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09: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智雯
研究生(外文):Yang, Chih-Wen
論文名稱:學齡前融合式教育理念分析探討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t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Preschooler
指導教授:蘇雪玉蘇雪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福利研究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融合式教育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1
  • 點閱點閱:9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學齡前融合式教育理念分析探討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探討學齡前融合式教育,並以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附設托兒所為例。研究方法採用訪談法,研究對象包括輔幼老師與特殊幼兒家長,共八個樣本。主要發現如下:
壹、老師面對特殊幼兒的感受與教學經驗
一、當特殊孩子出狀況時,擔心無法掌控
(一)人手不夠
(二)特殊幼兒的行為狀況是突發性的
(三)特殊幼兒走失
(四)擔心幼兒安全與家長質疑照顧不周的壓力
二、老師的壓力來自特殊幼兒家長的需求
三、老師需要摸索、學習的時間,以更瞭解特殊幼兒
四、老師的成就感
五、不要把特殊幼兒當成很特殊,用平常心去對待
六、特別感受到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七、班上有特殊孩子有助於老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八、學會等待成長的時機,調整自己的想法
九、改變想法讓教學更有彈性
十、老師要有高度接納的心
十一、引發同儕的力量協助特殊幼兒
貳、家長對於融合式教育的反應及看法
一、有很多的擔心
(一)特殊孩子還不會生活自理,深怕麻煩老師
(二)老師不夠嚴
(三)輔幼的開放環境及特殊幼兒缺乏安全意識,擔心危及安全
(四)在各式各樣的治療與輔幼的學習之間抉擇
(五)一般孩子會欺負、排斥特殊孩子
(六)以逃避和愧疚面對一般同儕家長
二、開放、自由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三、與同儕互動學習有助於語言能力與社交技巧的進步
四、融合式教學環境老師的包容、接納度高
參、輔幼的融合式教育理念
一、強調自由、開放與尊重
二、重視個別差異
三、教學方法重視合作參與
四、園所氣氛
(一)園所內凝聚共識
(二)互相協調、支持
1.同事之間的協調、合作
2.實習生的支持
3.主管的情緒支持
A Stud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Preschooler
CHIH-WEN YANG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nclusive Education by ages 4-6 of kindergarten in Fu-Ji University.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it departed three parts to discuss.
1. Teacher
2. Parents
3. Inclusive Education of kindergarten in Fu-Ji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8
第二節 研究問題………………………………………………………11
第三節 重要名詞定義…………………………………………………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融合式教育的歷史沿革與意義………………………………13
第二節 影響融合式教育的成功因素…………………………………18
第三節 融合式教育模式與實施概況…………………………………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現場……………………………………..………………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29
第三節 研究方式……………………………………………………..30
第四節 研究程序………………………………………………………31
第五節 研究者的訓練…………………………………………………3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老師面對特殊幼兒的感受與教學經驗………………….34
第二節 家長對於融合式教育的反應與看法…………………...46
第三節 輔幼融合式教育理念………………………………….…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3
第二節 建議……………………………………………………………67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70
英文參考文獻…………………………………………………………………75
【附錄一】研究進度表………………………………………………………78
【附錄二】訪談同意書(老師版)…………………………………………..79
【附錄三】訪談同意書(家長版)………………………………………….80
【附錄四】訪談大綱(老師版)………………………………………………81
【附錄五】訪談大綱(家長版)………………………………………………82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大學幼稚教育學程中心(民88)。如何增進融合式教育的實施成效- 兩個案在不同班級的課程設計下之研究報告。老師及研究者-實習老師專題研究研討手冊暨論文集。
中國文化大學幼稚教育學程中心(民88)。融合式教育實施問題之研究。老師及研究者-實習老師專題研究研討手冊暨論文集。
王鐘和(民86)。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大洋出版社。
內政部社會司(民83)。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
毛連塭(民83)。當前特殊教育的兩個重要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3)。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86)。融合式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87)。融合式教育-偏差行為的語言矯治暨自閉症行為問題處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88)。融合式教育-中重度殘障及早期療育國際學術研討會。
如何協助我們永遠的寶貝(民84)。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編印。
林真美譯(民80)。早期介入 發展障礙之照護與訓練手冊4,P34-37。
社團法人日本精神薄弱福祉聯盟。
吳昆壽(民85)。融合式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5(7)。
吳淑美(民84)。發展遲緩兒童之教育需求及現況分析。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研討會。中華兒童保健協會。P13-18。
吳淑美(民88)。學前融合班教學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美(民88)。學前融合班教學策略篇。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美(民88)。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美(民88)。融合式學前特教班教學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淑美(民88)。學前融合班個別化教育方案之擬定與執行。台北:心理出版社。
洪儷瑜(民82)。遊戲教材對特殊兒童社會互動行為影響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8。
洪儷瑜翻譯(民88)。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教授J.Kauffman主講。融合式教育的另一個看法。特殊教育季刊 71,P33-37。
胡中宜(民86)。保護管束少年福利需求滿足社會支持與情緒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民87)。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徐永年(民84)。專題研討一需求與現況。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研討會。
郭秀鳳(民85)。幼兒家長與幼教工作者對實施融合式幼兒教育的意見之探討。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民84)。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
莊凰如(民85)。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轉介中心-實驗計劃評估。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美娥(民84)。多重障礙兒童與母親個人特質對壓力認知與心理調適之影響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東陞(民82)。加強推展障礙兒童的鑑定、安置及教育措施。學前特殊教育的發展。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印。
許碧勳(民86)。回歸省思、融合實踐-幼兒老師的角色。國教月刊44(3、4)。
許碧勳(民86)。與幼教老師談-融合式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幼教資訊,92。
黃世鈺(民85)。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台北: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黃意舒(民85)。兒童行為觀察法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瑞琴(民8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廖榮利(民79)。適應 -社會工作辭典。蔡漢賢主編。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P638。
蔡文哲(民84)。發展遲緩兒童的完整照顧評估診斷和治療。助產雜誌。39
,P59-60。
蔡明富(民85)。邁向融合-談融合式教育下老師與家長所面對的問題。老師之友。39(2)。
蔡淑玲(民87)。一位自閉症幼兒在融合式教育實施政策下的狀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淑柔(民87)。從隔離到完全包含-談特殊兒童安置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55。
顏玉樨(民87)。早期發現托兒所適應不良幼兒 兒童福利 第54期
蘇雪玉(民77)。學前障礙幼兒與一般正常幼兒混合就讀之效果-二個個案研究。輔仁學誌。22。
蘇雪玉(民80)。二位學前障礙幼兒與一般正常幼兒混合就讀之第一年追蹤報告。輔仁學誌。25。
蘇雪玉、周世偉(民82)。教學策略與學前自閉症個案之學校適應。輔仁學誌27。
蘇雪玉(民84)。障礙幼兒混合就讀之學校適應、學校環境及老師因應策略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蘇雪玉(民85)混合就讀自閉症幼兒之學校適應及老師教學策略之比較。中華家政年刊。25。
蘇雪玉(民87)。障礙幼兒混合就讀與學校適應。特殊教育學報。17。
蘇雪玉(民89)。學前融合式教育模式之探究。89年國科會研究計畫申請案。
黎慧欣(民85)。國民教育階段老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式教育」的認知與態度調查研究。師大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育維(民85)。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P285。
萬育維 莊凰如(民84)。從醫療與福利的角度-探討我國發展遲緩兒童之
早期療育制度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 第27期。P48-49。
萬育維(民83)。長久以來被忽略的問題_談學齡前兒童早期療育的規劃。社會福利。115,P19-20。
萬育維(民84)。我國早期療育制度規劃之研究。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案。
謝政隆(民86)。完全融合式教育模式之源流與意義。國教輔導。37(7)。
寶寶,你一切都好嗎?(民86)。發展遲緩兒童家長手冊。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編印。
英文參考文獻:
Arceneaux,-Marcia-C.(1994)A Secondary School’s Experience :Is It
School Reform?
Bang,-Myong-Ye;Lamb,-Peg(1996)The Impact of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Challenging Needs.
Batshaw,M.L,(1991)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Baltimore: Paul H.
Publishing Co.
Batshaw, M.L, & Parret, Y.M(1993).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Baltimore: Paul H. Publishing Co.
Bronfenbrenner , U. (1974). Is early intervention effective? A report
on longitudinal evaluations of preschool program (Vol.2).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Office of Child Development.
Bruder, M .B (1993) The provision oh early interven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within community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service delivery.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3(1) 19-37
Cheney,-Christine;Demchak,-MaryAnn(1996)Providing Appropriate
Education in Inclusive Settings: A Rural Case Study.
Cohen, -Oscar-P.(1995)The Adverse Implications of Full Inclusion
for Deaf Students.
Cutbirth,-Denise;Benge,-Beverly(1997)Using Q Methodological
Studies To Investigate Attitude of Educators and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oward Inclusion.
Dillon, -Ann-Donoghue, ed.; and-others(1993)Treasures: A
Celebration of Inclusion.
Din,-Feng-s.(1996)The Inclusion Practice in Kentucky Rural Regular
School.
Din,-Feng-s.(1996)A Field Test of A Full Inclusion Project.
Draw, C.J. , Logan, D.R & Hardman , M.L. (1992).Mental retardation
and the family. Mental Retardation: A life cycle approach (5Ed). Columbus: Charles E. Merrill.
Dreisbach,-Melanie; and-others(1995)A Description of an Inclusion
Model That Is Working in a Rural Area.
Evan, I. M., Salisbury, C. L., Palombaro, M. M., Berruman, J., & Hollowood, T. M. (1992) peer Interactions and Social Acceptance of Elementary-Age Children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in an Inclusive School JASH, Vol.17.no.4, 205-212.
Gallagher, J.J. (1990) The family as a focus for intervention. In S.J.Meisels & J.P. Shonkoff(Eds.) 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pp.540-559).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user-Cram, P., & Krauss, M.W. (1991). Measuring change in children
and families.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15(3). 288-297.
Hanline, M.F. (1993) Inclusion of Preschoolers with Profound
Disabilities:An Analysis of Children’s Interactions TASH Vol.18.no.1,28-35.
O’Conner,J.C.(1984)Preschool integr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of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children:A view.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for Early Childhood, 8(1), 38-48.
McLanahan, S.S. Wedemeyer, N.V.& Adelberg, T. (1981).”Network
structure, 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the single-parent famil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3,pp.601-611
Odem & McEvoy,(1990)Mainstreaming at the preschool level:Potential
barriers and tasks for the field.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0 (2), 48-61
Verstegen, -Deborah-A.; Martin-Pam(1995)A Summary of Position
Statements on the Inclus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the General Classroom and Excepts on Funding from Fifteen National Associat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