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春蓀, 1975,臺灣地質概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共164頁.
2 何春蓀,1982,台灣地體構造的演變,經濟部出版共107頁.
3 張徽正,林啟文,陳勉銘,盧詩丁,1998,臺灣活動斷層概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十號共103頁.
4 臺灣坡地社區工程地質調查與探勘報告,第四卷,第三集,苗栗地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共188頁.
5 畢慶昌,1969, 俯衝運動在臺灣地體構成中的作用, 臺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20期,pp.1-39.6 胡剛,毛爾威,1996,臺灣地質圖說明書,桃園圖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共42頁.
7 塗明寬,陳文政,1984,臺灣地質圖說明書,中壢圖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出版,共43頁.
8 楊耿明,丁信修,吳榮章,1995,複雜構造之地質模型與油氣儲集-新竹苗栗地區,中油公司內部資料.第311-335.
9 楊耿明,吳榮章,丁信修,王佳彬,1994,竹苗麓山帶地下地質構造與油氣儲集,中油公司內部資料.第24-51頁.
10 童培堅,1983,新竹縣寶山構造至湖口背斜間重點地質核查報告,中油公司內部資料.
11 孫習之,1958,新竹縣寶山背斜至苗栗縣斗煥坪背斜及錦水背斜永和山構造高區間地質報告,中油公司內部資料, 共四頁.
12 林良安,王乾盈,1999,湖口斷層為活動斷層?1999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第299-304頁.
13 楊貴三,1986,臺灣活動斷層的地形學研究-特論活動斷層與地形面的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共178頁.14 湯振輝,1968,台灣省苗栗縣中港溪至台中縣大甲溪間丘陵及平原區域空照地質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年報,共359頁.
15 石再添,1986,台灣活斷層的地形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共44頁.
16 魏村增,1997,寶山背斜南端構造震測資料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