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雖然是距今五、六十年前的作品,但是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退魅力,在時間的洗滌下,反而更顯出其價值。身為女性,筆者對於當時女性的處境和生活狀態尤為關心,透過前代作家之筆,欲一探女性在日治時期所遭遇的問題以及她們所導求的解決之道。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序論,主要在闡明研究目的、方法簡述時代背景、臺灣文學發展概況,以及相關研究。第二章由家庭、經濟、教育、政治四方面著手,討論女性角色在作品中的處境和地位。第三章,進一步探究面對自身的處境時,女性角色的反應和採取的對應方法;本章將女性角色分為兩大類--消極的和積極的,分類的標準取決於女性角色的的心態和性格。消極的女性角色的共同心態就是聽天由命。也常因此種心態,而步上悲劇;或自殺或發瘋或墮落。探討積極的女性角色則以女性的「覺醒」為基點,探究自覺之後,女性角色如何行動以落實她們因覺醒而來的體悟。第四章則由作品中的男性角色出發,藉由男性角色的發言及行動觀察女性角色。第五章為結論與今後研究方向。 女性角色所遭遇的問題,可能來自家庭、經濟、教育和政治,或由這四個層面交互作用下造成的多種壓力。家庭是父權制度運作的核心場所,女性在家庭裡可能同時身兼數個角色,因此所承受的壓迫也來自多個面向。面對自己所受的壓迫,她們多數沒有自覺,最嚴重的莫過於女性角色常常缺乏獨立人格,只是依附在男性構築的社會中。日治時期作品中屢見男性挾其經濟優勢以壓迫女性,經濟優勢的壓迫通常以剝削女性的身體來呈現。從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角色人格,可以明白感受到教育之於女性只是華麗的裝飾。有些女性角色無力改變現狀,選擇以逃避來因應問題。盡管女性所能獲得的支援不多,還是有些勇敢的女性企圖突圍而出。環境的壓迫往往大過她們的能力太多,所以女性在挑戰時屢屢敗陣下來。作家們並沒有天真地給所有勇敢的女性大團圓的快樂結局。當我們從男性角色的觀點切入,女性角色有了更豐富的注解。從男性角色的表現來看,只證明多數時候女性完完全全被孤立,必須自己設法突圍。甚至站在支持女性一方的男性,因為口號華而不實,反而凸顯他們自己對問題同樣無能為力。 作品中所描寫的女性角色,對現代女性而言,仍具有啟發的意義。當我們讀這些作品並且自省時,會發現殷鑑不遠,而女性地拉的提升仍是有亟待努力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