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丁仁方、王慶輝
1996 政府與企業,蘆洲:空中大學,1月。
小宮隆太郎、奧野正寬、鈴木興太郎
1986 日本的產業政策,台北:台灣經濟研究所,6月。
于宗先等
1987 經濟自由化之下的工業發展與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克敬
1987 台灣民間產業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0月。
王昭明
1995 王昭明回憶錄,台北:時報文化,6月。
工研院機械所
1996 運輸工具工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研院機械所,6月。
1997 1997汽、機自行車工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研院機械所,7月。
王梅君
1998 台灣區汽車工業調查報告續篇(五),台北: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2月。
中華徵信所
1995 台灣地區產業年報1995-汽機車業,台北:中華徵信所。
1997 台灣地區產業年報1997-汽機車業,台北:中華徵信所。
1998 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 500,台北:中華徵信所。
中衛發展中心
1994 加入GATT對我國汽車工業及中衛體系之影響與我應有對策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6月。
石世豪
1992 產業組織與公平交易-公平交易法對「中心-衛星」工廠的管制,台北:永然文化,8月。
李裕坤譯,Womack, J. P., Jones, D. T. & D. Roos著
1994 改變世界的企業經營體制:臨界生產方式(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台北: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2月。
李明軒、邱如美譯,Porter, Michael E.著
1996 國家競爭優勢(上、下)(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台北:天下文化,6月。
司徒達賢等
1996 加入關貿總協(GATT)對我國汽車業之影響,台北: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12月。
何思因
1994 美國貿易政治,台北:時英。
何俊輝
1991 我國自由化政策下的「汽車工業發展方案」分析,國科會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林鐘雄
1987 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0月。
林秀英、林由
1990 我國產業R & D動向及相關政策之研究,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中心,6月。
林正義、葉國興、張瑞猛
1990 台灣加入國際經濟組織策略分析,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林建山
1992 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理論與現實,台北:環球經濟社,3月。
林英峰等
1993 建立兩岸中心衛星分工體系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4月。
周育仁
1995 政治與經濟關係-台灣經驗與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10月,二版一刷。
周旭華譯,Porter, Michael E.著
1998 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台北:天下文化,4月。
吳思華
1988 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灣地區產業發展歷程,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4月。
侯繼明等
1987 我國進口自由化的原則及其對國內各產業之影響與產業之因應對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1月。
馬凱等
1987 經濟自由化下的工業發展與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6月。
黃立
1991 關稅貿易總協定論,台北:黎明文化,3月。
梁能
1996 「台灣的汽車工業政策及其教訓」,收錄於徐滇慶主編,台灣經驗與海峽兩岸發展策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月。
郭承天
1996 國際建制與國際組織,台北:時英,10月。
陳豔紅譯,劉慶進
1988 中日會診台灣-轉型期的經濟,台北:故鄉,6月。
陳春山
1995 國際經濟法-台灣與世貿組織,台北:五南,8月。
陳玉璽
1995 台灣的依附型發展-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台北:人間,4月。
陳添枝等
1995 針對GATT烏拉圭回合結論相關工業調整政策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6月。
張克文
1993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及其最惠國待遇制度,台北:天肯文化,10月。
張宗漢譯,Robert Wade
1994 管理市場-經濟理論與東亞國家由政府主導工業化,台北:五南,7月。
傅豐誠等
1993 大陸汽車暨零組件工業的發展及我方因應策略,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6月。
楊雅惠、任立中、周榮乾
1990 台灣策略性工業獎勵措施之成效評估:廠商調查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4月。
楊鈞池等譯,Spero, Joan Edelman著,
1994 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12月。
楊雅惠等
1995 台灣產業發展與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9月。
楊宇光譯,Gilpin, Robert著
1997 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桂冠,3月。
雷慧英譯,谷浦孝雄等
1995 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灣的工業化,台北:人間,1月。
經濟部國貿局
1996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考資料,台北:經濟部國貿局,10月。
1998 我國加入WTO對產業的影響與因應措施,台北:經濟部國貿局,10月。
經濟部技術處
1995 產業技術白皮書《1994年版》,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
1994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產業發展白皮書,台北: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11月。
劉大年等
1993 加入關貿總協之衝擊與調適,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1月。
蔡宏明、梁憲初
1995 GATT與WTO之規範,台北:五南,6月。
蔡敦浩主編
1995 科技體制與產業發展,高雄:高雄復文,7月。
歐陽勛、黃仁德
1998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台北:三民,8月,四增訂再版。
顏慶章
1994 揭開GATT神祕面紗,台北:時報文化,10月。
顏錫銘、李文欽、陳木榮
1984 台灣區汽車零組件工業發展策略研究-成立汽車及零組件測試研究中心之探討,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中心,6月。
蘇拾忠 1994
策略規劃指南,台北:遠流,11月。
羅昌發
1996 國際貿易法:世界貿易組織下之法律新秩序,台北:月旦,10月。
蕭富山
1989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在我國適用之法律問題,台北:蔚理,11月。
蕭峰雄 1994
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台北:遠東經濟研究顧問社,7月。
蕭全政
1997 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業強,4月。
彰化銀行徵信室
1986 台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北:彰化商業銀行,4月。
1987 台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北:彰化商業銀行,5月。
1992 台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北:彰化商業銀行,10月。
1998 台灣汽車工業之現況與展望,台北:彰化商業銀行,6月。
(二)期刊
王健全
1997 「國發會後台灣加入WTO的衝擊與因應」,經濟前瞻,第12卷第2期,3月,pp.50-53。
天下雜誌編輯部
1983 「在台灣展開的汽車代理戰」,天下雜誌,第20期,1月,pp.79-80。1991 「車廠將剩不到十五家-弱肉強食的全球汽車業」,天下雜誌,第80期,1月,pp.82-84。
1993 「汽車共用引擎-掌握自主的心臟」,天下雜誌,第143期,4月,pp.88-92。
江丙坤
1998 「永續發展的產業政策」,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8卷第4期,4月,pp.1-24。
甘展偉
1985a 「台灣汽車工業政策之概況(上)」,今日合庫,第11卷第5期,5月,pp.95-111。
1985b 「台灣汽車工業政策之概況(下)」,今日合庫,第11卷第6期,6月,pp.92-99。
朱雪芬
1987a 「我國汽車工業之研究(上)」,企銀季刊,第10卷第4期,4月,pp.91-103。
1987b 「我國汽車工業之研究(下)」,企銀季刊,第11卷第1期,7月,pp.132-145。
李慧菊
1986 「工業局副局長吳惠然談:發展汽車業要找強手搭配」,天下雜誌,第57期,2月,pp.127-128。
李文欽
1986 「中韓汽車工業發展之比較」,工業技術,第140期,2月,pp.50-72。
李致遠
1994 「GATT效應之一-入『關』體檢台灣汽車工業」,卓越雜誌,第124期,12月,pp.80-83。
李永年
1995a 「日本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工業簡訊,第25卷第7期,7月,pp.48-52。
1995b 「比利時汽車工業發展之研析」,工業簡訊,第25卷第10期,10月,pp.53-61。
李華夏
1996 「兩岸在WTO架構的調適」,經濟情勢暨評論,第2卷第2期,8月,pp.156-164。
杜文田
1971 「工業自製率制度之檢討」,企業與經濟,第3期,12月,pp.31-36。
呂錦珍
1983a 「你爭我奪的汽車市場」,天下雜誌,第20期,1月,pp.73-78。
1983b 「轉動大汽車廠的輪子-細看汽車零件工業」,天下雜誌,第21期,2月,pp.34-39。
沈建德
1984 「新興國家汽車工業的難題」,工商雜誌,第32卷第4期,4月,pp.88-90。
沈嘉信 1998
「傳統產業乘航太的翅膀起飛」,天下雜誌,第209期,10月,pp.204-208。
何俊輝
1993 「產業政策的工具運用分析與實例探討-以我國加入GATT以後『汽車工業發展策略』之調整為例」,工業簡訊,第23卷第1期,1月,pp.37-53。
何琦瑜、游常山
1997 「大車廠轉攻大賣場」,天下雜誌,1000大特刊,6月,pp.134-138。
車陣
1988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政策之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1卷第10期,10月,pp.47-51。
車輛公會會訊編輯部
1997 「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回顧與前瞻」,車輛公會會訊,第40期,5月,pp.1-10,。
林佑民
1998 「加入WTO對我國總體經濟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6期,6月,pp.12-15。
周濟、王旭堂、郭迺鋒
1995 「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影響-不完全競爭CGE模型之分析」,台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12月,pp.103-133。
吳惠然
1984 「汽車工業政策的前車之鑑-幾個國外汽車成功及失敗經驗的檢討與省思」,工商雜誌,第32卷第11期,11月,pp.39-44。
吳意雯
1995 「台灣汽車四十年」,日本文摘,第10卷第6期,7月,pp.35-40。
胡俊凱
1984a 「台灣地區汽車裝配業及其零配件工業發展之研究(上)」,企銀季刊,第7卷第3期,1月,pp.160-167。
1984b 「台灣地區汽車裝配業及其零配件工業發展之研究(中)」,企銀季刊,第7卷第4期,4月,pp.140-147。
1984c 「台灣地區汽車裝配業及其零配件工業發展之研究(下)」,企銀季刊,第8卷第1期,7月,pp.161-172。
翁興利
1998 「危機管理之個案研究-以豬隻口蹄疫感染為例」,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2期,pp.109-123。
梁國樹
1986 「主要國家產業政策的比較檢討」,自由中國之工業,第65卷第6期,6月,pp.1-7。
郭崑謨、張東隆
1982 「我國汽車零件工業發展之探討」,產業金融季刊,第36期,9月,pp.31-43。
莊素玉
1984 「汽車業徘徊十字路口」,天下雜誌,第39期,8月,pp.110-116。
裕民
1983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與豐田來華投資」,日本研究,第220期,2月,pp.11-15。
許國慶
1998 「汽車及其零組件產業面對亞洲匯率風暴及加入WTO自由化的因應方式」,工業簡訊,第28卷第6期,6月,pp.36-44。
梁榮輝
1998a 「兩岸競相加入WTO之危機處理與因應課題」,政策月刊,第33期,4月,pp.14, 17-19。
1998b 「加入WTO對台灣產業影響及其議題前瞻」,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第3期,6月,pp.19-34。
扈永安
1986 「為我國汽車工業技術把脈-技術移轉的個案分析」,中國論壇,第22卷第1期,4月,pp.17-19。
1987 「日、韓汽車工業發展之借鏡」,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0卷第10期,10月,pp.21-33。
1997a 「自製率取消對汽車工業之影響及其因應之道」,經濟情勢暨評論,第3卷第2期,8月,pp.19-28。
1997b 「化危機為轉機-談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0卷第12期,12月,pp.59-62。
1998 「汽車工業的當務之急-加緊國際化腳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6期,6月,pp.38-42。
扈永安等
1993 「政府開發關鍵性產品及零組件之立場與作法-專訪工業局尹啟銘副局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6卷第6期,6月,pp.15-17。
1998 「探詢日光大道的駛向-車輛公會總幹事陳明德訪談紀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6期,6月,pp.29-32。
康信鴻、陳水蓮
1995 「汽車業赴大陸投資對台灣總體經濟影響之分析」,台北銀行月刊,第26卷第3期,3月,pp.4-11。
陳正澄
1980 「中日兩國的工業關係-以汽車產業為例」,經濟論文叢刊,第9輯第2期,11月,pp.87-123。
1983 「台灣汽車零件製造工業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34卷第2期,6月,pp.27-62。
1984 「零組件工業是汽車工業的根本」,工商雜誌,第32卷第11期,11月,pp.18-21。
陳木榮
1986a 「產業政策基本課題之探討-兼論我國實施產業政策之展望(上)」,企銀季刊,第9卷第3期,1月,pp.143-159。
1986b 「產業政策基本課題之探討-兼論我國實施產業政策之展望(中)」,企銀季刊,第9卷第4期,4月,pp.154-164。
1986c 「產業政策基本課題之探討-兼論我國實施產業政策之展望(下)」,企銀季刊,第10卷第1期,7月,pp.136-154。
1986c 「國際汽車工業的全球經營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2卷第5期,5月,pp.73-95。
陳寶瑞
1981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及政策之研究」,台灣經濟,第56期,8月,pp.16-31。
1982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研究及分析」,產業金融,第33期,12月,pp.27-75。
陳清翼
1993 「論我國汽車工業政策得失及未來發展策略-從中韓比較談起」,景文專校學報,第2期,1月,pp.129-137。
陳慧瀅、蕭志同
1997 「台灣地區小汽車產業回顧與展望」,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4期,4月,pp.42-47。
陳一珊
1997 「角色重整:政府退位,企業自救」,天下雜誌,第191期,4月,pp.176-179。
陳嵩璋
1998 「我加入WTO應否對中共援引『排除條款』」,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6期,6月,pp.54-58。
陳憲章
1998 「WTO及世界經濟衝擊之下台灣汽車業者應變之道」,中衛簡訊,第137期,4月,pp.18-24。
張溫波
1977 「台灣汽車工業保護之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0卷第1期,1月,pp.39-42。
張福榮
1994 「產業政策影響因素之探討」,台北銀行月刊,2月,第25卷第2期,pp.83-93。
1996 「策略性經濟發展政策之制定與運用-以台灣為例」,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2卷第4期,4月,pp.53-64。
張世賢
1994 「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挑戰:國際新政經秩序的觀點」,中國行政評論,第3卷第3期,pp.1-36。
張戌誼
1997 「前進WTO,台灣準備好了嗎?」,天下雜誌,第191期,4月,pp.168-175。
張逸玫
1994 「全球汽車產業之發展趨勢」,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0卷第12期,12月,pp.79-97。
張家銘、吳政財
1997 「奇蹟與幻象: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經驗」,東吳社會學報,第6期,3月,pp.1-44。
張幕荊
1998 「我國小汽車進口配額介紹」,車輛公會會訊,第48期,1月,pp.13-18。
游常山
1991 「台灣汽車零組件工業為自主引擎加油」,天下雜誌,第125期,10月,pp.78-84。
1993 「汽車列強逐鹿台灣」,天下雜誌,第140期,1月,pp.138-143。
黃星滿譯
1985 「產業政策之重要性與限制」,自由中國之工業,第63卷第5期,5月,pp.7-13。
黃立
1996 「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台灣法學會學報,第17期,9月,pp.572-604。
黃肇義
1998 「國內車輛中心廠WTO的因應方式建議-突破傳統,再造競爭優勢」,中衛簡訊,第137期,p.38-41。
葉萬安
1993 「台灣產業政策演變的歷史背景及其效果分析」,自由中國之工業,第79卷第4期,4月,pp.1-16。
裘莉
1993 「區域性產業政策:未來政經結構下之台灣產業政策發展方向」,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9卷第6期,6月,pp.38-42。
傅貽椿
1968 「台灣之汽車工業」,台灣銀行季刊,第19卷第1期,3月,pp.20-33。
1972 「由汽車工業談到工業政策」,企業與經濟,第4期,1月,pp.25-30。
1973 「再談台灣汽車工業」,企業與經濟,第2卷第6期,3月,pp.9-18。
傅修平
1992 「『共用引擎』為汽車業換心」,卓越雜誌,第100期,12月,pp.142-145。
1993 「台灣汽車工業:國際市場練習生」,卓越雜誌,第期104,4月,pp.52-56。
楊明珠
1995 「台灣汽車市場鬧翻天」,日本文摘,第10卷第6期,7月,pp.40-47。
楊艾俐
1994 「入關『價』多高?」,天下雜誌,第162期,11月,pp.28-36。
趙志恆
1991 「師法資訊業成長軌跡,汽車零件王國不是夢想」,卓越雜誌,第84期,8月,pp.62-65。
趙培珺
1997 「世界各國電動車發展現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6期,6月,pp.30-39。
劉孟俊
1993 「台灣汽車工業跨國合作之回顧與展望」,經濟前瞻,第8卷第2期,4月,pp.48-53。
劉順福
1995 「『世界貿易組織』之成立意義與世界經貿動向」,外交部通訊,第20卷第11期,5月,pp.30-32。
蔡慧美
1994 「兩岸汽車工業發展及其可能分工模式」,經濟前瞻,第9卷第3期,7月,pp.59-64。
蔡逸君
1994 「台灣入關,日車叩關-台灣汽車業將淪為日本殖民地」,卓越雜誌,第124期,12月,pp.76-78。
蔡宏明
1992 「為加入GATT熱身-烏拉圭回合談判之背景與重要性」,貿易週刊,第1476期,4月,pp.4-6。
1994 「GATT新紀元:1-烏拉圭回合圓滿落幕」,貿易週刊,第1570期,1月,pp.4-9。
1995a 「世界貿易組織的內涵與影響」,理論與政策,第9卷第2期,2月,pp.65-81。
1995b 「加入WTO對兩岸交流的影響」,經濟前瞻,第10卷第6期,11月,pp.46-52。
1995c 「WTO爭端解決程序與美日汽車貿易摩擦」,進口救濟論叢,第7期,12月,pp.201-244。
1997 「加入WTO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理論與政策,第12卷第3期,9月,pp.137-162。
錢國基
1997 「邁向廿一世紀台灣汽車工業發展趨勢之研究」,產業經濟,第191期,7月,pp.1-39。
錢士安
1997 「美國貿易政策史:一七六五~一九九七」,美歐季刊,第12卷第2期,夏季號,pp.47-67。
賴士葆
1988 「世界汽車工業國際化暨各國汽車工業之研究」,台北銀行月刊,第19卷第7期,7月,PP.104-127。
鄭月遂
1983a 「自設立大汽車廠談汽車產業政策(上)」,中國憲政,第18卷第6期,6月,pp.21-23。
1983b 「自設立大汽車廠談汽車產業政策(下)」,中國憲政,第18卷第7期,7月,pp.17-18+31。
1998 「從總體立場透視加入世貿組織對兩岸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5期,5月,pp.39-43。
歐嘉瑞
1993 「從市場供需面研析我國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後汽車業之相關因應措施」,台灣銀行季刊,第44卷第3期,9月,pp.51-80。
1995 「談我國汽車工業之研究發展」,工業簡訊,第25卷第7期,7月,pp.45。
1998 「世界貿易組織規範與我國汽車業之因應措施」,政策月刊,第33期,4月,pp.15-16。
戰略生產力雜誌編輯部
1991a 「大汽車廠始末(一)」,戰略生產力雜誌,第423期,5月,pp.122-133。
1991b 「大汽車廠始末(二)」,戰略生產力雜誌,第424期,6月,pp.131-137。
蕭峰雄
1995a 「我國產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3卷第6期,6月,pp.19-48。
1995b 「我國『後工業化時期』之產業政策方向」,自由中國之工業,第84卷第4期,10月,pp.17-30。
蕭志同
1997 「世界貿易組織對台灣汽車產業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第2卷第4期,2月,pp.104-111。
1998 「兩岸汽車產業比較、分工與互動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49卷第2期,9月,pp.89-123。
(三)論文
丁文郁
1997 《台灣農民非營利組織策略規劃之研究-以台灣農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7月。
王志豪
1995 《對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變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徐秀雲
1991 《土地使用策略規劃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李永和
1997 《兩岸產業分工政策之研究-以汽車工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林錫銘
1987 《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之研究-我國IC工業實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林陽助
1991 《台灣地區汽車製造業轉型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十家汽車製造公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吳政財
1996 《依賴發展與三角聯盟的變遷:台灣汽車產業的經驗》,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吳仁淼
1996 《科技政策的效應分析-台灣半導體產業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月。
柳權峰
1996 《進口防衛措施之研究-以汽車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7月。
柳嘉峰
1997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政治經濟分析(1988-1996)》,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陳恆鈞
1985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政策之分析-大汽車廠方案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陳競新
1992 《政商關係與產業政策-以汽車及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月。
陳水蓮
1994 《台灣汽車業赴大陸投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陳兆人
1997 《地區性產業發展規劃與策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月。
湯明山
1998 《我國加入WTO後農業政策調整之研究-SWOT分析法之應用》,私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曾連通
1987 《我國汽車製造產業成功關鍵因素與競爭能力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彭博詮
1995 《台灣汽車產業策略聯盟行為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葛雷弟
1994 《台灣與韓國的技術依賴與產業政策:以汽車業及半導體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廖建豪
1997 《台灣汽車產業競爭策略分析》,私立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月。
劉平文
1987 《我國錄放影機產業「產業政策」、「企業策略」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月。
歐嘉瑞
1995 《台灣地區小汽車月市場供需模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論文,6月。
饒啟明
1993 《世界分工體系下我國汽車業之大陸投資策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月。
二、西文部份
(一)書籍
Adam, F. Gerard & Klein, Lawrence R., eds.
1983 Industrial Policies for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An Economic Perspective,Lexington, MA:D. C. Heath and Company。
Altshuler, Alan et al
1984 The Future of the Automobile,Mass.:The MIT Press。
Bennett, Douglas C. & Kenneth E. Sharpe
1985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versus the Stat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Mexican Auto Industr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u, Yun-han
1994 “The Sta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in David Dollar & Kenneth E. Sokoloff eds.,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Taiwan’s Development,New York:M.E. Sharpe。
Dunn, William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EIU
1998 Motor Business International:The World Wild Industry,4th quarter,London: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
Heohman, Bernard M. & Michael M. Kostecki
199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ing System:From GATT to WTO,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ckson, John H.
1990 Restructuring the GATT System,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5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atershed Innovation or Cautious Small Step Forward?”,in Arndt, Sven & Milner, Chris eds.,The World Economy:Global Trade Policy 1995,Cambridge:Blackwell Publishers,pp.11-31。
Johson, Chalmer, ed.
1984 The Industrial Policy Debate,San Francisco, CA: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Jones, Charles O.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3rd ed.,Monterey, CA:Brook/Cole Publishing Company。
Lim, Linda Y. C. & Pang Eng Fong
199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isation in Malaysia, Singapore, Taiwan and Thailand,Paris:Development Centre of OECD。
Maxcy, George
1981 The Multi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Maxton, Graeme P. & John Wormald
1995 Driving Over a Cliff?-Business Lessons from the World’s Car Industry,London: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Wokingham, England; 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 Pub.。
Moon, Bruce E.
1996 Dilemmas of International Trade,Boulder, Colorado:Westview Press。
Nelson, Kelly S. 1989
The Impact of Foreign Investment on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US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Wade, Robert
1990 “Industrial Policy in East Asia:Does It Lead or Follow the Market?”,in Gary Gereffi & Donald L. Wyman eds.,Manu-facturing Miracles:Path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Latin America and East Asi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p.231-266。
(二)期刊
Arnold, Walter
1989 “Bureaucratic Politics, State Capacity, and Taiwan’s Automobile Industrial Policy”,Modern China,Vol.15, No.2,April,pp.178-214。
Auty, Richard M.
1995 “Industrial Policy in Taiwan and South Korea”,Deveiopment Policy Review,Vol.13, No.3,September,pp.195-217。
Business Week
1999 “The Global Six”,January 25,pp.16-21。
Chu, Yun-Han
1993 “Industr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al State in Two East Asian NICs:A Case Study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OC Part C: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3, No.2,July,pp.203-223。
Green, Andrew E.
1992 “South Korea’s Automobile Industry: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Asian Survey,Vol.32, No.5,May,pp.411-428。
Jones, Daniel T. & James P. Womack
1985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Future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World Development,Vol.13, No.3,pp.393-407。
Moore, Jonathan
1988 “Full Speed Backwards”,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March 24:114-115。
Noble, Gregory W.
1987 “Contending Force in Taiwan’s Economic Policymaking:The Case of Hua Tung Heavy Trucks”,Asian Survey,Vol.27, No.6,June,pp.683-704。
Weihrich, Heinz
1982 “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Long Range Planning,Vol.15, No.2,April,p.54-66。
三、剪報資料
中國時報
工商時報
聯合報
聯合晚報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