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參引書目暨資料
壹、小說‧文集
(一)余華(1960-)著作
1990《十八歲出門遠行》,台北:遠流
1991《世事如煙》,台北:遠流
1992《呼喊與細雨》,台北:遠流
1993《夏季颱風》,台北:遠流
1995a《活著》,台北:遠流,5刷
1995b《余華作品集1》,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5c《余華作品集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5d《余華作品集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7《許三觀賣血記》,台北:麥田
1998《我能否相信自己──余華隨筆選》,北京:人民日報
1999a《黃昏裡的男孩》,北京:新世界
1999b《現實一種》,北京:新世界
1999c《世事如煙》,北京:新世界
1999d《鮮血梅花》,北京:新世界
1999e《戰慄》,北京:新世界
1999f《我膽小如鼠》,北京:新世界
1999g 余華選編,《溫暖的旅程──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北京:新世界
備註:余華的相關散文、創作隨筆、訪談皆收錄於1998,不再另立。
(二)蘇童(1963-)著作
1992《我的帝王生涯》,台北:麥田
1993a《米》,台北:遠流,3刷
1993b《離婚指南》,台北:麥田
1993c《一個朋友在路上》,香港:天地圖書
1994a《十一擊》,台北:麥田
1994b《武則天》,台北:麥田
1995a《刺青時代》,台北:麥田
1995b《城北地帶》,台北:麥田
1996a《蘇童文集──蝴蝶與棋》,南京:江蘇文藝
1996b《蘇童文集──世界兩側》,南京:江蘇文藝
1996c《蘇童文集──婚姻即景》,南京:江蘇文藝
1996d《蘇童文集──少年血》,南京:江蘇文藝
1996e《蘇童文集──末代愛情》,南京:江蘇文藝
1996f《蘇童文集──後宮》:〈我的帝王生涯〉,〈武則天〉,南京:江蘇文藝
1996g《蘇童文集──米》:〈米〉,〈城北地帶〉,南京:江蘇文藝
1996h《南方的墮落》,台北:遠流,3刷
1996i《妻妾成群》,台北:遠流,10刷
1996j《傷心的舞蹈》,台北:遠流,3刷
1996k《紅粉》,台北:遠流,4刷
1996l《把你的腳綑起來》,台北:麥田
1997《天使的糧食》,台北:麥田
1998a《菩薩蠻》,台北:麥田
1998b《紙上的美女──蘇童隨筆選》,北京:人民日報
備註:蘇童的相關散文、創作隨筆、訪談皆收錄於1998b,不再另立。
(三)格非(1964-)著作
1993a《敵人》,台北:遠流
1993b《相遇》,台北:遠流
1993c《邊緣》,台北:遠流
1994a《錦瑟》,台北:遠流
1994b《忽哨》,武漢:長江文藝,2刷
1995《小說藝術面面觀》,南京:江蘇文藝
1996a《格非文集:樹與石》,南京:江蘇文藝
1996b《格非文集:眺望》,南京:江蘇文藝
1996c《格非文集:寂靜的聲音》,南京:江蘇文藝
1996d《慾望的旗幟》,南京:江蘇文藝
其他
格非,〈小說家言〉,《人民文學》,1989:03
──,〈寫作的恩惠〉,《當代作家評論》,1994:02
──,〈《相遇》的初衷〉,《小說月報》,1994:05
──,〈故事的內核和走向〉,《文藝理論》,1994:05
──,〈小說和記憶〉,《文藝理論研究》,1994:06
──,〈另一種形式〉,《作家》,1995:07
──,〈長篇小說的文體和結構〉,《當代作家評論》,1996:03
格非、胡彥,〈格非訪談錄〉,《作家》,1996:08
王彬彬,〈說說格非〉,《作家》,1993:06
(四)相關小說
王安憶,《紀實與虛構》,台北,麥田,1996
王朔,《我是你爸爸》,台北:麥田,1993
何言紅編,《相會在最後的島嶼》,北京:北京大學,1994
李杭育,《最後一個漁佬兒》,台北:洪範,1988
洪峰,《和平年代》,北京:中國社會,1995
孫甘露,《訪問夢境》,武漢:長江文藝,1993
馬原,《馬原文集(1)虛構》,北京:作家,1997
──,《馬原文集(2)舊死》,北京:作家,1997
──,《馬原文集(3)愛物》,北京:作家,1997
──,《馬原文集(4)百窘》,北京:作家,1997
張虹生編,《橡皮愛情》,北京:北京大學,1994
張愛玲,《張愛玲小說集》,台北:皇冠,1987,27版
張賢亮,《感情的歷程──唯物論者的啟示錄》,北京:作家,1992,2版9刷
陳曉明選編,《中國先鋒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3
──選編,《中國新寫實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3
──選編,《中國女性小說精選》,蘭州:甘肅人民,1994
黃子平、冬曉、李陀、李子雲編,《中國小說一九八六》,台北:曉園,1990
黃子平、李陀編,《中國小說一九八七》,台北:曉園,1990
──編,《中國小說一九八八》,台北:曉園,1990
楊澤編,《魯迅小說選》,台北:洪範,1997,5印
──編,《魯迅散文選》,台北:洪範,1997
葉兆言,《艷歌》,台北:遠流,1991
──,《夜泊秦淮》,台北:遠流,1992
──,《綠色陷阱》,台北:麥田,1992
──,《殤逝的英雄》,台北:麥田,1993
──,《紅房子酒店》,台北:麥田,1994
──,《花影》,台北:麥田,1997,2刷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台北:新地,1988
諶容等,《減去十歲》(‘85‘86年「大陸全國文學獎」短篇小說集2),台北:海風,1990
韓少功,《空城》,台北:林白,1988
卡夫卡,金溟若譯,《蛻變》,台北:志文,1986,再版
──,李魁賢譯,《審判》,台北:桂冠,1998,2刷
果戈理,李映萩等譯,《狂人日記》,台北:志文,1997,再版
莊子芳選編,《迷宮的死亡圖案──外國後現代主義小說(一)》,蘭州:敦煌文藝,1996
彭童林選編,《魔幻仙人掌之女──外國後現代主義小說(二)》,蘭州:敦煌文藝,1996
福克納,林啟藩、彭小妍譯,《出殯現形記》(“As I Lay Dying”),台北:學生英文雜誌社,1980,初版
《福克納》(當代世界小說家讀本2),台北:光復書局,1987,2版
霍格里耶,鄭永慧譯,《窺視者》,台北:桂冠,1997
貳、先鋒派研究專著
尹國鈞,《先鋒試驗──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先鋒文化》,北京:東方,1998
吳義勤,《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南京:江蘇文藝,1997
張國義編,《生存遊戲的水圈》,北京:北京大學,1994
張清華,《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論》,南京:江蘇文藝,1997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中國先鋒文學的後現代性》,長春:時代文藝,1993
──,《剩餘的想像──九十年代的文學敘事與文化危機》,北京:華藝,1997
藍棣之、李復威主編,李潔非、楊劼選編,《尋找的時代──新潮批評選萃》,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2
參、文學/文化批評專著
王寧,《多元共生的時代: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3
──,《比較文學與中國文學闡釋》,台北:淑馨,1996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0與八0年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遠流,1988
──,《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1991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1996,3刷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1998
──,《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三聯書店,1998
王曉明主編,《批評空間的開創──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
汪暉,《無地徬徨──“五四”及其回聲》,浙江:浙江文藝,1994
──,《反抗絕望──魯迅及其《吶喊》、《徬徨》研究》,台北:久大,1990
李書磊,《都市的遷徙──現代小說與城市文化》,長春:時代文藝,1993
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台北:風雲時代,1995
李慶西,《文學的當代性》,北京:人民文學,1988
李澤厚、林毓生等著,《五四:多元的反思》,台北:風雲時代,1989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1991,再版
余英時等著,《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台北:聯經,1999
季紅真,《眾神的肖像》,北京:人民文學,1996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1993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台北:麥田,1995
──,《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1995
周憲,《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7
南帆,《文學的維度》,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施叔青,《對談錄──面對當代大陸文學心靈》,台北:時報,1989
──,《文壇反思與前瞻:施叔青與大陸作家對話》,香港:明報,1989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台北:新地,1997
──,〈向毛主席保證──論知青小說《沉雪》的政治倒錯〉,《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初稿本》,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05.01
段煉,《世紀末的藝術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當代美術的文化比較》,上海:上海文藝,1998
柳鳴九主編,《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4
胡濱,《築居在南方》,上海:上海遠東,1998
姚鶴鳴,《理性的追蹤──新時期文學批評論綱》,南京:江蘇教育,1998
唐小兵,《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型態》,香港:牛津大學,1993
唐翼明,《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1996
許子東,《當代小說閱讀筆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7
張子樟,《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台北:東大,1991
張旭東,《幻想的秩序──批評理論與當代中國文學話語》,香港:牛津大學,1997
張放,《大陸新時期小說論》,台北:三民,1992
張偉,《“多餘人”論綱──一種世界性文學現象探討》,北京:東方,1998
張荷,《吳越文化》,瀋陽:遼寧教育,1998,2版
張德祥,《現實主義當代流變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7
張韌,《新時期文學現象》,北京:文化藝術,1998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第三世界文化與當代中國文學》,長春:時代文藝,1993
張檸,《敘事的智慧》,濟南:山東友誼,1997
崔志遠,《鄉土文學與地緣文化──新時期鄉土小說論》,北京:中國書籍,1998
陳信元,《從台灣看大陸當代文學》,台北:業強,1989
陳信元、欒梅健編,《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論》,南華管理學院,1999
陳思和,《筆走龍蛇》,濟南:山東友誼,1997
──,《還原民間──文學的省思》,台北:東大,1997
──,《陳思和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7
陳奎德主編,《中國大陸當代文化變遷》,台北:桂冠,1991
陳墨,《半間齋影話──陳墨電影評論集》,南昌:百花洲文藝,1997
陳曉明,《解構的蹤跡:歷史、話語與主體》,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4
黃子平,《倖存者的文學》,台北:遠流,1991
──,《革命‧歷史‧小說》,香港:牛津大學,1996
楊匡漢、劉福春編,《中國現代詩論》下編,廣東:花城,1991,3刷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1993
費振鍾,《江南士風與江蘇文學》,湖南:湖南教育,1995
趙伯陶,《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漢口:湖北教育,1996
董之林,《走出歷史的霧靄》,西安:陜西人民教育,1991
劉再復,《生命精神與文學道路》,台北:風雲時代,1989
──,《放逐諸神──文論提綱和文學史重評》,台北:風雲時代,1995
樊星,《當代文學與地域文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1997
葉樨英,《大陸當代文學掃描》,台北:東大,1990
蔣原倫編選,《中國當代先鋒藝術家隨筆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
鄺邦洪,《新時期小說創作潮流研究》,廣州:廣東人民,1997
嚴鋒,《現代話語》,濟南:山東友誼,1997
羅曉南主編,《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1997
顧昕,《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五四反思與當代中國的意識型態之爭》,香港:牛津大學,1992
蘇曉康主編,《從五四到河殤》,台北:風雲時代,1992
欒梅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台北:業強,1992
肆、文學‧文化‧美學理論譯著暨專著
Roland Barthes,《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選》,李幼蒸譯,台北:時報,1996,6刷
Daniel Bell,《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趙一凡、蒲隆、任曉晉譯,台北:桂冠,1994,3刷
Walter Benjamin,《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德萊爾》,張旭東、魏文生譯,北京:三聯書店,1992,2刷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說故事的人》,林志明譯,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Peter Burger,《前衛藝術理論》,蔡佩君、徐明松譯,台北:時報,1998
Jacques Derrida,《言語與現象》,劉北成、陳銀科、方海波譯,台北:桂冠,1998
Terry Eagleton,《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文寶譯,台北:南方,1987,再版
Robert Escarpit,《文學社會學》,葉淑燕譯,台北:遠流,1990
Douwe Fokkema & Elrud Ibsch,《二十世紀文學理論》,袁鶴翔等譯,台北:書林,1995,3刷
Hal Foster主編,《反美學》,呂健忠譯,台北:立緒,1998
Michel Foucault,《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史》,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三聯書店,1999
Francis Frascina & Charles Paul,《現代藝術與現代主義》,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96,2刷
Jurgen Habermas等,《社會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劉鋒等譯,香港:牛津大學,1995
Charles Harrison & Fred Orton,《現代主義,評論,現實主義》,崔誠、米永亮、姚炳昌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96,2刷
Chris Horrocks,《布希亞》,王尚文譯,台北:立緒
Terence Hawkcs,《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瞿鐵鵬譯,上海:上海譯文,1997
Fredric Jameson,《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張京媛譯,香港:牛津大學,1994
──,《語言的牢籠》,錢佼汝譯,南昌:百花洲文藝,1995
──,《馬克思主義與形式》,李自修譯,南昌:百花洲文藝,1995
──講演,《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譯,北京:北京大學,1997
──,《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吳美珍譯,台北:時報,1998
──,《快感:文化與政治》,王逢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8
──,《政治無意識》,王逢振,陳永國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9
Frank Kermode(克莫德),《終結的意義──虛構理論研究》,劉建華譯,香港:牛津大學,1998
Georg Lukacs,《小說理論》,楊恆達編譯,台北:唐山,1997
Toril Moi,《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陳潔詩譯,台北:駱駝,1995
Michael Payne,《閱讀理論:拉康、德希達與克麗絲蒂娃導讀》,李奭學譯,台北:書林,1996
Xie Shaobo.(謝少波),《抵抗的文化政治學》,陳永國、汪民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9
克萊夫‧貝爾,〈藝術──審美假說〉,《當代美學論集》,台北:丹青圖書,1989,再版
馬‧布雷德伯里、詹‧麥克法蘭編,《現代主義》,胡家巒等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1995,2刷
王志弘編譯,《性別、身體與文化譯文選》,台北:唐山,1995
王岳川、尚水主編,《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北京:北京大學,1992
王岳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92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8,2刷
杜聲鋒,《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1988
袁可嘉等編選,《現代主義文學研究》上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9
馬國明,《班雅明》,台北:東大,1998
徐賁,《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1995
──主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1997,2刷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台北:麥田,1997,2刷
劉小楓,《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香港:牛津大學,1996
劉昌元,《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台北:聯經,1997
劉北城,《本雅明思想評傳》,台北:商務,1998
羅貴祥,《德勒茲》,台北:東大,1997
伍、西文專著
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 ,“Anti-Oedipu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1989,Fourth printing
Lu Tonglin ,“ Misogyny , cultural nihilism , and oppositional politics : contemporary Chinese experimental fiction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California,1995
陸、相關文學史論著暨史料
丁伯銓、周曉揚,《新時期小說思潮與小說流變》,南京:南京大學,1991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語文教研室編,《當代文藝思潮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4
王尚義,《失落的一代》,台北:林白,1969
尹昌龍,《1985:延伸與轉折》,濟南:山東教育,1998
包忠文主編,《當代中國文藝理論史》,南京:江蘇教育,1998
朱壽桐主編,《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上下卷,南京:江蘇教育,1998
朱寨、張炯主編,《當代文學新潮》,北京:人民文學,1997
呂正惠,《大陸的外國文學翻譯》,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李斯,《垮掉的一代》,海口:海南,1996
邵伯周,《人道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上海:上海遠東,1993
金漢、馮雲青、李新宇主編,《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杭州:杭州大學,1997,2版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概說》,香港:青文書屋,1997
施淑,《大陸新時期文學概觀》,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唐正序、陳厚誠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成都:四川人民,1992
唐翼明,《大陸新時期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大陸新時期文學(1977-1989):理論與批評》,台北:東大,1995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1991,再版
張子樟,《試論大陸新時期小說》,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張寶琴、邵玉銘、亞弦合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1995
崔西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概論》,天津:天津教育,1990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台北:聯經,1998
陳其光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廣東高等教育,1992
陳信元、文鈺,《大陸新時期報告文學概述》,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陳眾議,《拉美當代小說流派》,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5
陸貴山、王先霈主編,《中國當代文藝思潮概論》,北京:中國人民,1990,2刷
國家教委高教司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學大綱》,北京:高等教育,1998
黃偉宗,《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論──對當代中國文學的文化觀照》,廣州:廣東旅遊,1998
楊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學》,濟南:朝華,1993
潘旭瀾、王錦園主編,《十年文學潮流》,上海:復旦大學,1988
劉錫慶主編,《新中國文學史略》,北京:北京師範大學,1997,2刷
應鳳凰,《當代大陸文學概況、史料卷》,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譚楚良,《中國現代派文學史論》,上海:學林,1997
嚴家炎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二卷1917-1927》,北京:北京大學,1997
──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五卷1949-1976》,北京:北京大學,1997
柒、文學期刊、文學雜誌
(一)先鋒派相關單篇評論
王干,〈葉兆言蘇童異同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08
──,〈蘇童意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1
──,〈一個幽靈:自省或批判──新潮文藝中的“文革”陰影〉,《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2
──,〈作者死了,讀者也死了〉,《山花》,1994:06
王干、費振鍾,〈蘇童:在意象的河流裡沉浮〉,《上海文藝》,1988:01
王岳川,〈中國先鋒藝術的當下困境〉,《文藝理論》,1997:05
王海燕,〈蘇童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2
──,〈余華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0
老高,〈先鋒派小說家和新狀態小說家〉,《當代作家評論》,1998:01
汪民安,〈文學先鋒派的當下境況掃描〉,《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3
李劼,〈論中國當代新潮小說〉,《鍾山》,1988:05
李陀,〈「現代小說」不等於「現代派」──李陀給劉心武的信〉,《上海文學》,1982:08
李陽春,〈新時期歷史小說的走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7
李潔非,〈「偽」的含義及現實──重談「偽現代派」〉,《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8:11
──,〈關於《世事如煙》中的瞎子〉,《當代作家評論》,1995:06
──,〈實驗和先鋒小說 (1985-1988) 〉,《當代作家評論》,1996:05
余弦,〈重複的詩學──評《許三觀賣血記》〉,《當代作家評論》,1996:04
汪政、曉華,〈古典情懷〉,《山花》,1994:11
──、──,〈南方的寫作〉,《當代作家評論》,1995:03
──、──,〈對《作家》的凝望與沉思〉,《當代作家評論》,1999:03
汪暉,〈無邊的寫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華隨筆選》序〉,《當代作家評論》,1999:03
沈嘉福,〈《慾望的旗幟》:反諷與對話〉,《當代作家評論》,1996:02
李德恩,〈拉美先鋒派與歐美現代派〉,《外國文學研究》,1993:05
何濤,〈錦瑟無端五十弦──試論格非小說中的時間與記憶〉,《山花》,1996:07
何鯉,〈論余華的敘事循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吳戈,〈新歷史主義的崛起與承諾〉,《當代作家評論》,1994:06
吳秉杰,〈一半是歷史 一半是寓言──蘇童長篇小說《米》中新的探索〉,《當代作家評論》,1991:06
吳亮,〈回顧先鋒文學──兼論八十年代的寫作環境和文革記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4
吳炫,〈貧困的個體──回顧文學先鋒之局限〉,《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9
──,〈先鋒的面具〉,《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5
吳俊,〈九十年代誕生的新一代作家──關於六十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作家現象分析〉,《當代作家評論》,1999:03
吳義勤,〈在鄉村與都市的對峙中構築神話──蘇童長篇小說《米》的故事拆解〉,《當代作家評論》,1991:6期
──,〈蘇童小說的生命意識〉,《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5
──,〈先鋒的還原──九十年代文化轉型的一個例證〉,《文藝理論》,1995:05
──,〈絕望中誕生──論新潮長篇小說的崛起〉,《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2
──,〈新潮小說的主題話語(待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新潮小說的主題話語(續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新潮小說的主題話語(續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在邊緣處敘事──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3
吳義勤、季進,〈追尋:歷史的與現實的──蘇童小說論之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02
吳澄,〈挑戰與突圍:近期中國先鋒小說流變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12
昌切,〈先鋒小說一解〉,《文學評論》,1994:02
林明,〈歷史的喻象和喻象的歷史──試論新歷史小說的比喻結構與動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4
季紅真,〈話語罅隙中的人性故事──讀《青黃》〉,《當代作家評論》,1995:06
邵燕君,〈從交流經驗到經驗敘述──對馬原所引發的“小說敘述革命”的再評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3
洪治綱,〈逼視與守望──從張煒、格非、余華的三部長篇近作看先鋒小說的審美動向〉,《當代作家評論》,1996:02
──,〈生命末日的體驗──論後新潮小說死亡描寫的文學特徵及其意義〉,《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9
南帆,〈再敘事:先鋒小說的境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7
──,〈先鋒的皈依──論北村的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5:04
──,〈故事與歷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3
胡河清,〈論格非、蘇童、余華與術數文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11
──,〈蘇童的“米雕”〉,《當代作家評論》,1991:06
紅拂,〈深度生存與遊戲空間──論孫甘露的小說(1986-199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3
柯澤,〈蘇童歷史悲劇觀評析〉,《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12
施戰軍,〈慾望話語與恐懼分佈──90年代前半期洪峰小說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6
郜元寶,〈余華創作中的苦難意識〉,《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7
──,〈匱乏時代的精神憑弔者──60年代出生作家群印象〉,《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7
袁可嘉,〈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在中國〉,《文學評論》,1992:04
袁同楠,〈“先鋒文藝”的形式探索與當代文藝的本體問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孫先科,〈「新歷史小說」的意識型態特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2
徐肖楠,〈懺悔中的人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與中國先鋒歷史小說的比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10
──,〈兩種小說真實的傾向──新寫實小說與新潮小說的比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3
徐芳,〈形而上主題:先鋒文學的──一種總結和另一種終結意義〉,《文學評論》,1995:04
──,〈一種緬懷:先鋒文學形式實驗的再探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4
徐遲,〈現代化與現代派〉,《外國文學研究》,1982:01
倪偉,〈“布”的分析──《慾望的旗幟》的一種解讀 〉,《當代作家評論》,1996:04
耿傳明,〈試論余華小說中的後人道主義傾向及其對魯迅啟蒙話語的解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2
唐翼明,〈我看大陸當代先鋒小說〉,《國文天地》,1997:04曹元勇,〈中國後現代先鋒小說的基本特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曹艷兵、陳秋紅,〈從主題性顛覆到文類性顛覆──東方後現代小說概論之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1
陳丹晨,〈也談現代派與中國文學──致馮驥才同志的信〉,《上海文學》,1982:12
陳世忠,〈暴力、死亡與失序的快樂──余華小說世界的表達〉,《問學集》第四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4:06陳曉明,〈走出低谷──漫說大陸的先鋒小說〉,《中國論壇》31:11,1991:08──,〈最後的儀式──“先鋒派”的歷史及其評估〉,《中國先鋒小說精選‧序》,甘肅人民,1993:12
──,〈先鋒派當代性與開放性〉,《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12
──,〈先鋒派之後:九十年代的文學流向及其危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8
崔振椿,〈寓言‧生存‧文化──新歷史小說的幾種觀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7
舒也,〈新歷史小說:從突圍到迷盾〉,《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2
張向東,〈文體解構──先鋒文本的存在狀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9
──,〈解構與闡釋──對先鋒文本的文体解讀〉,《文藝理論》,1996:07
張法,〈何以獲得先鋒──先鋒小說的文化解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4
張扶,〈故事的回憶──格非小說藝術談〉,《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0:09
張清華,〈歷史話語的崩潰和墜回地面的舞蹈──對當前小說現象的探源與思索〉,《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9
──,〈十年新歷史主義文學思潮回顧〉,《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9
張閎,〈血的精神分析──從〈藥〉到《許三觀賣血記》〉,《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2
──,〈《許三觀賣血紀》的敘事問題〉,《當代作家評論》,1997:02
──,〈時間煉金術──格非小說的幾個主題〉,《當代作家評論》,1997:05
張頤武,〈後新時期:選擇的困惑〉,《山花》,1994:10
張學昕,〈想像與意象架設的心靈浮橋──蘇童小說創作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11
張學軍,〈形式的消解與意義的重建──論先鋒派小說的歷史轉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9
──,〈新時期現代主義小說的歷史流變〉,《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5
張檸,〈格非與當代長篇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6
──,〈長篇小說敘事中的聲音問題──兼談《許三觀賣血紀》的敘事風格〉,《當代作家評論》,1997:02
常芳清,〈自由開放:85’前後“先鋒小說”的敘述順序〉,《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2
舒文治,〈在邊緣活著──從《活著》《邊緣》考察先鋒小說對生存境態的演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7
賀淑瑋,〈大陸先鋒派小說:兼論余華〉,《中外文學》25:9,1997:02彭基博,〈價值‧立場‧策略──蘇童文本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5
──,〈先鋒小說的感知形式〉,《當代作家評論》,1994:05
傅翔,〈面對生存:肉體與精神的闡釋──串讀蘇童與北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5
黃蘊洲、昌切,〈余華小說的核心語碼〉,《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2
馮驥才,〈中國文學需要「現代派」!──馮驥才給李陀的信〉,《上海文學》,1982:08
楊小濱,〈中國先鋒文學與「毛語」的創傷〉,《二十一世紀》20,1993:12楊揚,〈先鋒的遁逸〉,《二十一世紀》29,1995:06
──,〈先鋒文學、先鋒批評在當代〉,《文藝理論》,1996:02
楊照,〈敗德與死亡的種種傳奇──小論蘇童〉,《聯合文學》8:12,1992:10雷達,〈先鋒小說的新思路〉,《小說評論》,1995:02
趙毅衡,〈中國大陸新潮文學的潮起潮落〉,《當代》59,1991:03──,〈「元」意識與中國當代先鋒小說〉,《當代》70,1992:02
──,〈先鋒派在中國的必要性〉,《花城》,1993:05
──,〈格林伯格之死──論先鋒主義的「危機」〉,《二十一世紀》24,1994:08
解志熙,〈《褐色鳥群》的訊號──一部現代主義文本的解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87:07
趙衛東,〈先鋒小說價值取向的批判〉,《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1
劉江濱,〈走出虛幻的迷霧──蘇童近作藝術轉換窺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08
劉哲,〈恐懼與憐憫──讀余華的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5
劉曾文,〈終極的孤寂──對馬原、余華、蘇童創作的再思考〉,《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5
鄭萬隆,〈我的根〉,《上海文學》,1985:05
葉礪華,〈新潮的洄流──評蘇童的創作轉型及其價值意義〉,《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2:01
摩羅,〈論余華的《一九八六年》〉,《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12
摩羅、侍春生,〈逃盾與陷落──蘇童論〉,《當代作家評論》,1998:02
謝有順,〈寓言話語與先鋒小說深度空間的闡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3
──,〈絕望審判與家園中心的冥想──再論《呼喊與細雨》中的生存進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6
──,〈歷史時代的終結:回到當代──論先鋒小說的轉型〉,《當代作家評論》,1994:02
──,〈絕望:存在的深淵處境──先鋒文學中的一個現代主義主題研究〉,《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2
──,〈終止遊戲與繼續生存──先鋒長篇小說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6
──,〈先鋒小說再崛起的可能性〉,《山花》,1995:02
──,〈最後一個浪漫時代──我讀《慾望的旗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6
蔣原倫,〈小說‧歷史‧意識型態──周梅森、格非小說中的歷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06
魏安娜(Ellen Widmer),〈一種中國的現實:閱讀余華〉,呂芳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4
──,〈當代中國文學中的自我寓言〉,姜軔譯,《今天》,1993:02
顏敏,〈破碎與重構──緒言:界定、語境、方法〉,《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2
──,〈破碎與重構 第四章 頹敗的歷史景觀:新歷史主義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2
──,〈破碎與重構 第五章 價值意義的探尋:家族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2
(ps:以上三篇論文為顏敏博士論文《破碎與重構──論近十年的新歷史小說》部分)
關懿民,〈論余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4:08
譚五昌,〈詩化生活與生活的詩化──評格非短篇小說《紫竹院的約會》〉,《浙江學刊》,1996:06
羅崗、摩羅,〈記憶與遺忘──對文學中的“暴力”的思索〉,《文藝理論》,1996:02
薄綱,〈我看格非的《慾望的旗幟》〉,《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4
(二)當代文化思潮、文學現象單篇評論
丁柏銓、王樹桃,〈九十年代小說思潮初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3
王岳川,〈後現代文化藝術話語轉型與寫作定位〉,《當代作家評論》,1993:04
王德威,〈世紀末的中文小說:預言四則〉,《今天》,1993:02
徐揚尚,〈世紀末文學的媚俗態勢與特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陳曉明,〈歷史轉型時期的文化模仿〉,《中國論壇》32:2,1991:11──,〈大陸的後現代主義〉,《中國論壇》32:3,1991:12
──,〈悖離與超越──再談大陸的後現代主義〉,《中國論壇》32:4,1992:01
──,〈歷史的誤置:關於中國後現代及其理論研究的再思考〉,《文藝理論》,1997:09
郭建,〈文革思潮與「後學」〉,《二十一世紀》35,1996:06許鵬遠,〈西方荒誕派文學對我國新時期荒誕小說的影響〉,《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8
黃梅,〈怪誕──美國現代南方小說的一個重要特徵〉,《外國文學研究集刊》第五輯,1982:06
賀亦,〈不幸的類比:“後現代主義”理論的中國市場〉,《當代作家評論》,1993:05
(三)其他相關單篇評論
Olga W. Vickery,〈佛克納和時間的境界〉(“Faulkner and Contours of Time”),朱立民譯,《現代文學》,1961:11
王德威,〈叫父親,太沉重?──父權論述與現代中國小說戲劇〉,《聯合文學》12:10,1996:08李之鼎,〈王朔創作的後現代性闡釋(上)〉,《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1
──,〈王朔創作的後現代性闡釋(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01
李復威,〈貫穿於八、九十年代文學中的一條血脈──「反思文學」的反思〉,《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4
李運摶,〈新時期小說的變形藝術〉,《文學評論》,1996:07
李歐梵,〈世界文學的兩個見證──南美和東歐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啟發〉,《聯合文學》,1985:09何欣,〈三十年來的佛克納研究〉,《現代文學》,1961:11
杜書瀛,〈呼籲對人的尊重──“新時期文學與道德”〉,《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3
肖鷹,〈慾望中的歷史──90年代中國小說的歷史化敘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3
金文野,〈通俗化與新寫實小說審美取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5
林舟,〈在爆破現實中拯救自我──對江蘇新近青年小說家的描述〉,《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1
孟長勇,〈延安文藝與新中國十七年文學的歷史聯繫〉,《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1
孟繁華,〈激進的理想與世紀之夢──新時期文學的百年文化背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啟蒙角色再定位──重讀“尋根文學”〉,《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5
周曉燕,〈新時期文學的寫實趨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7
艾雲,〈《花城》的彼岸性〉,《當代作家評論》,1994:06
洪子誠,〈“當代文學”的概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2
洪治綱,〈歷史的認同與超越──新時期作家主體動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1:12
──,〈追蹤神秘──近期小說審美動向〉,《當代作家評論》,1993:06
──,〈敘事的掙扎──晚生代作家論之四〉,《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1
洪治綱、鳳群,〈烏托邦的背離與寫實的困頓──晚生代作家論之二〉,《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慾望的舞蹈──晚生代作家論之三〉,《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孫先科,〈作者的在場與退場──新時期小說非全知敘事思潮的文化背景及其意識型態〉,《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7:01
孫洪剛、嚴屴,〈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魅力初探〉,《空間月刊》65,1994:12唐德綱,〈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的前因後果簡述(上)〉,《傳記文學》,2000:01
郭春林,〈新寫實小說的文化精神分析──兼談對新寫實小說某些批評的看法〉,《文藝理論研究》,1992:02
陳思和,〈關於長篇小說的歷史意義〉,《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論1997年小說文體的實驗〉,《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8
陳思和、逸菁,〈逼近世紀末的回顧和思考、九十年代中國小說的變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1
陳曉明,〈反抗危機:“新寫實論”〉,《中國新寫實小說選》〈序〉,甘肅人民,1993:12
──,〈被歷史命運裹脅的中國文學──1987-1988年部分獲獎及其落選小說述評〉,《當代作家評論》,1995:03
──,〈從虛構到仿真:審美能動性的歷史轉換──九十年代文學流變的某種地形圖〉,《當代作家評論》,1998:01
──,〈“歷史終結”之後:九十年代文學虛構的危機〉,《文學評論》,1999:5期
陳學文,〈論江南市鎮史的研究〉,《九州學刊》6:3,1994:12張永健、劉茂華,〈精神的退卻與持守──新時期以來小說的慾望主題及其文化蘊涵〉,《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8:06
張法,〈傷痕文學:興起、演進、解構及其意義〉,《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2
張寧生,〈論新時期小說中的“人”〉, 《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7
張德祥,〈王朔批判〉,《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3:04
──,〈“新寫實”的藝術精神〉,《文學評論》,1994:02
張學軍,〈新寫實小說再評價〉,《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8
張頤武、劉心武,〈九十年代文壇的反思與回顧〉,《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5
黃健,〈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與重塑──論魯迅與當代文藝思潮的內在關聯〉,《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焦雄屏,〈映畫父親〉,《聯合文學》,1996:08湯學智,〈十年辛苦不尋常──新時期文學研究評略〉,《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賈發瑛、李陽春,〈由駁雜紛呈到精華留存──對新時期現代派小說的回顧與審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0
榮光啟,〈“顯示靈魂的深者”──試論《吶喊》、《彷徨》敘事方式的現代轉換〉,《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01
廖咸浩,〈尋父之悲情與弒父之必要──台灣世紀末的父\權〉,《聯合文學》12:10,1996:08劉挺生,〈話語與意蘊──新時期小說的一種讀法〉,《文藝理論研究》,1992:5期
鄧時中,〈民族性的發掘、闡揚和批判──尋根小說與魔幻現實主義〉,《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8
葉崗,〈古典主義情懷與後新時期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11
葉樨英,〈論大陸當前盛行的「新寫實」小說〉,《中國大陸研究》36:10,1993:10
錢理群,〈魯迅:孤獨的思想先行者〉,《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2
盧燕,〈生命的寫真與媚俗──試論新寫實小說的價值取向〉,《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蕭夏林,〈95年風起雲湧下的長篇小說〉,《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4
薛瑞東,〈南方的失落──讀福克納《喧嘩與騷動》〉,《名作欣賞》,1997:02
蘭愛國,〈從現代狂人到後現代白癡──20世紀中國文學精神論〉,《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07
(四)電影‧文學‧文化理論單篇評論
(英)K.M.牛頓,周憲譯,〈西方文論的新傾向──新歷史主義〉,《文藝理論與批評》,1993:04
Andreas Huyssen,郭莞玲譯,〈後現代導圖〉,《中外文學》24:2,1995:07
邱彥彬,〈閱讀魅影:談德希達的繼承慾望與介入性閱讀〉,《中外文學》24:2,1995:07Daniel Bell,邱彥彬譯,〈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道德秩序的傾頹〉,《中外文學》24:7,1995:12
Jurgen Habermas,張錦忠、曾麗玲譯,〈現代性──未竟之功〉,《中外文學》24:2,1995:07
王一川,〈誰導演了張藝謀神話〉,《當代》84,1993:04王世誠,〈現代性的潰敗〉,《文藝理論》,1999:06
王岳川,〈後現代主義詩學品格〉,《文藝理論與批評》,1993:01
王紀人,〈新時期文學的走向〉,《文藝理論與批評》,1993:04
王寧,〈大眾文化挑戰下的世紀末文學〉,《文藝理論》,1999:06
孫盛濤,〈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的解讀視域──論弗‧杰姆遜的世界文學觀〉,《外國文學評論》,1993:04
許汝祉,〈對美國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評估〉,《外國文學評論》,1991:03
──,〈現代主義是反理性的還是符合理性的?〉,《外國文學評論》,1993:03
陳光興,〈歷史‧理論‧政治──詹明信的後現代主義評介〉,《當代》16,1987:08──,〈詹明信與後現代主義〉,《當代》16,1987:08
陳瑞文,〈關於班雅明的《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現代美術》,1996:04陳曉明,〈解構的界限〉,《外國文學評論》,1992:01
陳儒修,〈「大紅燈籠高高掛」與通俗理論──一個對話的思考〉,《當代》72,1992:04黃宗慧,〈大敘事或小敘事?──重探李歐塔之後現代觀〉,《中外文學》24:2,1995:07趙毅衡,〈後現代派小說的判別標準〉,《外國文學評論》,1993:04
鄭培凱,〈豪華落盡見真淳──張藝謀的影片「活著」〉,《當代》99,1994:07劉森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小說與電影──兼談小說改編電影的問題〉,《聯合文學》,1994:09劉梅琴、王祥齡,〈「大紅燈籠高高掛」與六四天安門事件〉,《當代》144,1999:08
錢佼汝,〈小寫的後現代主義:點點滴滴〉,《外國文學評論》,1991:04
蔡振興,〈德勒茲和瓜達里論精神分裂分析〉,《中外文學》22:1,1993:06
(五)文學雜誌
《今日先鋒》第2輯,北京:三聯書店,1994:11
《今日先鋒》第5輯,北京:三聯書店,1997:05
《今日先鋒》第6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01
《聯合文學》15:8,「余華專輯」,1999:06
(六)報刊
南帆,〈從尋根到新寫實──大陸十年來文學發展現況〉,〈中國時報開卷周報〉41版,1998.10.22
南華管理學院、聯合報副刊主辦,《兩岸作家展望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研討會大會手冊》,1998.10.29
徐淑卿、董成瑜專訪,〈我跨海而來──大陸作家訪台專輯〉(包括從維熙、劉新武、賈平凹、王安憶、莫言、張煒、余華、蘇童、池莉、舒婷、陳丹燕),〈中國時報開卷周報〉43版,1998.10.22
張殿,〈王朔、余華、莫言、蘇童編選「影響我的十篇短篇小說」〉〈聯合報讀書人〉41版,1999.10.25
聯合文學座談會〈小說談──兩岸小說家對談實錄〉(1998.10.30),《聯合文學》15:3,1999.01
捌、相關碩士論文
曾恆源,《蘇童小說文本研究(1985年-1994年)》,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