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甲.古籍
1.鄭文焯校注《樂章集》(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2.薛瑞生校注《樂章集校注》(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3.梁雪芸選注《柳永詞選》(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10月)
5.唐圭璋編《全宋詞》(台北:宏業書局,1985年)
6.任二北著《敦煌曲校錄》(台北:盤庚出版社,1978年10月)
7.徐陵編《玉臺新詠箋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趙崇祚編《花間集》(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
9.王逸《楚辭章句》(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10.蘇轍《欒城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
11.《周易》(台北:新興書局,1979年)
12.《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88年)
13.《詩經今釋》(台南:大夏出版社,1982年)
14.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乙.柳永詞研究
1.葉慕蘭著《柳永詞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2.葉嘉瑩著《柳永 周邦彥》(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3.鄭 琳著《柳永詞研究》中國文化碩士論文,1968年6月
4.廖為祥著《樂章集析論》台大碩士論文,1976年5月 5.崔瑞郁著《柳永與周邦彥》台大碩士論文,1976年5月6.曾大興著《柳永與他的詞》(中國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
7.梁麗芳著《柳永及其詞研究》(香港:三聯書局,1985年)
丙.詞話資料
1.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
2.《唐宋詞集序跋匯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3.張惠民編《宋代詞學資料匯編》(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丁.中國文學研究
1.劉子庚著《詞史》(台北:盤庚出版社)
2.(日)青山宏 著 《唐宋詞研究》程郁綴譯(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
3.朱崇才著《詞話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4.鄧喬彬《唐宋詞美學》(中國山東:齊魯書社,1993年)
5.陳弘治《唐五代詞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6.夏 壽《唐宋詞論叢》(台北:宏業書局,1979年1月)
7.謝桃坊《宋詞概論》(中國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8.唐圭璋 潘君昭《唐宋詞學論集》(中國山東:齊魯書社,1985年)
9.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10.葉嘉瑩《詞學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2年)
11.劉若愚著《北宋六大詞家》王貴苓譯(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4月)
12.林玫儀《詞學考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3年5月)
13.孫康宜著 李奭學譯《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聯經
14.康正果《風騷與豔情》(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15.蕭鵬《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年11月)
16.方智范 鄧喬彬 周聖偉 高建中著《中國詞學批評史》(中國北京:中 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
17.張惠民著《宋代詞學審美理想》(中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18.劉尊明著《唐五代詞的文化觀照》(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
19.陶慕寧《青樓文學與中國文化》(中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7月)
20.糜文開 裴普賢著《詩經欣賞與研究》(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21.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22.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
23.陳麒仰《漢代解經學的作者論及其運用方式的含義》淡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1月)
戊.有關中國制度、社會
1.李弘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6月)
2.郭齊家《中國古代考試制度》(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5月)
3.劉石吉編《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台北:聯經出版事
業公司,1989年)
4.賈志揚《宋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5)
5.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6.川上子《中國樂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年)
7.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中國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1月)
8.劉偉民《中國古代奴婢制度史》(台北:龍門書店,1986年6月)
9.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0.梁庚堯(宋代伎藝人的社會地位)──《宋代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輯
11.周錫保著《中國古代服飾史》(中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1年)
已。外國論著
1. Gayle Greene And Coppella Kahn 合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陳引
馳譯(板橋:駱駝出版社,1995年)
2.瓦西列夫著《情愛論》趙永穆 范國恩 陳行慧譯(中國北京:三聯書店,
1992年10月)
3.Andre Morali-Daninos《性關係社會學》張龍雄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2年8月)
4.佛洛姆《超越佛洛伊德》(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
5.佛洛伊德《性學三論 愛情心理學》林克明譯 (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
年5月)
6.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桃園:志全出版社,1968年)
7.H馬庫塞《愛慾與文明》(台北:南方出版社,1988年2月)
8.T.伊格頓《當代文學理論》(台北:南方出版社,1988年)
9.Shere.Hite《海蒂報告──感官男人》譚智華譯(台北:張老師文化,1995
年
10.《海蒂報告──情慾神話》李金梅譯(台北:張老師文化,1995
年)
11.米歇爾.傅柯《性意識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6年)
12.GERALD COREY 《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出
版社,1996年)
13.蘇珊.郎格《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14.羅蘭.巴特《戀人絮語》(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
15.Lynda. Nead著《女性裸體》侯宜人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5年)
16.Linda .Nochlint著《女性、藝術與權力》游惠貞譯 (台北:遠流出版
公司,1995年)
17.Marc Le Bot著《身體的意象》湯皇珍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1
月)
18.上野千鶴子著《裙子底下的劇場》洪金珠譯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5
年)
19.約翰.伯杰著《藝術觀賞之道》戴行鉞譯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20.John Fiske著 陳正國譯《瞭解庶民文化》(台北:萬象圖書公司,1993
年)
庚.現代著作
1.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出版社,1995年7月)
2.鄭明琍《通俗文學》(台北:揚智出版社,1993年)
3.顏忠賢《影像地誌學》(台北:萬象圖書公司,1996年)
4.《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文集》(台北:時報出版社)
5.何春蕤《豪爽女人》(台北:皇冠出版社,1994年)
參考期刊:
甲.有關柳永
1.黃強祺(關於柳永初任職的記載不實)《文學遺產》1987年第3期
2.詹亞國(柳永二題)《文學遺產》1984年第2期
3.劉天文(對柳永生平考證一些問題的質疑)《杭州大學學報》1993
年3期
4.劉天文(柳永年譜稿)劉天文《成都大學學報》1992年第1、2期
5.謝桃坊(柳永事跡補考二題)《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6.思嘉(從《話柳永》說到其他關於柳永的話)《四川師範大學學報》
1989年第2期
7.周子來(柳永生年新證--兼評<柳永家世生平新考>)《文學遺
產》1987年第4期
8.李思永(柳永家世生平新考)《文學遺產》1986年第1期
9.吳熊和(從宋代官制考證柳永的生平仕履)《文學評論》1987年第3
期
10.林新樵(柳永生年小議)《福建師大學報》1981年第4期
11.李昌集、劉樹華(論柳永和他的詞)《揚州師院學報》 1982年
第2期
12.徐亞萍(斷鴻聲遠長天暮──論柳詞之寫景與抒情)《靜宜人文學報》1997年6月,頁59-75
13.黃雅莉(略論柳永對悲秋的拓展反其情感意蘊)《中國學術年刊》9, 1997年3月,頁205-220,頁437-438
14.劉少雄(論柳永的豔詞)《中國文哲研究集刊》9,1996年9月 15.王淳美(宋四家詞比較研究──柳永、秦觀、周邦彥、蘇軾)《中國文化
月刊》160,1993年2月,頁94-110
16.田哲益(柳三變生平及其詞研究)《中國文化月刊》150,1992年4月,頁96-107
17.孫康宜(柳永與慢詞的形成)《中外文學》20卷1期,1990年6月, 頁34-80
18.饒宗頤(後周整理樂章與宋初詞學有關諸問題:由敦煌舞譜談後周之
整理樂章兼論柳永《樂章集》之來歷)《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1990
年3月,頁25-38
乙.詞學研究
1.朱崇才〈宋代詞學的矛盾價值觀〉《文學遺產》1995年第1期
2.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葉嘉瑩
3.崔海正(宋詞與宋代理學)《文學遺產》1994年第3期
4.王華(由宋人詞學觀念的演變看宋詞的命運)《文學遺產》1988年
第 5期
5.李鼎芳(宋人選編的宋詞總集)《文學遺產》1987年第4期
6.陳植鍔(宋代的儒學和文學)《文史知識》1988年第11期
7.劉尊明(晚唐五代詞發展興盛的文化觀照)《文學遺產》1995年第1
期
8.劉魁英(北宋詞人創作環境和創作觀念的變化)《文史知識》1989年
第1、2期
9.謝桃坊(宋詞演唱考略)《文獻》1990年第4期
10.李昌集(北宋文人俗詞論)《文學遺產》1987年第3期
11.何麗(試論柳永俗詞的社會意義)《成都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12.張惠民(宋代士大夫歌妓詞的文化意蘊)《海南師院學報》1993年3 期
13.林燿德(從熙寧到元符--十一世紀後期北宋的政治與文藝)《聯合
文學》七卷八期
14.梁庚堯(內斂文化的定型--十二世紀晚期中國文化的趨向)梁庚堯
同上
15.吳若芬(直與紆--詩經國風中兩種女性角色的聲音)《中外文學》13卷.12期
16.林文月(宮體詩人之寫實精神)《中外文學》3卷3期 17.葉嘉瑩(從花間詞的女性特質看辛棄疾的豪放詞)葉嘉瑩
18.鄭廣銘〈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與宋王朝的文化政策〉《歷史研究》1990
年第1期
其他:
1.鄭小南〈北宋文官磨勘制度初探〉《歷史研究》1986年第6期
2.曾小華〈論宋代的資格法〉曾小華《歷史研究》1992年第6期
3.何忠禮(宋代官吏的俸祿〉何忠禮《歷史研究》1994年第3期
4.焦桐〈身體的叛逆--試論當代台灣的情色詩〉(當代情色文學研討
會,1996年)
5.王溢嘉〈新感官小說的情色認知網路〉(當代情色文學研討會,1996年)
6.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情慾表現)(當代情
色文學研討會,1996年)
7.李謁政(九份的空間美學)《當代》105期(199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