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一) 書籍:
David Megginson等原著,小知堂編譯組譯,《人力資源開發》,台北:小知堂出版。
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Peter F. Drucker原著,余佩珊譯,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Richard Denny 原著,邱媛貞譯,1995,《成功的激勵因素》,台北:小知堂出版。
Robert Half 原著,余國芳譯,1988,《人力僱用決策》,台北:遠流出版社。
Saul W. Gellerman 原著,邱紫穎譯,1996,《激勵》,台北:洪健全基金會出版。
王文科編譯,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方世榮,199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司徒達賢等,1997,《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義勇交通服務大隊編,1990,《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義勇交通服務大隊成立特刊》。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編,1990,《交通服務人員專業訓練教材》。
林萬億主持,行政院發展委員會編,1993,《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江岷欽、林鐘沂,1997,《公共組織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美慧等著,199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勝義,1990,《建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
林哲生等,1998,《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實務粹要》,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張振宇,1988,《企業管理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張世賢等編,1988,《論文寫作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張潤書編譯,1988,《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潤書著,1993,《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金鑑,1985,《管理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在山譯,1991,《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台北:授學出版社。
陳其南,1992,《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允晨叢刊。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陳光榮,1997,《有效的管理溝通》,台北:天一圖書。
湯淑貞,1987,《管理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臺灣省政府社工叢書,1983,臺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
臺灣省政府社工叢書,1984,臺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
蔡漢賢,1982,《志願服務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出版社。
(二) 期刊: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95,「認識志願服務」,訓育研究,第三十四卷第二期,頁11~14。
甘雯,1993,「擴大志願服務以加強公務人力運用之探討」,人事月刊,第十七卷第六期,頁61~71。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9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志願服務之現況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五期,頁21~24。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三十四卷第四期,頁422~450。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二卷第三期,頁1~14。吳老德,1987,「志願服務的形成與發展探討─兼論本省志願服務的作法,社會福利,第四十二期。吳美玲,1995,「談社教機構的志願服務」,社教資料雜誌,第二百零六期,頁3~6。宋維煌,1993,「推行義工制度之我見」,社教資料雜誌,第一八四期,頁5~7。全永慰,1996,「大都會美術館的義工制度」,現代美術,第六十六期,頁45~49。林美珠,1993,「談志願服務之參與」,社教資料雜誌,第一八四期,頁8~10。林振裕,1992,「積極推展勞工志願服務」,勞工行政,第五十四期,頁3~6。林振春,1993,「偷抓雞也要三把米─社教機構運用義工的條件」,社教雙月刊,第五十三期,頁55。林昭文,1991,「社會福利志願服務供需體系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第五十四期,頁45~50。林啟鵬,1992,「從實務經驗談志願服務制度的設計與執行」,社會福利,第九十八期,頁26~28。林勝義,1991,「我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的檢討」,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頁42~48。林勝義,1993,「志願服務的文化與倫理」,社會福利,第一零九期,頁30~33。林勝義,1994,「國內志願服務的整體規畫─全國性義工調查綜析」,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五期,頁11~65。林勝義,1997,「志願服務的教育訓練」,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14~18。林勝義、萬育維,1997,「提昇與持續─祥和推展志願服務得講縣市執行概況,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78~93。林瓊雲,1994,「美國志願服務法之啟示以及對我們志願服務法之規劃與前瞻」,社會建設,第八十五期,頁121~125。林寶珠,1997,「臺北縣推行志願服務工作概況」,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94~98。徐立忠,1993,「中、老年人力運用、轉業、再就業與志願服務計畫」,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二期,頁16~26。馬永芳,1992,「推展志願服務建立祥和社會」,社會福利,第九十八期,頁6~7。
梅高文,1994,「公民意識與志願服務」,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五期,頁57~60。張英陣,1997,「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54~64。郭照美,1993,「淺談醫院之義工管理─以臺北市立忠孝醫院為例」,醫院,第二十六卷第一期,頁47~49。曾華源,1997,「人群服務組織志願工作者人力運用規劃之探究」,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28~34。曾騰光,1997,「志願工作者的組織承諾與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35~47。陳金貴,1995,「公部門建立公共志工組織之探討」,人事月刊,第二十卷第五期,13~23。陳金貴,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第二十四期,頁95~128。陳海安,1997,「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退休公教人員志願服務隊籌組情形簡介」,人事月刊,第一三七期,頁59~63。陳武雄,1997,「志願服務應有的認識與作法」,人事月刊,第一三七期,頁51~58。陳聰民,1994,「談圖書館義工制度的規劃」,社教資料雜誌,第一九六期,頁1~2。陳燕禎,1995,「志願服務工作在老人安療機構中之營運與實務分析」,社會福利,第一百一十九期,頁44~49。陳馨馨,1998,「推廣志願服務於公部門與農推廣體系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一期,頁270~281。陳景松,1996,「醫院義工的發展」,馬階院訊,第十六卷第三期,頁6~7。
許釗涓,1997,「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推展志願服務工作之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85~93。許榮宗,1991,「民間參與志願服務的理念與作法」,社會福利,第九十期,頁6~7。黃靖惠,1993,「臺北地區環保組織運用義工之現況初探」,社教雙月刊,第五十三期,頁22~27。陸光,1994,「我國志願服務推展之過去、現在及未來」,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五期,頁4~10。莫正義,1992,「志願服務工作的職責與專業精神」,社會福利,第一零三期,頁7~9。傅仲民,1991,「志願服務在社會福利發展中的角色與功能」,復興崗學報,第四十六期,頁285~316。馮嘉玉、吳盈葦,1997,「社教機構的義工培訓制度」,社教雙月刊,第七十九期,頁49~50。黑幼龍,1971,《如何辦理志願服務》,台中:光啟出版社。
葉俊郎,1994,「『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青榮譽服務團實施方案』之評估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五期,頁25~41。萬育維講劉莉婷整理,1993,「如何參與志願服務」,人事月刊,第十六卷第四期,頁38~41。
萬育維,1997,「從資源整合依存的觀點論祥和計畫的未來」,社會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19~27
鄭桂華,1994,「台灣省推行志願服務的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五期,頁17~20。
趙長寧,1996,「獻身參與的背後:美國成人義工服務動機的探討」,佛教圖書館管訊,頁19~23。
楊蓓,1992,「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動力過程」,法商學報,地二十六期,頁165~183。劉德勝,1996,「從義工觀點推動志願服務」,社教資料雜誌,第二百二十期,頁4~6。劉香梅,1997,「推展志願服務的困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73~77。劉德勝,1997,「義工制度與終生學習」,博物館學季刊,第十一卷第四期,頁85~90。蔡漢賢,1992,「志願服務政策應有的內涵─建立服務倫理之我見」,社區發展季刊,第五十八期,頁202~211。蔡漢賢,1992,「志願服務的倫理─服務動力的激發、持續與擴大」,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第九期,頁104~117。潘中道,1997,「志願服務人力的組織與運作」,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八期,頁48~53。盧佳香,1994,「談醫院志工的訓練」,社教資料雜誌,第一九六期,頁6~8。龍紀萱,1997,「從實務經驗─談志工督導的任務與角色」,社會福利,第一三三期,頁46~50。釋自衍,1996,「佛教圖書館志工管理」,佛教圖書館管訊,第七期,頁2~10。
(三)學術論文:
江宗文,1998,《公部門志工運作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教機構為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威廷,1996,《公共合產之理論與實踐: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的觀察》,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佑民,1998,《公務機關志工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所屬各機關為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許世雨,1992,《非營利部門對公共服務之影響》,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明慧,1987,《志願服務機構組織環境與其志願工作者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蒂,1988,《生命線志願工作人員工作價值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傅麗英,1995,《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民間教育改革的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淑玲,1996,《台北市義勇消防大隊義工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志文,1994,《國家圖書館志願解說員制度建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簡秀昭,1997,《公部門志願服務工作者管理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祥孚,1996,《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功能之理論與實踐:環保團體之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秀玲,1984,《志願人員對社區服務工作之認知及滿足感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蘇信如,1985,《志願服務組織運作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嚴幸文,1992,《醫院志願服務人員特質和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四)政府資料: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義勇警察服務大隊簡介。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義勇警察大隊編組服勤規定實施。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義勇警察大隊獎懲作業實施要點。
台北市義勇人員傷亡醫恤福利濟助實施要點。
二、外文部分:
(一)書籍:
Brundey, J.L (1990) .Fostering Volunteer Programs in The Public Sector : Planning , Initiating , and Managing Voluntary Activitie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 Bass Inc.
Fisher, James C. and Cole, Kothleen M. (1993).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of Volunteer Program: A Guide for Volunteer Administrator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Rosenbloom, David H.(1993).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二)期刊:
Brundey, J.L (1990) .Expanding the Government-By Proxy Construct: Volunteer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19 (4),315-328。
Brudney, J.L.(1993) .Volunteers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Public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Review, 16(3),255-256。
Clary, E. G, Snyder, M., and Ridge, R. (1992).Volunteer’ Motivations: A Functional Strategy for the Recruitment, Placement, and Retention of Volunteer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2(4), 335-350.
Duncombe, Sydney.(1986) .Volunteers in City Government: Getting More Than Your Money’s Worth. National Civic Review, 75(5),291-301.
Duncombe, Willian D. and Brudney, Jeffrey L.(1995) .The Optimal Mix of Volunteer and Paid Staff Local Government : An Application to Municipal Fire Department. Public Finance Quarterly, 23(3) 356-384.
Ensman, Richard G Jr. (1994). Volunteer Partnerships: Making Them Work. Fund, Raising Management, 25(4),51-58.
Kramer, Ralph M. (1973). Future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Organization. Social Work, 18(6),59-69.
Lin, Wan-I.(1990) .The Chinese Gentry and Social Philanthrap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ology,20,143-186.
Markwood, Sandrd Reinsel. (1994). Volunteer in Local Government: Partners in Service. Public Management, 6-9.
Montjoy, R.S.,& Brudney, J.L.(1991) .Volunteers in the Delivery of Public Ser-vices, Hidden Costs and Benefits.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 -ministration,21 (4),327-343.
Oldfield, Adrian (1990). Citizenship and Community: Civil Republican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Routledge.
Percy, S. L.(1984)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Coproduction of Urban Services. Urban Affairs Quarterly,19(4),431-446.
Sundeen, R.A.(1990) .Citizen Serving Government: The Extent and Dis-tinctiveness of Volunteer Participation in Local Public Agenci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19(4),329-344.
Van Til, Jon.(1985) .Voluntarism and Social Policy. Social Policy,Spring,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