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05: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家鑫
論文名稱:侵權行為因果關係之研究----以現代型紛爭中之醫療行為為例
指導教授:王澤鑑王澤鑑引用關係陳聰富陳聰富引用關係楊秀儀楊秀儀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醫療行為之因果關係侵權行為因果關係現代型紛爭相當因果關係法規目的說可能性因果關係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11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因果關係乃指原因與結果間之關係,即某特定原因而引出某結果之關係,其所連繫之對象涉及萬物事理,故範圍不可謂不廣,正因其所涉萬端,若欲純以一理一則統攝之,事實上誠屬不易,故而維持其特定之判斷餘地,實屬必要。因致各國成文法典中,未見給予因果關係加以明確定義者,而各國學者所開發之學說,幾無成功者,當知其信然也。
而因果關係之概念無論在法律實務及學界,每見普遍之應用,傳統理論及實務均謂採〝相當因果關係說〞 ,然對於何謂〝相當因果關係〞之判斷標準並未明確加以闡述 ﹔證諸判決,往往使相當因果關係成為法官判決過程中,其思維上極不可預測之一環,欠缺統一可預測之標準固不待言,由於相當因果關係理論過於流動多變,反使其他因果關係之理論毫無發展之空間。固守一個面貌多端的〝相當因果關係〞理論於傳統民事紛爭固有其便利性,然其中〝相當性〞之判斷卻成為一個極度多變的法律概念,此種過度膨脹之相當因果關係理論,除了一方面壓縮其他因果關係理論出現,以救濟其理論不足處之空間外,另一方面適用於具體個案時,則發生了不當地涵攝或排除之功能,除了使具體的紛爭產生與正義有違之結論,更使法律之安定性與可預測性受到強烈之質疑。因此,如何適當賦與相當因果關係理論一個適當合理的功能及外貌,使其不致於具體事件判斷中,為求結論之妥當,而過度偏離其原有理論之射程,以致損及法之安定性及可預測性,同時在某些特殊民事紛爭中不拘泥於此理論,而以其他因果關係判斷標準代之,以謀求法律所覓之正義鵠的,誠為民法之重要問題。
英美學者嘗戲引法國學者對德國學者嘲弄之語謂:『法國學者笑曰:因果關係即使不存在,也會被德國學者開發出來,否則德國學者將缺少訓練頭腦之事物』。因而法國學者Ripert嘗謂:『法學將更拒絕投入因果關係之研究,因為已經有甚多傑出學說作此研究,依然不能提出解決問題之一般方法,因果關係可能是一個不解之問題』,因果關係之困難可見一般。
本文之研究目的非在尋求民法因果關係理論之一般原則,自忖亦無能力開發新的因果關係學說,所思者僅止於以醫療紛爭為對象將其所涉之因果關係之多樣性呈現出來,同時以既存之因果關係理論加以適用,除了使因果關係之複雜性,體現一二外 ; 更可對我國實務所採之相當因果關係之〝功能多端且內容多變〞有所檢討,希望讓法學界對此一現象之當否加以深思。
十九世紀之法學家曾期待法律必須為一具有邏輯完足嚴密之體系,對於現實社會之種種現象不必妥協,純然依據邏輯的概念操作,法律成為一個抽象的概念組合。法官的判決在這種前提下,必須是「法律的嚴格複寫」。這樣的觀念造成的結果便受到自由法學派所大加譏諷之「概念法學」(Begriffsjurisprudenz) 。相當因果關係,一個誕生在十九世紀之因果關係理論,當初嘗試以〝相當性〞此一概念作為限制因果歸責之成立與範圍,而我國實務又過於側重經驗法則之通常性。此一定義,在經歷了實務之運用與檢驗,已現疲態。誠如法理學家賴德布魯夫(G. Radbruch)所言:「生活現象的認識只是一種流動的過渡,但概念卻強硬地要在這些過渡中劃分出一條明確的界限。在生活活動僅僅顥得〝或多或少〞的(模糊)地帶,概念卻要求須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斷。」因此,「概念的主要成就並不在於〝包含〞(Begreifen)----包含某種特定的思維內涵;而在於〝界定〞(Begrenzen) ,作為一道防護牆,使概念得藉以向外隔絕其他之思維內涵」。簡言之:「傳統的概念或思維是一種〝分離式式思維〞(Trennungsdenken),足以瓦解並破壞生活現象的整體性」。畢竟,概念之形成,乃是「自其所其顯現之客體分離、抽象化,以其一般化的形式,個別孤立於其他要素及客體(於此,這些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之外的諸要素」。而「抽象普遍概念及此種概念所形成之邏輯體系,不足以掌握豐富的生活現象或豐富的意義關聯」。因此,以〝經驗法則之通常性〞此一單一抽象概念試圖達到法律是否欲加以歸責之目的,似無可避免地亦蹈入此一結果中,使法官在運用時,陷入固守其概念定義與尋求個案正義之兩難中。然法律是否要加以歸責,應由〝目的考量〞、〝利益衡量〞與〝價值判斷〞等規範性之要素綜合判斷。相當因果關係若以經驗法則上之通常性此一描述性之要素,判斷因果歸責,非但未將解決問題之正確方向指引出來,反因其定義在實務運用之際,參考價值甚低,由實務上之判決,似可得其驗證。
由於抽象概念存有上述缺陷,類型化之思維即漸發展。學者以此企圖緩和抽象之概念思維對過渡地帶所作之割裂與界定。亦即對於一個過渡、流動的生活現象,放棄以統一的概念區分界定,而是經由「分類概念之間因明確的界限而相互分離」成數個類型,而不同的類型之間又因彼此糢糊的界限相互過渡,藉此交織成一個以種種「具有固定核心與流動邊緣的形體」所統攝之生活經驗。法規目的說此一因果關係學說之出現,並非在創設一個全新的因果關係理論,用以實現法律因果歸責之目的。事實上,某種程度是在承認與說明現行因果歸責,在實務界尋求個案妥當及正義時,所持之判決實質標準。因此當吾輩收集判決,嘗試了解何謂相當因果關係時,在觀察法官對具體案例所作之裁判,實無法尋出其單一核心,因為其根本不曾成形。亦即其標準,乃是以多元之型態存在。
醫療事故之因果歸責,在法律之觀點上存有二大困難:(一)在特定事故中,乃為極罕見之意外事故,即該行為與該不幸結果之間,毫不具經驗法則上之相當性或稱通常性。(二)另一類事故則是其事實上之因果關係不可能證明。此二大問題,分別屬於實體法與程序法理論之領域。其中問題(一)乃由於相當因果關係之〝相當性〞判斷此一定義所衍生,並非單單存在於醫療事故或現代型紛爭中,於傳統之侵權行為中,亦普遍存在。因此本文認為實體法之相當因果關係理論,實有加以修正澄清之必要。我國實務所定義的相當因果關係之相當性概念,在經歷實務大量援用後,非但不能以其原始定義作為概念之固定核心,其流動多變之外緣,已達難測之地步。在醫療事件中,此種流動難測之判斷標準,固然提供論斷因果歸責之便利(等於幾乎沒有標準,而由法官於具體紛爭中,逐一裁量不受拘束)。但於醫療意外(稀有狀況)中,在有科學之明確數字指出其乃絕無僅有之例外時,仍要謂其具有其所謂之〝相當性〞,則可知該一理論之原始定義,實已毫無任何參考價值。所謂之相當性實已綜合考量了〝目的考量〞、〝利益衡量〞及價值判斷等,因此,與其固守單一定義之統一抽象概念,而在論理之時發生不一致,不如將因果歸責所真正考量之因素,較精確的呈現出來,之後再由實務及學說協力在眾多之類型中,尋出固定之核心及其外緣。法規目的說之提出,某種程度即指向此。故與其說是新學說之提出,未若說是一個嘗試架構現有類型之開始。
至於第(二)個問題,則為現代型紛爭(藥害、公害、職災及醫療事故)中,論斷因果關係存否之普遍現象,本質上乃係事實證明困難之問題,程序性格強烈,故而宜以程序法理論加以調整。本文認為調整之方向有二:(a)透過立法方式或其他廣義之立法方式,達到客觀舉證責任重新分配之效果。受此立法要求負擔舉證責任之一方,則須舉證該受推定之事實為偽,否則在訴訟過程言詞辯論終結時,若事實陷入真偽不明時,則仍必須負擔敗訴之不利益。(b)在現行法規下,透過事實推定之理論以主觀舉證責任倒置之方式,減輕受害者一方之舉證困難。惟其前提,由前章末節之判例窺知,尚須包括以行為人違反保護法規,或具有過失及重大過失( 創設法律所不許可之危險 )等,作為事實推定之前提,而非僅只於其原始定義所謂之〝定型之事象經過〞耳。雖以此作為事實推定之前提,邏輯上容有瑕疵,然對於彰顯法律之社會統制機能,實有推波助瀾之功。
因此,本文認為吾國侵權行為法之因果關係理論,實不足以憑恃。在醫療事故中,有時固守該理論,反而會得到與正義相違之結論,與其讓法官在適用時擺盪在兩難之間,不如放棄傳統之概念,而以類型化之標準代之。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頁數
第一節:研究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4 
第三節:研究方法………5 
附 註:…………………7 
第二章:因果關係與其基本理論…………9
 第一節:因果關係………9
第一款:因與果 (哲學上的因果關係)…………9       
第二款:知識論上的因果關係(常識論上的因果關係)…12 
第三款:法律上的因果關係…………15          
第一目:刑法上的因果關係……………17
第二目:民法侵權行為上的因果關係…18
 第二節: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之基本理論…………………21
第一款:條件說………………21
第一目:條件說之特徵……21 
  第二目:條件說之問題點…23
第二款:預見說………………24
第一目:預見說之特徵……24
第二目:預見說之問題點…27        
第三款:相當因果關係說……30
第一目:相當因果關係之特徵……………30          
第二目:相當因果關係之問題點…………34         
第四款:法規目的說…………………37
第三節:吾國實務界相當因果關係論之實質內涵……45
第一款:經驗法則上不具通常性之事件…………45
第二款:保護之法益與相當因果關係……………48
第三款:不法性與相當因果關係…………………51
第四節:小結……………53
附註:…………………55 
第三章:醫療侵權行為之特殊因果推理…………………71
 第一節:醫療不幸事故之參與因素…………………72
第二節:稀有之醫療不幸事故(意外事故)…………76
第一款:經驗法則上不具通常性之醫療事故………76
第二款:肩難產事件(具體案例解析)………78
第三節:醫療上不作為(omission)的因果關係……………81
第一款:不作為的因果關係…………………………81
  第二款:醫療上之不作為(具體案例解析)………………………85
 第四節:可能性之因果關係………………87
附註:……………………91
第四章:因果關係之證明……………………98
第一節:客觀舉證責任倒置說……………100          
第一款:利益衡量說…………………101
  第二款:義務違反說…………………101
第三款:危險領域說…………………103 
第二節:客觀舉證責任不倒置之學說發展……………106
第一款:表見證據說…………………………………106
  第一目:證據優越說………………………………108
第二目:事實推定說………………………110
  第二款:疫學之因果關係………………………………114
第一目:何謂疫學之因果關係………………………114
第二目:疫學之因果關係之問題點…………………119
 第三節:吾國針對事實上因果關係舉證要求之實務………………124
  第一款:塵肺症與事實上因果關係(具體案例解析)…………125
  第二款:公害事件之嚴格證明(具體案例解析).……………126
  第三款:疫學之原則與事實推定(具體案例解析)………………127
  第四款:疫學之調查、因果關係與事實推定(具體案例解析)…128
第四節:我國醫療紛爭事實上因果關係舉證要求之實務……………131
  第一款:醫療事故中之事實上因果關係(具體案例解析)…………131
第二款:違反保護法規與事實上因果關係之證明(具體案例解析)133
第三款:過失與事實上因果關係之證明(具體案例解析)……139
第五節:小結……………………………142
  附註:………………………………144
第五章:結論……………………………156
  附註:………………………………161
參考書目:………………………………162
參考書目 :
(I)英文書籍 :
l.Curran.Hall & Kaye. Healthcare Law,Forensic Science,and
public policy 4th ed.Little Brownand Company.
2.Edward P.Richard Ⅲ JD.Katharine C. Rathbun, M.D.Law and the physician
A practical guide.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3.Paul C.weiler,Medical malpractice on Trial.Haward University.
Pess. 1991
4. Weiler,Hiatt,Newhouse,Johnson,Brenman and Leape. A
measure of Malpractice. Haward University .Press.
5.Areen,King, Goldberg and Capron. Law,Science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l984
6.Michael A.Jones,Medical Negligence London sweet d
Maxwell l991、
7.Marc A.Franklin. Tort Law and Alternatives, 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l979
8.B.S.Markesinis .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German Law
of Torts. Carendon press Oxford l994.
9.Walter Wadington,Jon R.,Waltz,and Roger B.D working. Cases
and Materials on Law and Medicine. Mineola N.Y.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80.
10.Michael J. powers.Nigel H. Harris and Andrew Lockhart-Mirams
Medical negligence,Butterworths 1994.
1l.Richand A.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Philosophical
Library 4th ed.Little Brownand Company.
12.D.G.Garan our Science Ruled by Human Prejudice Philosophical
Library New York.
13.H.L.A.Hart and Tony Honore . Causation in the Law. 2nd edition
Oxford. 1985
14. 0.H.Mellor. The Causation of Torts. RoutIedge.l995
15.Ernst Sosa.d Medical Caus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l6. Oliver W.Holmes The Common Law.(Boston 1933)
17.Jerome Hall General Principle of Common Law,2nd Ed.l960.
18.Robert Cooter d Thomas Uler Law and Economics 2nd ed.
(2)日文書籍 :
碧海純一:法哲學概論 成文堂 昭和48年版
牛山積:公害訴訟上因果關係
澤井裕:公害 私法研究 一粒社
村上博己:証明責任論新說 問題點 民事裁判 證明責
任 昭和55午判例 社.
板倉宏:企業犯罪 理論 實際
渡達式文: 表見証明 立証減輕 手續法 理論 實踐
藤原弘道:一應 推定 證明責任 轉換
淡路剛久:公害賠償 理論
(3)日文期刊論文 :
木村龜二:刑法 因果關係 理論,法律時報32卷
十號
中山研一:因果關係 刑法講座2 P.59以下
山中敬一:條件關係 問題點 刑法雜誌 第22卷 第一號
山中敬一:條件說 相當因果關係(一) 刑法學第一卷
曾根威彥:因果關係論 現代刑法論爭(I)
(4)中文圖書: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理論基礎八十二年四月十一版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民法總則八十二年四月十一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一九九三年九月十四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二冊八十年十月十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一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一九九二年九月七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一九九三年九月八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八冊一九九六年十月出版
王榮德:流行病學方法論一一猜測與否證的研究 健康 八十四
年三月五版一刷
史尚寬:債法總論 民國七十九年八月版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
朱松柏:商品製造人與侵權行為責任法之比較研究,民國八十
年,五南圖書出版社
江朝國:保險法論 瑞興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版二刷
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 瑞興 八十四年九月修訂版
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 (一) 瑞興 八十二年七月初版
吳家麟:法律邏輯學 五南圖書公司
李聖隆:醫護法規概論 華杏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三版四刷
林山田:刑法通論 1994年8月增訂4版
邱聰智:民法債編通則 輔仁大學法學叢書教科書類(一)八十
二年八月修訂六版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化,著者自發行,民國八十二年
邱聯恭:程序制度機能論 八十五年初版
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 三民書局
美國侵權行為法 司法週刊雜誌社 Restatement of the Law(2nd).
曾世雄:損害賠償法原理 七十八年十月三版
曾世雄: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 八十二年七月初版再刷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 月旦 一九九五年六月初版
黃丁全:醫事法概論 前程 七十八年四月
黃丁全:醫事法 月旦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初版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 一九九三年七月增訂三版
梅仲協:民法要義 四十七年台新五版
雷萬來:論民事之事實認定與舉證責任 七十五年十一月
陳榮基: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上) 健康 八十二年九月
初版一刷
陳榮基: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T) 健康 八十二年九月
初版一刷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1992 自版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 七十九年十月修訂九版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 八十年八月出版
廖正豪:過失犯論 三民 八十二年八月初版
韓忠謨:刑法原理 六十一年八月版
蔡墩銘:醫療糾紛裁判選集(刑事篇) 景泰 一九九四年五月初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 漢林 八十二年三月八版
劉紹樑:醫師是不是「契約經營者J ?理律法律事務所所著「活
用消費者保護法』 第24頁 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

最高法院民刑事裁判選輯 醫療糾紛類 72年出版
駱永家:民事訴訟法I 1995年10月修訂七版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台灣商務印館民國八十一年
(5)中文期刊論文
王澤鑑:『商品製造人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 (上)』法學叢刊 第一五六期
王澤鑑:『商品製造人責任與純粹經濟上損失 (下)』法學叢
刊 第一五七期
王澤鑑:醫事衛生案件之民事責任 醫事法律第一卷5-7期75

王澤鑑:藥物責任 醫事法律 第二卷1-3期76年
王澤鑑:醫學倫理與法律 台灣醫界第30卷第五期
王甲乙:舉證責任(上) 法學叢刊 44期
林勳發:論醫療行為之民事責任與醫療責任保險 保險專刊 18

林立華:因果關係論刑事法雜誌第二十五卷第一期第一至二十

邱聰智:醫療過失與侵權行為 民法研究(一)第四二九至四五O

邱聰智:科技發展與危險責任法制 錄於民法研究(一)第三O九
頁以下
邱聰智: 危險責任與民法修正-以歸責原理之探討中心』 法學
叢刊第一六七期民國七十一年
邱聰智:公害與環境權 法學評論42卷 第一期
王祖寵:醫師之民事過失責任法令月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第六至
第十頁
王祖寵:F商品製造者責任論(上)(中)(下)「 法學叢刊第六十期
六十一期 六十二期
黃 立:論產品責任 政大法學評論 第43期
曾世雄:論相當因果關係之衰微 法學叢刊40期
孫森焱:因人格權被害支付醫藥費之損害賠償 法令月刊第三十
三卷第六期一七三至一七六頁
孫森焱:論非財產上損害之賠償 錄於現代民法基本問題 漢林
七十年元月出版第九十一至一零三頁
孫森焱:論醫師為診斷行為應負之義務 鄭玉波先生七秩華誕祝
賀論文集第一六五至一八四頁
溫汶科:侵權行為責任之社會化與保險之作用』 法學叢刊第
六十六期民國六十一年
楊佳元:一般危害責任理論 法學叢刊 163期
謝炎堯:藥物相關醫療糾紛 律師雜誌 217期
許玉秀:譯客觀歸責理論 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期第一一至
三八頁
許玉秀:最高法院七十八年台上字第三九三號判決的再檢討 載
於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五卷第四期第一至四一頁
陳樸生:過失犯之概念與過失犯之構造(上)載於刑事法雜誌第三十八卷第一期第一至十九頁
陳樸生:過失理論之發展與趨向(上)載於軍法專刊第二十五卷第
五期
陳樸生:過失理論之發展與趨向(下)載於軍法專刊第二十五卷第
六期第二至一六頁
陳碧玉:醫療關係之法律性質 法學叢刊第八十三期第六零至七
一頁
陳碧玉:醫療過失認定標準的類型 載法學叢刊第八十五期第四
四至五五頁
陳榮宗譯 公害訴訟因果關係之證明 法學叢刊114期
曾淑瑜:疫學的因果關係 軍法專刊第三十七卷第三期第二五至
二九頁
曾隆興:醫療過失之研究 載刑事法雜誌第二十八卷第五期第一
至十三頁
洪福增:刑法上之因果關係論(上) 軍法專刊 第22卷第二期
潘維大:美國侵權行為法對因果關係之認定 東吳法律學報80
年 P1.-28
連吉時:醫療爭議調處制度之可行性研究 行政院衛生署科技研
究發展報告醫政類八十四年六月三十日
鄭銘仁譯 因果關係…‥一個從刑事政策面思考的新嘗試 軍法
專刊42期第12卷
謝啟瑞:台灣的醫療責任.糾紛與訴訟-理論與實證的回顧 經濟
論文叢刊第十九輯第一期第八七至一一四頁
謝啟瑞:醫療糾紛處理結果的實證分析-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研究
經濟論文叢刊第十九卷第二期
蘇俊雄:從刑法因果關係學說到新客觀歸責理論之巡歷 當代法
學名家論文集 法學叢刊社 P.513一550
鍾啟祿:易經 黑格爾 休姆與佛學中之辯證與因果概念(下) 第
四屆國際易學大會論文集
(6)學位論文
丁中原:醫療過失訴訟之研究-以舉證責任之合理分配為中心政
大法研所碩士論文八十年五月
林騰鶴:危險責任之研究 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 民國六十一年
邱聰智:從侵權行為歸責原理之變動論危險責任之構成 台大法
研所博士論文 民國七十一午
吳建樑:醫師與病患醫療關係之法律分析 東吳法研所碩士論文
八十三年七月
黃天昭:醫療糾紛之民事歸責原則 東吳法研所碩士論文 84年6月
劉永弘:醫療關係與損害填補制度之研究 東吳法研所碩士論文85年8月
楊慧鈴:醫師說明義務之研究 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 七十九年
六 月
黃宏全:公害因果關係之研究 文化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八十
年六月
陳哲宏:假設因果關係與損害賠償 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 七十
三年六月
邱千芳:流行病學在法律上之應用-以流行病學之因果關係為主
東吳法研所碩士論文 84年7月
林世芬:論消費者保護法上服務提供人歸責型態兼評消費者保
護法第七條第五十一條 中興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85 年2月
林慧貞:論消費者保護法之服務無過失責任 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 85年6月
蔡陸弟:消費者保護法中"產品瑕疵"之研究 東海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85年6月
蘇珍芬:商品製造人侵權責任歸責原則之經濟分析 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 80年6月
曾淑瑜:刑法上過失犯之因果關係 中興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79年6月
董耀華:因與果 輔大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2年6月
翟本瑞:西方思想中之因果態 東海社研所碩士論文 73年6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