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1970年代末期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後,威權國家都紛紛出現了政權轉移的情況,保守威權的政黨被人民用選票來向他宣告執政的結束,反對黨承繼了民眾的期望和使命,繼續推動民主。然而,在台灣卻沒有出現這種"令人跌破眼鏡"的選舉,執政的國民黨在歷經了五十年的統治後卻始終屹立不搖,最高領導人高唱著進行台灣寧靜革命和完成民主推動的曲調,逐漸吸納了反對運動從1970年代以來的各種政治改革主張和民主訴求。 民進黨從1989年開始,歷經了多次中央與地方層次的選舉,在中央級國會議員和地方級縣市長選舉方面皆維持三成左右得票比例,但是在地方基層的鄉鎮長、鄉鎮民代表選舉方面還是處於國民黨一黨掌控的局面,民進黨很難有所突破。因此,本文的問題意識是民進黨在地方為什麼經營不起來。希望藉由探討民進黨在地方基層組織的經營,將有助於回答民進黨在基層選舉不理想的原因。 本論文共分五章,除了第一章導論以外,第二章是民進黨基層參與者的面貌,本章主要是說明基層積極參與者透過什麼方式來參與民進黨。我們以民進黨基層積極參與者在地方上的政治活動組織為分析單位,首先描繪出基層積極參與者所參與基層政治組織的面貌,再以個人歷史縱深的面向分析組織成員參與的原因、動員的網絡、以及這些積極參與者之間所具有的共通現象。第三章是討論民進黨基層的運作,本章主要是在討論基層積極參與者在地方上實際的運作是如何。先討論積極參與者在基層組織的運作方式,再討論影響組織運作的因素,最後是基層組織所發揮的功能。第四章是民進黨基層的難題,本章主要是指出基層積極參與者面對的難題為何。什麼限制使基層積極參與者無法做事?我們歸結出三方面:組織的難題、人頭黨員的難題及民進黨的支持基礎。客觀上面臨組織的難題和人頭黨員的難題,主觀上黨員的能力、素質和經濟條件等先天上的限制。部分黨員認為人頭黨員在地方上是展現實力的一種方式,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人頭黨員會加速派系惡鬥,素質不佳的黨員更會影響黨部的活動力。身處第一線的黨員對民眾來說是最經常、最容易和最直接產生互動的一群人,民進黨的中央菁英和民眾之間是有距離的,一般的基層黨員卻是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和互動,民眾對民進黨黨員的印象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對民進黨的觀感和支持態度。第五章結論,在本章我們將對本篇論文的研究結果和發現,作一簡略式地摘要,並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