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 文
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台閔地區長期照護機構名冊》。民國87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民國80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民國82年
行政院衛生署。《我國長期照護政策》。民國86年。
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可行性評估報告》。民國85年。
李錄後、陳秀娟譯(Betty Friedan 著)。《生命之泉-高齡生涯大趨勢》。台北,月旦,民國84年。
吳凱勳。《第五種社會保險:兼論『高齡化社會』與『長期照護保險』》。台大公衛研究所。民國86年。
何穎怡譯(Frances K.Conley 著)。《不與男孩同一國》。台北,女書文化,民國88年。
周雅容。「語言互動與權力:倫理的思考」。《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民國87年。
周雅容。「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意涵」,《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5~97。台北,巨流,民國85年。
邱亨嘉。《全民健保對長期照護體系影響之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民國85年。
胡幼慧。《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84年。
胡幼慧。「轉型中的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27。台北,巨流,民國85年。
胡台麗。「台灣農村工業化對婦女地位的影響」。《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337~353頁。台大人口研究中心,民國74年。
俞智敏 等譯。(Abbott,P. and Wallace,C. 著)。《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民國84年。
孫啟俊。「外籍幫傭在台灣的工作困境之探討」。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民國89年。
施寄青譯。《改變-女性、老化與停經》。台北:正中,民國82年。
徐宗國。「紮根理論研究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47~73。台北,巨流,民國85年。
黃發典 譯(Levet-Gautrat . Maximilienne & Fontaine.Anne 著)。《社會老年學》。台北,遠流,民國83年。
黃文雄。「從綠函島人權碑向前看」。中國時報,民國88年12月9日。
葉金鳳。「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政策之現況與發展」。《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3~14頁。厚生基金會,民國86年。
陳妙盡、王德睦、莊義利。「台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居住安排」。《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p.325~358頁。中華民國人口學會,台北,民國86年。
陳青惠、歐家美、李選譯。《老年護理學》。台北:華杏,民國80年。
陳新錄譯(Arthur Kleiman 著)。《談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與痊癒之道》。台北,桂冠,民國83年。
陳心耕等合著。《護理學導論》。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3年。
曾薔霓。《第五種社會保險藍圖之建構---台灣長期照護保險可行性之研究》。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萬育維。《老人照護的現況與發展》。立法院厚生會,民國86年。
鄭文輝、沈淑芳。《老人扶療養機構收費標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民國84年。
廖張京棣。《長期照護的發展與全民健保》。全民健保與醫界生態研討會,民國86年。
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民國86年。
劉梅君。「解構『性別敏感』的公民權:從女性照顧工作本質之探析出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民國86年。
劉仲冬。《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文化。民國87年。
謝美娥。《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台北:桂冠,民國82年。
鐘麗珍。《安寧照顧醫療化之困境探討》。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嚴祥鸞。「女性主義的倫理與政治」。《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民國87年。
嚴祥鸞。「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2。台北,巨流,民國85年。
嚴祥鸞。「兩性工作平等制度的實質基礎:解構社會文化和制度的性別隔離現象」。《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