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f2fa:7dc9:8a03:bf0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0: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照宇
研究生(外文):Wang, Chao-Yu
論文名稱:理性論證與詮釋權力:對法學知識的理論反思
論文名稱(外文):Rational Argu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ve Power: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on Legal Knowledge.
指導教授:顏厥安顏厥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8
中文關鍵詞:法學論證轉換生活形式法言說理論程序性法典範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60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篇論文要處理的問題,是關於法學知識的基礎問題,並試圖藉著對於此一問題的釐清,進而對法學「學術性」(Wissenschaftlichkeit)進行後設的檢討或反思。而問題的出發點,先從法學與法學論據之間的區別與關係談起,並進一步藉由對於法學論證的背景理論思考,去考察法學論證、或是「法學」此一學科思考方式的基本性格及條件,而本文所採取的論證策略,首先將以學者Aarnio, Alexy, Peczenik(AAP)合著的一篇論著為討論對象,討論法律論證的基礎。而之所以討論這篇論著,是因為本文認為,此一文章在相當的程度,已經以綜合性的方式,為法學論證提供一個以人類的理性能力為基礎,而有相當的說明能力的理論考察。  1.本文第二章,處理的是學者Aleksander Peczenik所執筆的部份,討論「轉換」(transformation)的概念,說明法學論證與法學知識的特殊之處,且法學論證之進行,並非一種邏輯推導的關係,並試圖澄清法學論述當中對於三段論法的一些誤解。  2.而本文第三章的部份,則是要處理學者Robert Alexy對法學論證的程序觀點。根據本文第二章的說法,既然並非邏輯推導的關係,所以要進行法律論證時,並非透過邏輯上的說明,即可完整的完成法律論證的工作,而必須透過基本的論證規則、以及論證程序的形成,而讓法學論據能夠妥善透過論證,成為法釋義學的論述架構當中的一環。  3.至於本文第四章的部份,則是討論學者Aulis Aarnio從當代語言哲學的角度,為法學論證結果的合理性如何達成,做一個理論上的說明,並說明法學論述的基本定性,和其他的經驗科學知識有所不同,而所謂的「法效力」,亦非基於經驗上的說明即可,而是透過有無前述的「論證」所達成的「共識」去加以檢證,而這絕非單純的透過經驗科學即可加以了解,而藉由第二章到第四章的說明,我們可以將「理性」、「共識」、「生活形式」、「法之合理性」等幾個面向加以整合看待,而得出一個整體的法論證思考方式。  4.但是AAP一文也自認留下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我們該如何解釋法學當中(已達成「共識」的)『通說』與『少數說』之間的緊張關係」?對於此點的說明,本文認為無法透過論證的觀點去加以說明。所以本文在第五章,引入的是Habermas「法言說理論」的思考,來說明此一法學論述當中的辯證關係。但Habermas的「典範」概念,雖然已經在許多部份澄清一些我們對法律論證的看法,但是仍有需要補充之處。所以本文另外引入的是學者Axel Honneth的想法,Honneth試圖在當代被許多人批評的「Habermas的批判理論」之外,試圖整合Foucault與批判理論接合的想法,重新形塑新的「批判」可能性,並進一步做為社會團結(Solidaritaet)的基礎。  6.最後第六章的部份,提出結論。即根據AAP一文,已經能告訴我們「法學『不是』什麼」,法學不是經驗學科、法學不能被化約成唯實論等等 ,但是我們必須進一步的去追問「法學『是』什麼」,我們引進了Habermas的理論、引進了Honnethl,他們告訴我們的是,法學是一門與社會基本結構密切相關的學科,除了一般所說的定紛止爭之類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一個對於法學之一般理論的討論,也在這樣的看法下,我們對於「法學知識」或是「法律人」的定位,就可以一個不太一樣的理解,法律作為眾多社會論述的一環,其實是集體生活所必須的,而傳統的法釋義學在面對眾多複雜的法學論據時,除了能夠妥善的運用論據外,還要去認識對於自身所處權力叢結的反省開始,我們才能夠多一點對於法學的想像、對於法律人的想像、對於新的社會圖像的想像空間。
第一章 作為法學知識核心的法學論證--本文的出發點與研究方法 第一節 問題的出發點:法學與法學論據之間 第二節 方法與構想:對法學知識的理論檢討 第三節 本文的論述資源與策略:內容概要第二章 法學論證與邏輯推演--一個「轉換」的思維 第一節 「轉換」的思維及其證立 第二節 法學當中的轉換 第三節 小結第三章 程序、言說與論證-法律論證之證立程序 第一節 法學當中的各種證立模式 第二節 理性法言說與論證規則 第三節 小結:言說程序的合理性根據第四章 共識、真理與法效力--法學論證的最後基礎 第一節 法釋義學的任務:對於規範意義的解釋 第二節 法學論證是以有真值的規範命題來表達:法唯實論的看法 第三節 法學論證是以有效的(valid)規範論點來表達:非唯實論的看法 第四節 共識與接受之現實基礎:共享之語言與生活形式(Lebensform) 第五節 小結:真的就「確定」了嗎?第五章 溝通、權力與真理: 以Habermas「程序性法典範」理論檢討法學知識之基礎 第一節 語言、詮釋與生活 第二節 言說倫理學與實踐理性之運用 第三節 權力概念的重構:兼論法學言說的綜合性 第四節 「法典範理論」與「程序性法典範」的論證 第五節 "um Annerkennung"蛌漣x境與出路第六章 結論
(以下僅列出主要之參考文獻)顏厥安 1997 〈基礎規則與法律詮釋--一個理論與實務的綜合檢討〉,收於《固有法制與當代民事法學--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三民。 1997 〈法效力與法解釋--由Habermas與Kaufmann的法效理論檢討法學知識的性質〉,台北:《台大法學論叢》27(1): 1-23。 1998 《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出版社。 1998 〈規範建構與論證--對法學科學性之檢討〉,新竹:清華大學哲研所「科學哲學與科學史」研討會,1998年9月12日。Aarnio, Aulius, Robert Alexy, Aleksander Peczenik 1981 "foundation of legal reasoning."In: Rechtstheorie 12, 133-158; 257-279; 432-448. 1983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in Werner Krawietz &Robert Alexy (hrsg.): Metathorie juristischer Argumentation.: 9-88. Berlin: Duncker und Humblot.Aarnio, Aulius 1987 The Rational as Reasonable: A Treatise on Legal Justification. Dordrecht: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Alexy, Robert 1996a Theorie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3.Aufl. Frankfurt/M.: Suhrkamp.Habermas, Juergen 1981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Frankfurt/M.: Suhrkamp. 1994 Faktizitaet und Geltung. Beitlage zur Diskurstheorie des Rechts und des demokratischen Rechtsstaat. 2. Aufl., Frankfurt/ M.: Suhrkamp. 1995 Vorstudien und Erlauterungen zur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1. Aufl. Frankfurt/ M.: Suhrkamp. 1996 Die Einbeziehung des Anderen: Studien zur politischen Theorie. Frankfurt/M.: Suhrkamp.Peczenik, Aleksander 1989 On Law and Reason (Ratten och fornuftet).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Wittgenstein, Ludwig, 1969 Ueber Gewissheit/ On Certainty. New York: J &J Harper Edi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