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7: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正芳
論文名稱:台灣上市公司購併前後績效之比較研究─運用模糊理論剖析
指導教授:沈維民沈維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6
中文關鍵詞:購併績效模糊理論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3
  • 點閱點閱:8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企業逐漸重視購併策略,企業購併活動主要目的在創造對購併公司有利的價值,因此藉由觀察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應可評定企業購併活動之成果,以供企業在進行購併經濟活動時的參考。歸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1. 從文獻及實證研究中找尋購併時考慮之一般因素及財務因素;並應用模糊理論方法,企圖尋找購併行為對績效之影響,對購併企業做整體的績效衡量,以突破資料量化困境進行企業購併綜合績效評比。
2. 將購併企業的整體績效評比做趨勢分析,探討購併績效發生時點,以提供企業進行購併時的一些考量的角度。
3. 將購併公司以產業別、購併型態(水平、垂直及複合式整合)和購併對象(國內購併、國外購併)予以區分,進行企業績效之實證研究,企圖了解購併的內容對購併企業績效的影響。
綜合研究結果發現以下結論:
1. 以購併前後整體及分年之績效研究發現,台灣地區上市公司在購併前後整體及購併前與購併後1-4年分年比較之經營績效均有明顯差異,且購併前績效比購併後績效好。
2. 研究購併後四年的績效刻度變化,發現購併後第一年至第四年之績效趨勢變化不明顯,即購併績效發生時點並不明顯。
3. 在購併活動後,無論以購併型態(分為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及複合式整合)、購併對象(分為國內購併及國際購併)、及購併公司產業別(以電子業及食品業研究)分類進行研究購併前後績效研究,均發現在購併後績效均未較購併前好。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6
第四節 研究流程及架構………………………………...……7
本章註釋………………………………………………………...…9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論基礎………………………………………….....11
第二節 文獻探討…………………………………………….14
第三節 研究延伸及研究假說……………………………….36
本章註釋……………………………………………………….....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觀念性架構………………………………………….41
第二節 績效評估變數……………………………………….43
第三節 模糊理論之應用…………………………………….46
第四節 樣本資料處理……………………………………….55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59
本章註釋………………………………………………………….60
第四章 實證結果
第一節 購併前後整體及分年之績效及趨勢研究………….63
第二節 購併前後績效比較-以購併型態別分析………….70
第三節 購併前後績效比較-以購併公司產業別分析…….73
第四節 購併前後績效比較-以購併對象別分析………….74
第五節 敏感性分析………………………………………….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限制…………………………………….78
第二節 建議………………………………………………….80
參考文獻……………………………………………………………….82
中文部分
1.陳志光,「我國企業購併前後綜效及經營績效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會研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七月。
2.吳昭欣,「台灣企業合併收購的績效評估-以股票上市公司為例」,東海大學企研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七月。
3.林嬋娟及吳安妮,「台灣企業併購綜效及績效之實證研究」,會計評論,第26期,民國八十一年四月。
4.劉育秀,「購併決策影響購併綜效及經營績效之關鍵因素:台灣企業併購之實證研究」,管理會計,第25期,民國八十二年七月。
5.王佳宜,「我國企業購併後企業文化及綜效之關係研究」,文化大學國企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6.吳美麗,「台灣製造業購併前後購併綜效與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管科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7.蕭惠元,「購併活動對股價行為與會計資訊之影響-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8.楊天龍,「企業購併動機與績效之探討-以台灣1000大製造業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9.林永隆,「企業購併在財務上之探討」,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10.孫宗瀛、楊英魁,「Fuzzy控制理論、實作與應用」,全華科技圖書,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11.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譯,楊英魁校閱,「Fuzzy理論與應用實務」,全華科技圖書,民國八十二年七月。
12.錢善生,「模糊理論與專家系統在台灣股市之應用」,台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13.陳建良,「聚類與模糊鑑別分析實務應用之一研究-以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估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14.李素青,「運用模糊理論剖析台灣地區醫院生產力及其影響因素」,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15.伍忠賢,「企業購併聖經」,遠流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八月,頁1-53。
英文部分
1.Ansoff, H. Igor., Richard G. Brandenburg, Fred E. Portner, and Raymond Radosevich(1971),"Acquisition Behavior of U.S. Manufacturing Firms,1946-1965",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2.Beattie,D.L.(1980),"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A Survey and Time Series Analysis",Applied Economics 12,251-273 .
3.Chen Shu-Jen & Hwang, Chin-Lai(1992),"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and Approach",Springer-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466-469.
4.Chen, Feng(1990),"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An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 and Approximate Reasoning",Fuzzy Sets and Systems 37,1-11.
5.Eckbo, B. Espen.(1983),"Horizontal Mergers, Collusion, and Stockholder Wealt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241-273.
6.Fowler, Karen L., and Dennis R. Schmidt. (1988),"Tender Offers, Acquisition, and Subsequent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Firm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1,962-974.
7.Healy et al.(1992),"Does Mergers Improve Corporate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35-175.
8.Kim, E. Han, and John J. McConnell.(1977),"Corporate Mergers and the Co-Insurance of Corporate Debt",The Journal of Finance 32(May),34--365.
9.Kitching,John.(1967),"Why Do Mergers Miscarry?",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ember/December),84-101.
10.Lubatkin, Michaei.(1983),"Merge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quiring Firm",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218-225.
11.Lubatkin, Michaei.(1987),"Merger Strategies and Stockholder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39-53.
12.Mueller, Dennis C.(1985),"Mergers and Market Share",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7(May),259-267.
13.Ramaswamy(1995),"Determinants of Post -Merger Operating Performance: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Issues.
14.Singh, Harbir, and Cynthia A. Montgomery(1987),"Corporat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377-386.
15.Stillman, Robert.(1983),"Examining Antitrust Policy Towards Horizontal Merg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225-240. 
16.Weston, J. Fred, and Surenda K. Mansinghka(1971),Journal of Finance 26(September),919-939.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