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佩利
研究生(外文):Chen, Pei-Li
論文名稱:我國現行文官考選制度之研究─政府再造之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Civil Service Recruitment System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inventing Government
指導教授:彭錦鵬彭錦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homas Ching-Peng P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0
中文關鍵詞:文官考選制度政府再造公務人員考試人力資源管理考選甄補美國文官考選制度英國文官考選制度
外文關鍵詞:Civil Service Recruitment SystemReinventing Government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electionRecruitmentCivil Service Recruitment System in U.S.ACivil Service Recruitment System in U.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5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在競爭的二十一世紀中,人力資源將是一個國家成敗的關鍵,而政府公務人員素質更是決定能否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得行政機關充分發揮人力潛能正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將考選納入範圍,並強調分權、授能以及回應顧客,逐漸取代傳統官僚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強調層級節制、規制及一致性之模型,較能符合建立小而能、小而強的組織要求,以及政府再造的需求。
考選係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的一環,欲改造文官考選制度,亦應從文官考選制度所依存的「政府」著手,從中尋找改革的變遷支點,追求制度的全面再造。又從微觀角度觀察,考選目的在鑑別人力個別差異,故應遵守考選效度、信度及公開競爭之基本要求,並瞭解各種考試方式之優劣點,以為運用規劃之參考,並納入政府考選制度。故考選制度應滿足用人機關、考選機關與應考人等利害關係者對理想文官考選制度之期待。整體來說,一套符合前述三者需要之文官考選制度,應重視績效、品質、正義以及顧客滿意度等四指標。
從英美二國文官考選制度再造之實踐可得知,英美二國在文官考選方面,具有文官考選分權化、功績競爭的遴選、高級文官考選的精緻化、輔以其他配合措施的共同特點,其強調分權、授能、顧客導向等觀念,均是值得借鏡參考的方式。
就我國文官考選之靜態組織架構進行檢視,我國現行人事機關體制,屬獨立制人事機關。在我國文官考選之動態發展現況方面,近年來最值得一提者為,民國八十五年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後,功績型甄補政策獲得相當程度的實踐,而考選機關亦在強化公平正義原則及改進考試技術方面,有許多革新之作為。惟在與效率有關之考選機關、與品質有關之考選相關機制設計、與考生權益及社會正義相關之公開競爭等問題上,仍係現行文官考選制度中亟待解決之重要問題。
而本文亦提出整建文官考選機關(回歸幕僚制人事機關、調整考選機關與用人機關職能角色)、改進考選相關機制(改進考試錄取制度強化考用配合、彈性運用考試方式健全相關法制、提高各種考試效度與信度、整建高級文官體制與快速升遷管道)及實踐公平正義原則(落實憲法第八十五條公開競爭考試制度真義、檢討特考應考資格限制)等建議,以為政府再造的參考。
政府再造與考選二者,乃互為體用息息相關。吾人欲達到政府再造的目的,除於既有之政府組織體制內尋求調整及變通外,更重要的是,藉由考選之方法,將政府組織外之人才延攬進用,方能達到政府再造之目的。惟欲以考選之方法甄補確有能力之人才,其關鍵在於考選制度之健全。是以,從政府再造觀點,文官考選制度之再造,更應致力平衡用人機關、考選機關與應考人之期待,追求考選之效率、品質、彈性、正義與顧客滿意度,才是文官考選制度再造正本清源之道。
In the face of the 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 resource plays a crucial role. The quality of civil service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a nation’s competition superiority in the world. Therefore, how to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manpower in the govern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Selection function is a part of govern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reform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we have to start on “government”. Looking for the “levers” of change to reinvent whole system.
The purpose of selection i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individual, and we should meet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selection-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open competition. A good civil service selection system should satisfy stakeholder’s demand. In general, civil service selection system which meet stakeholder’s demand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performance, quality, justice and customer’s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inventing practice of civil service recruitment system in U.S.A and U.K.,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re emphasizing on delegation, competitive merit selection, elaborated in senior civil service and taking assistant measures. Besides, the concepts of delegation, empowerment and customer-oriented are also reference in reinventing our system.
The current personnel organization in R.O.C. is an independent agency.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Act” in 1996, the Ministry of Examination has devoted to improve the examination techniques 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t of justice and equ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examination institute, examin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competition issue. Finally,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ree key suggestions in reinventing civil service system which is reconstructing the examination institute, improving the selection techniques and practicing the principle of justice.
In order to reinvent our government, we have to find some strategies in reconstructing our government institute. Furthermore, it is important to recruit competent people into our government and achieve the reinventing goal. Therefore, we should put more efforts to elevate the efficiency, qual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 Most importantly, we should als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justice, the selection system and the demand of stakeholders.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相關文獻檢閱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途徑
壹、研究範圍
貳、研究途徑
參、研究流程
第二章 相關理論的探究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與考選理論
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
貳、考選與人力資源管理
參、考選的基本要求與方式
第二節 政府再造理論
壹、政府再造之背景
貳、再造之意涵
參、政府再造之策略
肆、考選與政府再造
第三章 英美兩國政府再造經驗與文官考選制度之探究
第一節 美國政府再造經驗與文官考選制度
壹、美國政府再造的理念與實踐
貳、人事主管機關的變革
參、美國文官考選制度概況
第二節 英國政府再造經驗與文官考選制度
壹、英國政府再造的理念與實踐
貳、人事主管機關的變革
參、英國文官考選制度概況
第四章 我國現行文官考選制度之檢視
第ㄧ節 我國文官考選組織架構
壹、我國人事機關之組織體制
貳、我國文官考選之組織與運作
第二節 我國文官考選發展現況
壹、強化公平正義原則
貳、改進考試技術
第五章 我國文官考選制度問題檢討與再造策略
第一節 從政府再造觀點檢視我國現行文官考選制度
壹、考選機關之問題
貳、考選機制設計之問題
參、公開競爭考試之問題
第二節 我國文官考選制度之再造策略
壹、外國政府再造之啟示
貳、英美政府文官考選制度再造之趨勢
參、我國文官考選制度之再造策略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人事行政局,民86,三十而立─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三十週年專輯。
考試院,民80 ,考銓譯叢。
民81 ,第二階段修憲「考試院定位」問題考試院意見及同仁論 述與有關新聞報導評論剪輯資料。
民84a,考試院日、加、美地方文官制度考察團考察報告。
民84b,「文官制度研究發展專案小組簡報」,收錄於考試院文官制度研究發展專案小組研究報告彙編。
民86 ,考試院對國家發展會議相關議題之建議與意見。
民86a,英國文官體制、考選培訓制度之改革考察報告。
民86b,考試院德國、英國、法國人事行政考察團考察報告。
民87 ,考銓報告書。
民88a,八十八年全國人事行政會議中心議題。
民88b,公務人力資源發展會議專刊。
考試院與中國考政學會,民87,文官制度與跨世紀國家發展系列研討會(二)專輯。
考選部,民81 ,考選部考選制度研究小組考察報告及總結報告。
民85a,考選部六年施政回顧。
民85b,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案專輯。
民87a,中華民國考選統計。
民87b,中華民國考選行政概況。
民88 ,八十七年公務人員高普考試分試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87,「推動政府再造提升國家競爭力」,政府再造專題研究。
政府再造推動委員會,民87,政府再造推動計畫。
國民大會,民87,中華民國行憲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暨研討實錄。
國是會議實錄編輯小組,民79,國是會議實錄(上)、(中)、(下)。
銓敘部,民87,銓敘統計年報。
(二)書籍
Jay.M.Shafritz等著,彭平和等譯,王謹等校,1997,政府人事管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王作榮,民72,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選集,三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丘昌泰,民88,「政府與市場:從行政科學典範變遷論『小而能政府』的建立」,收錄於「行政現代化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政治學系。
朱武獻,民79,「監察、考試兩權之檢討」,收錄於改革憲政。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江大樹,民83,「人事行政機構組織與職權之調整」,收錄於收錄於蕭全政等,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出版社。
民86a,國家發展與文官政策。台北:憬藝企業有限公司。
江岷欽、劉坤億,民88a,企業型政府。台北:智勝文化。
吳復新,民85,人力資源管理,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華民,民80,中國考銓制度,修訂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廣訓,民77,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震洲,民85,「解讀『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案』」,收錄於公務人員考試法修正案專輯。台北:考選部。
沈兼士,民75,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鍾沂,民81,「官僚制度的行政責任實踐」。收錄於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六輯。台北:銓敘部。
林水波,民88,「結果導向的政府再造策略」,收錄於行政現代化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政治學系。
邱創煥,民國83,「文官制度的特性及其演進趨向」。收錄於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八輯,台北:銓敘部。
施能傑,民88e,美國政府人事管理,初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施能傑、蔡秀涓,民88,「文官甄補的政治與功績之間─台灣經驗」,收錄於「行政現代化」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政治系。
徐有守,民86,考銓制度,初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荊知仁、法治斌、張治安,民80,憲政改革芻議,台北:政治大學法學院。
許世雨等譯,De Cenzo, David A. & Robbins, Stephen P.原著,民8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L: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許南雄,民83,人事行政學,二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民86a,各國人事制度,二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民86b,考銓制度概論,二版。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許濱松,民81,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試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民82,人事行政,台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87,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金貴,民85,「中華民國、美國、英國三國文官制度改革之比較研究」,收錄於彭錦鵬主編,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民86,「文官制度改革的另類思考」,收錄於文官制度與跨世紀國家發展系列研討會(二)專輯,頁132-137。
陳桂華,民81,「整建現行人官制度之構想與做法」,收錄於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六輯。台北:銓敘部。
陳德禹,民81,中國現行公務人員考選制度的探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傅肅良,民75,員工考選學,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民78,各國人事制度,增訂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民83,人事行政學,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彭錦鵬,民85,「文官體制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收錄於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楊國樞等,民8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台北:東華書局。
蔡良文,民83,「文官考選功能之調整與執行方向」,收錄於蕭全政等,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出版社。
蕭全政,民83,「文官政策的時代意義與改革方向」,收錄於蕭全政等,重建文官體制,台北:業強出版社。
繆全吉,民79,人事行政,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顏秋來,民76,我國高級文官甄補之研究。台北:台灣育英文化事業公司。
關中,民86,文官制度的檢討與發展。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三)期刊論文
王作榮,民84,「文官制度與考選政策」,考銓季刊,3期,頁4-13。
江大樹,民86b,“我國文官政策價值觀的演進方向”,考銓季刊,12期,頁44-52。
江岷欽,民85,「柯林頓政府行政革新與企業官僚之理念」,美歐月刊, 11卷4期,頁106-120。
民87a,「政府再造的五希策略」,研考雙月刊,22卷4期,頁19-29。
民87b,「功績制度政策之檢討與時代新意:美國人事制度改革經驗之啟示」,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47。
民88b,「政府再造評議」,中國政治學會八十八年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專刊,頁1-40。
考選週刊,民86,第629、633期。
民87,第640、641、668、670、期。
余民寧,民88,「從測驗與評量發展趨勢談國家考試方式」,考選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35。
吳英明,民88,「政府再造與民主行政」,民主行政與政府再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2。
吳復新,民86,「評鑑中心法之評鑑工具的選擇與模擬演習的設計」,空大行政學報,7期,頁1-40。
李忠正,民86,「淺介英國文官改革」,人事月刊, 24卷 2期。
李震洲,民81,「國家考試優待法制之研究(上、下)」,人事行政, 100、101期,頁13-29,2-12。
李震洲,民國84,「解讀公務人員高普考試分試制度」,人事行政, 115期,頁7-10。
周繼祥,民87,「民主先進國家文官甄選制度之比較」,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30。
林水波,陳志瑋,民87,「彈性化政府之設計與限制」,建構企業型政府學術研討會專刊,頁15-40。
林芳如,民86,「公部門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初探」,人力發展月刊,40期,頁15-22。
林鍾沂,民87,「文官甄補政策的價值意涵及其實踐」,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36。
施能傑,民85,「我國文官甄補政策的回顧與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期,頁111-144。
民86,「新現實時代人事政策的整建工程」,文官制度與跨世紀國家發展系列研討會(二)專刊,頁62-87。
民87,「功績制度原則與美國聯邦政府的分權化人事管理改革(上)」,人事月刊,26卷1期,頁11-16
民88a,「美國聯邦政府高級行政主管職制度」,人事行政, 127期,頁21-41。
民88b,「英美政府高級文官甄補制度」,考選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38。
民88c,「人力運用的兩項趨勢─精簡與彈性化」,人事月刊,28卷4期,頁45-53。
民88d,「人員之進用」,跨世紀人事管理論壇─政府機關與民營企業人事主管研討會專刊,頁1-28。
柯三吉,民82,「行政革新、振興經濟和國家發展」,研考雙月刊,17卷5期,頁94-101。
柯三吉、顧慕晴、王輝煌,民88,「我國高級公務人員甄補法制之研究」,考選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22。
范祥偉,民86,「當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之研究」,人事行政,122期。頁50-68。
徐仁輝,民87,「公私管理之比較」,公共管理新趨勢學術研討會專刊,頁35-50。
許南雄,民79,「人事機構幕僚制與獨立制之比較」,法商學報,24期,頁115-151。
陳庚金,民85,「政府再造的新策略」,人事月刊,23卷4期,頁14-17。
陳金貴,民84a,「從典範變遷觀點希論我國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上)、(下)」,人事月刊, 22卷1、2期,頁53-58,42-51。
民84b,「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上)、(中)、(下)」,人事月刊, 21卷3、4、5期
民87a,「考選機關應如何因應小而能政府的再造需求」,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22。
民87b,「結合效率與民主的人事政策:政策再造中人力再造計畫的探討」,公務人員月刊,28期,頁3-21。
陳金貴,民88,「政府再造與公共職責的探討」,考銓季刊,8期,頁58-73。
孫本初,民86,「政府績效、角色認定與行政革新之評論意見」,行政革新:理論與實務整合研討會專刊,頁1-6。
彭錦鵬,民87,「高級文官甄補與培訓之結合」,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41。
游玉梅,民88,「專訪美國人事管理局局長拉瓊斯女士」,人事月刊,28卷2期,頁7-13。
詹中原,民86,「新公共管理與當代國家行政發展」,人事月刊,27卷4期,頁24-39。
蔡文斌,民87,「命題範圍與試題疑義」,法令月刊, 49卷5期,頁8-14。
鄭錫凱,民86,「企業性政府與人事行政革新」,公共行政學報,1期,頁67-89。
蕭全政,民87,「企業家精神對文官體制之啟示」,文官制度與國家發展研討會專刊,頁1-30。
(四)學位論文
方秀雀,民85,我國現行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之研究─以口試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文正,民87,國家考試制度之研究─以司法人員考試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盈良,民87,五C政府改造理論在台灣民營化政策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淑惠,民83,公務人員高普考試考用配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珮君,民87,台灣與大陸地區公務選制度之比較─以人才甄補價值取向分析,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素貞,民86,從新國家主義探討我國文官考選制度,國立政治大學公共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永榮,民86,行政機關實施再造工程之研究─美國「國家績效評估報告」的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民87,顧客導向理念應用於公共官僚體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一峰,民87,管理才能評鑑中心建構效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士釗,民78,我國現行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譚宗保,民87,中央政府機關組織法制變革之研究─「中央政府機關組織基準法草案」及「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草案」,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書籍與期刊論文
Bayham, W.C. & Wettengel, P. 1974 “Assessment Center for Supervisors and Managers: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 352-364.
Breaugh, James A. 1992 Recruitment: Science and Practice. Boston: PWS-KENT.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ers, 1997 Civil Service Commissioners’ Annual Report1996-1997。
Cascio, W. F. & Sibley, V. 1979 “The Utility of the Assessment Center as a Selection Devi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in Personnel Management(2nd ed.), VA: Reston Publishing
Daley, Dennis. 1990 “Organization of the Personnel Function: The New Patronage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Hays, Steven W. & Kearney, Richard G. eds.,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0-28.
Dresang, Dennis L. 1991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Public Policy. London: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Ferlie, E., Ashburner, L., Fitzgerald, L., & Pettigrew, A. 1996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Action, NY: Oxford Press.
Fry, G. 1985 The Changing Civil Servic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Gatewood, Robert D. Gatewood & Feild, Hubert S. 1994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NY: The Dryden Pres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Gatewood, Robert D. Gatewood & Feild, Hubert S. 1994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NY: The Dryden Press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Gore, A. 1993 “From Ted Tape To Results: 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 Report of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Washington, D. 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raham, Jr. Cole Blease & Hays, Steven W. 1993 Managing the Public Organization, Washington, D.C.: 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Herny, Nicholas. 1999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Affairs, 7th edition, N.J.: Prentice Hall
Hyde, A.C., & Rosenbloom, David H. 1993 “Design of Federal Personnel Management.” Public Manager(Summer):9-14.
HMSO, 1998 Civil Service Statistics 1998, London: HMSO.
IMD, 1998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lausanne, Switzerland..
Ingraham, P., Thompson, J., & Sanders, R., 1998 Transforming Government: Lessons from the Reinventing Laboratories, CA: Jossey-Bass.
Ingraham, Patricia W. 1992 “The Design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Good Politics or Good Management?” in Ingraham, Patricia W. & Rosenbloom, David H. eds., The Promise and Paradox of Civil Service Reform.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Ingraham, Patricia Wallace. 1997 The Foundation of Merit-Public Service in American Democracy,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W.C. 1992 Public Administration: Policy, Politics, and Practice, NY: 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Johnson, William B. 1988 Civil Service 2000. Washington, D.C.:U.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Joiner, D. A. 1984 “Assessment Centers in the Public Sector: A Practical Approach”.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4, 435-450.
Kanter, Rosabeth Moss. 1983 “Frontiers for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and Mnage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2 (Spring/Summer):9-21
Linden, R. M. 1994 Seamless Government-A Practical Guide to Re-Engineer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cshers.
Mesch, Debra J. Perry, James L. & Wise, Lois R. 1995 “Bureaucratic and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5: 385-402.
Mintzberg, Henry. 1983 Structure in Fives: Design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this, Robert L. & Jackson, John H. 1997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th edition. NY: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93 Leading People in Change: Empowerment, Commitment, Accountability. Washington, D.C.: NAPA.
OECD, 1993 Public Management :OECD Country Profiles, London :OECD.
OECD, 1995 Governance in Transition: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in OECD Countries, Paris: OECD.
OECD, 1996 Integrating People Management into Public Service Reform, Paris: OECD
OPM, 1999 Federal Civilian Workforce Statistics-Employment and Trends,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Offermann, L. R. & Gowing, M. K. 1993 G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Osborne, D. & Gaebler, T.,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A: Addison-Wesley.
Osborne, D. & Plastrik, P. 1997 Banishing Bureaucracy: The Five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ass: Addison-Wesley.
Patricia Wallace Ingraham, 1995 The Foundation of Merit: Public Service in American Democrac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erry, James L. & Mesh, Devra J. 1997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Ban, Carolyn Ban & Reccucci, Norma M. ed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NY: Longman Publishers
Perry, James L. & Mesh, Devra J. 1997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Ban, Carolyn Ban & Reccucci Norma M. eds.,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NY: Longman Publishers
Peters, G. & Savoie, D., 1998 Taking Stock: Assessing Public Sector Reforms, NY: Canadian Centr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Rosenbloom, D. H. 1993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NY: McGraw-Hill
Rosenbloom, D. H. 1998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4th ed., NY: McGraw-Hill.
Sylvia, Ronald D. 1994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Schneider, M., Teske, P. & Mintrom, M. 1995 Public Entrepreneur: Agents for Change in American Government. NJ.: Princenton University Press.
Shin, Roy W., & Mesch, Debra J. 1996 “The Changing Workforce: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 No. 3 :291-298.
Theakston, Kevin 1995 ,The civil Service Since 1945, Oxford: Blackwell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1992 The Changing Workforce: Demographic Issues Facing the Federal Government (GAO/GGD-92-38). Washington, D.C.:U.S.GAO.
WEF, 1998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Genera, Switzerla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許南雄,民79,「人事機構幕僚制與獨立制之比較」,法商學報,24期,頁115-151。
2. 范祥偉,民86,「當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之研究」,人事行政,122期。頁50-68。
3. 柯三吉,民82,「行政革新、振興經濟和國家發展」,研考雙月刊,17卷5期,頁94-101。
4. 彭錦鵬,民85,「文官體制彈性管理理念─美國經驗及其啟示」,收錄於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5. 陳金貴,民84a,「從典範變遷觀點希論我國公務人員考試方式(上)、(下)」,人事月刊, 22卷1、2期,頁53-58,42-51。
6. 施能傑,民85,「我國文官甄補政策的回顧與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3期,頁111-144。
7. 林芳如,民86,「公部門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初探」,人力發展月刊,40期,頁15-22。
8. 李震洲,民81,「國家考試優待法制之研究(上、下)」,人事行政, 100、101期,頁13-29,2-12。
9. 李忠正,民86,「淺介英國文官改革」,人事月刊, 24卷 2期。
10. 吳復新,民86,「評鑑中心法之評鑑工具的選擇與模擬演習的設計」,空大行政學報,7期,頁1-40。
11. 李震洲,民國84,「解讀公務人員高普考試分試制度」,人事行政, 115期,頁7-10。
12. 江岷欽,民85,「柯林頓政府行政革新與企業官僚之理念」,美歐月刊, 11卷4期,頁106-120。
13. 江大樹,民86b,“我國文官政策價值觀的演進方向”,考銓季刊,12期,頁44-52。
14. 王作榮,民84,「文官制度與考選政策」,考銓季刊,3期,頁4-13。
15. 蔡文斌,民87,「命題範圍與試題疑義」,法令月刊, 49卷5期,頁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