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資 料
說明:
一、參考資料分為書籍、期刊論文及錄影帶等三大類。
二、參考書籍再細分為戲曲史類、戲曲論著、戲曲劇本(包含選本)、戲曲工具書、學位論文及計劃報告書、其他等六類。
三、書籍按照書名、作者、出版地、出版公司、出版年代排列。
四、期刊論文按篇名、作者、刊名、卷期、登載年月排列。
五、每一類參考書目約略按成書年代先後次序安排,若出版社未寫成書年代則放在每一類的最後。台灣地區出版之書其年代以民國注明;大陸、香港地區出版之書其年代則以西元注明。
壹、書籍
一、戲曲史類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 北京:東方 據1934年商務版編校排印 1996
《中國近世戲曲史》 青木正兒著、王古魯譯 台北:台灣商務 據1936年初版重印 1982
《元明清劇曲史》 陳萬鼐 台北:鼎文書局 民63、10月
《中國戲劇發展史》 周貽白 台南:僶勉出版社 民67、8月再版
《崑劇演出史稿》 陸萼庭著、趙景深校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0、1月第1版
《中國戲曲史漫話》 吳國欽 上海:上海藝文 1980
《中國戲曲通史》 張庚、郭漢城著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75、台1版
《中國京劇史》 北京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0、1月第1版
《中國戲劇史》 魏子雲 台北:學生書局 1992
《明清戲曲史》 盧前 台北:台灣商務 1994、12月台2版
《元代戲曲史稿》 黃卉 北京: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11月第1版
《戲劇理論史稿》 余秋雨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二、戲曲論著
《宋元南戲百一錄》 錢南揚 哈佛燕京學社 民23、12月
《宋元戲文輯佚》 錢南揚輯錄 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6、12月第1版
《現存元人雜劇書錄》 徐調孚編 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 1957、9
月新1版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校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12月第1版
《中國大陸的戲曲改革1942∼1967》 趙聰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1969、8月初版
《南戲拾遺》 陸侃如、馮沅君 台北:進學書局 民58、11月影印初版
《元雜劇本事考》 羅錦堂著 台北:順先出版公司 民65、4月再版
《錦堂論曲》 羅錦堂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66、3月初版
《說俗文學》 曾永義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69、4月初版
《元代雜劇藝術》 徐扶明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1、1月第1版
《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 王安祈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5、6月初版
《南戲新證》 劉念茲 北京:中華書局 1986、11月第1版
《中國劇詩美學風格》 蘇國榮 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76、6月
《元雜劇研究》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76、10月第4版
《元雜劇研究概述》 寧宗一、陸林、田桂民編著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7、12月第1版
《詩歌與戲曲》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77、4月初版
《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 曾永義著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77、5月初版
《戲文概論》 錢南揚著 台北:木鐸出版社 民77、9月初版
《關漢卿研究資料》 李漢秋、袁有芬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8、10月第1版
《南戲論集》 福建省戲曲研究所、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莆仙戲研究所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8、12月第1版
《關漢卿研究資料匯考》 王鋼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8
《關漢卿全集》 吳國欽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關漢卿全集校注》 王學奇、吳振清、王靜竹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77
《比較研究:古劇結構原理》 李曉著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989、1月第1版
《戲劇與文學》 姚一葦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78、9月初版
《明代戲曲五論》 王安祈著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0、5月第1版
《參軍戲與元雜劇》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81、4月初版
《夢幻 狂想 奏鳴曲:中國大陸表演藝術1949∼1989》 周令飛 台北:時報文化 民81、1月初版
《明代戲劇研究概述》 寧宗一、陸林、田桂民編著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8月第1版
《當代中國戲曲》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輯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4月第1版
《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 曾永義編著 台北:正中書局 民83、8月第2次印行
《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 林鶴宜著 台北:學海出版社 民83、10初版
《中國地方戲曲叢談》 王秋桂主編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想文化史研究室 1995、5月
《元雜劇八論》 顏天佑著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85、8月初版
《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 王安祈著 台北:里仁書局 85、10月初版
《論說戲曲》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86、3月初版
《關漢卿戲曲集》 吳國欽 台北:里仁出版社 民87、11月
《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籍》 劉烈茂、郭精銳主編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三、戲曲劇本(含選本)
《評劇大觀》(第四集) 中國評劇院編 北京:北京寶文堂書店
出版 1958、8月第1版
《血手印》 收入《越劇叢刊》(第二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62、12月第1次印刷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長安出版社編輯部編輯 台北:長安出版社 民67、12月
《血手印》 收入《湖南戲曲傳統劇本20》 祁劇第六集 衡陽地區戲劇工作室編輯 湖南省戲曲研究所主編 1981
《元曲選外編》 隋森編著 台北:宏業書局印行 民71、3月初版
《血手印》 收入《湖北地方戲曲叢刊48》 湖北省戲劇工作室編 1982、5月
《詞林一枝》 明‧黃文華編撰、王秋桂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3、7月景印初版
《樂府菁華》 明‧劉君錫編撰、王秋桂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3、7月景印初版
《八能奏錦》 明‧黃文華編撰、王秋桂主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3、7月景印初版
《王閏香夜月四春園》 收入《全元雜劇初編一》 楊家駱主編 台北:世界書局印行 民74、3月3版
《錢大尹智勘緋衣夢》 收入《全元雜劇初編十、十一》 楊家駱主編 台北:世界書局印行 民74、3月3版
《風月錦囊》 明‧徐文昭編輯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 民76、11月景印初版
《京劇選編》(第一集) 中國戲曲學院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0、11月第1版
《越劇小戲考》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戲曲組編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0、12月第5次印刷
《新編京劇大觀》 北京出版社編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1、1月第2次印刷
《京劇小戲考》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文藝台戲曲科編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2月第3次印刷
《火焰駒》《易俗社秦腔劇本選》(續編) 紀念易俗社成立80周年辦公室編 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6月第1版
《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集三種》 俄‧李福清 中‧李平 編 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6月第1版
《牡丹亭》 湯顯祖原著 徐朔方、楊笑梅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 民84、2月初版
《血手印》 收入《戲考大全》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 1995、4月第2次印刷
《經典京劇劇本全編》 陳予一主編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6、2月第一版
《釵釧記》 月榭主人著 《全明傳奇》 林侑蒔主編 台北:天一出版社
《血手印》 全串貫 《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目錄第22函
四、戲曲工具書及曲譜
《曲錄》 海寧王氏校印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57、4月
《錄鬼簿新校注》 元‧鍾嗣成、賈仲明撰 馬廉校注 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 1957、6月第1版
《錄鬼簿》 元‧鍾嗣成等著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9月第1版
《晁氏寶文堂書目‧徐氏紅雨樓書目》 晁瑮、徐渤著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12月第1版
《元代雜劇全目》 傅惜華著 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7
《鳴野山房書目》 清‧沈復粲編、潘景鄭校訂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8、1月第1版
《明代傳奇全目》 傅惜華著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
《戲曲辭典》 王沛綸編著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民58、9月初版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1981、9月第1版
《古典戲曲存目彙考》 莊一拂編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2、12月第1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1983、8月第1版
《中國戲曲劇種手冊》 李漢飛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7、6月第1版
《京劇劇目辭典》 曾白融主編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9、6月第1版
《車王府曲本提要》 郭精銳、陳傳武、麥耘、仇將編著 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 1989、12月第1版
《京劇知識詞典》 吳同賓、周業勛主編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10月第1版
《中國戲曲志‧山西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部編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1990、12月第1版
《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 山西河南陝西河北山東省藝術(戲劇)研究所合編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1、11月第1版
《中國戲曲志‧河南卷》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 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1992、12月第1版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南卷》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編輯委員會編
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 1993、7月第1版
《關漢卿戲曲詞典》 藍立蓂編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9月第
1版
《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1995、6月第1版
《秦腔詞典》 王正強主編 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5、10月第1版
《中國曲學大辭典》 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12月第1版
《曲海總目提要》 清‧黃文暘撰 台北:新興書局 民61、3月
《遠山堂曲品》 明‧祁彪佳撰 台北:鼎文書局 民63
《九宮正始》明‧徐子室編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3、8月景印初版
《增訂南九宮曲譜》 明‧沈璟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3、8月景印初版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清‧周祥鈺、鄒金生編輯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民76、11月景印初版
《曲品校注》 明‧呂天成撰、吳書蔭校註 北京:中華書局 1990、8月第1版
五、學位論文及計劃報告書
《明清戲曲研究論文集》 作家出版社編輯部編 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7、7月第一版
《中國古典戲劇論集》 曾永義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64、10月初版
《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 顏天佑 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民69、6月《梁祝故事及其文學研究》 林美清 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71、6月《阮大鋮石巢四種研究》 林鶴宜 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75、6月《元雜劇中的獄訟劇研究》 王緯甄 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82、6月《元雜劇聯套規律研究─以關目排場為論述基礎》 許子漢 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3、6月《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編輯委員會編輯 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民83、1月
《元雜劇排場研究》 游宗蓉 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5、6月《雪冤記》 曾永義主持 《歌仔戲劇本整理計劃報告書》(第四冊)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贊助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承辦 民84、11月
《元雜劇情節單元與故事類型研究》 劉淑爾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6、6月《彰化縣戲曲訪談田野調查講義資料手冊》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 彰化縣政府主辦 民86、2月
《元曲四大家劇作演出資料彙編》 蔡欣欣 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書 民86、7月
《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 許子漢 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8、1月《流派藝術在京劇發展史上的意義》 林幸慧 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8、6月六、其他
《校點陶庵夢憶》 張岱著 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46、2月重1版發行
《中國文學史》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門化1955級集體編著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9、9月第1版
《客座贅語》 顧啟元 板橋市:藝文印書館 1966
《太平廣記》 宋‧李昉等編 台南:平平出版社 民63、1月初版
《元史》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 民68、3月再版
《舊唐書》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 民70、1月三版
《新唐書》 楊家駱主編 台北:鼎文書局 民70、1月三版
《主題學研究論文集》 陳鵬翔主編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72、11月初版
《文學理論詞典》 鄭乃臧、唐再興主編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89、2月第1版
《鄭振鐸世界文庫》 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4月第1版
《李漁全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1、8月第1版
《明清文人傳奇研究》 郭英德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1992、5月
《包公系列小說》 李漢秋、朱萬曙著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3、9月第二次印刷
《後紅樓夢》 逍遙子 台北:建宏出版社 1995
《荀慧生傳》 馬威、吳乾浩主編 石家莊:河北教育 1996
《民間故事論集》 金榮華 台北:三民書局 民86、6月
《中國文學研究》 鄭振鐸 不詳: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不詳
貳、期刊論文
〈舊劇中包公故事所反映的意識形態〉 景孤血 《新戲曲》第2卷第2期 1951、6月
〈談「包公」這一形象的思想內容〉 張真 《新戲曲》第2卷第3期 1951、10月
〈談「包公」問題〉 張汗 《新戲曲》第2卷第3期 1951、10月
〈談晉劇“火焰駒”〉 薛恩厚 《戲劇報》 1957、11月
〈關漢卿雜劇源流略述〉 傅惜華 《戲曲研究》季刊 第3期(總第7期) 1958、7月
〈從宋元南戲說到明代的傳奇〉(上、中、下) 羅錦堂 《大陸雜誌》 第28卷第3、4、5期 民53、2∼3月〈風月錦囊考〉 劉若愚著、王秋桂譯 《中外文學》 第5卷第6期民65、11月
〈緋衣夢本事考〉 羅錦堂 《幼獅月刊》 第45卷第5期 民66、5月〈試將舊曲翻新聲---談越劇《血手印》的改編和演出〉 褚伯成 《戲曲研究》 1979、8月
〈元代公案戲論略〉 李漢秋 《安徽大學學報》 1979、第3期
〈試論南戲與民間文藝〉 胡雪岡、徐順平《戲劇藝術》 1982、3月
〈京劇《燕燕》與京劇藝術革新---張庚、馮牧、劉厚生與劉長瑜、夏永泉、郭自勤的一次談話〉 郭永江記錄整理 《戲曲研究》 1982、6月
〈著名京劇演員劉長瑜〉 尹廉釗 《戲曲研究》 1982、8月
〈從《陳州糶米》看清官形象的幾個特質〉 談鳳梁 《江蘇戲劇》第9期(總第53期) 1982、9月
〈新秀競技彩滿堂---喜看蒲劇《火焰駒》〉 郭履剛 《蒲劇藝術》 第4期(總第13期)1983
〈第一屆“梅花獎”獲得者─任跟心〉 煒佳 《戲曲研究》 1984、8月
〈第一屆“梅花獎”獲得者─劉長瑜〉 爾冬 《戲曲研究》 1984、8月
〈賣水〉 韓樹荊改編 《蒲劇藝術》 第4期(總第21期) 1985
〈兩訪劉長瑜〉 張敏、鄒士方 《戲曲研究》 1986、4月
〈鑽研‧實踐‧改革‧創新─荀慧生開創“荀派藝術”二三事〉 荀令香講述 陳宜玲整理 《戲曲藝術》 第1期(總第26期) 1986
〈劉長瑜和《賣水》〉 鄒憶青 《戲曲藝術》季刊 第1期(總第30期) 1987
〈越劇流派唱腔八字法〉 戚雅仙 《上海戲劇》 總第107期 1987
〈玲瓏剔透聲情並茂─淺析趙榮琛先生在《火焰駒》中的一段唱〉
王碩《戲曲研究》1988、3月
〈戲曲表演程式〉 黃克保 《中華戲曲》第5輯 1988、3月
〈談談折子戲〉 顏長珂 《中華戲曲》 第6輯 1988、8月
〈戚雅仙的“雅”〉 錢英郁 《上海戲劇》 總第116期 1988
〈《風月錦囊》疏辨〉 彭飛、朱建明 《戲劇藝術》 第1期(總45期) 1989
〈流徙海外的珍貴戲曲文獻─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一〉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8輯 1989、5月
〈《風月錦囊》的價值─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二〉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9輯 1990、3月
〈論關漢卿雜劇中的「改扮人物」〉 李惠綿 《中外文學》 第19卷第6期 民79、11月〈第七屆“梅花獎”獲得者簡介─牛淑賢〉 《中國戲劇》 第6期 總第397期 1990
〈錦本《伯皆》述識─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三〉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10輯 1991、4月
〈《戚雅仙表演藝術》序〉 劉厚生 《上海戲劇》 總第134期 1991、5月
〈《全家錦囊》中的傳本戲文─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四〉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11輯 1991、12月
〈折子戲利弊考〉 劉連群 《中國戲劇》 第11期 1991
〈“情感高潮”與“情節高潮”─中西戲劇高潮比較〉 楊文華《戲劇研究》 1992、3月
〈《風月錦囊》所收南戲輯佚─宋元南戲補輯之一〉 俞為民 《南戲討論集》第6、7輯合刊 1992、8月
〈花旦表演的藝術價值〉 張正芳 《中國戲劇》1992、11月
〈豫劇導演藝術的特徵〉 譚靜波 《戲曲研究》第45輯 1993、6月
〈《全家錦囊》中的佚本戲文─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五〉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14輯 1993、8月
〈古劇探源─談莆仙戲中的南戲特色〉 范華群 《中華戲曲》第14輯 1993、8月
〈明代戲曲創作傾向的變遷〉 俞為民 《中華戲曲》 第14輯 1993、8月
〈《全家錦囊》中的孤本戲文(上)─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六〉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15輯 1993、8月
〈台灣豫劇全才旦角王海玲〉 趙明晉 《河南戲劇》 第2期(總第80期) 1993
〈論劇情處理的情感價值取向〉 邵桂蘭、王建高 《戲劇、戲曲研究》 1994、5月
〈明代戲曲題材新探〉 吳雙 《戲劇、戲曲研究》 1994、9月
〈既要“體驗”,又要“表現”─試談如何塑造戲曲人物形象〉林培新 《戲劇、戲曲研究》 1995、6月
〈荀慧生藝術漫談〉 周桓 《戲劇、戲曲研究》 1995、9月
〈談荀慧生〉 費嘯天 《復興劇藝學刊》 第14期 民84、10月〈《全家錦囊》中的孤本戲文(下)─西班牙藏本《風月(全家)錦囊》考釋之七〉 孫崇濤 《中華戲曲》 第16輯 1995、12月
〈荀慧生的舞台藝術史〉 劉崧岩 《復興劇藝學刊》 第16期 民85、4月
〈從《太平廣記》「精察」類看「公案小說」的雛形〉 林美君 《國立台北商專學報》 46期 民85、6月
〈論明清傳奇之抒情性與人物刻畫〉 王璦玲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9期 1996、9月〈改扮分飾---演員、角色、劇中人三者關係〉 王安祈 《表演藝術》 第53期 1997、4月〈也談「南戲」的名稱、淵源、形成和流播〉 曾永義 韓國「韓中傳統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議論文宣讀稿 1997、5月
〈明清傳奇敘事程式初探〉林鶴宜 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 民86、6月
〈從結構的觀念看大陸「戲曲改革」過程中的新編戲〉 王安祈《復 興劇藝學刊》 第22期 民87、1月
〈由〈蘆林〉說到崑劇的全本與折子〉 王安祈 《表演藝術》 第62期 1998、2月〈豫劇藝術的當代走向〉 譚靜波 《戲劇、戲曲研究》 1998、2月
〈論車王府抄藏曲本子弟書的文學價值〉 劉烈茂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8
〈《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遺珠〉(一) 仇江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8
〈《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遺珠〉(二) 晏聞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6期 1998
參、錄影帶
1. 豫劇《大祭樁》 王海玲主演、牛淑賢主演
2. 秦腔《火焰駒》 陳妙華、肖玉玲、蘇育民、李應貞等主演
3. 越劇《血手印》 上海靜安越劇團 戚雅仙、華春芳等主演
4. 京劇《寶馬圓情》 李廣仁、李海燕、張威等人主演
5. 京劇〈賣水〉 劉長瑜主演
6. 京劇〈賣水〉 耿巧雲主演
7. 秦腔〈花園賣水〉 西安易俗社演出 段曉媚、史芳綢、吳西民
等人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