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1: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佩樺
研究生(外文):Pei Hua Wu
論文名稱:月經期相關飲食行為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Dietary Behaviors of Menstrual Cycle
指導教授:張玨張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eh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公共衛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經期飲食行為經期健康
外文關鍵詞:menstruationdietary behaviorsmenstrual healt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25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在許多的歐美國家,婦女健康的課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經期健康則是會影響大多數女性生活,而飲食一直對婦女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台灣並沒有太多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希望了解女性經期健康和飲食的經驗。對於婦女健康研究有越來越多以質性研究的方式,由女性本身的聲音和行動突顯飲食在婦女經期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目的乃是希望達到三點:一、瞭解女性出現不同的月經期飲食行為種類與內容,二、影響女性出現因應月經期的相關飲食行為的因素,三、相關月經期的飲食行為對女性健康的影響。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焦點團體法,以其快速獲得豐富資料的特質呈現過去未曾關注的女性經期飲食經驗,期望透過這種特殊的訪談資料收集方式,獲得更多女性相關月經期的飲食行為和影響健康的情形,同時深入分析影響女性經期飲食行為的可能因素。資料收集期間為1999年十月至2000年二月底,共計訪問七個不同工作型態女性團體,每個團體人數為三到六個人,訪問的時間約在六十至一百二十分鐘。
研究結果呈現:
(一) 經期會使得女性有生心理改變和飲食不同,像是精神變好、悶痛,飲食上的改變有食慾或食量和飲食習 慣等。
(二) 經期飲食和經期的關係是互相影響,並且經期飲食的種類是相當多元。兼有東方和西方的飲食。
(三) 對於經期間的禁忌,女性以真實的生活經驗呈現對傳統保健的另類實踐。
(四) 女性經期保健的工作仍以女性長輩主動教導和提供為主,突顯社會仍視經期為私領域健康議題的態度。
(五) 經期資訊的豐富性讓女性在處理經期時有更多的選擇,但是資訊的不一致,卻是女性經期健康促進的障 礙和困難。
雖然整個社會對於有月經才是健康女性的態度,但是女性還是有自己面對的經期的態度,符合一直以來女性主義希望讓女性自身的經驗獲得重視和珍惜。而研究中已看到女性的多元經期飲食和保健,如何擴大更多的女性經驗,突破過去不再從醫學的角度面對經期的改變,而是以女性的生活經驗為出發。所以提出幾點方向:參考女性的意見規劃多元經期(飲食)教育。再者研議兩性的經期教育,從關心婦女經期健康為出發,讓兩性社會從共同關注經期健康做起。其次營造重視女性健康的友善環境,特別是在女性經期時所處環境的規劃,最後政府以對經期重視的相關政策達到宣誓重視婦女健康的目標。
Women''s health issues have gradually attracted a lot of public as well as health professionals'' attentions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area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has revealed that most women were influenced by the menstrual cycle in terms of their daily lives. Additionally, it is confirmed that dietary has impacts on many women''s lives, however, few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nstrual health and dietary.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first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women''s dietary behavior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in terms of categories and contents of dietary; secondly,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resulting in some of women''s dietary behavior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third, to explore how different dietary behaviors influence women''s health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ies focusing on specifically using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how women''s menstrual health can be improved by their voices and actions. Using the focus group technique in this study can actually obtain an abundant of experiences an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women''s experiences in menstruation and dietary behavior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from October 1999 to February 2000. Seven different working style groups were interviewed for data coll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i. Women experienc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nges and have different dietary behavior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such as good spirit, abdominal pains, and changes of appetite and dietary habits.
ii.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dietary behaviors are reciprocal and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women did specifically take advantage of various dietarie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both the western and folk dietaries.
iii. In regard to the traditional taboo of menstruation, women in this study reflected their true experiences and actions on such a regime with other alternatives.
iv. The menstrual regime has been traditionally offered and taught by female elderly to those young through experiences sharing; thus, menstruation is considered as by most people and in our society.
v. Although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offered women more useful ways of taking care of their health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 inconsistency of the information is recognized as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menstrual health.
In our society, menstruation is a symbolized as a healthy sign of woman, but when facing the menstrual cyc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women''s attitudes. From feminism perspectives, women are encouraged to learn from and cherish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it is importa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to seriously take into account women''s personal experiences. The current study showed that women have various menstrual dietary behaviors. In additions, it''s necessary to consider menstruation from women''s own views instead of merely from medical perspectives in the future. Further suggestions include: planning multifaceted menstrual dietary education by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women''s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re-designing gender education to emphasize menstrual health; establishing a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menstrual women and forcing the policy making for menstruation car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high quality of women health.
謝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節 研究目的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經期和飲食的關係
一、 經期生理改變與飲食
二、 經期心理改變與飲食
三、 社會文化對經期飲食的看法
第二節 坊間經期保健書籍之經期飲食與健康
第三節 婦女健康與經期飲食.
第四節 研究概念與架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質性研究
第二節 焦點團體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訪談之基本資料
第二節 女性自述月經經驗
第三節 飲食和經期的關連
第四節 影響月經相關的飲食
第五節 因應經期的飲食改變
第六節 相同飲食的正反大辯論
第七節 經期飲食保健的原因
第八節 經期飲食或其他經期保健之訊息來源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經期經驗與女性生活
第二節 社會價值的經期與經期飲食.
第三節 相關婦女經期飲食的困境
第四節 影響經期飲食行為改變因素探究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七章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于漱:台北市20-60歲居民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988, 14 (4): 391-405。
2. 胡幼慧:質性研究。台北:巨流,1996。
3. 張玨、吳佩樺:婦女經期不適與飲食之探究(口頭報告論文摘要)。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八十 八年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1999。
4. 張玨、陳芬苓:台灣婦女健康政策的性別分析。1999,投稿中。
5. 張玨、陳芬苓、周松男、張菊惠:一般經期與更年期自述症狀的研究。中華衛誌,1999;14(2): 191-200
6. 張玨、陳芬苓、胡幼慧:中老年婦女更年期態度的研究。中華衛誌,1999;12(1):26-39。
7. 莊淑旂:好朋友與你。台北:青峰出版社,1998。
8. 郭東明:痛經的調理。台北:關心您-台北長庚婦產科月刊,1997,7。
9. 謝佳蓉:月經失調的中醫養生觀點。台北:關心您-台北長庚婦產科月刊,1999,2。
10. 陳慶全、楊守玉:婦科食療與調養。台北:旺文社,1997。
11. 郭純育:把握生理轉機。台北:橘子出版公司,1999。
12. 俞瑾:月經失調。台北:書泉出版社,1999。
13. 陳惠中:月經異常Q&A。台北:書泉出版社,1999。
14. 張菊惠:月經之女性主義論述。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1998;48:21-25。
15. 陳建霖:備急千金要方婦科學術思想之研究。台中:私立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
16. 陳文枝:朱丹溪調經理論之研究。台中:私立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17. 蘇永安:傳統醫療的婦女保健課題。護理雜誌,1997;44(3):21-24。
18. 婦幼醫院:經期健康。台北:婦幼醫院,1997。
19. 郭莉娟:古代婦產科學對女人身體的建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9。
20. 張麗滿:經前症狀與生活壓力感受的關聯性:前瞻性逐日記錄之研究取向。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1. 何玉蓮:台灣更年期婦女性經驗的探討。台北: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2. 楊捷凱:婦科中藥方劑研究第三報-痛經。台北:私立台北醫學院生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3. 林麗美:月經不調婦女之月經經驗與求醫行為之研究。台北:私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24. 趙曲水宴:母親在女兒初經經驗中的角色與女兒的月經態度、月經憂慮及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 理學研究所碩士,1994。
25. 黃琪瑜:青少女的月經態度及其有關因素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26. 黃定妹:婦女月經週期的身心變化及情緒穩定性之探討。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4。
27. 周勵志、江美珠、孫樂穎:某中型綜合醫院護理人員經前緊張症候群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公共衛 生1993,20(1): 99-109。
28. 周勵志:大專女生月經週期身心症狀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994,20(4): 343-52。
29. 陳淑月:中部地區五專女生經期不適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1984,11(3):360-75。
30. 郭倩琳、史麗珠、徐麗華、李選:台灣地區護理人員經前不適症狀之調查。護理研究1997,5(2): 149-58
31. 林俊宏,李昭男:台灣南部青春期少女月經問題的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987;3:150-154。
32. 陳雪茹:以中西醫學觀點來看痛經的成因和治療方法。高雄中醫藥雜誌 1996;5(3):31-40.
33. 黃松元:衛生教育。邱清華等合著:公共衛生學。台北:偉華書局,1999。
34. 蕭寧馨 葉文婷 潘文涵:國人鐵營養狀況與缺鐵盛行率。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1999,24(1):119-38。
35. 林璧鳳、林榮富、葉文婷、潘文涵: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葉酸之營養狀況。中華民國營養學會 雜誌1999,24(1):99-117。
36. 藍彩謙:二專女生經期前與經期中體適能的比較與探討。體育學報 (體育學會)1997,22:307-17。
37. 郭美惠:運動和月經週期的關係與探討。大專體育1996,26:256-9。
38. 黃芳進:運動與無月經、寡經和痛經之探討。中華體育1995,8(4):107-17。
39. 許壬榮:月經週期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國立台灣體育學報1994,4:151-70。
40. 楊舒琴:由身體政治看台灣婦女的停經經驗。台北: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41. 張菊惠譯:克服經痛的自然方法。台北:暖流出版社,2000。
42. 王小星:更年期婦女運動保健團體之行動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43. 呂木蘭:現代坐月子的女性觀點-以坐月子中心的產婦為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44. 邱聰惠:月經異常(經前、經後症候群)。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1998,112-4。
45. 劉仲冬:女性醫療社會學。台北:女書店,1998。
46. 嚴祥鸞:參與觀察法。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1996。
47. 衛生署:公共衛生年報(88)。台北:行政院衛生署,2000。
48. 吳芝儀、李奉儒:質的評鑑與研究。Patton MQ.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台北:桂冠圖書公 司,199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1. 劉富善,「中國大陸加入WTO對大陸及台灣農業的影響及因應(一)~(三)」,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90年9~11月。
2. 26. 黃加成,「談加入WTO與台灣畜產加工品之觀瞻」,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89年11月。
3. 25. 林慧生,「豬肉外銷日本之過去現在及未來」,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89年10月。
4. 22. 李舟生,「公元2000年新回合農業談判概況簡介 (一)~(四)」,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89年9~12月。
5. 36. 藍彩謙:二專女生經期前與經期中體適能的比較與探討。體育學報 (體育學會)1997,22:307-17。
6. 31. 林俊宏,李昭男:台灣南部青春期少女月經問題的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987;3:150-154。
7. 30. 郭倩琳、史麗珠、徐麗華、李選:台灣地區護理人員經前不適症狀之調查。護理研究1997,5(2): 149-58
8. 29. 陳淑月:中部地區五專女生經期不適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公共衛生1984,11(3):360-75。
9. 28. 周勵志:大專女生月經週期身心症狀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994,20(4): 343-52。
10. 17. 蘇永安:傳統醫療的婦女保健課題。護理雜誌,1997;44(3):21-24。
11. 14. 張菊惠:月經之女性主義論述。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1998;48:21-25。
12. 1. 于漱:台北市20-60歲居民預防性健康行為之調查研究。公共衛生1988, 14 (4): 391-405。
13. 35. 李舟生,「過去兩年WTO主要會員農業談判立場概述」,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91年4月。
14. 34. 李舟生,「特別防衛措施實施簡介(二)」,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90年12月。
15. 33. 李舟生,「特別防衛措施實施簡介(一)」,雜糧與畜產月刊,民國9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