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20: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寶惠
研究生(外文):Wang Pao-Hui
論文名稱:莊子哲學中「遊」的美學意涵
論文名稱(外文):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Yau in Chuan-Tze Philosophy
指導教授:周林靜周林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ean L.C.C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美學莊子中國繪畫中國藝術
外文關鍵詞:AESTHETICCHUAN-TZECHINESE-PAINTINGCHINESE-AR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闡發《莊子》哲學思想中所蘊含的美學思想,並以莊書中「遊」的美學意含作討論範圍。莊子美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係從人存在的底蘊,透過富美的方式,而使生命本質充分呈現,達到心靈自由的過程。而《莊子》中「遊」的思想,可作為解決人面對世俗之累,尋求心靈自由的重要參考。因此,本文試圖對於《莊子》思想中「遊」的內容進行客觀的考察,以探索其中可能蘊涵的美學思想,並進而討論其美學思想所引發的藝術形式。
本論文分成六章,第一章探討當代中國美學的困境;第二章 分析莊子哲學與美學的關係;第三章客觀討論莊子哲學中「遊」的原義;第四章討論「遊」的美學意涵;第五章如何達到「遊」的方法;第六章結論《莊子》美學思想之境界,其以「道」為旨,而非純為藝術而藝術的追求。強調主體性的自由揮灑,其實現的進路係透過心靈的去知、喪我、虛靜等過程而達成,終極生命境界,必得透過精神主體的修養工夫,體認人與天地的和合感通,以開顯美的心靈。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aesthetic concepts in Chuan-Tze and other concerning work .The Yau is the key-word to understand Chuan-Tze’s whole aesthetic theories.
Being Yau is the very process of human mind free from physical and mundane bond .After Shed off the burden ,physiological and spiritual ,the existential essence of human can fully be revealed that opens the subtle path to experience the true aesthetic life.The concept of Yau and its embodiment has been well considered and practic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s , especially in the scenary works.
This paper contains six chapters to discuss following questions.Methodogically ,Chuan-Tze’s aesthical face the modern interpretative crisis that almost all the philosophies of Chinese do .Chuan-Tze’s endeavor focuses on resolving the weary in social convention and expanding the vast for a free soul.
The embodiment of an aesthetic free soul can be realized according to three basic theories, (Hui-Chi) , ( Song-Ngoh) , and( Hui-Jing). The aesthetics of the Yau Chuan-Tze culminates i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osmos and the earth.Only through the free soul of mankind , we can truly achieve the true essence of aesthetic life.
緒論1
第一章 當代中國美學的意識與研究困境 3
第一節 傳統審美意識的不清楚4
(一) 美學用詞的混淆4
(二) 研究方法的不當5
第二節 傳統審美意識與創作精神的分離 8
(一) 中國美學的主要問題及討論範圍 8
(二) 傳統藝術的創作精神12
第二章 莊書與美學的關係 20
第一節 莊書的源流 20
(一) 莊書的形成 20
(二) 莊書的內、外、雜篇的區分21
(三) 莊書的形成背景22
第二節 莊子美學的討論範圍與界定23
(一) 莊子美學的討論範圍與界定 23
(二) 莊子哲學與美學的區分25
第三節 莊子的美學特質 27
(一) 精神超越形體 27
(二) 自然大美30
第三章 莊子哲學中「遊」的意義 33
第一節 「遊」的詞源33
第二節 莊子哲學中「遊」的意義 34
(一) 「遊」的主體:人 38
(二) 「遊」的客體:人世、物、天地 39
第四章 「遊」的美學意含 42
第一節 自由性 42
(一) 審美精神 42
(二) 創作精神45
第二節 自然大美 48
(一) 審美精神 49
(二) 創作精神 54
第五章 「遊」的方法 60
第一節 去知 60
第二節 喪我 62
第三節 虛靜 65
第六章 結論 68
參考書目 69
原始資料:
1《莊子纂箋》,錢穆,(香港:東南印務出版社,民國四十年十二月版)。
2《郭象注莊》,郭象,(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1987年5月再版)。
3《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台北:台灣商務書館,民國七十三年出版)。
4《莊子淺注》,曹礎基,(北京:北京中華書局, 1990年8月初版)。
5《莊子校詮》,王叔岷,(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民國七十七年出版)。
6《老子》,王弼注,(台北:金楓出版社, 1987出版)。
7《莊子翼》,(明)焦竑撰,明萬曆16年原刊本,(台北市: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藏)。
相關書籍:
1.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六十三年)。
2.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臺一版三印刷)。
3. :《先秦美學史》,李澤厚、劉綱紀,(台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1987出版)。
4. :《西方美學導論》,劉昌元,(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五年八月)。
5. :《中國藝術哲學》,朱志榮,(吉林省:新華書店發行,1997初版)。
6. :《中國美學的發端》,葉朗,(台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1987出版)。
7. :《藝術學手冊》,神林恆道、潮江宏三、島本沅,(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8. :《狂飆時代的美學》,朱光潛,(台北:金楓出版社, 1991年5月),頁一。
9. :《藝術社會描述》,滕守堯,(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年初版)。
10. :《藝術與視知覺》,阿恩海姆著,滕守堯 朱疆源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11. :《中國畫學全史》,鄭昶編輯,(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五版)。
12. 《海德格爾哲學概論》,陳嘉映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年4月一版)。
13. :《批判哲學的批判》,李澤厚,(安徽省: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4年1月一版)。
14. :《莊子研究論集新編》,顧俊發行,(台北市: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初版)。
15. 《莊學管窺》,王叔岷,(台北市: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三月出版)。
16. :《莊子與中國美學》,劉紹謹,(廣東省:廣東高教育出版社, 1984年一版)。
17. 《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方東美著;孫智燊譯,(台北:成均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初版)。
18. 《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緒論,前引言)。
19.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劉綱紀,(台北市:大鴻圖書有限公司,第一卷,前引書,1987年七月)。
20. :《莊子哲學辨析》,張京華著,(審陽: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初版)。
21. :《從超脫到隨俗》,陶東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5初版)。
22. :《中國繪畫史》上冊,俞劍方著,王雲五、傅緯平主編,(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五年)。
23. :《儒道天論發微》,傅佩榮,(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5初版)。
24. :《文字源流淺說》,康殷著,(台北:學海出版社, 1986,初版)。
25. :《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春興,(台北:東華書局, 1989年6月)。
26. :《觀念史大辭典》,文學與藝術卷,(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譯部主編,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初版,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27. :《藝術起源》,朱狄,(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9年4月第一版)。
28. :《自我的追尋》,佛洛姆,孫石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年6月初版)。
29. :《美學辭典》,顧俊發行,(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初版)。
30. :《中國繪畫思想史》,高木森,(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初板)。
31. :《道與中國藝術》,滕守堯,(台北,揚志文化出版社, 1996,初版)。
32. 《文史哲學集成》,陳品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初版)。
33. :《道家思想》,程兆熊,(台北,明文書局,七十四年十二年初版)。
34. :《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傅抱石著,(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87初版)。
35. :《廣雅疏證附補篇及拾遺》,見魏張揖撰,清王念孫疏證, (京都:中文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卷三上) 。
36. :《宣和畫譜》,人物敘論,輯入《中國畫論類編》上卷,(河洛出版社,1975出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