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17: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靜怡
研究生(外文):HSIAO CHING YI
論文名稱:胡震亨《唐音癸籤》詩學體系研究
指導教授:張雙英張雙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SHUANG Y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7
中文關鍵詞:胡震亨唐音癸籤唐詩學詩話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5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唐音癸籤》為明季胡震亨所編撰,此書主要是胡氏蒐錄歷代談論唐詩的文字和自己的意見的詩話作品。正因《癸籤》有許多部分是摘錄自他人的詩話意見,使得研究者受到本書獨特的編纂體例的拘限,往往無法為作者的真正意圖進行詮釋,並對《癸籤》一書做出適切的評價。因此,本論文運用前人研究詩選及詩話選本的研究成果,將胡氏視為詩話的「選編者」,認為胡氏在選編詩話文字時,必定是從自己的論詩立場和原則出發,有計劃地安排自己和他人的論詩文字之間的關係。換言之,《癸籤》並非隨意輯錄前人詩話的一本著作,在它的編纂表象之下應蘊含有作者深刻的寓義。
本論文分成六章依序論述:第一章是〈緒論〉,分三節:首先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其次,勾勒前人研究《唐音癸籤》的成果;接著,再論述《癸籤》成書的文學背景。第二章〈胡震亨生平及著述〉,對胡氏的家世、生平、及著述情形,作一全盤的瞭解,希望藉由對其一生的經歷和時代背景的了解,來達成「知人論世」之功。
第三章是〈《唐音癸籤》之綱目架構及資料來源〉,又分成三小節,分別是「綱目架構之編排方式及其寓義」、「引用各家說法之統計與整理」以及「胡氏自己的文字」。第四章是〈《唐音癸籤》之詩歌理論〉,分別對《癸籤》在「詩歌的意涵」、「詩歌體裁」及「創作技巧」三方面的詩歌理論作論述。第五章是〈《唐音癸籤》之詩歌批評〉,則討論《癸籤》在「批評唐詩各期的詩人與詩歌」、「批評唐代詩體與詩作」及「批評唐詩集錄」的實際批評。而四、五二章所討論的內容,正可盡括《癸籤》一書所討論的詩學理念於其中。最後,第六章則是〈結論〉:將《癸籤》置於時間的縱軸與橫軸上,探討它在明代及在詩歌批評史上的意義與貢獻,並對上述前文做一總結說明。
筆者以為《癸籤》一書在綱目架構的安排,可說是精心策劃,不僅層次分明、井然有序,並且進一步將其對唐詩的詩歌理論與詩歌批評的看法蘊含在其中;可見胡震亨欲藉由《癸籤》建構出一己的唐詩學的強烈企圖。而《癸籤》一書的價值,除了初步總結明代研究唐詩學的領域,也奠定了中國詩歌批評史上成立「唐詩學」的創舉。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
第二節 前人研究之成果
第三節 成書之文學背景
第二章 胡震亨生平及著述
第一節 胡震亨之生平
第二節 胡震亨之著述
第三章 《唐音癸籤》之綱目架構及資料來源
第一節 綱目架構之編排方式及其寓義
第二節 引用各家說法之統計與整理
第三節 胡氏自己之文字
附 錄
第四章 《唐音癸籤》之詩歌理論
第一節 詩歌的意涵
一.詩歌是情感的抒發
二.詩歌與意境的關係
三.詩人的才識
第二節 詩歌體裁
一.總論唐詩
二.判斷唐詩各種體裁的標準
第三節 創作技巧
一.創作技巧論
二.學習前人的態度
第五章 《唐音癸籤》之詩歌批評
第一節 批評唐詩各期詩人與詩歌
一.初、盛唐時期
二.李、杜二家
三.中唐時期
四.晚唐時期
第二節 批評唐詩體裁與詩作
一.有關唐詩詩體的批評
二.詩作的批評
第三節 批評唐詩集錄
一.書目產生的方式
二.《癸籤》對書目的批評
三.《癸籤》批評唐詩集錄的目的
第六章 結論
一、史書、方志
沈約 《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劉煦等 《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歐陽修等《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80
張廷玉等《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75
馬端臨 《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
章學誠 《文史通義》台北:史學出版社,1974
樊維城、胡震亨等纂修《海鹽縣圖經》明天啟四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王彬修、徐用儀等纂修《海鹽縣志》,清光緒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
劉應鉤、沈堯中等纂《嘉興府志》,清光緒五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丁燦,張煐纂修《故城縣志》,清光緒十一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周世選纂《故城縣志》,明萬曆二十二年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縮影室,1981
林之望等纂修《廬州府志》,清光緒十一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左輔纂修《合肥縣志》,清嘉慶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
寶琳纂修《定州志》,清光緒廿九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二、子部
蘇籀 《欒城遺言》,《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姚寬 《西溪叢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
胡震亨 《讀書雜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文化,1995
胡震亨等校刊《秘冊彙涵》,《百部叢書集成》15,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樊維城輯《鹽邑志林》,《百部叢書集成》97,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毛晉編 《津逮秘書》,《百部叢書集成》22,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曹溶輯 《學海類編》,《百部叢書集成》24,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三、別集類
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韓昌黎文集》,台北:世界書局,1960
皇甫湜著《皇甫持正文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白居易 《白居易集》,台北:漢京文化,1984
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
劉禹錫 《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司空圖 《司空表聖文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黃庭堅 《豫章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李之儀 《姑溪居士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
貝瓊 《清江貝先生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高啟 《高太史鳧藻集》,《四部叢刊》本,台北:臺灣印書館,1979
李夢陽 《空同先生集》,台北:偉文圖書,1976
何景明 《何大復先生全集》,台北:偉文圖書,1984
李攀龍 《滄溟先生集》,台北:偉文圖書,1976
王世貞 《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偉文圖書,1976
屠隆 《鴻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文化,1995
李維楨 《大泌山房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文化,1997
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台北:偉文圖書,1976
袁中道 《珂雪齋前集》,台北:偉文圖書,1976
王思任 《王季重詩文稿》,明萬曆間著者手稿本,台北:國家圖書館縮影室。
四、總集類
蕭統編、李善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
殷璠 《河嶽英靈集》,傅璇琮編撰《唐人選唐詩新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高仲武 《中興間氣集》,傅璇琮編撰《唐人選唐詩新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傳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7
方回編 《瀛奎律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楊士弘編《唐音》,《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劉履編 《選詩補注》,元刊本,南港: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高編 《唐詩品彙》,台北:學海出版社,1983
馮惟訥編《古詩紀》,《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胡震亨撰《李杜詩通》,清順治庚寅七年刊本,南港: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善本室
胡震亨輯《唐音戊籤》,清康熙24年海鹽胡氏家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
沈季友輯《檇李詩繫》,《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朱彞尊編《明詩綜》,台北:世界書局,1962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
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世界書局,1961
陳田輯 《明詩紀事》,台北:鼎文書局,1971
清錢謙益、季振宜撰;屈萬里、劉兆祐編《全唐詩稿本》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
五、詩文評類
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鍾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台北:里仁書局,1992
王昌齡 《詩格》,《詩學指南》本,台北:廣文書局,1973
皎然 《詩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文化,1995
皎然 《詩式》,《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孟棨 《本事詩》,《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司空圖著,郭紹虞輯注《詩品集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歐陽修 《六一詩話》,《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魏泰撰 《臨漢隱居詩話》,《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葉夢得 《石林詩話》,《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張表臣 《珊瑚詩話》,《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葛立方 《韻語陽秋》,《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魏慶之編《詩人玉屑》,台北:世界書局,1992
沈括撰.胡道靜校注《新校正夢溪筆談》,香港:中華書局,1987
李頎著 《古今詩話》,台北:廣文書局,1973
姜夔著 《白石道人詩說》,《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台北:里仁書局,1987
楊載 《詩法家數》,《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傅若金 《詩法正論》,朱紱《名家詩法彙編》本,台北:廣文書局,1973
陳繹曾 《文筌.詩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文化,1995
徐師曾著,羅根澤校點《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吳訥著,于北山校點《文章辨體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李東陽 《麓堂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謝榛 《四溟詩話》,《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徐禎卿 《談藝錄》,《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徐獻忠 《唐詩品》,華盛頓:美國國會圖書館
焦竑 《焦氏筆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王世貞 《藝苑言》,《歷代詩話續編》本,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
王世懋 《藝圃擷餘》,《歷代詩話》本,北京:中華書局,1997
胡應麟 《詩藪》,上海:中華書局,1958
胡震亨 《唐音癸籤》,北京:中華書局,1959
胡震亨著,周本淳校點《唐音癸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朱紱編 《名家詩法彙編》,台北:廣文書局,1973
王士禎 《居易錄》,《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王士禎 《分甘餘話》,《四庫全書》本,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
王士禎著,張宗柟纂集,戴鴻森校點《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六、近人著作
魯迅 《魯迅全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9
朱光潛 《詩論》,北京:三聯書店,1998
錢鍾書 《談藝錄》,台北:書林出版社,1988
錢鍾書 《七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王夢鷗 《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1995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90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
張健 《明清文學批評》,台北:國家書店,1983
陳國球 《胡應麟詩論研究》,香港:華風書局,1986
陳國球 《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
蔡鎮楚 《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
蔡鎮楚 《詩話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黃保真、成復旺等《中國文學理論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台北:洪業文化,1993
張雙英 《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張雙英 《中國歷代詩歌大要與作品選析》,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
七、期刊論文
俞大綱 〈紀唐音統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本,第3分,1936年11月
徐中玉 〈詩話之起源及其發展〉
《中山學報》第1卷第1期,1941年11月
朱家潛 〈足本《唐音統籤》全帙〉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79年第1期
周本淳 〈胡震亨的家世生平及其著述考略〉
《杭州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
周本淳 〈有關胡震亨材料補正〉
《杭州大學學報》,1982年第3期
楊松年 〈詩選的詩論價值〉
《中外文學》,第10卷第5期,1981年10月
張雙英 〈論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之編纂方法及其寓義〉
《中華學苑》第45期,1995年3月
周勛初 〈康熙御定《全唐詩》的時代印記與局限〉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
周勛初 〈季振宜《唐詩》的編纂與傳流〉
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第三屆中國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
八、工具書
晁公武 《郡齋讀書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
永溶等 《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1995-1997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92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台北:國家圖書館,19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