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12: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汪淑珍
研究生(外文):Wang Shu-jean
論文名稱:林海音小說敘事技巧研究
指導教授:彭小妍彭小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eng Hsiao-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8
中文關鍵詞:林海音敘事學小說人物情節敘事觀點時序修辭技巧
外文關鍵詞:Lin Hai-yinnarratologynovelcharacterpoint of viewti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1
  • 點閱點閱:12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在五0年代的臺灣文壇上,林海音不僅是獨樹一幟的作家,還是位功績卓著的名編輯。她在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時(1954-1963)拔擢了相當多的人才,為了負起散播學術文化種子的任務,林海音更致力於開拓文學園地,創辦《純文學》月刊、純文學出版社。一般人大都注意到林海音充實豐富的作品內容,過去對林海音小說的研究中,論述者亦往往偏重主題意識的尋跡,這固然建立了她在文壇上特有的地位,卻往往忽略了她創作的技巧。較少涉及小說情節段的組合模式、人物內心刻劃的藝術手法、敘事觀點等具體剖析文體形式的敘事技巧。針對林海音寫作技巧詳細析論的研究專書亦相當罕見。「敘事學」(narratology),乃結構主義者研究古典及現代文學作品中敘事話語所定的學科範疇,其目的在透過研究文學的敘事法則,加深理解敘事文學話語的活動方式與意義,它重視的是文學的系統性與自律性,同時希望建立文學研究的獨立性。敘事學理論在法國文學研究的領域中,自六0年代中期後逐漸形成,在近年文學理論與批評方法蓬勃的時期更廣為人們所引用。因此筆者嘗試由「敘事學」的角度對林海音小說進行解讀,考察敘事學在林海音小說中的運用情形,以其小說中所運用的敘事技巧為研究重點,從藝術形式中探討小說的表現技巧及思想內涵,並考察作品內容與形式技巧間的聯系、闡釋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在歷史上的意義,體現文學藝術與時代、社會生活的關係。全文按情節、人物、敘事觀點、時序、修辭技巧的序列來討論,期能透過閱讀角度的轉換與探析層面的闊張,藉以明瞭林海音小說創作之卓越性與獨創性,並藉此瞭解「敘事學」實際從事作品分析的方法技巧及缺失。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內容、方法目的及前人研究成果,以勾勒論文的組織架構。第二章情節模式分析第三章人物內心刻劃第四章敘事模式探討第五章修辭技巧運用第六章結論附錄:附錄一、林海音文學年表附錄二、林海音作品目錄
專書(以下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列)方祖燊 小說結構 臺北市:東大圖書 696頁 1995年10月 王常新 文學評論發凡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302頁 1996年1月 古繼堂 臺灣小說發展史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624頁 1992年3月 呂正惠 戰後臺灣文學經驗 臺北市:新地文學出版社 348頁 1995年7月 李仕芬 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274頁 1996年5月 沈謙 修辭方法析論 臺北市:宏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99頁 1992年月 李 喬 小說入門 臺北市:大安出 版社 302頁 1996年2月 李瑞騰 文學的出路 臺北市:九歌出版社 264頁 1994年9月10日 沙 靈 現代文學瑣論 臺中市:現代潮出版社 234頁 1972年1月20日 周伯乃 現代小說論 臺北市:三民書局 190頁 1988年4月 周英雄 小說.歷史.心理.人物 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264頁 1989年3月 金健人 小說結構美學 臺北市:木鐸出版社 294頁 1988年9月 胡亞敏 敘述學 北京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303頁 1994年5月 高辛勇 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 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329頁 1987年11月 高 陽 風簷展書讀 臺北市:純文學出版社 615頁 1985年1月 高瑞卿主編 文學寫作概要 臺北市:麗文文化公司 533頁 1995年9月 張世君 歐美小說模式 廣西省:廣西教育出版社 388頁 1995年12月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編 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 臺北縣:稻香出版社 298頁 1997年7月 肆、期刊論文(以下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列)丁樹南 「綠藻與鹹蛋」的寫作技巧 文星 第9卷第5期 1962年3月 頁72-73王一綱 肖象-人物內心戲劇的外部表現 文藝理論研究 第3期 1981年 頁77-82王 侃 敘述:從一個角度看近年的小說創作 文學評論 第2期 1991年 頁97-103朱介凡 林海音小論 文壇 第1期 1957年10月 頁132-134朱介凡 林海音小論 文壇 第3期 1959年1月 頁48-49朱星鶴 淺析林海音的「標會」 中華文藝 第113期 1971年7月 頁32-34何笑梅 從小說看臺灣女性價值觀的嬗變 臺灣研究集刊 第2期 1996年 頁82-87余 之 小說《城南舊事》藝術特色賞析 文藝理論研究 第2版 1983年 頁91-96吳嘉苓 文學家庭 中國時報 第27版 1990年11月2日 呂正惠 社會與個人-現代中國的成長小說 幼獅文藝 第80卷第6期 1994年12月 頁19呂芳上 另一種「偽組織」:抗戰時期婚姻與家庭初探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3期 1995年8月 頁117-118周曉春 君子三變的林海音先生 婦女雜誌  第222期 1987年3月 頁12-15孟 悅 視角問題與「五四」小說的現代化 文學評論 第5期 1985年 頁76-89林海音 我的採訪學及其他 新聞學  第3期 1971年3月29日 頁37-40林海音 林海音談今日成就,深受先父嚴師影響 中國時報 第8版 1981年3月8日 林海音 略記我從事小說寫作的過程 中國時報  第35版 1994年1月8日 林海音 番薯人 中國時報  第8版 1984年7月26日 林素芬記錄整理 關於年輕人的文學及藝術研討會之一〈有情與無情之間-中西成長小說的流變〉  幼獅文藝 第83卷第7期 1996年7 月 頁8-11林 崗 建立小說的形式批評框架-西方敘事理論研究述評 文學評論 第3期 1997年 頁145-154
期刊論文(以下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列)丁樹南 「綠藻與鹹蛋」的寫作技巧 文星 第9卷第5期 1962年3月 頁72-73王一綱 肖象-人物內心戲劇的外部表現 文藝理論研究 第3期 1981年 頁77-82王 侃 敘述:從一個角度看近年的小說創作 文學評論 第2期 1991年 頁97-103朱介凡 林海音小論 文壇 第1期 1957年10月 頁132-134朱介凡 林海音小論 文壇 第3期 1959年1月 頁48-49朱星鶴 淺析林海音的「標會」 中華文藝 第113期 1971年7月 頁32-34何笑梅 從小說看臺灣女性價值觀的嬗變 臺灣研究集刊 第2期 1996年 頁82-87余 之 小說《城南舊事》藝術特色賞析 文藝理論研究 第2版 1983年 頁91-96吳嘉苓 文學家庭 中國時報 第27版 1990年11月2日 呂正惠 社會與個人-現代中國的成長小說 幼獅文藝 第80卷第6期 1994年12月 頁19呂芳上 另一種「偽組織」:抗戰時期婚姻與家庭初探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3期 1995年8月 頁117-118周曉春 君子三變的林海音先生 婦女雜誌  第222期 1987年3月 頁12-15孟 悅 視角問題與「五四」小說的現代化 文學評論 第5期 1985年 頁76-89林海音 我的採訪學及其他 新聞學  第3期 1971年3月29日 頁37-40林海音 林海音談今日成就,深受先父嚴師影響 中國時報 第8版 1981年3月8日 林海音 略記我從事小說寫作的過程 中國時報  第35版 1994年1月8日 林海音 番薯人 中國時報  第8版 1984年7月26日 林素芬記錄整理 關於年輕人的文學及藝術研討會之一〈有情與無情之間-中西成長小說的流變〉  幼獅文藝 第83卷第7期 1996年7 月 頁8-11林 崗 建立小說的形式批評框架-西方敘事理論研究述評 文學評論 第3期 1997年 頁145-15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