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9 21: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雅潔
研究生(外文):Eileen Y-C. Chen
論文名稱:當代台灣本土流行音樂之後現代性初探
論文名稱(外文):A PRIMARY DISCUSSION ON POSTMODERNITY: THE CONTEMPORAY LOCAL POP-MUSIC IN TAIWAN
指導教授:高宣揚高宣揚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流行音樂後現代主義後現代性拼貼
外文關鍵詞:popular musicpostmodernismpostmodernitycoll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12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半個世紀以來,後現代主義思潮不但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相當的矚目,同時也影響到各方面文化的生產和發展。對社會科學而言,後現代理論所代表的不僅是在現代化之後一種可能的、新的社會生活經驗,也代表了對於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新的詮釋方式;而後現代主義的思維和創作方式,在台灣的流行文化中也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本論文探討了後現代性所代表的當代文化基本精神,以及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徵,並指出這些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徵在本土流行音樂創作中的具體表現。因此,本土流行音樂發展過程中,同時地具備了現代及後現代的藝術性格,而成就其今日的多元化。本論文以台灣的現代民歌運動的轉折為起點,指陳本土產製流行音樂在其後所呈現不同於先前的樣貌,並分析其中所表現的後現代音樂拼貼的創作方式,以及刻意突出其非音樂因素的企圖。本論文將本土流行音樂與後現代理論加以結合:使得流行音樂當中新現象的出現,可以從後現代理論中獲得解釋;而後現代主義的論述,也能夠在本土流行音樂領域中獲得經驗性的支持。
Postmodernism has been a focus which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interest and attention for half of the century since its rise, and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many different ways. It is not only about a whole new experience in social life, but a new interpretation for social sciences. Furthermore, postmodernism has become a part of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by its ideas and method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spirits shown in postmodernity, the basic features of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local popular music in Taiwan which stresses of both. As being the turning point, The Modern Folk Song Movement provided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use of collage, and the emphasis of non-musical factors. Postmodernism explains the emergence of new style, and shows itself through the new creation in this field.
第一章---1
第一節研究主題---4
第二節研究目的及研究重要性---5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7
第一節理論彙整──流行音樂與後現代---9
第二節報導與分析──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研究---18
第三章 台灣流行音樂後現代性建立的軌跡---30
第一節 現代性的建立與動搖──全球化的經驗---32
第二節 流行文化中後現代性的建立---38
第三節 歷史的轉折──校園民歌運動的革命意涵---47
一、音樂的革命 ---49
二、政治的革命 ---52
第四章 台灣流行音樂中的後現代意象---57
第一節 拼貼──風格的匯集---59
之一:博物館式的商機──“紀念”、及精選輯---62
之二:突破聲韻的極限──語言及旋律的錯置---67
第二節 形象、實質與內涵的弔詭---70
之一:全面感官動員──MTV與寫真集---72
之二:信仰與神話的新生──卡拉OK與明星夢---75
第五章結語──後現代是什麼?---83
參考書目---89
附錄 台灣流行歌曲大事略記【1931-1997】---101
中文部份
人文藝術工作室
1993〈台灣流行音樂專題〉,《台大人文報》12: 5-34。
1994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 9-1993. 1),台 北:唐山。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製作
1997創造一個夢:97*流行音樂年度薦賞,楊嘉編輯,台北 :元尊文化。
于靜文
1995歌與時代-台灣流行音樂訊息歌曲之語藝分析-, 輔 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瀚
1994流行音樂啟示錄,台北:萬象。
王家慶
1996從符號學詮釋批判台灣流行音樂文化,成功大學藝術 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巧如
1994國內熱門搖滾樂團歌詞所建構之夢幻世界,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無行
1994搖滾黨紀,台北:萬象。
亦威
1991〈台灣新音樂的顛覆和矛盾〉,《聯合文學》82: 95-105。
朱光潛
1982西方美學史,上卷,台北:漢京出版公司。
江文瑜
1996〈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 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25(2): 60-81。
向陽
1991〈青春與憂愁的筆記──從台語歌謠的「悲情城市」 中走出〉,《聯合文學》82:90-94。
呂正惠
1988〈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4): 181-209。
杜文娟
1995〈光復後台灣歌謠發展史〉,《文訊月刊》81(119) : 23-27。
李天鐸
1998〈跨國傳播媒體與華語流行音樂的政治經濟分析〉, 《當代》125: 54-71。
李宗榮
1996〈天王製造業的弦外音〉,《中國時報》7‧18。
李岳奇
1996流行樂壇最前線──目擊唱片企畫實況,台北:遠
李永熾
1989〈慾望與現代資本主義〉,《當代》52: 22-31。
余奐甫
1994當代機遇音樂的詮釋學意義,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林谷芳
1995〈藝術造詣與文化功能──兩個角度下看流行音樂〉 ,《文訊月刊》81(119): 18-19。
林怡伶
1996〈複製或原真?主流與非主流流行音樂之事實與迷思 〉,《中外文學》25(2): 10-31。
周倩漪
1996九○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支配與反抗之聲──性別政 治、主體性、與庶民文化,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苗延威
1991鄉愁四韻──中國現代民歌運動之社會學研究,台灣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洪波
1975〈「民歌」不是這樣〉,《中央日報》12‧21。
洪翠娥
1988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台北:唐 山。
侯志欽
1994〈尋找中國流行音樂的面貌:從鄧麗君到崔健和李宗 盛〉,《交流》14: 26-29。
袁永興
1998〈音樂錄影帶的迷思〉,《Play流行樂刊》7:84。
高宣揚
1988解釋學簡論,台北:遠流。
1996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唐山。
翁嘉銘
1992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台北:時 報。
1996迷迷之音:蛻變中的台灣流行歌曲,台北:萬象。
梁秉均編
1993香港的流行文化,台北:書林。
陳柰君
1991流行歌曲與文化消費,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剛
1996〈技術迷信與明星神話──大眾文化與宗教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1996(4): 42-47陳秉璋、陳信木
1993藝術社會學,台北:巨流。
陳瑞文
1992〈藝術性質‧文化工業‧大眾文化〉(上)(下), 《雄獅美術》256: 93,257: 109-111。
張育章
1996〈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 外文學》25(2): 109-129。
張南生
1991〈民歌沒落了!──從中國現代民歌看七○年代台灣 知識分子與流行文化的關係〉,《聯合文學》82: 112-114。
張洪模主編
1993音樂美學,台北:洪葉文化。
張純琳
1990台灣城市歌曲之探討與研究(民國二十∼七十年), 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釗維
1991〈流行歌謠詞曲作家大事紀〉,《聯合文學》82: 130-151。
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一九七○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 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台北 :時報。
張景森
1988〈戰後台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 ,《台灣社會季刊》,1(2):9-31。
辜振豐
1990〈解讀消費社會的神話〉,《中國論壇》30(8): 9-15。
黃集偉
1993審美社會學,台北:五南。
黃櫻芬
1999〈華語流行音樂的中國意象與消費〉,《當代》138: 106-121。
路況
1993虛無主義書簡──歷史終結的遊牧思考,台北:唐山葉維廉
1989〈殖民主義‧文化工業與消費欲望〉,《當代》52: 40-60。
趙庭輝
1990〈解讀流行音樂歌者〉,《中國論壇》30(8): 19-22。
銘如
1989〈新時代:後福特時代與後現代〉,《當代》43: 4-10。
廖新田
1995藝術與色情──台灣社會現象解碼,東吳大學社會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珠兒
1990〈世紀末的芭比娃娃?父權與資本主義下的流行工業 〉,《中國論壇》30(8): 23-26。
鄭直榮
1978〈從大眾文化的觀點談流行歌曲〉,《綜合月刊》 119: 56-61。
鄭淑儀
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1982-1991),輔仁大學大 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季雲
1997論校園民歌之發展──從民歌運動到文化工業,成功 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維公
1991消費文化與象徵鬥爭:消費文化理論的反省,台灣大 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還學文
1993〈班雅明和他的思想〉,《當代》81: 10-34。
譚石
1991〈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方案──一個初步的觀察〉, 《聯合文學》82: 72-80。
蘇正偉
1995〈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掃描〉,《文訊月刊》81(119 ): 20-22。
外文部份
Adorno, T.W.
1975"Culture Industry Reconsidered", New German Critique,6: 12-19.
1991The Culture Industry: 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 ed. By J.M. Bernstein, London: Routledge.
Baudrillard, Jean
1976"Fashion, Or the Enchanting Spectacle of the Code", in his Symbolic Exchange & Death, London: Sage, pp.87-100.
1981"The Ideological Genesis of Needs",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tran. By Levin, St. Louis: Telos Press, Chapter 2.
1988Selected Writings, ed. By Mark Poste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azun, Jacques
1972The Use and Abuse of Art, Princeton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enjamin, Walter
1973"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Illuminations, ed. By Hannah Arendt, translated by Harry Zohn, London: Collins & Fontana.
Berman, M.
1983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London: Verso.
Bocock, R. & Thompson K. (eds.)
1992Social and Cultural Forms of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Open University.
Braudel, Fernand
1979Civilization & Capitalism 15th~18th V. II: The Wheels of Commerce, NY: Harper & Row.
Breen, Marcus
1995"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 Popular Music*s Cultural Mobility", Cultural Studies, 9(3): 486-504.
Copland, Aaron
1985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NY: McGrew-HIll.
Dear, M.
1986"Postmodernism and planning", Society & Space, 4: 367-384.
Frith, Simon
1978The Sociology of Rock, London: Constable & Co. Ltd.
1984"Towards an Aesthetic of Popular Music", Music & Society, eds. By R. Leppert & S. McCla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Music for Pleas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Gadamer, H. G.
1977 Die Aktualit*t des Sch*nen(中譯:美的現實性), Stuttgart: Reclam.
Harvey, D.
1989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Oxford: Blackwell.
Hayakawa, S. I.
1964"Popular Songs vs. The Facts of Life", Mass Culture: The popular arts in America, pp. 393-403, ed. by Bernard Rosenberg and David Manning White, NY: The Free Press.
Horkheimer, M. & Ardono, T.
1972Dialetic of Enlightment, NY: Continuum.
Howe, Irving
1964"Notes on Mass Culture", Mass Culture: The popular arts in America, pp. 496-503, ed. by Bernard Rosenberg and David Manning White, NY: The Free Press.
Jameson, F.
1984"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New Left Review, 146: 53-92.
Kellner, Douglas
1989Jean Baudrillard-From Marxism to Postmodernism and Beyond, Cambridge: Polity Press.
Laing, Dave
1986"The Music Industry and the *Cultural Imperialism* Thesi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Sage, London, Beverly Hills and New Delhi), Vol. 8: 331-41.
Lewis, Justin
1990Art, Culture & Enterprise: The politics of art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London: Routledge.
Lowenthal, Leo
1964"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f Popular Culture", Mass Culture: The popular arts in America, pp. 46-58, ed. by Bernard Rosenberg and David Manning White, NY: The Free Press.
Malm, Krister & Wallis. Roger
1992Media Policy and Music Activity, London: Routledge.
Mi*ge, Bernard
1989The Capitalization of Cultural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General.
Riesman, David
1964"Listening to Popular Music", Mass Culture: The popular arts in America, pp. 408-417, ed. by Bernard Rosenberg and David Manning White, NY: The Free Press.
Rojek, Chris
1985Capitalism & Leisure Theory, London: Tavistock.
Strinati, Dominic
1995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Popular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Supi*i*, Ivo
1987Music in Society: A Guide to the Sociology of Music, NY: Pendragon Press.
Turner, Bryan S. ed.
1990Theories of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London: Sage.
Turner, Stephen P. ed.
1996Social Theory & Sociology: The classics and beyond, Oxford: Blackwell.
Weber, Max
1958The Ration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Music,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Don Martindale etc.,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Yang, Fang-Chih Irene
1994"The History of Popular Music in Taiwan",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18(3): 53-66.
外文譯作部份
Attali, Jacques
1995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Bruits: Essai sur l**conomie politique de la musique),宋素鳳/ 翁桂堂譯,台北:時報。
Baudrillard, Jean
1991〈消費社會與消費欲望〉,蔡崇隆譯,《當代》65: 48-71。
1997物體系(Le syst*me des objets),林志明譯,台北 :時報。
Bell, Daniel
1989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趙一凡等譯,台北:桂冠。
Curtin, Michael
1998〈跨國電視之意象顛覆〉,葉淑明譯,《當代》125: 40-53。
Eagleton, Terry
1993〈班雅明和希萊希特的文藝觀〉,鄭培凱譯,《當代 》81: 35-49。 
Escarpit, Robert
1988文藝社會學,顏美婷譯,台北:南方。
Frith, Simon
1978彭倩文譯,搖滾樂社會學,台北:萬象,1993。
1987〈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張釗維譯,《島嶼邊緣》3( 3): 16-27。
Gablik, Suzi
1991現代主義失敗了嗎?(Has Modernism Failed?),滕 立平譯,台北:遠流。
Gadamer, H. G.
1993詮釋學I: 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 Hermeneutik I Wahrheit und Methode: Grundz*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洪漢鼎譯, 台北:時報。
Gurevigch, Michael等
1992文化,社會與媒體(Culture, Society and the Media),陳光興等譯,台北:遠流。
Jimenez, Marc
1990阿多諾:藝術、意識形態與美學理論(Art, id*ologie et th*orie de l*art),欒棟、關寶豔譯 ,台北:遠流。
Monaco, B & Riordan, J.
1991如何進入唱片事業,李岳奇譯,台北:豐采音樂。
Tomlinson, John
1994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 Imperialism),馮建三譯 ,台北:時報。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