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20: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愛嘉
研究生(外文):Liu,Ai-Chia
論文名稱:年老的社會建構與老人照護困境之探討
指導教授:周雅容周雅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u,Yah-J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社會建構論象徵互動論照顧關係刻板印象年老權力年齡階層化質性研究
外文關鍵詞:social constructionsymbolic interactioncaring relationsteretypeoldpowerqualitative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6
  • 點閱點閱:21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2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論文摘要
本研究以台灣的老人與照顧者的人權為出發點,探討老人在現今的社會裡的位置,以及社會對老年建構的刻板印象。研究方式以獨居老人的社區服務與一養護機構--生活之家為研究場域,描述獨居老人與生活之家老人的實際居住情形,以及當中老人與志工、老人與護理人員、老人彼此之間的互動,解析互動過程裡的權力關係;且由護理人員的角度來看老人照護工作的困境。
研究目的是藉著與老人的生活對話及觀察到的場域現象,浮現老人們真實的需求,在與政府的福利政策互相比較下,揭露國家推動的政策背後隱藏的意識型態、政策與人民需求間的落差,及社會文化對老化的建構。
研究視角採象徵互動論與社會建構論,以質性研究法為研究方法。資料的收集以實地進入場域觀察、記錄、訪談為主。研究資料主要可歸納下列三點:
第一, 弱勢者的需求由另一群資源不足的弱勢女性團體提供。不論是服務獨居老人的社區經驗或是在生活之家裡沈重的照護困境,都一致的顯示出社會裡如老人們弱勢族群的需求,主要是由另一群資源也不足的弱勢團體給予因應。
第二,政府對老人照顧需求的忽視。老人的照顧需求被「私化」至家庭與單一的安養機構,而現行制度面的不完善及社會結構面的問題使得台灣的老人照護工作面臨重重的困境。
第三,照顧關係裡的權力階層透過「年齡」、「性別」與「族群」展現。老人與照顧者的互動關係裡及建構在老人之間的社會控制,在醫療化、機構化等的建構下,使「年齡階層化」更穩固的再製人們對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及歧視。性別與族群更劃分了彼此的權力位階,語言的運用則明顯的成為控制或貶抑對方的工具。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何謂年老的社會建構?……………………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二章 獨居老人的居住狀況--以社區服務為例……14
第一節 數字會說話?………………………………14
第二節 居住權的有限選擇…………………………16
第三節 彌補社會福利資源不足的志願工作………23
第四節 小結…………………………………………32
第三章 養護機構裡老人的生活--以生活之家為例…35
第一節 長期照護的源起及現況……………………35
第二節 生活之家之物理環境………………………42
第三節 生活之家的老人是老人還是病人?………44
第四節 老人對生活之家的感受……………………53
第五節 小結…………………………………………55
第四章 隱藏在照顧關係下的權力展現…………59
第一節 醫療化與機構化……………………………59
第二節 族群與階層…………………………………71
第三節 性別與階層…………………………………73
第五章 老人照護工作的困境………………………80
第一節 護理工作的現況……………………………81
第二節 外籍看護工的問題…………………………88
第三節 機構化的遺害………………………………93
第四節 照護工作的倫理……………………………96
第六章 結論…………………………………………100
參考文獻……………………………………………107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場域的選擇及研究歷程………………1
附錄二 研究者的省思與研究限制…………………5
參考文獻
中 文
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台閔地區長期照護機構名冊》。民國87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民國80年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民國82年
行政院衛生署。《我國長期照護政策》。民國86年。
行政院衛生署。《長期照護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可行性評估報告》。民國85年。
李錄後、陳秀娟譯(Betty Friedan 著)。《生命之泉-高齡生涯大趨勢》。台北,月旦,民國84年。
吳凱勳。《第五種社會保險:兼論『高齡化社會』與『長期照護保險』》。台大公衛研究所。民國86年。
何穎怡譯(Frances K.Conley 著)。《不與男孩同一國》。台北,女書文化,民國88年。
周雅容。「語言互動與權力:倫理的思考」。《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民國87年。
周雅容。「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意涵」,《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5~97。台北,巨流,民國85年。
邱亨嘉。《全民健保對長期照護體系影響之研究》。高雄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民國85年。
胡幼慧。《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84年。
胡幼慧。「轉型中的質性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7~27。台北,巨流,民國85年。
胡台麗。「台灣農村工業化對婦女地位的影響」。《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337~353頁。台大人口研究中心,民國74年。
俞智敏 等譯。(Abbott,P. and Wallace,C. 著)。《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民國84年。
孫啟俊。「外籍幫傭在台灣的工作困境之探討」。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民國89年。
施寄青譯。《改變-女性、老化與停經》。台北:正中,民國82年。
徐宗國。「紮根理論研究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47~73。台北,巨流,民國85年。
黃發典 譯(Levet-Gautrat . Maximilienne & Fontaine.Anne 著)。《社會老年學》。台北,遠流,民國83年。
黃文雄。「從綠函島人權碑向前看」。中國時報,民國88年12月9日。
葉金鳳。「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政策之現況與發展」。《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3~14頁。厚生基金會,民國86年。
陳妙盡、王德睦、莊義利。「台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居住安排」。《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p.325~358頁。中華民國人口學會,台北,民國86年。
陳青惠、歐家美、李選譯。《老年護理學》。台北:華杏,民國80年。
陳新錄譯(Arthur Kleiman 著)。《談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與痊癒之道》。台北,桂冠,民國83年。
陳心耕等合著。《護理學導論》。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3年。
曾薔霓。《第五種社會保險藍圖之建構---台灣長期照護保險可行性之研究》。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萬育維。《老人照護的現況與發展》。立法院厚生會,民國86年。
鄭文輝、沈淑芳。《老人扶療養機構收費標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民國84年。
廖張京棣。《長期照護的發展與全民健保》。全民健保與醫界生態研討會,民國86年。
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民國86年。
劉梅君。「解構『性別敏感』的公民權:從女性照顧工作本質之探析出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市,女書文化,民國86年。
劉仲冬。《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文化。民國87年。
謝美娥。《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台北:桂冠,民國82年。
鐘麗珍。《安寧照顧醫療化之困境探討》。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嚴祥鸞。「女性主義的倫理與政治」。《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民國87年。
嚴祥鸞。「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2。台北,巨流,民國85年。
嚴祥鸞。「兩性工作平等制度的實質基礎:解構社會文化和制度的性別隔離現象」。《歐美兩性工作平等制度之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