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9: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文車
論文名稱:黃石輝研究
指導教授:陳益源陳益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5
中文關鍵詞:黃石輝鄉土文學台灣話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29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第一章緒論乃在探討本篇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及範圍,並交代本篇論文研究之侷限和解決之道。
第二章則是針對黃石輝之生平以及其文學事蹟、交遊情況加以研究,首先從高雄鳥松時期(1900-1913)、屏東時期(1913-1935)、高雄旗山時期(1935-1945)等三個時期分別紀錄和探討黃石輝的生平資料,藉以觀察黃石輝的生活環境背景;接下來便試著對黃石輝的文學事蹟,如參加屏東礪社、高雄旗峰吟社,創辦旗美吟社等,以及其他的重要事蹟,如擔任「新文協」幹部,參與「台灣勞動運動統一聯盟籌備委員會」,擔任《伍人報》地方委員等等進行紀錄和重建工作,希望藉此掌握黃石輝的文學及其他活動,進而和他的文學創作相互配合觀視;此外則是對黃石輝的文學交友情形進行研究,此一部份論文亦將從黃石輝的屏東時期和高雄旗山時期進行探討,並加入和黃石輝在報章雜誌上相互論文的友人,藉以觀察黃石輝生平的交遊狀況。
第三章乃在探討1930年代的「鄉土文學和台灣話文運動」中,黃石輝所扮演之角色,以及其引發之鄉土文學和台灣話文論爭和影響。此章開始乃先從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環境背景進行分析,進而觀察1930前的台灣新文學運動,如文字改革運動、新舊文學論爭等等;接著便將焦點歸結於鄉土文學和台灣話文運動,藉以觀察黃石輝的鄉土文學和台灣話文理念;並將鄉土文學和台灣話文論戰分成三期來探討,逐一觀察黃石輝及其他論爭者的思想理念書寫;最後則是歸納黃石輝提倡鄉土文學和台灣話文運動的影響所在。
第四章乃針對黃石輝之新文學創作進行分析論述,在黃石輝的新文學作品中,目前可見者有三部分:其一是二十多篇的文學評論文章、新詩、和小說的創作,其中小說創作部分又可分為民間文學的再創作作品<林大乾兄妹>,以及台灣話文小說<以其自殺,不如殺敵>等。希望從黃石輝的新文學作品中歸納其文學書寫的主題內容思想及藝術特色,並進以觀察這樣的思想理念和黃石輝的生平背景有何相互配合之處。
第五章則將重點放在黃石輝之漢詩創作,這是未曾開發的領域,但也因為如此,筆者更加期盼能從黃石輝目前可見之近二百首的漢詩品中進行分析歸納,探討其漢詩創作之內容取材及思想,以及詩作的修辭藝術特色。首先論文先將黃石輝之漢詩創作區分成寫景、感懷、詠人、詠物、敘事、應制酬唱及其他等七類主題進行內容及思想的分析,並且觀察黃石輝的擊缽課題詩和閒詠詩作在內容呈現以及主題思想上有何異同之處,並且進一步地觀察黃石輝的舊文學創作和新文學創作之思想理念如何呈現?而黃石輝的新舊文學創作是否可以相互彌補以呈現更完整全面的黃石輝?
第六章是結論,乃是對於黃石輝之成就及影響再做一釐清、確定,為其在台灣文學史上找到其應屬之定位;並總結前面各章所述,替論文作出結論。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02
第三節 撰寫程序與預期成果………………………04
第四節 研究之侷限及解決之道 ……………… 06
第二章 黃石輝之生平與文學交遊 …………………08
第一節 黃石輝之生平…………………………… 08
一、高雄鳥松時期(1900-1914)………………… 09
(一)家庭背景……………………………………… 09
(二)求學過程……………………………………… 10
二、屏東時期(1914-1935)……………………… 11
三、高雄旗山時期(1935-1945)……………… 15
第二節 黃石輝之重要事蹟……………………… 17
一、 屏東時期(1914-1935)..………………… 17
(一) 參加屏東「礪社」及其他詩社活動 ……… 17
(二) 擔任「新文協」幹部…………………………21
(三) 參與「台灣勞動運動統一聯盟籌備委員會」25
(四)擔任《伍人報》地方委員…………………… 28
二、 高雄旗山時期(1935-1945)……………… 29
第三節 黃石輝之文學交遊………………………… 31
一、 屏東時期(1914~1935) ……………………31
(一) 鄭坤五…………………………………………31
(二) 楊華……………………………………………36
(三)蕭永東………………………………………… 43
二、高雄旗山時期(1935~1945)…………………47
第三章 鄉土話文論戰中的黃石輝………………… 55
第一節 政治/社經/文化背景………………………55
一、政治環境…………………………………..… 55
二、 社經環境 ………………….…………...… 59
(一) 社會職業分布…………………………………59
(二) 經濟的資本主義化……………………………60
三、左翼思想的傳入…………………………..… 61
四、文化文學環境………………………………….64
(一) 文化環境………………………………….… 64
(二) 文學環境………………………………….… 65
第二節 一九三O年前後的台灣新文學運動……….68
一、文字改革運動………………………………….69
(一)白話文運動……………………………….……69
(二)羅馬字運動……………………………….……73
二、新舊文學論爭………………………………….76
(一)前期論爭(1924-1926)………………….… 76
(二)後期論爭(1926-1932)………………….… 79
第三節 鄉土文學與台灣話文論戰…………...… 81
一、黃石輝的文學理念………………… …………82
(一)鄉土文學理念………………….………...… 82
(二)台灣話文理念…………………………...… 87
(三)文學-社會的本土關懷………………….……92
二、鄉土文學與台灣話文論戰………………….…95
(一)第一期論戰(1930-1931)……………………95
1、 鄉土文學部分 ……………………………………95
2、 台灣話文部分 ……………………………………98
(二)第二期論戰(1932)…………………………103
(三)第三期論戰(1933~)……………………… 107
第四節 黃石輝提倡鄉土話文運動的影響……… 113
一、大眾化的書寫觀點……………………………114
二、第三文學的提倡………………………………116
三、台灣語式的文學創作…………………………119
四、民間文學的採集………………………………122
第四章 黃石輝之新文學創作 …………………… 125
第一節 文學評論創作 …………………… … 126
一、 平等思想與人道關懷 ………………… … 127
(一) 社會改造 ..…………………………………127
(二) 思想改造…………………………………… 132
二、 肯定漢詩的時代意義……………………… 134
三、 鄉土文學與台灣話文理念 …………………136
四、 其他……… …………………………………139
第二節 新詩創作… ………………………………140
第三節 小說創作………………………………… 147
一、民間故事再創作:<林大乾兄妹>…………147
二、台灣話文小說:<以其自殺,不如殺敵>…154
(一)作品內容……………………………………154
(二)主題思想……………………………………156
(三)藝術特色……………………………………161
1、人物情節 ……………………………161
2、藝術技巧 ……………………………163
第五章 黃石輝之漢詩創作……………… ………166
第一節 內容取材思想…………………………… 168
一、 寫景……………………… …………………170
(一) 鄉土景緻…………………… ………………170
(二) 自然風光……………………… ……………176
1、 天氣 ……………… …………… …………176
2、 山水 …………………………………………178
(三) 四季色彩……………………………… ……180
(四) 農漁風情………………………………… …183
1、 農村 …………………………… ………… 183
2、 漁家 …………………………………………184
二、 感懷………………………… ………………185
(一) 感於歲暮……………………… ……………186
(二) 感於季景………………………… …………188
(三) 感於人事…………………………… ………189
三、 詠人……………………………………… ……192
(一) 世間人相………………………………… …193
(二) 歷史人物…………………………………… 194
(三)人物側寫………………………………………195
四、 詠物…………………………………………… 198
(一) 器飾建築…………………………………… 198
(二) 草木花果…………………………………… 201
(三)鳥獸蟲魚………………………………………205
五、 敘事…………………………………………… 207
六、 應制酬唱……………………………………… 210
(一) 慶弔………………………………………… 210
(二) 送別………………………………………… 212
(三)應酬……………………………………………213
七、 雜採…………………………………………… 216
第二節 修辭手法……………………………… …220
一、 成語白話入詩………………………………220
(一)成語入詩 ………………… … …… 220
(二)白話入詩 …………………………… 223
二、新詞彙的運用 ………………………………225
三、轉筆技巧 ……………………………………227
第六章 結論……………………………………… 231
主要參考書目…………………………………………238
附錄一:黃石輝之生平寫作年表……………………245
附錄二:黃石輝之漢詩作品…………………………252

2-1 黃石輝參加礪社擊缽課題之詩作………………18
2-2 黃石輝參加其他詩社擊缽課題之詩作…………19
2-3 黃石輝、鄭坤五共同參加詩社擊缽狀況………34
2-4 黃石輝、蕭永東共同參加詩社擊缽狀況………44
3-1 台人重要之武裝抗日事件 ……………………58
3-2 1930臺人和日人的職業表………………………60
3-3 臺灣所產米和糖對日本的輸出情況 ………… 61
3-4 黃石輝等對台灣話文新字意見之比較…………105
4-1 黃石輝、夜潮、朱峰、連溫卿所記之林道乾故事比較 148
4-2 黃石輝所記林道乾故事之重要情節和夜潮、朱峰、連溫卿者相
較……152
5-1 黃石輝漢詩作品分類……………………………168
5-2 黃石輝八景詩和其他高屏八景相較……………172
5-3 黃石輝漢詩中引用成語入詩者……………… 221
5-4 黃石輝漢詩中的新詞彙……………………… 225
參考書目
(以下書目之編排乃以時間前後為標準)
一、黃石輝個人之作品
(一)漢詩:《台灣日日新報》、《台南新報》、《詩報》、《台灣文藝叢誌》《東寧擊缽吟》、《蕉城風雨》等。
(二)小說:
1、<以其自殺,不如殺敵>,1931/2/11(舊稿),重刊於文學台灣》第18期,1996/4。
2、<林大乾兄妹>,李獻璋:《台灣民間文學集》,台灣文藝協會,1936。
(三)新詩:<呈台灣文藝大會>,林越峰剪報,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所藏。(1934/5/8)
(四)文學評論文章:
〈婦女解放與社會前途〉,《台灣民報》144號,1927/2/13。
〈中國革命的前途〉,《台灣大眾時報》週刊創刊號,1928/5。
〈歡迎我們的勞動節〉,《台灣大眾時報》週刊第二號,1928/5。
〈「改造」之改造〉(一),《台灣大眾時報》第九號,1928/7。
〈「改造」之改造〉(二),《台灣大眾時報》第十號,1928/7。
〈思想的「統一」「善導」與聯合戰線〉,《台灣民報》第247號,1928/2/10。
〈「關於思想統一問題」,有望的思想統一觀─答小隱士問〉(一~四),《台灣民報》第256-259號,1928/4/14.21.28,5/5。
〈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伍人報》9∼11號,1930/8/16.?。
〈再談鄉土文學〉,《台灣新聞》,1931/7/24。
〈我的幾句答辯〉上、中、下,《昭和新報》,1931/8/15.22.29。
〈和點人先生談枝葉〉,《台灣新聞》,1931/9/3。
〈鄉土文學的再檢討---給克夫先生的商量〉,《台灣新民報》,1931/10/24。
〈給點人先生---為鄉土文學問題〉,《台灣新聞》,1931。
〈再答毓文先生〉,《台灣新聞》,1931。
〈替台灣文學說好話:祝《南音》發刊〉,《南音》創刊號,1932/1。
〈給郭秋生的信〉,《南音》一卷四號「台灣話文的新字問題」欄,1932/2。
〈言文一致的零星問題〉,《南音》1卷6號,1932/4。    
〈答負人〉,《南音》1卷8號,「台灣話文討論欄」,1932/6。
〈沒有批評的必要.先給大眾識字〉,《先發部隊》第1 號,「台灣新文學出路的探求」專欄 ,1934/7。
〈話匣子〉,《第一線》第一期,1935/1/6。
〈為臺灣詩人七大毛病翻舊案〉,《南方》150期,1942/4/6。
〈所謂「運動狂」的喊聲--給春榮克夫二先生--〉(上、中、下),林越峰剪報,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所藏。(《台灣新民報》,1933)
〈對『台灣話改造』的一商榷〉(一~四),《臺灣新聞》,?
〈最後的總清算〉,《臺灣新聞》,?
二、專書部分
(一)台灣漢詩、擊缽集
曾朝枝編:《東寧擊缽吟》前、後集,昭和9年(1934)3/30。
賴子清編:《台灣詩醇》前、後編,昭和10年(1935)6/9。
李漁叔:《三臺詩傳》,台北:學海,1976/7。
林文龍編:《台灣詩錄補遺》,台灣省文獻會,1979/12/31。
陳漢光編:《台灣詩錄》上、中、下,台灣省文獻會,1984/6/30再版。
賴子清編:《台海詩珠》,1982。
黃洪炎編:《瀛海詩集》上、中、下,台灣詩人名鑑刊行會。
(二)方志
黎澤霖等:《台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文化事業篇》,台灣省文獻
會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3。(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64
號)
徐坤泉、廖漢臣等:《台灣省通志稿˙卷六˙學藝志文學篇˙一、二
冊》,台灣省文獻會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3。(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64號)
廖漢臣等:《台灣省通志稿˙卷六˙學藝志文學篇˙第三冊》,台灣省文
獻會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3。(中國方志叢書˙台灣地區˙第
64號)
劉寧顏等:《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文化事業篇》,南投:台灣
省文獻會編印,1995/5/15。
戴書訓等:《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文學篇》,南投:台灣省文
獻會編印,1997。
陳文達編:《鳳山縣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輯,台北:大通書局,
1987。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三三輯,台北:大通書
局,1987。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十四輯,台北:大通書
局,1987。
屠繼善:《恆春縣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四輯,台北:大通書局,
1987。
劉良璧等:《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三輯,台北:大
通書局,1987。
(三)專著
李獻璋編著:《台灣民間文學集》,台灣新文學社,1936/6/13。
吳守禮:《近五十年來台語研究之總成績》,大立出版社,1955/5。
蔡培火等著:《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71。
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編:《台灣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王國璠、邱勝安編:《三百年來台灣作家與作品》,台灣時報社,1977/8。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遠景,1979。
李南衡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五˙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出版社,1979/3。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1980。
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台北:時報文化,1980/8/10。
姜宗倫:《古典文學辭格概要》,雲南:人民出版社,1984/11。
矢內原忠雄,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1985。
葉石濤:《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北:遠景,1985/6。
《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87/2/1。
王詩琅等譯:《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稻香出版社,1988年。
松永正義、若林正丈合著:《中日會診台灣》,廖兆陽譯,故鄉出版社,1988/6/25。
楊碧川:《日據時代台灣人反抗史》,稻香出版社,1988/11。
陳美妃:《台灣史研究論文集》,台灣史蹟研究中心出版,1988/12。
王乃信等譯:《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Ⅲ共產主義》,台北:創造,1989/6。(原《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臺後的治安狀況˙中卷》)。
王乃信等譯:《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Ⅳ無政府主義運動、民
族革命 運動、農民運動》,台北:創造,1989/6。(原《台灣總督府
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臺後的治安狀況˙中卷》)。
王乃信等譯:《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Ⅴ勞動運動、右翼運
動》,台北:創造,1989/6。(原《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
臺後的治安狀況˙中卷》)。
陳芳明:《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灣文學研究論文精選集》,台北:
前衛,1989/8/20,台灣版第一刷。
廖雪蘭:《台灣詩史》,台北:武陵,1989。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1989/3,增訂三版。
戈德曼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新華,1989/3。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1989/8。
胡民祥編:《台灣文學入門文選》,前衛,1989/10。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悲情》,派色文化,1990/1/1。
葉石濤:《走向台灣文學》,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0/3。
瑪麗˙伊凡絲著,廖仁義譯:《郭德曼的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1990/3。
蔣紹愚:《唐詩語言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5。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91/3。
劉登翰等主編:《台灣文學史》上、下,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1。
莊淑芝:《台灣新文學觀念的萌芽與實踐》,台北:麥田,1994/7/1。
周生亞:《古代詩歌修辭》,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4。
古遠清、孫光萱:《詩歌修辭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10。
梁明雄:《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1996/2。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7。
下村作次郎著,邱振瑞譯:《從文學讀台灣》,台北:前衛,1997。
呂興昌主編:《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台北:前衛,1998。
陳昭瑛:《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正中,1998。
呂西安˙戈德曼著,蔡鴻濱譯:《隱避的上帝》,天津:百花文藝,1998/5。
江寶釵:《台灣古典詩面面觀》,台北:巨流,1999。
許成章:《許成章作品集》,高雄:春暉,2000/6。
(四)學術論文
王文顏:《台灣詩社之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
陳美妃:《日據時期台灣漢語文學析論》,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1981。
廖祺正:《三十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1990。
黃琪椿:《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潮之關係初探(1927-1937)》,清華大學文學所中文組碩士論文,1994/7。
洪儀真:《三O年代和七O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的左翼思想及其背景之比較》,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5學年度。
陳丹馨:《台灣光復前重要詩社作家作品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5。
吳毓琪:《台灣南社研究》,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6。
劉麗卿:《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
三、期刊部分
施文杞:<對於台灣人做的白話文的我見>,《台灣民報》2卷4期,1924/3/11。
連溫卿:<語言之社會的性質>,《台灣民報》2卷19號,1924/10/1。
<將來之台灣語>,《台灣民報》2卷20、21號,1924/10/11、
21。
黃呈聰:<應該著創台灣特種的文化>,《台灣民報》3卷1號,1925/1/1。
連溫卿:<將來之台灣語>,《台灣民報》3卷4號,1925/2/1。
陳福全:<白話文適用於台灣否>,《台南新報》,1925/8/5。
蔡培火:〈台灣社會改造管見〉,《台灣民報》181∼184號,1927/11/6、13、20、27。
連橫:<整理台語之頭緒>,《台灣民報》288號,1929/11/24。
<台語整理之責任>,《台灣民報》289號,1929/12/1。
賴明弘:<做個鄉土人的感想>,《臺灣新聞》,1931/2/24。
廖毓文:<給黃石輝先生--鄉土文學的吟味>,《昭和新報》,1931/8/1,8/8。
林克夫:<鄉土文學的檢討--讀黃石輝君的高論>,《台灣新民報》,
1931/8/15。
朱點人:<檢一檢「鄉土文學」>,《昭和新報》,1931/8/29。
郭秋生:<建設「台灣話文」一提案>,《臺灣新聞》,1931/7。
郭秋生:<建設「台灣話文」一提案>,《台灣新民報》379-380號,1931/8/29。
黃純青:<台灣話改造論>,《臺灣新聞》,1931/10/15。
鄭坤五:<就鄉土文學說幾句>,《南音》1卷2期,1932/1。
陳逢源:<對於台灣舊詩壇投下一巨大的炸彈>上、下,《南音》1卷2、3期,1932/1、2。
負人:<台灣話文雜駁>一~五,《南音》1卷1、2、3、4、7,1932/1~4。
郭秋生:<再聽阮一回呼聲>,《南音》1卷9、10合刊,1932/7。
吳坤煌:<論台灣的鄉土文學>,《福爾摩莎》2期,1933/12/30。
廖漢臣:<新舊文學之爭--台灣文壇一筆流水帳>,《台北文物》3卷2、3期,1954/8/20、12/10。
黃得時:<台灣新文學運動概/觀>,《台北文物》3卷2、3期,4卷2期,
1954/8/20、12/10,1955/8/20(原文未刊完)。
廖漢臣:<台灣改革文字運動史略>,《台北文物》3卷3期、4卷1期,
1954/12/10,1955/5。(之後又分成四部分分別發表於《政治建
設》創刊號~4期,1960/10/25~12/25。)
廖漢臣:<台灣文學年表>,《台灣文獻》15卷1期,1964/3/27。
王詩琅:<日據時代的台灣文學>,《臺灣文藝》3期,1964/10。
葉石濤:<台灣的鄉土文學>,《文星》97期,1965/11/12。
陳少廷:<五四與台灣新文學運動>,《大學雜誌》53期,1972/5。
林載爵:<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的回顧>,《文季》3期,1974/5。
葉石濤:<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夏潮》2卷5期,1977/5。
吳文星:<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卷3期,1979/9/15。
塚本照和:<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管見>,張良澤譯,《台灣文藝》69期,1980/10。
陳民耿:<詩社詩鐘˙大唱小唱>,《中外雜誌》31卷6期,1982/6。
劉遠智:<台灣詩社的淵源與流衍>,《台北文獻》59卷60期,1982/6。
宋冬陽(陳芳明):<先人之血,土地之花>,《臺灣文藝》88期,1984。
文訊月刊編輯部:<現階段台灣傳統詩社概況>,《文訊月刊》18期,1985/6。
王文顏:<光復前台灣詩社的時代價值>,《文訊》18期,1985/6。
黃志民:<詩社活動現象及其意義>,《文訊月刊》18期,1985/6。
李獻璋:<台灣鄉土話文運動>,《臺灣文藝》102期,1986/9。
陳少廷:<對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史的幾點看法>,《文學界》24期,1987。
胡民祥:<舌尖與筆尖合一>,《臺灣新文化》15期,1987/12。
黃得時:<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學運動>,《歷史、文化與台灣》,台灣風物,1988。
松永正義:<關於鄉土文學論爭>,《台灣學術研究會誌》第4期,1989/12/25。
簡錦松:<五四與日據時期臺灣傳統詩壇>,《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台灣學生,1990/4。
呂正惠:<中國新文學傳統與台灣現代文學>,《新地文學》1卷1期,1990/4/5。
河原功作,葉石濤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文學台灣》1、2、3期,1991/12/15;1992/3/25;1992/6/25。
葉石濤:<台灣文學本土化是必然途徑>,《文學台灣》4期,1992/9。
陳國威:<台灣詩社初探>,《壢商學報》2期,1994/5。
黃琪椿:<日治時期社會主義思潮下之鄉土文學論爭與台灣話文運動>,《賴和及其同時代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1994/11/25-27。
施 淑:<書齋、城市與鄉村--日據時代的左翼文學運動及小說中的左翼知識分子>,《文學臺灣》15期,1995/7。
許俊雅:<再議三十年代臺灣的鄉土文學論爭>,《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卷,p122-139,1996/3。
彭小妍:<文學典律、種族階級與鄉土書寫--張我軍與台灣新文學的起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期,1996/3。
呂興昌:<頭戴台灣天,腳踏台灣地--論黃石輝台語文學兮觀念佮實踐>,收於《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台北:前衛,1998。
呂興昌:<論鄭坤五的「台灣國風」>,收錄於胡萬川編:《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政府文化處,1998/6/10。
陳芳明:<現代性與本土性:以《南音》為中心看三O年代台灣作家與民
間想像>,收錄於胡萬川等編:《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
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12/20。
羅景川:<台灣鄉土文學先進鄭坤五先生及其代表作《鯤島逸史》>,收
錄於東海大學中文系編:《台灣古典文學與文獻研討會論文集》,台
北:文津,1999/1。
施懿琳:<清代宦遊與在地詩人的台灣意象>,詩/歌中的台灣意象--第
二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南:成功大學,2000/3/11、12。
四、日據時期的報刊雜誌
《台灣日日新報》,台北,1898年創刊。
《台南新報》,台南,1898年創刊。
《台灣文藝叢誌》,台灣文社,1920/1/1創刊。
《台灣青年》,東京,1920-1922年,共18期。(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台灣》,東京,1922-1924年,共19期。(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台灣民報》,1923/4/15~。(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台灣新民報》1930/3/29~(週刊);1932/4/15~1932年底(日報)。(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台灣詩薈》,連橫編撰,台北,1924-1925年,共22期。
《南音》,1932年元月創刊。(新文學雜誌叢刊1,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人人》,江器人、楊雲萍創辦,1925/3/11、12/31,共二號。(新文學
雜誌叢刊2,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福爾摩沙》,台灣藝術研究會,1933/7/15創刊。(新文學雜誌叢刊2,
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先發部隊》,台灣文藝協會,機關報第一號,1934/7/15創刊。(新文
學雜誌叢刊2,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第一線》,台灣文藝協會,機關報第二號,1934/7/15創刊。(新文學
雜誌叢刊2,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台灣文藝》,台灣文藝聯盟,1934/11/5創刊。(新文學雜誌叢刊,東
方文化書局複刊)
《台灣新文學》,楊逵:台灣新文學社,1935/12/28創刊。(新文學雜誌
叢刊6,東方文化書局複刊)
《三六九小報》,1930/9/9-1935/9/9,共479號。(成文出版社複刊)
《台灣大眾時報》,1928/5/7創刊,共十號。(台北南天書局複刊,
1995/8)
《新台灣大眾時報》,1930/12/11創刊,共五號。(台北南天書局複刊,
1995/8)
《詩報》,1936創刊。原由桃社周石輝負責,後由張朝瑞接辦,牽至基隆
發行。
林越峰先生剪報,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所藏。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