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6: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孟君
研究生(外文):Meng Chun Lai
論文名稱:清代廣州地區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antonese Trade Paintings in Qing Dynasty--research of coast and port views
指導教授:王秀雄王秀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u Hsiu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1
中文關鍵詞:貿易畫粵海關十三行商十三商館錢納利地誌畫
外文關鍵詞:Trade PaintingsThe Guangzhou Custom HouseHong MerchantsGuangzhou FactoriesGeorge ChinneryTopographical Painting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7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篇論文「清代廣州地區『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研究」,是鎖定在中國清代廣州地區的時空範疇,以「地區性」的微觀角度來探究生產於該地、行銷至中國內外的「貿易畫」商品。並以貿易畫眾多題材之一的「海景商館」圖像為專研的對象。採取「圖像解析」的手法,來認識該類圖像,與理解貿易畫的內涵。
  有關「圖像學」的美術史方法將是筆者參考的研究法之重心,但本論文有其獨特的探究方式。主要是採取一、「海景商館」圖像之分析探究,二、「海景商館」圖像主題分類的歷史探究,三、「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經貿意義探釋三部份的論述。而每一部份的論說均有其理解「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獨立功能。上述內容並採「個別」與「整體」交互討論之章節安排。附帶說明的是,「海景商館」圖像畫面的組成,是有其時空脈絡之成因,這部份除涉及到西人的來華與西藝的傳入,也與廣州地區工商貿易的發展有關。意即,在述及「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形成脈絡時,採用「大歷史」的觀察角度。也就是將西人至廣州的文化交會之前後時空關係加以釐清敘述。其次,本論文的研究角度除以「圖像解析」為主的論述外,將輔以歷史文獻、美學、藝術社會學與經貿角度眼光來補充說明論文的完整性。並配合有關的「圖片」(非「海景商館」圖像),來加強論文的解說度與清晰性。
  關於本論文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對「貿易畫」有所釐清。區別「貿易畫」與「出口畫」、「外銷畫」名稱使用的差異。貿易畫多樣的題材,以及中西媒材技法的混合使用,讓其深受本地與外國顧客的喜愛,並促成廣大市場的需求。「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多數透過工作坊的形式來製作,採取畫師分工合作,標準化的圖面組合安排,如此將達成時效性的畫作生產,與供給眾多消費群的能力。另一方面,由於清代中國風物外銷市場的蓬勃發展,貿易畫也成為正式的出口項目,並在清廷粵海關的徵稅管理下。
  緊接著是有關「海景商館」圖像的研究成果。「海景商館」圖像有其視覺寫實性之認知特點,但有時觀者僅停留在「表層意像」的理解層面,對更深刻的圖像內涵帶有陌生距離感。筆者的解決方式是,將圖像畫面之組成「因子」(element)予以分析歸類,得出閱讀圖像的依據-「元素」(motif)。透過「元素」此種依據媒介,來達成辨視與認識圖像。此外,關於圖像與歷史文化內涵的交互關係,筆者將透過圖像「主題分類」的方式來進行。試圖從「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的「分類主題」與「統合主題」間的比較研究,來完成圖像與歷史間的集合探究。「分類主題」方面,將以「船舶」、「海港」、「海景與商館」三類圖像來進行。最後,將討論「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的經貿意義,這部份的論述顯露在一連串的生產與消費發生之行為上。有關貿易畫的製作、流通、行銷到供需平衡的手法,都成為貿易畫經貿價值意義的條件內涵。然必須同時思考的是,社會遷變有時將影響畫作市場的轉移或衰落。如鴉片戰後,貿易畫產地的擴增,像香港、上海等地的突起發展,以及攝影術引進後,照相業迅速成長,漸取代貿易畫市場。隨後,「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不僅成為清代廣州文化的歷史見證,也是今日藝術市場中的暢銷物。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The Cantonese Trade Paintings in Qing Dynasty-research of coast and port views." It''s a charming and meaningful research topic. I wish to get the result of recognizing the paintings in the thesis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 of Painting analysis, and realize the content of the China Trade Paintings. The iconograph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in art history research. The research method in my content includes the art theory above, and also my own thoughts.

 Through the thesis, I will discuss three main aspects: 1.to recognize the paintings of coast and ports views 2.to research within item topic in the thesis'' paintings 3.to research from economic and trade aspe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hree aspects above, it would be got the aim of the thesis. In addition to, there is a valued discussing within the rel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y and the China Trade Paintings. A port likes Canton that would receive the Western art and the Western culturing, at the same time it involves its tradition itself.

 Of course, more research methods will be used in the thesis, like historical documents, aesthetics, art sociology and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and trade theories. First I discuss the question in the context, which are about the China Trade Paintings. I want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of the names between the trade paintings and the export paintings. Secondly, the topics about the media,skills,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 in the thesi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aspects. For example, the paintings are made and mix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style, and is loved by Canton and foreign consumers.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the paintings are very popular.

 Usually the paintings are made in a workshop. And every painter has his own work, each of them uses specific subject in his painting. This schedule of work is a kind of standard operation, and it will make products finish in order to supply for many consumers. In Qing dynasty , Canton exported many kinds of paintings to oversea. And these would be also the item of government exports and taxed in the period. After the war of the Opium in 1842, the China Trade Paintings in Canton declined, the other ports lik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aro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photography, the China Trade Paintings would be replaced faster.

 In summary, the Canton''s China Trade Paintings in Qing dynasty not only exist in the procession of history, and would be the merchandises in the art market today.
表目次
圖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目的……………………………………………………………… 12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二章 清代廣州地區「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形成脈絡分析………… 15
第一節 海洋與船舶時代的興起……………………………………………… 15
一、 船舶的改造與航海技術的進展
二、 地理上的新發現與新航路的開發
三、 海洋時代引發的新觀念與新勢力
第二節 清代廣州與西方的交會…………………………………………… 20
一、 西人的來華與相遇的契機
(一) 世俗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價值
(二) 政府對海貿的支持
(三) 工商經濟的遷變
(四) 科學的進展與樂觀、理性、進步的思想
二、 廣州的地理區位、歷史開發與貿易性
三、 中西文化的碰撞-廣州的相遇
第三節 清代手工業的發展………………………………………………… 26
一、 廣州手工業的發達:廣貨的盛產
二、 工作坊的製銷性
三、 海貿與手工業發展的互動關係
第四節 清代廣州地區的對外經貿政策…………………………………… 30
一、 清代對內的海貿政策
二、 清代對外的海貿政策
(一) 粵海關的設立
(二) 十三行制度
(三) 十三商館
第五節 清代廣州地區西畫的活動………………………………………… 38
一、 廣州西藝風格的傳入與運作
二、 貿易畫與其科學性繪法-線透視畫法的使用
三、 西洋畫家到廣州
第三章 清代廣州地區貿易畫「海景商館」圖像之分析探究……………… 43
第一節 圖像的「元素」分析………………………………………………… 44
第二節 圖像「元素」的表示探究…………………………………………… 46
第三節 圖像「元素」之意義探釋:從「辨視」到「認識」過程………… 52
一、 現實性
二、 地標性
三、 辨視性
四、 中西文化對照性
第四章 清代廣州地區貿易畫「海景商館」圖像主題分類的歷史探究…… 56
第一節 「船舶」圖像的解析………………………………………………… 56
一、「海景商館」圖像中「中西式船舶」的討論
二、「船舶」圖像的解析
第二節 「海港」圖像的解析………………………………………………… 65
澳門與香港
伶仃島a虎門a蓮花山
黃埔島、長洲島與法國人島
珠江河道
廣州城內外景點
第三節 「海景與商館風貌」圖像的解析…………………………………… 70
一、 海景與商館風貌圖像「歷史分期式」的解析
(一)1644-1822年
(二)1822-1856年
(三)1856- 年
第四節 清代廣州地區「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主題的特色……………… 78
一、 市場需求性高
二、 組合安排式的圖繪
三、 系列性的圖繪製作
四、 視覺式的寫實風
五、 地誌性(Topographical)的特徵
六、 中西方畫風的參用
第五章 清代廣州地區「海景商館」圖像貿易畫之經貿意義探究………… 81
第一節 貿易畫生產與消費發生之探討……………………………………… 81
一、 貿易畫生產的探討
二、 貿易畫消費的討論
三、 貿易畫中的交換行為
第二節 從製作、行銷與供應等角度來探討經貿價值……………………… 86
一、 製作手法
(一) 畫師與畫店
(二) 繪製技巧
(三) 使用媒材
二、 行銷手法
第三節 貿易畫的歷史遷變:鴉片戰後、攝影術傳入與貿易畫的衰退…… 95
一、 鴉片戰後貿易畫的改變
二、 攝影術與貿易畫關係之探討
第四節 經貿角度的價值分析……………………………………………… 101
一、「海景商館」圖像的經貿價值
二、政治與貿易畫的互動
(一) 英東印度公司與貿易畫
(二) 清廷對貿易畫稅收的課徵
三、 中西方工商經濟行為的連環運作
四、 貿易畫商品性的多重利用與再生產
五、 經濟、藝術、文化面多重價值的貿易畫
第六章 結論………………………………………………………………… 106
一、 研究與發現…………………………………………………………… 106
二、 研究的限制與困難…………………………………………………… 112
三、 課題與建議…………………………………………………………… 112
參考書目…………………………………………………………………… 114
圖版………………………………………………………………………… 122
附錄………………………………………………………………………… 168
附錄一 中國清代皇帝年表……………………………………………… 169
附錄二 清代廣州貿易畫師名稱表……………………………………… 170
附錄三 清代至廣州西方畫家名次……………………………………… 171
一、檔案
《粵海關志》
《道光咸豐兩朝籌辦夷務始末補遺》
二、專書
(一) 中文
丁寧,《綿延之維-走向藝術史哲學》,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大衛‧阿諾德著,王國璋譯,《地理大發現-1400-1600》,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大衛‧蘭迪斯著,汪仲譯,《新國富論-人類窮與富的命運》,台北:時報出版社,1999年。
上海攝影家協會等編,《上海攝影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廣州的洋行與租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
Edward.H.Carr著,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7年。
王秀雄,《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歷史博物館,1998。
王曾才,《西洋近世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93年。
王鏞,《中外美術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左右》,香港:香港藝術歷史研究會,1999年。
丘傳英,《廣州近代經濟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朱伯雄、陳瑞林編著,《中國西畫五十年》,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三聯書局,1957年。
忻劍飛,《世界的中國觀-近二千年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史綱》,香港:三聯書局,1991年。
李公明,《廣東美術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超,《上海油畫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
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台北:東華出版社,1989年。
阮榮春、胡光華著,《中國近代美術史-1911-1949》,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范文瀾等著,《中國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屈大均,《廣東新語》,香港:中華書局,1974。
林明體,《嶺南民間百藝》,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吳予敏,《美學與現代性》,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
《明清官像畫論叢》,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
沉毅,《中國清代科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威廉 亨特著,馮鐵樹等譯,《廣州「番鬼」錄-1825-1844:締約前番鬼在廣州的情形》,廣州:廣東人民出 版者,1992年。
郎紹君,《論中國現代美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
徐岱,《藝術文化論-對人類藝術活動的多維審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
徐洪興,《殘陽夕照-清朝興衰啟示錄》,台北:年輪文化事業出版,1998年。
徐德志等編,《廣東對外經濟貿易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馬云增,《中國攝影史》,中國攝影出版社,1987年。
莊申,《從白紙到白銀》,上下冊,台北:東大出版社,1997年。
Taillemite,Etienne著,桂裕芳譯,《南太平洋征旅》,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1986。
張洪祥,《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租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毓吟,《圖像符號傳播的語文式思考-以符號學詮釋國劇臉譜為例》,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5年。
理查‧塔納斯,《西方心靈的激情》,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
黃時鑒主編,《東西交流論譚》,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
陳申等編著,《中國攝影史-1840-1937》,台北:攝影家出版社,1990年。
陳柏堅,《廣州外貿史》,上中下冊,廣州:廣州出版社,1995年。
陳柏堅,《廣州外貿兩千年》,廣東:廣東文化出版社,1989年。
陳希育,《中國帆船與海外貿易》,廈門:廈門大學出版,1992年。
陳高華、陳尚勝著,《中國海外交通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陳繼春,《錢納利與澳門》,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陳東有,《走向海洋貿易帶-近代世界市場互動中的中國東南商人行為》,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
陶永白,《中國油畫二百八十年》,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
郭蘊靜,《清代商業史》,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萬青力,《畫家與畫史-近代美術叢稿》,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年。
梁嘉彬,《廣東十三行考-鴉片戰前廣東國際貿易交通史考》,台中,東海大學出版,1960年。
彭德清,《中國船譜》,香港:經導出版社,1988年。
董書城,《中國商品經濟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
程浩,《廣州港與廣州》,廣州:廣州高等出版社,1996年。
程浩,《廣州港史-近代部份》,海洋出版社,1985年。
楊萬秀,《廣州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楊萬秀,《廣東外貿史》,上下冊,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蕭國健,《關城與炮台-明清兩代廣東海防》,香港:香港市政局,1997年。
劉汝禮等編,《英國水彩畫簡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劉聖宜等著,《嶺南近代對外文化交流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劉迎勝,《絲綢文化》海上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蔡鴻生,《廣州與海洋文明》,大陸地區:中山大學,1997年。
蔣祖緣,《簡明廣東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
聶崇正,《宮廷藝術的光輝-清代宮廷繪畫論叢》,台北:東大出版社,1996年。
蘇立文著,陳瑞林譯,《東西方美術的交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8年。
(二) 外文
Berry-Hill,Henry & Sidney,Chinnery and China Coast Paintings,Leigh-On-Sea:F.Lewis
Publishers,1970.
Berry-Hill,Henry & Sidney,George Chinnery 1774-1852:Artist of the China Coast,
Leigh-On-Sea:F.Lewis Publishers.
V.,M. and Brewington,Dorothy,Marine Paintings and Drawings in the Peabody Museum,
Salem:Peabody Museum,1968.
Conner,Patrick,George Chinnery:1774-1852:Artist of India and The China Coast,
Antique Collector''s Club,1993.
Clunas,Craig,Chinese Export Arts and Design,London: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1987.
Clunas,Craig,Chinese Export Watercolours,London: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1984.
Crossman,Carl L,The China Trade:Export Paintings,Furniture Silver &Other Objects,
Princeton:The Pyne Press,1972.
Crossman,Carl L,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Paintings,Furnishings and
Exotic Curiosities,England:Antique Collector''s Club,1991.
Forbes,H.A.Crosby,Shopping in China:The Artisan Community at Canton,1825-1830,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Foundation,1979.
Goldstein,Jonathan ed.,America Views China:American Images of China Then and
Now,Bethlehem:Lehigh UP,1991.
Howard,David S.,The Choice of the Private Trader,London:Zwemmer,1994。
Jourdain,Margaret et al.,Chinese Export Art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London:Country
Life,1967。
Nelson,Christina H.,Directly From China:Export Goods for the American Market,1784-
1930,Salem:Peabody Museum, 1985。
O''Neill,Amanda,The Art of Chinese Watercolours,Britain:Parragon Book Service,
1995.
Orange,Jemes,The Chater Collection:Picture Relating of China,Hong Kong,Macao,1655-
1860,1980.
Sullivan,Michael,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London:Thames and
Hudson, 1973.
Tillotson,G.H.R.,Fan Kwae Pictures,London:Spink&Son Ltd,1987.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