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20: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小綺
研究生(外文):Chu Hsiao-Chi
論文名稱:建構社會資源網絡之研究--以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construct social resource network-An example of case management service with disability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張英陣張英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73
中文關鍵詞:社會資源網絡個案管理身心障礙服務整合
外文關鍵詞:social resource networkcase managementdisabilityservice integ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4
  • 點閱點閱:15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有鑑於實務工作者在協助受服務者群聯繫與使用資源的過程中,遭遇到許多困難以致影響服務的輸送,而政策意向又顯示未來會持續朝社區化服務以及建構各領域服務網絡的方向發展;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現行方案中實務工作者進行服務整合的經驗,來探討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過程、困境及其因應策略。
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方法,針對「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的委託單位(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與受託單位(個案管理中心)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他們在實務運作上、對於「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的定義、運作與期待是什麼?在建構社會資源網絡中的運作過程-準備、聯繫與方法是什麼?所遇到的資源連繫與工作者專業職能的困境是什麼?因應策略又有哪些?
研究分析與發現,包括:一、對個案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是多重問題的服務對象以及個案管理者的工作知能;二、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的運作-個案管理流程、工作者需要的支持以及對職前與在職訓練的需求;三、委託單位與受託單位的聯繫與運作;四、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前提與考量-受服務者為導向、資源狀態、個案管理員的個人特質與工作能力;五、社會資源網絡的聯繫與運作-縱向與橫向聯繫、正式與非正式資源類別及聯繫情形;六、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方法-掌握多元化的訊息管道、確實澄清資源內涵、合作關係的建立與維繫、協調、倡導、宣導、開發資源及資源檔案的確實建立與維護;七、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困境-正式資源的聯繫困境(本位主義的限制、專業知能的限制、生涯發展與轉銜觀念的不足、福利政策與措施的困境、資源的障礙、組織環境的困境、服務提供者的困境、對身心障礙者的社會烙印)、非正式資源的聯繫困境(受服務者本身及其家庭的內在障礙、非正式資源不了解服務方案、工作者與非正式資源聯繫時間不足)、工作者專業職能的困境(價值觀過度涉入、能量、專業自信專業能力不足、技術與服務運作困難);八、改善建構社會資源網絡困境的因應策略-實際應用的策略(改善個案的服務運作、加強個案管理員的專業職能、保持互惠平等的觀念、促進與資源間的合作、開創資源以滿足需求);期待未來改善的因應策略(資源以受服務者為導向、改善生涯與階段性的轉銜服務、修訂相關法令規章、改善服務提供者的工作方法、開創資源、政府授權予社區基層單位、建立資訊化的資源網絡、政府加強對服務整合的監督)。
本研究發現,在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過程中,其中串聯整個過程的重要關鍵就是『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的內在障礙突破與需求之掌握』『個案管理員多元的工作方法與角色發揮』以及『資源與環境之平權的合作心態、功能的展現及障礙的排除』。本研究的發現與結果可以提供台灣近幾年來對於福利社區化以及社區照顧的政策與服務推動,以及期待以個案管理服務模式建立各受服務者群的服務網絡之參考。福利社區化政策的落實可以透過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合作、科際整合與團隊運作,在提供受服務者群最適切的服務目標下,具有合作的共識與支援,使整體資源能有效率與效能極大化的發揮,真正落實受服務者群的福利。
研究建議,包括對政策面與實務面的建議:
一、政策面:1.政策法規應予落實;2.加強政府部門委託者的角色與任務;
3.政策規劃應具持續性與期程
二、實務面:1.加強運用增權(empowerment)個案的技術;2.加強工作者的專業職能;3.單純化個案管理的結 構性要素;4.澄清個案管理與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概念;5.落實合作期程的階段性工作;
6.加強對社會大眾的教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福利社區化」與「社區照顧」之理念
第二節 社會資源網絡的建構-服務整合
第三節 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方法-個案管理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方法論-質性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選取
第三節 資料收集過程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五節 研究的嚴謹性
第六節 研究者的角色
第七節 研究倫理
第四章 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的實施與運作
第一節 個案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的運作
第三節 委託單位與受託單位的聯繫與運作
第五章 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過程
第一節 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前提與考量
第二節 社會資源網絡的聯繫與運作
第三節 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方法
第六章 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困境與因應策略
第一節 建構社會資源網絡的困境
第二節 改善建構社會資源網絡困境的因應策略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對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附 錄
內政部社會司(1992) 關於殘障人的世界行動綱領。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內政部社會司(1996)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國家建設研究會社會福利研究分組會議實錄。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內政部統計處(1995) 中華民國地區殘障者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白秀雄(1998) 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工作管理的發展趨勢。收錄於邁向廿一世紀社會工作管理專題研討會,頁13-20,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卅一日於東海大學。
王雲東(1992) 我國殘障福利發展影響因素之研究(1945-1991)。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王培勳(1990) 社會服務交換所。收錄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頁260。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王培勳(1993) 建立以社區為推動老人服務工作模式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王順民(1995) 福利國家理論導讀:「政治經濟學」與「福利國家」。社區發展季刊,71,頁130-136。
王于綾、林萬億(1997) 購買服務契約對民間福利機構影響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0,頁60-69。
尹家碧(1995) "個別關懷、全面照顧"社區照顧推廣計劃機構層面經驗分享。收錄於台港社區照顧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77-86,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廿七至廿八日於台北市政府。
王玠、李開敏、陳雪貞合譯(Ballew, J.R.,& Mink, G.原著) (1998) 個案管理。台北:心理。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1994) 民間殘障福利需求分析報告增修三版。台北:殘障聯盟。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1997) 八十七年度心智障礙者福利施政建議書。
心路文教基金會文山服務中心(1998) 八十七年度個案管理服務成果報告。
甘炳光(1995) 社區照顧概念與推行原則。社區發展季刊,69,頁132-141。
台港社區照顧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1995)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廿七至廿八日於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1998) 台北市政白皮書。台北: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97) 殘障職能評估(個案管理)工作手冊。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編印。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0) 網址http://www.bosa.tcg.gov.tw/w-service.htm。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1998) 八十七年度精神障礙者個案管理年度成果報告。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1999) 八十八年度精神障礙者個案管理年度成果報告。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1998) 台北市八十七年度成年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成果報告。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1999) 台北市八十八年度成年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成果報告。
古允文(1990) 福利國家危機-本質與脈絡。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頁45-86。
全國社會福利會議會議手冊(1998)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廿至廿一日於國家圖書館。
江亮演(1990) 社會資源。收錄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頁276。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朱美珍(1992) 社會科學研究中有關質的探討。收錄於許臨高主編,「質化研究在社會工作界的應用」論見彙編,頁64-86。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8) 我國社會福利現況、問題與對策。收錄於「全國社會福利會議」會議資料。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廿至廿一日於國家圖書館。
邱汝娜(1994) 殘障福利執行面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67,頁224-233。
邱恬琳(1999) 職訓券就業券下月同步實施-勞委會配套措施補助非自願失業勞工 持訓練券參加職訓 結業後申請就業券找適合工作。中國時報,8月26日,第9版。
沙依仁(1994) 從殘障福利發展談社會工作教育領域的殘障福利課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學刊,2,頁23-35。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 M.Q.原著)(1995) 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宋蕙安(1997) 老人長期照護社區化的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麗玉(1998) 個案管理之內涵與工作模式-兼論個案管理模式在台灣社會工作領域之應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頁127-156。
李秉真(1997) 社區實質環境、社會條件與社區福利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德純(2000) 老人福利服務資源網絡之建構-以高雄縣老人營養餐食外送暨問安服務為例。收錄於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務工作手冊-社區資源網絡建構篇,頁81-103。內政部編印。
社會福利聯盟(1998) 1998台北市社會福利會議-體檢陳水扁市長社會福利市政白皮書。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廿五∼六日台北市社會福利會議於市議會。
林碧惠(1992) 台北都會區老人福利組織整合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林萬億(1990) 社會服務管理。收錄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頁261。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林萬億(1994)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林萬億等(1997) 社會福利公設民營模式與法制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
林高章(1998) 除了看病,醫院還能做什麼?-台南新樓醫院發起掃街活動回饋社區。中國時報,4月29日,第39版。
林勝義、黃鴻文(1999)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以宜蘭縣蘇澳鎮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計劃。
周震歐(1990) 中途之家。收錄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頁33。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周以筠(1991) 台北市殘障服務相關組織整合途徑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工作組碩士論文。
周月清(1995) 殘障者及其家庭需求之研究-以家庭或社區為中心福利服務模式之探討。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周月清(1998a) 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五南。
周月清(1998b) 障礙者及其家庭「個案管理」服務模式的發展暨推廣使用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社會福利署(1997) 1996-1997社會福利署報告書。香港社會福利署。
社會福利署(1999) 網址http://www.info.gov.hk/swa/(1999/5/18更新)。
胡幼慧、姚美華(1996) 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胡正申(1998) 社會工作「個案管理」發展、運作與困境之研究。復興崗學報,64,頁227-252。
柯平順(1999) 分組討論引言-療育資源之運用與困境。收錄於八十八年度早期療育研習訓練-五縣市早期療育成果發表會會議實錄。
施教裕(1998a) 老人福利社區化之理念與運作實務-以社區獨居老人為例。收錄於邁向廿一世紀老人福利新境界之行動策略-全國獨居老人需求與社區照顧研討觀摩會,頁29-59,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九至廿日於高雄長青綜合服務中心。
施教裕(1998b) 民間福利機構團體與政府在公設民營中之關係討論。收錄於徐震總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162-201。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施教裕(1999) 埔里福利社區化的工作和檢討。社區發展季刊,87,頁72-109。
徐震(1980) 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
徐震、林萬億(1990) 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秦文力(1994) 殘障家庭的生涯福利服務需求。社區發展季刊,67,頁218-222。
高迪理(1990) 個案管理:一個新興的專業社會工作概念。社區發展季刊,49,頁43-54。
高迪理(1994) 個案管理新名稱或是新方法?社會工作學刊,3,頁145-159。
高迪理、陶蕃瀛(1998) 服務輸送:一個充滿變數的社會工作過程。收錄於邁向廿一世紀社會工作管理專題研討會,頁104-122,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卅一日於東海大學。
高永興(1996) 社會福利服務資源網絡。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協會主辦:社會工作人員基礎技能訓練課程講義,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廿至廿二日。
高永興、李開敏、王玠(1997)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殘障職能評估(個案管理)規劃報告。台北:台北市政府。
郭登聰(1996) 社會福利社區化的基礎探討。福利社會,53,頁4-9。
郭登聰(1999) 福利與營利的對話-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另類思考。社區發展季刊,85,頁142-155。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北私立八德服務中心(1998) 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八十七年度成果報告。
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90) 社會個案工作。台北:五南。
黃錦賓、陳麗雲(1995) 社區照顧。收錄於甘炳光等編,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頁251-273。香港:中文大學。
黃瑞琴(1997)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源協(1998) 福利混合經濟下的社區照顧-英國的經驗、台灣的借鏡。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頁39-84。
黃源協(1999a) 新管理主義、社區照顧與社會工作。社區發展季刊,85,頁200-213。
黃源協(1999b) 照顧管理在台灣實施的可行性之初探-以台灣省社會工作員之觀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9,頁167-206。
許櫪文(1995) 殘障者及其家庭需求之研究-我國實徵研究整合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世雄(1995) 社會福利政策與現代政府。社區發展季刊,70,頁172-189。
張英陣(1995) 第三部門與社會福利政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70,頁144-158。
張英陣(1998) 社會福利社區化的理論與原則。收錄於徐震總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70-95。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張英陣、王行(1999)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研究-以高雄縣鳳山市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計劃。
張英陣、李慕恩(1999) 社會福利社區化的推動原則與模式-以高雄縣鳳山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87,頁110-120。
陳昭榮(1986) 社會服務輸送體系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
陳慧媚(1990) 個案管理的根源與近期發展。社區發展季刊,49,頁15-27。
陳麗雲、黃於唱(1995) 在轉變中的華人社區推動社區照顧。收錄於台港社區照顧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55-63,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廿七至廿八日於台北市政府。
陳美鈴(1994) 社區照顧服務理念與運作。台北:社區照顧推廣研討會會議資料。
陳美鈴(1997) 台灣推動社區照顧之回顧。福利社會,61,頁31-36。
陳武宗,王明鳳,葉明昇(1998) 社區照顧-理念與實踐的社會基礎分析。台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陳菊(1997)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公設民營現況、面臨問題與因應之道。社區發展季刊,80,頁17-25。
費涓洪譯(Adam, K., & Jessica, K.原編著)(1992) 網路。收錄於社會科學百科全書。台北:五南。
馮燕、張英陣(1998) 如何加強委託非營利機構推展福利業務。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傅立葉(1995) 社會福利的發展趨勢。社區發展季刊,70,頁116-127。
彭淑華、張英陣(2000) 台北市青少年服務整合之問題與因應-以政府部門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6,頁101-142。
萬育維(1994) 福利計劃與評估。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萬育維(1995) 福利社區化的意涵與策略。社區發展季刊,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特刊,頁89-95。
萬育維(1996) 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萬育維(1997) 從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的通過看國內殘障福利的新趨勢。福利社會,61,頁5-9。
萬育維(1998) 福利社區化之理論與原則。收錄於徐震總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47-69。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萬育維(1999) 慢性精神障礙者安置照顧模式之初探-以台北市領有殘障手冊者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5,頁1-39。
萬育維、莊凰如(1995) 從醫療與福利整合的角度探討我國發展遲緩兒童之早期療育制度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72,頁48-61。
萬育維、賴資雯(1997) 社區照顧的理論運作與發展。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聖公會教區福利會(1997) 聖公會教區福利協會全面優質管理計劃(2nd )。香港:聖公會。
楊孝榮(1997) 社會福利事業民營化後政府介入與督導體系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80,頁56-59。
楊瑩、宋麗玉(1998) 個案管理整合性學程成果報告。教育部顧問室委託研究。
楊瑩、黃源協(1999)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研究-以彰化縣鹿港鎮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計劃。
詹火生譯(1982) 社區照顧。社區發展季刊,20,頁80-87。
詹火生(1988) 社會福利發展之研究:從經驗到理論建構。收錄於古允文譯,社會福利發展:經驗與理論。台北:桂冠。
詹火生(1991) 社會福利工作方案評估方法概論。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印。
蔡啟源譯(Skidmore, R.A.原著)(1998) 社會工作行政。台北:雙葉。
廖榮利(1990) 社會工作督導。收錄於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頁246。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鄭讚源(1997) 既競爭又合作、既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季刊,80,頁79-87。
鄭念琪、黃士榮(1998) 北市愛心商店、北縣導護商店、兒童保護站數千家共襄盛舉。民生報,4月29日,第23版。
翁毓秀、趙碧華(1999)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研究-以台南市安平區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計劃。
劉信雄等(1995) 智障者社區安置支持性因素之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頁29-73。
劉曉春、張意真譯(Reid K.E.原著)(1997) 社會團體工作。台北:揚智。
劉弘煌、沈慶盈(1999)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計劃。
劉淑瓊(1998a) 當前「公設民營」困境之回溯與前瞻-以台北市政府為例。發表於「台灣社會福利發展-過去、現在、未來」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七年四月十七至十九日於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
劉淑瓊(1998b) 公設民營:美夢?噩夢?-以台北經驗為例。收錄於徐震總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202-234。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劉邦富(1998) 我國社會福利政策的定位。收錄於「全國社會福利會議」會議資料。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廿至廿一日於國家圖書館。
蕭玉煌(1998) 社會福利社區化的時代意義與政策規劃。收錄於徐震總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16-25。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蕭孟珠(1990) 個案管理的理念-談台北市社會工作援的角色發展。收錄於個案管理,頁11-17。台北: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編印。
賴文茹(1995) 社區照顧福利服務模式之探討-以台北市社區照顧實驗方案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建仲(1998) 老人居家服務整合之研究。國立濟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謝高橋(1998) 社會福利實施現況檢討與改進。收錄於「全國社會福利會議」會議資料。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廿至廿一日於國家圖書館。
謝美娥(1993) 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台北:桂冠。
簡春安(1993) 社會工作計質研究法。收錄於許臨高主編,「質化研究在社會工作界的應用」論見彙編,頁1-23。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蘇景輝(1995) 社區與社會福利的連結:社區照顧。社區發展季刊 ,68,頁23-27。
蘇景輝(1996) 社區工作方法與社區照顧。福利社會,54,頁6-8。
蘇景輝(1998) 社區照顧:原理與方法。收錄於徐震總編,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頁97-124。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蘇秀慧(1998) 社福社區化,擇定四縣市試辦-彰化縣鹿港鎮、台南市安平區、宜蘭縣蘇澳鎮、台北市文山區中選,補助經費逾5500萬。民生報,4月4日,第24版。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八十八年度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委託辦理實施計劃。
台北市政府強化業務協調配合要點(1986) 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福利服務中心設置要點(1993)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各福利服務中心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推行要點(1993)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998) 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簡介。
台北市社會救助服務手冊(1998)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台北市社會救助簡介(1998)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社會福利政策綱領(1994) 行政院。
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實施方案(1994) 行政院。
社會福利政策與策略(1998) 社會司。
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實施要點(1996) 內政部。
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實施要點(1997) 內政部。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1997) 立法院。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施行細則(1998) 內政部。
兒童福利法(1993)。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印。
Abramson, J.S., & Rosenthal, B.B. (1995).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NASW (Eds.).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th),pp.1479-1489. Maryland: NASW.
Adams, P., & Nelson, K. (1997). Reclaiming community: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 21(3/4),pp.67-81.
Atkin, K., & Rollongs, J. (1993). Community care in a multi-racial Britain: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London: HMSO.
Austin, C.D. (1992). Case management in long term care: Options and opportunities. In S.M. Rose (Ed.). Cas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 pp.199-218. New York: Longman.
Austin, M.J. (1997). Service integration: Introduction.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21(3/4), pp.1-7.
Barker, R.L. (1987). Social work dictionary. Washington: NASW.
Barker, R.L. (1995). Social work dictionary (3rd ). Washington: NASW.
Caires, K.B., & Weil, M. (1985).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persons and their families. In M. Weil, J.M. Karls, & Associates (1985).Case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 practice, pp.233-27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enzin, N.K., & Lincoln, Y.S. (Eds.).(1994).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CA: Sage.
Dinerman, M. (1992). Managing the Maze: Cas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delivery.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16(1), pp.1-9.
DoH(1989). Caring for people:Community care in next decade and beyond. London:HMSO.
DoH(1997). NHS:The new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ommunity care. London:HMSO.
Dubois, B., & Miley, K.K. (1999). Social Work:An Empowering Profession (3nd)ed. Boston:Allen & Bacon .
Evans, C. (1997).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nd local authority social services: The users'' perspective. In J. Bornat, J. Johnson, C. Pereira, D. Pilgrim, & F. Williams (Eds.). Community care: A reader(2nd),pp.317-325. London: Macmillan.
Greene, R.R. (1991). Case management: An arena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B.S. Vourlekis, & R.R. Greene (Eds.). Social Work Case Management,pp.11-25.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Guba, E.G., & Lincoln, Y.S. (1989).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USA: SAGE.
Halley, A.A. (1997).Applications of boundary theory to the concept of service integration in the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21(3/4),pp.145-168.
Hassett, S., & Austin, M.J. (1997). Service integration: Something old and something new.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21(3/4), pp.9-29.
Intagliata, J. (1992).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care for the chronically mentally disabled: The role of case management. In S.M. Rose (Ed.). Cas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pp.25-55. New York: Longman.
Kailes, J.I., & Weil, M. (1985).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nd the independent living model. In M. Weil, J.M. Karls, & Associates (Eds.).Case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 practice,pp.276-316.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aplan, K.O. (1990). Recent trends in case management. In NASW (Ed.).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pp.60-77 (18th ed). Washington: NASW.
Means, R., & Smith, R.(1994). Community care-policy & practice. London:Macmillan.
Minicucci, C. (1997). Assessing a family-centered neighborhood Service agency: The Del Paso Heights model.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21(3/4),pp.9-29.
Mooney, G. (1997). Quasi-markets and the mixed economy of welfare. In M. Lavalette, & A. Pratt (Eds.). Social policy: A conceptual and theoretical introducation, pp.228-244. London: Sage.
Moore, S.(1992). Case manage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ervices: How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shape case management. Social Work , 37(5),pp.418-423.
Moxley, D. P. (1989). The practice of case management. Newbury Park, CA: Sage.
NASW (1992). Case management in health, education, and human service settings. In S.M. Rose (Ed.). Cas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pp.21-24. New York: Longman.
Norman, A.J. (1985). Applying theory to practice: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n programs and providers. In M. Weil, J.M. Karls, & Associates(Eds.). Case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 practice,pp.72-9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O'Looney, J. (1997). Marking progress toward service integration: Learning to use evaluation to overcome barrier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21(3/4),pp.31-65.
Parsons, R.J., Jorgensen, J.D., & Hern''andez, S.H. (1994).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USA: Wadsworth.
Payne, M. (1997). Car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In J. Bornat, C. Pereira, D. Pilgrim, & F. William (Eds). Community care: A reader, pp.277-286. London: Macmillan.
Pinker, R. (1992). Making sense of the mixed economy of welfare. 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26(4),pp.273-284.
Rainforth, B., Giangreco, M.F., Smith, P.D., & York, J. (1995). Collaborative teamwork in training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Enhancing community support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C. Karan, & S. Greenspan (Ed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y,pp.134-168. Butterworth Heinemann.
Renshaw, J. (1988). Care in the community:Individual care planning and case management。The British-Journal-of-social-work,18,pp.79-105.
Rose, S.M. (1992). Case management: An advocacy/empowerment design. In S.M. Rose (Eds.). Cas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pp.271-297. New York: Longman.
Rose, S.M., & Moore V. L. (1995). Case management.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th),p.335.Washington: NASW。
Rothman, J., & Sager, J.S. (1998). Case management:Integrating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practice(2nd ed). Boston: Allen & Bacon.
Rubin, A.(1992). Case management. In S.M. Rose (Eds.).Cas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pp5-20.New York: Longman.
Tutty, M.L., Rothery, M.A., & Grinnell, R.M.(1996).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social work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Vourlekis, B.S. (1991). The policy and professional context of case management practice. In B.S. Vourlekis, & R.R. Greene, (Eds.). Social work case management, pp.1-9.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Walker, A. (1997). Community care policy: From consensus to conflict. In J. Bornat, C. Pereira, D. Pilgrim, & F. William (Eds.). Community care: A reader, pp.196-220. London: Macmilla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宋麗玉(1998) 個案管理之內涵與工作模式-兼論個案管理模式在台灣社會工作領域之應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頁127-156。
2. 胡正申(1998) 社會工作「個案管理」發展、運作與困境之研究。復興崗學報,64,頁227-252。
3. 沙依仁(1994) 從殘障福利發展談社會工作教育領域的殘障福利課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學刊,2,頁23-35。
4. 邱汝娜(1994) 殘障福利執行面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67,頁224-233。
5. 古允文(1990) 福利國家危機-本質與脈絡。中山社會科學季刊,5(3),頁45-86。
6. 甘炳光(1995) 社區照顧概念與推行原則。社區發展季刊,69,頁132-141。
7. 王于綾、林萬億(1997) 購買服務契約對民間福利機構影響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0,頁60-69。
8. 王順民(1995) 福利國家理論導讀:「政治經濟學」與「福利國家」。社區發展季刊,71,頁130-136。
9. 施教裕(1999) 埔里福利社區化的工作和檢討。社區發展季刊,87,頁72-109。
10. 高迪理(1990) 個案管理:一個新興的專業社會工作概念。社區發展季刊,49,頁43-54。
11. 高迪理(1994) 個案管理新名稱或是新方法?社會工作學刊,3,頁145-159。
12. 郭登聰(1996) 社會福利社區化的基礎探討。福利社會,53,頁4-9。
13. 郭登聰(1999) 福利與營利的對話-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另類思考。社區發展季刊,85,頁142-155。
14. 黃源協(1998) 福利混合經濟下的社區照顧-英國的經驗、台灣的借鏡。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頁39-84。
15. 黃源協(1999a) 新管理主義、社區照顧與社會工作。社區發展季刊,85,頁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