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7 01: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孫吉甯
論文名稱:BOT與計畫評估模型之初步研究---以台灣高速鐵路計畫為例
指導教授:李錫霖李錫霖引用關係黃慶隆黃慶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BOT興建-營運-轉移模式風險管理專案融資成對比較法評估矩陣法
外文關鍵詞:BOTBuild-Operate-TransferRisk ManagementPairwise ComparisonMatrix Analytic Metho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3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為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及引進民間企業的經營效率,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以獎勵民間參與模式(Privatization) 進行公共建設。而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是目前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重要模式。政府於目前及未來考慮以BOT模式興建的工程中,以重大公共建設為主要對象,但國內目前對於BOT制度的了解,尚處於摸索階段,而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牽涉層面頗廣,執行時要面對的風險相對也多。
本研究擬透過對國內、外有關BOT之文獻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並經由對國外BOT之案例之分析與探討,選擇包括政府對計畫的政策、計畫的財務特性及風險因應對策等十四項評估因子,並經由專家問卷調查並藉由成對比較法(Pairwise comparison)以及評估矩陣的輔助,以建立BOT計畫評估模式用以評估分析台灣高速鐵路計畫,使特許公司提前選擇相關因應對策,以降低計畫失敗之可能風險。
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由於採行BOT模式,可降低政府財政負擔,節省鉅額公共支出,並發揮民營企業的經營效率,雖然目前國內法規與經驗尚不齊全,環境也不成熟,且易引起政府有圖利廠商的困擾,然而基於BOT方式具有的諸多優點及政府財政負擔的現實,BOT仍將是今後興建公共建設的重要考量方式。
二、政府因擁有公權力的特殊性,故在BOT計畫中,政府的協助應僅限於排除興建及營運之困難、障礙或降低營運成本之必要事項,以免有『圖利他人』之嫌。
三、由於BOT計畫參與者眾多,其介面多且複雜,各參與者的風險考量不盡相同甚或相互衝突,而風險項目及優先次序因計畫性質及客觀環境的不同而相異頗大。
四、BOT計畫在風險確認後,特許公司與政府及其他參者間須進行廣泛的協商,以契約或協定的模式將風險合理的分配或移轉給各參與成員。
五、泰國曼谷第二高速公路計畫的失敗非因財務上原因,而是因運量超過預期引發的政治風險,而政治風險在開發中國家較為常見,亦較為嚴重,投資人在投資前之評估應更為謹慎。
六、經由本研究評估模型的評估結果,只要台灣高鐵公司在未來能做好風險控管工作,台灣高鐵計畫應為一財務可行的BOT計畫案。
Government pushes public works privatization model actively to reduce financial burden of itself, it also brings in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In fact, BOT is the important model for Public Works Privatization now. Large public works are the main target for the engineering works that utilize BOT model. Due to complexity of and unfamiliarity of BOT model in Taiwan, the risk is increasing while the government executes the program.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choose fourteen evaluation items by collecting, sorting relative information worldwide and analyzing, researching oversea BOT cases. The evaluation items are government policy, the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 and risk management, and so on. With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pairwise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matrix, questionnaire from experts will be used to create BOT project model. This model will be used to evaluate Taiwan high-speed rail project. Concession may then choose the relative tactic in advance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project failures.
The followings ar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1. BOT model could lower government financial burdens, save public expenses largely, and develop enterprise efficiency. Although the shortage of the regul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young environment, and troubles in striving for wealth are discouraging, BOT that contains many advantages and lowers government financial burden will still be the important manner in the public development.
2. Since the government power has its own specialty, the assistant of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limited to expel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of build and operation or any other necessary items that will reduce the cost of operations. This way will avoid the suspect of striving for wealth.
3. Due to plenty of participants of BOT projects, the interfaces are outnumbered and complex. Each participant has its own risk consideration that is similar or conflicted.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ces of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objective environment, the items of risk and priority are largely different.
4. After the confirmation of risk of BOT projects, Concession may negotiate with government and other participants to distribute and transfer risk to each one fairly by signing contracts or agreements.
5. Financial issues did not cause the failure of the Second Freeway in Bangkok of Thailand, but the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that exceeded expectation caused the political risk. The political risk is more serio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vestors shall have more concerns in this evaluation before any investment.
6. Using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is study, we arrive at the result that success of Taiwan high speed rail project shall be financially feasible if the high speed rail company controls risk well.
目 錄
頁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謝 V
目錄 VI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
附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限制 2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3
1-4-1 研究方法 3
1-4-2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BOT模式的探討
2-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背景與趨勢 6
2-2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模式 7
2-3 BOT模式興起的原因 10
2-4 BOT的分類與作業程序 11
2-4-1 BOT的分類 11
2-4-2 BOT的作業程序 12
2-5 BOT的特性與成功的要件 15
2-5-1 BOT的特性 15
2-5-2 BOT的優缺點 18
2-5-3 BOT計畫成功的關鍵因素 20
2-6 BOT類似的模式 21
2-7 BOT計畫的主要合約及參與成員的主要任務 24
2-7-1 BOT計畫的主要合約 24
2-7-2參與成員的主要任務 26
2-8政府在BOT計畫中的角色 30
2-9相關法令探討 33
2-9-1 BOT的法源據 33
2-9-2其他相關法令 33
2-9-3通案立法與專案立法 37
2-10 BOT與傳統招標制度之差異 39
2-11 BOT的融資方式 40
2-11-1公共建設的籌資方式 40
2-11-2 BOT計畫資金的種類與來源 43
2-11-3專案融資的基本架構 45
2-11-4專案融資的特性 46
2-11-5專案融資的優缺點 46
2-11-6專案融資失敗的因素 47
2-12專案融資的作業程序及資金流向 48
2-12-1專案融資的作業程序 48
2-12-2 BOT計畫之資金流向 50
2-13專案融資與傳統融資之區別 52
第三章 風險理論與案例分析
3-1風險的定義 54
3-2風險管理 54
3-2-1風險的類別 54
3-2-2風險管理的程序 57
3-3 風險分析與處理 61
3-3-1 BOT計畫的風險特性 61
3-3-2 BOT風險確認與處理 62
3-4 BOT案例探討與分析 69
3-4-1案例介紹 69
3-4-2分析與探討 75
第四章 建構評估模型
4-1評估理論 81
4-1-1權重分析理論 81
4-1-2評估矩陣 82
4-2建立BOT計畫評估模型 82
4-2-1選擇評估因子 82
4-2-2決定評估因子權重 86
4-2-3評估因子的評量 90
4-2-4評估矩陣計算 94
4-2-5分析與探討 95
4-3模型驗證分析模型驗證分析 96
4-3-1驗證案例 96
4-3-2評估因子評量 99
4-3-3評估矩陣計算結果 100
4-3-4結果分析 101
第五章 我國高鐵計畫分析
5-1高速鐵路概況 102
5-1-1高速鐵路工程概況 102
5-1-2高速鐵路計畫執行現況 103
5-2台灣高鐵公司的財務特性 104
5-3政府的政策 106
5-4風險因應對策 107
5-5評估與分析 110
5-5-1評估因子評量 111
5-5-2評估矩陣 111
5-5-3結果與分析 1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結論 116
6-2建議 117
6-2-1對政府的建議 117
6-2-2對民間投資者的建議 120
6-2-3對BOT其他參與成員的建議 122
6-2-4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4
圖 目 錄
頁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5
圖2-1 公共工程各種辦理方式特性比較 10
圖2-2 招募型BOT計畫執行流程圖 14
圖2-3 非招募型BOT計畫執行流程圖 15
圖2-4 BOT計畫合約架圖 30
圖2-5 專案融資之基本架構圖 46
圖2-6 BOT計畫專案的資金流向圖 51
圖3-1 風險管理程序圖 60
圖3-2 風險管理PDCAF循環圖 61
圖5-1 高鐵計畫總建設經費分佈圖 105
表 目 錄
頁次
表2-1 我國交通建設BOT執行現況 7
表2-2 BOT與其類似模式與實施案例表 23
表2-3 「促參法」與「獎參條例」比較表 35
表2-4 BOT與傳統招標制度之差異比較表 39
表2-5 傳統融資與專案融資之區別一覽表 53
表3-1 世界各國政治風險保險機構一覽表 63
表3-2 風險項目及因應對策一覽表 67
表3-3 BOT各參與成員風險分擔表 68
表3-4 國外BOT案例特性比較表 79
表4-1 分數矩陣範例 82
表4-2 評估因子與英文字母代號表 86
表4-3 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表 86
表4-4 分數矩陣運算表 89
表4-5 因子權重表 89
表4-6 BOT案例股/債比因子配分表 90
表4-7 BOT案例特別立法因子配分表 90
表4-8 BOT案例土地徵收因子配分表 91
表4-9 BOT案例政府融資擔保因子配分表 91
表4-10 BOT案例無第二項設施競爭保證因子配分表 91
表4-11 BOT案例費率調整自主性因子配分表 92
表4-12 BOT案例政府提供貨款因子配分表 92
表4-13 BOT案例政府提供貨款因子配分表 92
表4-14 BOT案例經營已有設施因子配分表 93
表4-15 BOT案例政府投資特許公司因子配分表 93
表4-16 BOT案例成本與完工風險因子配分表 93
表4-17 BOT案例匯率風險因子配分表 94
表4-18 BOT案例利率風險因子配分表 94
表4-19 BOT案例應急貸款因子配分表 94
表4-20 BOT案例之矩陣評分表 95
表4-21 模型驗證案例特性表 98
表4-22 英法海底隧道計畫因子配分表 99
表4-23 香港西區過港隧道計畫因子配分表 100
表4-24 模型驗證案例之矩陣評分表 100
表5-1 高鐵公司預擬之營運行車路線表 102
表5-2 高鐵公司之營運班次初步規劃表 103
表5-3 高鐵計畫發展歷程表 103
表5-4 台灣高鐵公司之風險因應對策 110
表5-5 高鐵計畫特性及評估因子配分表 111
表5-6 高鐵計畫之矩陣評分表 111
附 錄
附錄一、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
附錄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附錄三、「BOT計畫評估」專家人員調查表
附錄四、高速鐵路興建營運合約概要
附錄五、政府應辦事項備忘錄
1.李永展,『國營事業單位推動BOT制度問題之研究-以台糖月眉遊樂區為例』,政治大學中國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2.王保章,『BOT模式特許權合約與風險管理之研究-以民間機構之觀點』,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民國86年。
3.許清豐,『BOT模式下投資環境的風險管理-台灣投資環境為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民國85年。
4.劉尚慶、沈文修,『價值工程管理與實務』,超越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4年10月。
5.胡仲英,『BOT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民國88年8月。
6.曹繼琥、陳博亮,『台灣高鐵BOT背負多少風險』,營建知訊,175期,民國86年9月,頁39-54。
7.毛治國,『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基本概念』,促進民間參與捷運建設(BOT)研討會講義,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編,民國88年4月,頁1-22。
8.黃世傑,『認識BOT』,工程,民國87年2月,頁2-7。
9. Tiong, Robert L.K. , ''''"Impact of financial package versus technical solution in a BOT tender" ,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l21 no.3 ,Sep 1995,pp.304-311
10.楊豐碩,『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挑戰--從國內交通建設BOT談起』,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頁97-102。
11.李國光,『BOT之風險管理(上)』,鋼鐵資訊,104期,民國88年2月,頁22-37。
12.王欣群,『BOT專案計劃財務規劃之探討--以台灣高速鐵路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13.陳天賜,『交通建設BOT之財務分析』,促進民間參與捷運建設(BOT)研討會講義,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編,民國88年4月。
14.梁發進,『臺北市政府獎勵民間投資市政建設之研究:以BOT為例』,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87年6月。
15.徐祖光,『以BOT推展公共建設(上)』,現代營建,18卷3期,民國86年3月,頁74-84。
16.林元興、蔡潻璧,『鼓勵民間參予交通用地經營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6卷第1期,民國88年3月,頁1-33。
17.王國讚『國立大學校園建設運用BOT模式之可行性研究--以國立台灣大學為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18.劉憶如、王文宇、黃玉霖,『BOT三贏策略』,商鼎財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9年1月。
19.廖國禎,『民間參與公共交通建設關鍵問題之探討與對策』,中華技術,第26期,民國84年4月,頁45-55。
20.王鶴松,『BOT計畫─基本架構與成功因素』,金融研訓季刊,民國87年7月,頁23-35。
21.王文宇,『BOT規範解析』,民國87年3月24日。
22.黃茂榮,『BOT契約』,植根雜誌,第14卷第7期,民國87年7月,頁241-291。
23.胡仲英,『BOT作業準則及相關法律規定』,促進民間參與捷運建設(BOT)研討會講義,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編,民國88年4月。
24.黃璽鳳、陳慧君,『以BOT方式推動捷運建設之法令架構芻議』,住都雙月刊,127期,民國86年6月,頁26-38。
25.劉紹樑,『論BOT基本法』,月旦法學,民國87年2月,頁22-34。
26.胡展華,『專案融資之研究-以BOT專案為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27.趙捷謙,『大型計畫融資--交通銀行之經驗與作法』,1996 亞太地區基礎建設與公共工程開發暨專案融資國際研討會,民國85年11月,頁27-28。
28.許慶文,『BOT專案之研究』,國立台北商專學報,民國86年12月,頁107-147。
29.吳英花,『BOT工程建設與融資』,營建管理季刊,32期,民國86年9月,頁19-22。
30.林發立,『引進BOT方式興辦公共工程之檢討--專案融資與法律顧問之相關任務』,萬國法律,89期,民國85年10月,頁65-68。
31.薛榮棠、林能白、曾惠斌,『國內BOT專案融資問題之探討』,第二屆建築生產及管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7年6月,頁247-255。
32.Tiong,Robert L.K.&Yeo,K.T. , "Project financing as a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wining overseas job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vol.11 no.2,May 1993,pp.79-86.
33.李豐傳等,『BOT交通建設計畫專案融資之研究』,產業金融季刊,99期,民國87年6月,頁2-15。
34.陳枝蘭,「專案融資失敗因素分析」,能力雜誌,86年11月,頁15-16。
35.章燮,『由財務觀點檢視BOT特許投資計畫--交通建設』,營造天下,21期,民國86年9月,頁6-12。
36. Knight,F.,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1921,pp.233.
37. Willett,A.H., “The Economic Theory of Risk and Insurance”,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hiladelphia, 1951,pp.9-10.
38.黃慶隆『公共工程風險管理系統架構及實例』,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2年。
39.陳煌銘,『論BOT計畫風險及管理策略』,營建管理季刊,民國87年6月,頁35-48。
40.鄭燦堂,『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翰林出版社,民國81年10月。
41.雷勝強,『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淑馨出版社,民國88年1月。
42.宋明哲,『風險管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81年4月。
43.游銘富,『風險處理方式之選擇及因應─以公共工程為例』,台灣大學商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44.呂守陞,『風險管理在營建管理之應用』,營建管理季刊,33期,民國86年12月,頁2-5。
45.廖慶隆,『以興建、營運暨移轉模式(BOT)執行國家建設之研究-以高速鐵路投資案為例』,交通部高速鐵路局網站,http//www.hsr.gov.tw/。
46.黃時中、江寶樹,『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建設計畫之財務計畫及風險規劃』,中華技術,第42期,民國88年4月,頁3-18。
47.李建興,『現階段台灣推動BOT相關問題的省思』,台北銀行月刊,民國88年4月,頁89-96。
48.王允泰,『BOT在台灣與大陸的發展』,貿易週刊,民國84年11月,頁12-15。
49.交通部高速鐵路局網站,http//www.hsr.gov.tw/。
50.工商時報,『高鐵融資聯貸會議,今舉行』,民國88年10月25日。
51.工商時報,『3233億元,台高簽聯貸合約金額創紀錄』,民國89年2月3日。
52.經濟日報,『高鐵土建成本超出200億元』,民國89年4月22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4.陳枝蘭,「專案融資失敗因素分析」,能力雜誌,86年11月,頁15-16。
2. 30.林發立,『引進BOT方式興辦公共工程之檢討--專案融資與法律顧問之相關任務』,萬國法律,89期,民國85年10月,頁65-68。
3. 29.吳英花,『BOT工程建設與融資』,營建管理季刊,32期,民國86年9月,頁19-22。
4. 25.劉紹樑,『論BOT基本法』,月旦法學,民國87年2月,頁22-34。
5. 24.黃璽鳳、陳慧君,『以BOT方式推動捷運建設之法令架構芻議』,住都雙月刊,127期,民國86年6月,頁26-38。
6. 22.黃茂榮,『BOT契約』,植根雜誌,第14卷第7期,民國87年7月,頁241-291。
7. 20.王鶴松,『BOT計畫─基本架構與成功因素』,金融研訓季刊,民國87年7月,頁23-35。
8. 10.楊豐碩,『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挑戰--從國內交通建設BOT談起』,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頁97-102。
9. 11.李國光,『BOT之風險管理(上)』,鋼鐵資訊,104期,民國88年2月,頁22-37。
10. 8.黃世傑,『認識BOT』,工程,民國87年2月,頁2-7。
11. 39.陳煌銘,『論BOT計畫風險及管理策略』,營建管理季刊,民國87年6月,頁35-48。
12. 6.曹繼琥、陳博亮,『台灣高鐵BOT背負多少風險』,營建知訊,175期,民國86年9月,頁39-54。
13. 44.呂守陞,『風險管理在營建管理之應用』,營建管理季刊,33期,民國86年12月,頁2-5。
14. 46.黃時中、江寶樹,『民間參與重大公共建設計畫之財務計畫及風險規劃』,中華技術,第42期,民國88年4月,頁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