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1: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世偉
研究生(外文):Shih-wei Lin
論文名稱:三角公司設計案
論文名稱(外文):Searching for The Next Building--Delta Design Studio
指導教授:陳格理陳格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er-li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設計工作室未來實驗性建築
外文關鍵詞:Design studioWorkshopStructure skin and spaceFutureExperimental architec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基本上,本篇論文乃是藉由兩個我比較熟悉的領域──工業設計與建築,來嘗試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建築設計的可能。
所討論的對象是一個機車設計工作室,我認為在本質上來說,它是一個「設計供未來使用的產品」的工業設計工作室,在思考這樣的空間時,我認為應該提供他們一個具有「未來性」的空間。藉由探討在近代設計史中,材料、技術的發明對工業設計及建築設計的影響,並從中整理出三者的關係圖,以此關係圖發展了設計的concept。第一個是重新探討骨、肉、皮在一個整體架構(工業設計或建築)中的關係。第二個是討論在設計工作中,因為「工具」使用的改變,對設計程序以及設計工作室實質空間的影響。其三是藉由探討產品與使用者的介面,去思考設計工作室中,空間對設計工作者的關係。
我的論文設計乃是架構在這些想法之下,去探求設計工作室空間使用及建築物對整體環境的合理配合,而設計的部分乃是我所提出之一連串的實驗及嘗試。
This thesis is accomplished by try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architecture design through two fields that I have familiarized - architecture and industrial design.
The topic is Motor-Design Workshop. I think, essentially, it is an industrial design workshop of " design merchandizes for the future ". As considering such space, I think it should be provided by a space which possess " futurity ". From discussing the invention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 influence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industrial design in modern design history, to arrange the connection chart of these three fields. Through the connection chart, organized my design concept.
First of all, re-examine the connection among structure, skin and space in a whole frame ( architecture or industrial design ). Secondly, talk about the changes of using " Tools " effect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actual space of design workshop. Thirdly, from discussing the interaction of products and users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designers.
My thesis design is to search the space of design workshop and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for all environments, which create under these three points.

0 前言 1
1 背景資料 4
1-1 機車工業在台灣 4
1-2 關於三角設計公司 6
1-3 問題的瞭解──關於機車設計工作室 8
2 問題的釐清與議題的確立 13
2-1 工作流程與空間內容 13
2-2 工作室空間的其他問題 16
2-3 設計目標與方向 20
3 CONCEPT 22
3-1 從材料與技術的發展談起 22
3-2 IDEA1─重新探討建築中骨、肉、皮的關係 26
3-3 IDEA2─電腦為空間帶來的革命 38
3-4 關於STUDIO的想法─設計工作者也有夢 44
4 SITE AND PROGRAM 46
4-1 SITE 46
4-2 PROGRAM 54
5 DESIGN PRACTICE 58
5-1 PROGRAMING 58
5-2 STUDIO 60
5-3 PRACTICE 62
6 FINAL 72
6-1 圖面 72
6-2 MODEL 82
6-3 設計說明 85
7 附錄 93
中文書籍
孫全文,《建築之中介空間》,台北,胡氏圖書,1985
Jams Trefil,《未來城》,賴慈芸 譯,台北,時報文化,1997
李玉龍、張建成 譯《新設計史》台北,六合,1992
薛浩東、莊能發 譯《Frank Gehry作品集》台北,惠彰,1997
中文期刊
賴祥文,《台灣地區機車工業的現況與展望》,產業經濟167期,頁51-66,1995
周月英 等,《個人工作室的現在與未來》,廣告雜誌15期,頁62-89,1992
陳文龍,《產品企劃與機車設計》,設計62期,頁10-13,1995
范發斌,《細說台灣機車工業的半世紀》,設計62期,頁6-9,1995
張瓊文,《夢想起飛─台灣機車工業的設計發展》,設計62期,頁14-19,1995
《Digitized Architecture,Computer and Architectural Thinking》,DIALOGUE建築9期,1997
外文書籍
ALAN PHILLIPS,《The Best i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B.T.
Batsford Ltd.,London,1993
COLIN DAVIES,《British Pavilion, Seville Exposition 1992; Nicholas Grimshaw and Partners》,PHAIDON,1992
COLIN AMERY,《Architecture, Industry and Innovation; The Early Work of Nicholas Grimshaw & Partners》,PHAIDON,199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