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16: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啟能
研究生(外文):Lai Chi Neng
論文名稱:國中學生對兩岸關係看法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Mainland China Polic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指導教授:楊景堯楊景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g Jing Y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大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0
中文關鍵詞:兩岸關係大陸政策國中
外文關鍵詞:Cross-Strait RelationshipMainland China Policyjunior high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5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包含認知與態度兩部份。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中學生對兩岸事務認知的程度。
(二)瞭解國中學生對兩岸關係所持態度之傾向。    
(三)探討國中學生背景變項與其對兩岸關係認知及態度的關聯性。
(四)探討國中學生兩岸事務認知與兩岸交流態度間的關聯性。
(五)綜合研究所得,提出若干建議,作為國中教育有關兩岸關係現況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地區1,063名國中學生為樣本,調查其對兩岸關係
的看法。茲將統計分析結果歸納總結,並提出建議如下:
一、結論:
(一)國中學生對兩岸事務的認識仍嫌不足,有待加強。
(二)國中學生對兩岸關係的態度:
 1.國中學生對兩岸交流態度傾向正面、積極。
 2.國中學生的自我認同頗為分歧。認同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與認同
自己是「台灣人」的學生,二者比率相當。
3.絕大多數國中學生主張兩岸關係應維持現狀。然而國中學生對台灣與大陸未來
關係所持的態度差異頗大,持統一與獨立傾向的學生皆在二成左右。此外,由
於自我認同與政黨傾向的差異,也使其統獨態度有顯著的差異。
 4.絕大多數的國中學生支持政府推動務實外交,然而並不因此否定兩岸關係的重
要,因此亦有半數左右的國中學生認為,政府對大陸政策的宣導及教科書對兩
岸關係現況的介紹都有必要再加強。
(三)大陸各省籍、高社經地位、台北市、傾向民進黨、去過大陸、有親友在大陸、
主要訊息來源為大眾傳播媒體、越常接觸兩岸關係訊息的學生,其兩岸事務認
知程度越佳。
(四)男生、大陸各省籍、認同國民黨或新黨、越常接觸兩岸關係訊息的學生,其兩
岸交流態度越傾向正面、積極。
(五)國中學生的兩岸事務認知愈佳,則其兩岸交流態度也愈正向積極,惟相關程度
不很高。
二、建議:
(一)課程與教學方面的建議:
 1.重視大眾傳播媒體的教育功能;2.充實有關兩岸事務的教學;
3.增加教學資源的提供;4.擴大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活動。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擴大研究對象;2.增加研究變項;3.發展更有效的研究工具;
4.兼重質與量的研究法;5.利用逐步迴歸分析。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and attitude towards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We want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successes:
1.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2. We want to know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is relationship.
3. We wa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kground of those students and their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4. We want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the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5. Wit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want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education of Cross-Strait cuurent
statu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data of this study come from survey in several junior high schools around Taipei, and there are 1063 observation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nd our suggestions are the followings:
Results: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on*t pay enough attentions to Cross-Strait affairs.
B. Attitude:
1.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tend to be positive and aggressive.
2. Their self-consciousnesses are very divergent. The percentages of thinking themselves as *both
Taiwanese and Chinese* and *only Taiwanese* are almost the same.
3. Most of them think the government sould hold the status. However,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
of Taiwan and China are very divergent. The percentages of *unification* and *independence* are both
about 20. Besides, differences in self-consciousnesses and party membership make the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4. Most of the students support the Realistic Diplomatic Policy. And they also think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is important. Therefore, half of them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hten the
propagation of Mainland China Policy, and there should b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urrent status of Taiwan
and China in the textbooks.
C. Students with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will have better recognition about Cross-Strait affairs:
parents coming from Mainland China, parents having high social position, living in Taipei City, in favor
of DPP, having been to Mainland China, having relatives in Mainland China, getting news from the mass
propagation medium,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s to the information about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D. Students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will have more positive and aggressive attitude towards
Cross-Strait interchange: male, parents coming from Mainland China, in favor of KMT or NP, an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E. The more they recognize the Cross-Strait affairs, the more positive and aggressiv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Cross-Strait interchange will be. But the level of correlation is not so high.
Suggestions:
A. About the classes and teaching:
1.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ass propagation medium.
2. There should be more teaching about Cross-Strait affai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3. There should be more resources for teachers in this field.
4. There should be more interchange between teenager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an.
B. About future study:
1. Future researches could enlarge their observations; 2. there could be more background variables;
3. More effective study method; 4. Using both qualitive and quantitive method;
5.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架構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大陸政策與兩岸交流之現況
 第二節 兩岸關係看法之相關研究
 第三節 國民中學有關中國大陸之課程
第三章 調查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問卷的設計
 第二節 樣本選取
 第三節 調查的實施
第四節 資料處理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
 第二節 兩岸關係看法的調查結果分析
 第三節 不同背景國中學生對兩岸事務認知的比較分析
 第四節 不同背景國中學生對兩岸交流態度的比較分析
 第五節 國中學生的兩岸事務認知與兩岸交流態度之相關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專書》
李孟勳(1993),1987年以後台海兩岸民間交流之研究,台北: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田秀萍(1987),接觸大眾媒介行為與政治社會化關聯性之研究:
以政大學生政治容忍度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吳正牧(1993),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及其影響因素之分
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8 月。
吳新興(1997),兩岸文化交流歷程回顧與政策檢討,陸委會
委託專案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6年
11月。
呂亞力(1991),政治學。台北:三民。民國80年4月。
沈坤宏(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世界觀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 月。
李孟勳(1993),1987年以後台海兩岸民間交流之研究。台北: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邵宗海(1996),兩岸關係與兩岸對策-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後
的解析。台北:時報文化。
林文志(1997),兩岸會談之研究-以「辜汪會談」為例。台北: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林念生主持(1992),海峽兩岸廣播電視節目及錄影帶交流之利
弊分析,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1年11月。
苗天蕙(1991),台灣地區大學女生政治定向與行為模式之研究。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翁昇德(1998),政經現代化與兩岸前途,台北:政治大學中山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4月。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陳武正主持(1992),兩岸直航對台灣地區多元影響與對策之研
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1年10月。
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4月。
陳義彥(1994)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陸委會委託專案研究報
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3年6月。
陳義彥(1995),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陸委會委託專案研究報
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4年10月。
陸委會(1994),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陸委會(1999a),大陸政策參考資料。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民國88年元月。
馬英九(1992),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
會。
張五岳主持(1993),中共要求兩岸直接通航策略與我方對策,台
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2年5月。
張五岳(1997),一九九六年後中共對台策略之演變,陸委會委託
專案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6年1月。
張秀雄(1993),民主法治教育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斯綱(1996),中華民國外交拓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台北:政
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台中: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8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許立倫(1994),中華民國國家統一綱領之研究-形成、意涵與社
會反應評析。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3年11月。
許志嘉(1993),「一國兩制」架構下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許雅惠(1997),菁英意見與公眾意見之比較-以台北市政治菁
英與台北市民對大陸政策的意見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
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許峻賓(1998),台灣問題國際化:生存或危機。台中:東海大學
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5月。
許禎元(1997),政治研究方法與統計-SPSS for Windows的實
例操作。台北:五南。
麥朝成主持(1998),大陸及兩岸經濟情勢報告(民國85∼86年),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7年5月。
黃西玲(1992),菁英的媒介使用行為與對國家發展政策的意見之
傳播-以大陸政策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81年5月。
彭瀧森(1985),板橋地區國中生政治社會化之成效。台北: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塗惠玲(1996),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兒童民主法治知識與態度之調
查研究,嘉義: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5年6月。
楊宗川(1998),大學生赴大陸求學態度暨相關問題調查之研究。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楊開煌、魏艾(1992),中國大陸研究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民國81年6月。
楊開煌(1996),縱論兩岸尋雙贏。台北:歷史智庫出版公司。民
國85年5月。
楊賜香(1992),我國中小學教科書政治文化之研究。台北:國立
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鄧毓浩(1992),加強各級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規劃(國
民中學組)。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劉幼琍主持(1994),台灣民眾收看大陸衛星電視節目行為之研究,
台北:海峽交流基金會,民國83年9月。
劉家齊(1998),台北地區高中(職)學生赴大陸求學意願之研究。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劉淑美(1996),海峽兩岸新聞交流之研究(1987年至1996年),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12
月。
歐用生(1987),課程與教學。台北:文景書局。
歐滄和、李茂能(1992),社會科學研究法辭典。高雄:復文。
蔣邦文(1997),中華民國「大陸政策」制訂過程之研析(1987
年迄今),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賴媛姬(1995),台北市國中學生權利態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瞿海源主持(1997),台灣民眾與兩岸文教交流:十年的影響評估
(含湄洲媽祖來台影響評估),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
國86年11月。
簡妙娟(1992),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世界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台
北: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魏淑娟(1995),報紙報導傾向與大台北民意的關聯性-以一九九
一至一九九三年兩岸直航議題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
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羅瑞玉(1989),國民中小學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高
雄: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期刊論文》
邵宗海(1998),「兩岸重塑事務協商與初探政治談判(上)(下)」,
中共研究,32卷3、4期,民國87年3、4月。
孫瀅(1996),「兩岸文化交流現況及展望」,載於兩岸新聞媒體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民國85年9月
13∼14日。
廖添富(1993),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變
項之關係-樣本取自台北市國中學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
訓育學報,第3期,1993年6月。
趙建民(1998),「台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的對抗:面
對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中國大陸研究,41卷1期,民國
87年1月。
劉勝驥(1998),「台灣民眾統獨態度之變化」,中國大陸研究,
41卷3期,民國87年3月。
歐陽新宜(1997),「海峽兩岸社會發展的前景:聚合還是依賴」,
中國大陸研究,40卷6期,民國86年6月。
蔡瑋(1997),「中共對台政策的決策組織與過程」,中國大陸研
究,40卷5期,民國86年5月。
蕭真美(1997),「兩岸新聞交流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
40卷5期,民國86年5月。
蕭真美(1998a),「海峽兩岸教育界之交流」,中國大陸研究, 41
卷3期,民國87年3月。
蕭真美(1998b),「兩岸出版界交流現況與檢討」,中國大陸研
究,41卷4期,民國87年4月。
蕭真美(1998c),「十年來之兩岸文化交流」,中國大陸研究, 41
卷9期,民國87年9月。
《報紙》
人民日報,1979年1月1日,第1版。
人民日報,1981年10月1日,第1版。
聯合報,1996年6月25日,第9版。
《網路資料》
包宗和(1997),「從民意調查看國內民眾對兩岸與外交關係的認
知」,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路資料。
http://www.mac.gov.tw/new/bao.htm。
何思因(1997),「兩岸關係與外交關係民意調查結果」,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路資料。
http://www.mac.gov.tw/new/ho.htm。
陸委會(1998),「大陸人士來台從事文教交流核准數」,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路資料。
http://www.mac.gov.tw/associ/ass_ce/871210/sta.htm。
陸委會(1999),「民國八十七年民眾對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的
看法綜合分析」,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
網路資料。
http://www.mac.gov.tw/pos/880317/8803main.htm。
陳義彥(1997),「民眾的統獨態度-歷次民調的分析」,台北: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路資料,
http://www.mac.gov.tw/new/chen.htm。
劉義周(1997),「台灣民眾的統獨態度」,台北:行政院大陸委
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網路資料。
http://www.mac.gov.tw/new/lui.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