Tekeli, Ihan (1994)
The patron-client relationship, land-rent economy and the experience of "urbanization without citizens ",溫蓓章、王志弘譯(1995),《空間與社會理論譯文選》,pp:143-152,台北:編者自印。
Hsia, Chu-joe(1998)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Democratic Design in Taiwan ."Democratic Design in the Pacific Rim: Japa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Randolph T. Hester & Corrina Kweskin, eds.,Mendocino, California, Ridge Times Press, pp:14-21.
Castells, M. (1983)
"A Cross-Culture Theory of Urban Social Change. " 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289-336.
Jonathan H. Turner and Norman A. Dolch (1996)
"Using Classical Theorists to Reconceptualize Community Dynamics. " Reasearch in Community Sociology 6. pp:19-36.
Harvey, David (1985a)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Oxford, Basil Blackwell.
Harvey, David. (1985b)
Consciousness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Capital Urbanization. Baltimore, Marylan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