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05: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景彬
研究生(外文):Hung, Ching-Pin
論文名稱:台灣地區食品完整需求體系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mplete System of Taiwan Demand for Food
指導教授:蕭清仁蕭清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ow, Chiang-Ren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農業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農業經濟及推廣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食品需求價格彈性所得彈性
外文關鍵詞:fooddemandprice elasticityincome elastic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5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台灣地區食品的需求結構。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估算台灣地區食品需求體系中的各項參數。由於以往研究台灣地區的食品需求大都以部分需求法進行分析,有關完整需求體系的研究大都起步於最近幾年。完整需求體系研究法的特點在於,其源自消費者需求理論,整體考慮足以影響消費預算之因素,同時亦加入由理論導出之一般限制式,因此可減少模型設定之錯誤發生,使實證研究結果更接近個別消費者行為。基於此,本研究以完整需求體系來設定台灣地區食品需求體系的實證模型。
以下概略摘要本研究進行過程與實證結果:
一、資料的選取方面:以民國53年至民國87年,35年間之年別次級資料,選取其中消費量較大、較具代表性且價格與產量資料較完整的23項主要食品進行實證分析。
二、理論的應用方面:以消費理論為基礎,引入齊次性條件、對稱性條件和恩格爾加總條件使實證模型合於經濟理論。
三、實證模型的設計方面:採黃國雄發展之固定彈性模型,並將變數以取相對變動處理,使模型中之變數係數值即為各項彈性值。
四、模型的估算方面:以SUR(seeming unrelated regression)法對加入限制式的模型進行估計,使在估計時不僅使用價格、所得等資料,尚能利用殘差之資料,以期使估計效率提高。
五、實證的結果方面:本實證模型共估測552個食品需求體系結構參數,其中包含23個食品自身價格彈性、506個交叉價格彈性和23個所得彈性。23項食品除小白菜和結球白菜外,自身價格彈性皆為負值;其絕對值大多小於1;所得彈性除米外皆為正值;其絕對值大多小於1,以上結果頗符合一般對食品消費型態的認知。
六、食品產業的政策取向方面:從價格彈性觀之,各項食品之價格彈性多為負值,且其絕對值均小於一,表示食品之消費量變動與價格變動呈反向關係,且對價格變動的反應並不敏感。從所得彈性觀之,食品之消費量變動與所得變動呈同向關係,表隨所得提高,會增加對食品的消費量。但所得彈性大都小於一卻反應,其消費量之增加幅度小於所得增加者。因此,在食品生產政策的擬訂上,應並重產量供給的穩定與產品品質的提高,如此方能增加生產者收益並提高消費者效用。
封面
台灣地區食品完整需求體系之研究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第五節 資料分析
第二章 台灣地區食品消費概況
第一節 肉類消費
第二節 水產類消費
第三節 水果類消費
第四節 蔬菜類消費
第五節 油脂類消費
第六節 主食類消費
第三章 文獻查考
第一節 常見之食品需求體系實證模型
第二節 台灣地區相關食品需求研究查考
第四章 理論架構
第一節 傳統需求理論與需求體系之建立
第二節 一般限制式的推演及其經濟涵義
第三節 效用之可分性概念與兩階段求效用極大
第五章 實證模型的設計
第一節 受限最大概似法
第二節 需求體系之估計
第三節 軟體程式之設計
第六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自身價格彈性與交叉彈性估計結果
第二節 支出彈性與所得彈性估計結果
第七章 摘要與結論
第一節 摘要
第二節 結論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台灣地區食品每人每年消費量及零售價格
附錄2:實際值與模擬值趨勢圖
附錄3:SAS程式
王志成(1984),《習慣與動態需求體系-台北市食品需求之個案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金利、孫智陸(1986),台灣地區民間消費者需求函數研究-鹿特丹模型之應用,《台灣銀行季刊》,37:2,50-54。
李登輝、陳希煌(1964),台灣糧食需要之分析與預測,《台灣銀行季刊》,15:4,75-110。
李皇照(1993),《台灣地區主要農產品需求體系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研究計畫。
李增宗(1996),《建立我國糧食體系之探討》,行政院農委會研究計畫。
李庸三(1971),民國40年至58年台灣省消費者需求函數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3,97-137。
吳同權(1975),消費者需求之理論與實證模式,《台灣土地金融季刊》,12:4,115-129。
林灼榮、陳正亮(1993),台灣肉類需求結構變遷之研究,《農業經濟論文專集》,30,69-89。
吳明敏(1992),《乳品及食用油脂之需求及未來十年消費預測》,行政院農委會研究計畫。
林昌義(1986),《台灣主要作物產品需求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彰(1993),《台灣地區家庭食品需求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洪美惠(1993),台灣主要肉品需求之探討:AIDS模型之應用,《台灣銀行季刊》,44:3,370-395。
洪景彬(1996),《台灣地區蔬菜完整需求體系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勝輝(1982),台灣蔬菜供需與外銷之經濟分析,《台灣銀行季刊》,33:4。
徐惠瑩(1995),《區域整合與貿易自由化對台灣與東協五國之間農產貿易之影響-植物油脂之應用》,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剛(1996),《台灣釀酒葡萄現行收購制度對葡萄生產誘因影響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虹靜(1996),《台灣地區食用油脂類需求體系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之義(1979),台灣主要糧食供需之計量研究,《台灣銀行季刊》,30:4,140-173。
陳幼麵(1973),《台灣食油供需與價格分析》,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妙蓉(1989),《台灣稻米消費需求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金裕(1980),《台灣糧食需求的所得與價格彈性之研究》,中興大學統計系。
張漢裕(1972),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糧食供需結構之變化與展望,《農復會叢刊》,4,62-110。
曾文淦(1993),《進口稅率結構對台灣食用油脂產業的影響》,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作奎(1985),白米、麵粉需求分析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22:4,23-37。
黃錦儀(1992),《台灣肉品完整需求體系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鄒季博(1988),台灣肉類需求函數型態之設定及實證分析,《台灣土地金融季刊,25:1,41-62。
詹益郎、劉金華(1978),台灣大豆市場之經濟分析,《糧食與畜產》,58,1-18。
劉如珍(1990),《台灣食用油脂產業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清仁(1994),《兩岸糧食政策與制度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研究計畫。
蕭峰雄(1978),黃豆油均衡價格之決定模型,《台灣土地金融季刊》,15:4,167-176。
謝招作(1981),台灣民間消費需求分配之計量分析,《台灣銀行季刊》,32:3,153-197。
顏坤賢(1994),《台灣地區水果需求體系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宮勤(1996),《台灣地區主食品完整需求體系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亦珍(1987),《台灣地區家庭部門主食品消費與需求之研究-集中曲線和延伸性一次式支出體系之應用》,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紀瓊(1984),台灣家庭部門的消費型態-線型對數支出體系與多項式函數之比較,《經濟論文》,12:2,17-44。
英文部分
Barten, A.P.(1964), Consumer demand functions under conditions of almost additive preferences , Econometrica,32:1, 1-38.
Blackorby, C. and Boyce, R. and Russell, R.R.(1978), Estimation of Demand Systems Generated By the Gorman Polar Form:A Generalization of the S-branch Utility Tree,Econometrica, l.46:2, 345-363.
Boutwell, W.K. and Simmons, R.L.(1968), Estimation of Demand for Food and Other Products Assuming Ordinally Separable Utility,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50, 366-378.
Brandow, G.E.(1961), Interrelations among demands for farm products and implication forcontrol of market supply, Penn. Agric. Exp. Sta. Bul. 680,University Park .
Brown, M. , and D.M. Heien.(1972), The S-branch utility tree: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conometrica, 40, 737-747.
Byron, R.P.(1970), The restricted aitken estimation of sets of demand relations, Econometrica, 38, 816-830.
Chern,W.S. & Huang,K.S. & Lee,H.J.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Utility Func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5,1975:367~383.
Christensen, L.R., D.W. Jorgenson, and L.J. Lau(1975),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utility fun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5, 367-383.
Court, R.H.(1967), Utility maximization and the demand for New Zealand meats, Econometrica, 35, 424-446.
Deaton and Muellbauer(1980), An A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 312-326.
Frisch, R.(1959), A complete scheme for computing all direct and cross demand elasticities in a model with many sectors, Econometrica, 27, 177-196.
George, P.S., and G.A.King.(1971), Consumer demand for food commod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projections for 1980,Giannini Foundation Monogeph,No.26,Univ. of Calif.
Green, R., J. Alston(1990), Elasticities in AIDS model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72, 442-445.
Hausman, J.A.(1981), Exact consumer’s surplus and deadweight los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 662-676.
Hotelling,H.(1935), Demand functions with limited budgets, Econometrica, 3, 66-78.
Huang, K.S.(1983), The family of inverse demand system,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3, 329-337.
and R.C. Haidacher(1983), Estimation of a Composite Food Demand System for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1, 285-291.
,(1985), Demand for food: A complete system of price and income effects. TB-1714. U.S. Dept. Agr., Econ. Res. SERV.
,(1993), A complete system of U.S. demand for food,U.S. TB-1714. U.S. Dept. Agr., Econ. Res. SERV.
Klein, L.R., and H. Rubin(1949), A constant utility fndex of the cost of living,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5, 84-87.
Schultz, H.(1938),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dem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one, R.(1954),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s and demand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to the pattern of British demand, Economoc Journal, 64, 511-527.
Theil, H.(1965), The information approach of demand analysis, Econometrica, 33, 67-87.
World, H.(1944), A synthesis of pure analysis, Ⅲ, Skandinasisk Akquavietidskrift, 27, 60-1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