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 .Jones,J.C.著,張建成譯(1994),設計方法,台北,六合出版社,pp.353~356。
2 .陳文印(1997),設計解讀:工業設計專業知能之探索,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pp.112~114。
3 .詹宏志(1986),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p.24~28。
4 .林政諒(1997),廣告概念視覺化之研究:以分析台灣礦泉水廣告影片之概念與意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 播科技研究所, pp.95~101。5 .Appignanesi,R.著;黃訓慶譯(1998),後現代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p.62~63。
6 .Fiske,J.著;張錦華等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pp.81~86。
7 .譚全基(1997),修詞精華百例,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pp.127~128。
8 .譚全基(1993),修詞新天地,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pp.235~237。
9 .莊宗漢(1988),服裝搭配事典,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p.42~43。
10 .Barthes,R.著;敖軍譯(1998),流行體系(一):符號學與服飾符碼,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pp.139~147。
11 .雷光夏(1992),從符號學觀點對電視節目聲音流程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pp.64~67。12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pp.150~169。
13 .陳樹勛(1985),創意力發展方法論,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pp.170~187。
14 .後藤國彥著;張仲良譯(1997),創意高手:智慧構思的方法,台北,日之昇文化出版,pp.216~225。
15 .多湖輝著;久大編譯(1993),飛躍的想像力,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pp.141~153。
16 .高橋浩著;馬玉菁譯(1992),全創意捷進技巧,台北,世茂出版社pp.104~106。
17 .張宏實(1998),藏珠之樂,台北,淑馨出版社,pp.14~.35。
18 .林玉銘、巫俊采(1999),director多媒體工作坊,台北,博碩文化出版社,pp.7-2~7-10。
英文部份:
1.Dubin,L.S.(1995),"The History of Beads",Thames and Hudson Ltd,London.pp.7~9.
2.Coles,J.(1995),"The Complete Book of Beads",Dorling Kindersley Ltd,London.pp.54~59.
3.Apple Computer(1987),"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The Apple Desktop Interface",Addison-W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