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 目錄 中文摘要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獻探討 1 黃麴毒素暴露 1.1 前言 1.2 黃麴毒素B1的活化 1.3 黃麴毒素B1的去活化 1.4 黃麴毒素的暴露與肝細胞癌 1.5 B型焱病毒的慢性感染與黃麴素暴露對肝細胞癌發生的交互作用 2 吸菸 2.1 前言 2.2 吸菸的生物標記 2.3 吸菸與細胞癌 3 個體感受性與癌症 3.1 CYP2E1酵素 3.1.1 前言 3.1.2 CYP2E1的基因多形性 3.1.3 CYP2E1與癌症 3.2 麩胺基硫移轉酵素M1及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 3.2.1 前言 3.2.2 麩胺基硫移轉酵素M1基因型與環境致癌物暴露之生物標記之相關之研究 3.2.3 麩胺基硫移轉酵素M1及T1基因型與癌症 3.3 漿質性環氧基水解酵素(microsomal epoxide hydrolase,mEH) 3.3.1 前言 3.3.2 EPHX的基因多形性 3.3.3 EPHX基因多形性與癌症 3.4 N-乙醯基移轉酵素(N-acetyltransferases,NAT) 3.4.1 前言 3.4.2 芳香胺的代謝活性與去活化 3.4.3 NAT2基因多形性與環境致物暴露之生物標記 3.4.4 NAT2基因多形性與癌症 第三章 黃麴素暴露與肝細胞癌危險性的流行病學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與方法 2.1 『社區性常見癌症篩檢計劃』 2.2 肝細胞癌之二階段篩檢 2.3 研究對象的追蹤 2.4 肝細胞癌的定義 2.5 血清蛋白的萃取及血清黃麴毒素-白蛋白鍵結物濃度 2.6 尿液黃麴毒代謝產物的濃度測定 2.7 資料分析 3 結果 4 討論 第四章 肝組織中4-aminobiphenyl及黃麴毒素B1-DNA鍵結量、B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異物代謝酵素基因多形性與肝細胞癌之相關研究 1.研究背景 2.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計及研究對象來源 2.2 組織4-ABP-DNA鍵結物濃度的測定 2.3 單株抗體3C8染色的特異性 2.4 組織AFB1-DNA鍵結物的測量 2.5 組織HBsAg染色 2.6 代謝酵素基因型測定 2.6.1 組織DNA的抽取 2.6.2 麩胺基硫移轉酵素M1及T1基因型酵素測定 2.6.3 EPHX酵素基因型的測定 2.6.4 NAT2酵素基因型之測定 2.7 資料分析 3 結果 4 討論 第五章 組織中之黃麴毒素B1及4-aminobiphenyl-DNA鍵結量、B型肝炎病毒感染與p53抑制癌基因突變之病例系列研究 1.研究背景 2.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計及研究對象來源 2.2 組織4-ABP及AFB!-DNA鍵結物及異物代謝酵素基因型的測定 2.3 組織p53變性蛋白及p53基因第五至第九表現子的突變偵測 2.4 資料分析 3 結果 4 討論 第六章 肝炎病毒感染、異物代謝酵素基因多形性、及環境致癌物暴露與肝細胞癌危險性之配對病例對照研究 1.研究背景 2.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來源 2.2 代謝酵素基因型測定 2.2.1 血沈棕色層處理及DNA的抽取 2.2.2 GST M1及T1基因型之測定 2.2.3 CYP2E1酵素基因型測定 2.2.4 NAT2 酵素基因型之測定 2.3 血清黃麴毒素-白蛋白鍵結物及尿液黃麴毒代謝產物的濃度測定 2.4 資料建檔及分析 3 結果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