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中部碑文集成》,南投:省文獻會,1994年。
何培夫主編,《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彰化縣篇》,台北:台灣分館,1997年。
吳德功,《割台三記.讓台記》,台北:台灣銀行,1959年。
吳德功,《戴案記略;施案記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吳德功先生全集),南投:省文獻會,1992年。
崑岡等修;吳樹梅等纂,《欽定大清會典》(《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794本)卷三十,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洪棄生,《瀛海偕亡記》,台北:台灣銀行,1959年。
洪繻,《洪棄生先生全集 寄鶴齋詩集》,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唐贊袞,《台陽見聞錄》,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陳培桂修,《淡水廳志》,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華文書總編輯部編,《明清歷科進士題名錄》,台北:華文,1969年。
連橫,《台灣通史》(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集),卷三十五,列傳七,孝義列傳,台北:大通,1984年。
鄧傳安、陳盛韶,《蠡測匯抄 問俗錄》,北京:新華書店,1983年。
蔣師轍,《台灣通志》,南投:省文獻會,1993年。
劉銘傳,《劉銘傳撫台前後檔案》(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七集),台北:大通,1984年。
賴熾昌,《彰化縣志稿.人物志》,台北:成文,1983年。
鷹取田一郎,《台灣列紳傳》,台北:台灣總督府,1916年。
日本人物辭典編纂委員會,《日本人物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王詩誏譯,《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台北:稻鄉,1988年
台中州郡所編,《台中州要覽》大正8年,台北:成文,1970年。
台中州郡所編,《台中州要覽》昭和2年,台北:成文,1970年。
台中州役場,《台中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台中:台中州,昭和7年。
台中州教育課,《台中州社會事業要覽》昭和六年,台中:台中州,昭和8年。
台中州,《台中州報國總動員彙報》,台中:台中教化聯合會,昭和15年。
台中州,《台中州社會教育要覽》昭和十四年度,台北:盛進商事株式會社,昭和15年。
台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台灣人士鑑》,台北:該社,昭和9年。
台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台灣人士鑑》,台北:該社,昭和12年。
台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台灣人士鑑》,台北:該社,昭和18年。
台灣教育會,《教育沿革志》,台北:該會,昭和14年。
台灣總督府編,《台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16年,台北:台灣時報。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灣鹽專賣志》,台北:台灣日日新報,大正14年。
台灣總督府,《台灣社會事業關係法規》,台北:小塚本店,昭和3年。
北川正勝,《梧棲港築港事業計劃書》,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昭和12年。
竹本伊一即編,《台灣會社年鑑》,台灣經濟研究會,昭和10年。
佐籐眠洋,《台中州下產業組合要覽》,台中出版協會,昭和7年。
林品桐等編譯,《台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3輯,明治28年乙種永久第2卷第2門敘勳,南投:省文獻,1993年。
林資修,《南強詩集》(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10),台北:龍文,1992年。
林資銓,《仲衡詩集(上)》,(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8),台北:龍文,1992年。
柴田準,《石原產業海運株式會社創業二十年史》,神戶:石原海運株式會社,昭和十六年。
宮崎健三編,《全島實業大會展望》,台北:全島實業展望發行所,1937年。
連雅堂編,《台灣詩薈》第五號,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印行,1977年。
鹿港街役場,《鹿港街役場調查》,大正13年。
鹿港街役場編,《鹿港街街勢要覽一覽表》,昭和4、7、9、12年。
鹿港街役場,《鹿港鄉土誌》,昭和5年。
鹿港義濟會,《鹿港義濟會》,彰化:鹿港義濟會,昭和9年11月。
鹿港第一公學校,《創立四十週年誌》,鹿港:該校,昭和13年。
彰化郡役所編,《彰化郡管內概況》,昭和10年。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傅錫祺,《鶴亭詩集(上)》(台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二輯10),台北:龍文,1992年。
丁守真編,《丁協源家譜》,台北:寵思企業,1997年。
王良行,《鹿港鎮志‧經濟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
《台灣省政府公報》1947年12月4日,中興新村:台灣省政府秘書處。
全民日報社,《台灣省首屆參議員名鑑》,台北:該社,1951年。
台灣省文獻編輯委員會採集組,《彰化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9年。
林瑞明編,《賴和全集 雜卷》,台北市:前衛,2000年。
吳文星,《鹿港鎮志‧人物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
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上冊,彰化市:彰縣文化,1996年。
莊幼岳編,《太岳詩草》,台北:莊幼岳印,1968年。
莊景輝編,《陳埭丁氏回族宗譜》,香港:綠葉教育,1996年。
莊英章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姓氏篇,南投:省文獻會,1997年。
莊英章,《鹿港鎮志‧氏族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
張哲郎總編纂,《北斗鎮志》,北斗鎮:彰化縣北斗鎮公所,1997年。
郭行健總纂,《環球郭氏宗譜》,第三輯,台北:台北郭氏宗親會,1987年。
陳一仁採集整理,《鹿港地區古文書》,鹿港:鹿港文教基金會,1993年。
陳逸雄編,《陳虛谷選集》,台北:自立晚報,1985年。
陳逸雄編,《陳虛谷選集》,彰化:彰化文化中心,1997年。
黃淵泉編纂,《重修台灣通省志稿》卷十<藝文志著述篇>,洪棄生之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1993年。
蔡謀海、江萬哲主編,《蔡氏族譜》,台中:新遠東。
薛月順,《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二)》,台北:國史館,1998。
戴瑞坤,《鹿港鎮志‧藝文篇》,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
二、報章雜誌
《台中州報》1265號,台中州,1935年。
《台灣日日新報》大正10年~昭和14年。
《台灣新報》明治29年8月6日。
《台灣民報》大正12年~昭和5年。
《台灣新民報》昭和5年~昭和9年。
《南音》第1卷第9號、10號合刊,昭和7年7月25日。。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卷2期、2卷4期。
《台灣新生報》1949年4月16日。
《中央日報》1996年3月3日。
三、專書
丁玉熙,《丁玉熙書法回顧展作品集》,台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7年。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與理論研究室,《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護研究》,中壢: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1987年。
王詩琅,《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圖書,1980年。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1997年。
司馬嘯青,《台灣五大家族》,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司馬嘯青,《辜振甫家族》,台北:玉山社,1998年
左羊出版社編,《鹿港懷古(鹿港老照片徵集輯)》,鹿港:左羊出版社,1994年。
吉元昭治,《台灣寺廟藥籤研究》,台北:武陵,1990年。
杜聰明,《回憶錄》,作者自印,1972年。
李丕顯,《泉郊簡介》,鹿港:泉郊仁愛之家,1982年。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1999年。
李繼賢,《鹿港諺語釋說》,鹿港:鹿港文教基金會,1986年。
李乾朗,《彰化節孝祠調查研究》,台北市:大唐建築師事務所,1990年。
李筱峰,《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李奕興,《台灣傳統彩繪先賢-郭新林百歲紀念座談會手冊》,彰化:財團法人鄉土藝術文教基金會,1999年。
吳唅、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吳學明,《金廣福墾隘研究》,新竹:竹縣文化,2000年。
余光弘編,《鹿港暑期人類學田野工作教室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3年。
林柏維撰文,《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2:文化協會的年代》,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
林坤元,《七十自述》,鹿港:作者自印,1978年。
林坤元,《九十隨筆》,鹿港:作者自印,1991年。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台北市:自立晚報,1992年。
林會承,《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北:境與象,1983年。
林會承,《台灣傳統建築手冊 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1990年。
卓克華,《清代台灣的商戰集團》,台北:台原,1990年。
洪炎秋,《又來廢話》,台中:中央書局,1974年。
洪炎秋,《常人常話》,台中:中央書局,1974年。
施懿琳、楊翠合撰,《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彰化:彰縣文化,1997年。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高雄:春暉,2000年。
許雪姬編著,《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士訪談記錄》,台中縣豐原市:中縣文化,1998年。
鹿港文史工作室、鹿水民俗田野研究室、鹿港鄉土史料工作室等,《鹿港金和興街天公祭文化導覽手冊》,鹿港:鹿港金和興街公業玉皇大帝神明會,1996年。
《鹿港信用合作社五十週年紀念冊》,鹿港:鹿港信用合作社,1987年。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採訪記錄,《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台北:吳三連基金會,2000年。
程玉凰,《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國史館,1997年。
梁華璜,《台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究》,台北:稻鄉,2001年。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社會》,台北:允晨文化,1987年。
陳埭回族史研究編委會,《陳埭回族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陳慈玉,《臺灣礦業史上的第一家族.基隆顏家研究》,基隆:基降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
費孝通,《鄉土中國》,香港:三聯書店,1985年。
黃秀政,《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台灣商務,1992年。
黃秀政,《台灣史志論叢》,台北:五南,1999年。
黃朝進,《清代竹塹地區的家族與地域社會─以鄭林兩家為中心》,台北:國史館,1995年。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編,《辜顯榮翁傳》,臺北市:編者發行,昭和14年。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1967年。
葉大沛,《鹿谿探源》,台北:華欣文化,1990年。
葉大沛,《鹿港發展史》,鹿港:左羊,1997年。
葉榮鐘,《半路出家集》,台中:中央書局,1965年。
葉榮鐘,《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71年。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1995年。
趙佑志,《日據時期台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台北:稻鄉,1998年。
漢寶德,《鹿港古風貌之研究》,鹿港:鹿港文物維護地方發展企進委員會,1978年。
漢寶德,《鹿港古風貌維護區之研究》,鹿港:鹿港文物維護地方發展企進委員會,1981年。
蔡勇美、章英華,《台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1997年。
蔡啟譯;Lames W. Davidson原著,《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臺銀,1972年。
顏尚文、潘是輝,《嘉義賴家發展史》,南投:省文獻會,2000年。
織田萬,《清國行政法汎論》,台北:華世,1979年。
魏建猷,《中國近代貨幣史》,合肥:黃山書社,1986年。
瀨川昌久著,錢杭譯,《族譜:華南漢族的宗族‧風水‧移居》,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蘇籔雨、葉榮鐘、洪炎秋,《三友集》,中央書局,台中市:1979年。
山本禮子,《植民地台灣の高等女學校研究》,東京:多賀,1999年。
河原功,<佐藤春夫「殖民地の旅」の真相>,收於《台灣新文學運動の展開─日本文學との接點》,東京:研文,1997年。
Donald R. DeGlopper, Lukang, Commerce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四、學位論文
何賢皙,<台灣店屋間形式之象徵意涵>,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何淑宜,<明代士紳與通俗文化的關係─以喪葬禮俗為例的考察>,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倪漢忠,<鹿港傳統街屋的形態構成>,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施懿琳,<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施懿芳,<從郊行的興衰看鹿港的社經變遷─1661年-1943年>,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郭雅瑜,<歷史記憶與社群建構─以鹿港郭姓為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馮隆民,<國家政策與歷史過程中的民族文化─晉江市陳埭鎮回族社區調研>,廈門大學民族學碩士論文,1998年。
楊淑梅,<光復初期台灣的社會精英(1945-1949)>,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鐘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戴寶村,<近代台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年。五、期刊論文
丁玉書,<憶起普渡歌>,未刊稿。
丁守真譯;寺田隆信,<明代泉州回族雜考>抽印本,1986年4月,原載於《東洋史研究》,第42卷第4號。
丁瑞乾,〈洛津國小創立六十年有感〉,《洛津國小創立六十週年校慶專輯》,鹿港:洛津國小,1982年。
于志嘉,<日本の明清史界對「士大夫與民眾」問題之研究>,《新史學》第4卷4期,1993年12月。方豪,<鹿港之郊>,《現代學苑》,第3卷第9期,1972年。王爾敏、吳倫霓霞,〈儒學世俗化及對於民間風教之浸濡─香港處士翁什朝生平志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8期,1989年。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1995年。
沈驥,<鹿港詩人蔡穀仁>,《台灣風物》第25卷第3期,1975年。
李季樺,〈家族發展與世代交替:鹿港兩個家族個案的初步考察〉,《鹿港暑期人類學工作教室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3年。
李昭容,<從工匠到藝師─探尋鹿港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成就歷程>,未刊稿,2000年。
李孟茂,<清朝以前在台灣流通之貨幣>,《歷史月刊》,第69期,1993年10月。李冕世、黃典權,<清代台灣地區貨幣制度之研究>,收於《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三號,1976年7月。
吳文星,<日據時代台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第16卷第3期。林會承,<鹿港「店」概述>,收於鹿港文青會,《第二十五期鹿港采風研習營手冊》,該會:1998年。
范燕秋,<鼠疫與台灣公共衛生(1896-1917)>,《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第1卷第3期。
施添福,<天庾正供與鹿港飛帆─鹿港古蹟的歷史地理考察>,收錄於《五十年來台灣方志成果評估與未來發展學術研究會論文集》,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1999年5月27~28日。
柯塞(Lewis A Coser)文;邱澎生譯,<阿伯瓦克與集體記憶>,《當代》,第91期。
栗原純著、鍾淑敏譯,<台灣籍民與國籍問題>,收於《台灣文獻史料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省文獻會,2000年6月7~9日。
張炳楠,<鹿港開港史>,《台灣文獻》,第19卷第1期,1968年3月。
莊萬壽,<紀念一個做木師父誕生一百歲>,《台灣史料研究》第2期,台北:吳三連基金會。
莊景輝<泉州丁氏回族源流之一說考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3期。
莊景輝,<陳埭丁氏回族移民台灣的調查與研究>,香港:綠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許雪姬,<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歷史研究>,收入中原大學歷史與理論研究室,《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桃園:該室,1987年。
許雪姬,<台灣家族史研究及史料>,收錄於《台灣史與台灣史料(二)》,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5年。
許雪姬,<台灣家族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以霧峰林家的研究為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籌備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辦之「台灣史研究暨史料整理成果研討會」,1998年6 月1日。
許雪姬,<霧峰「一新會」的成立及意義>,《中台灣鄉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00年9月。
許達然,<清代最後的三次民變>,收於《第四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究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通識中心,2000年11月25~26日。
郭雅瑜,<鹿港白奇郭之聚落組織與傳說>,收於《鹿港文教基金會八十七年度大專獎學金得獎作品集》,鹿港:鹿港文教基金會,1999年。
黃宗智,<介於民間調解與官方審判之間:清代糾紛處理中的第三領域>,《民事審判與民間調解:清代的表達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黃得時,<辛酸五十年,淚血寫滄田─我與民族鬥士葉榮鐘先生>,《台灣文藝》革新第九號,1979年3月。
黃俊銘,<清末與日據時期亭仔腳相關法規的發展歷程─騎樓管理問題根源的探討>,《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
黃健敏,<台灣的古石坊>,《建築師》,1977年6月,台北:台灣省建築公會。
楊彥杰,<陳埭丁氏回族遷台及其家族文化的演變與發展>,《現代台灣研究》,1996年第4期(總16期)。
葉大沛,<鹿港「日茂行」林氏及「慶昌行」陳氏>,《台灣文獻》,第47卷第4期,1996年12月。
陳菽玲,<明清時期台灣書法作品的探討─從《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一書談起>,收於東海大學中文系,《明清時期的台灣傳統文學》(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第六次會議),2000年4月1日。
陳一仁,<日治時代鹿港港灣大事記>,《彰化文獻》第三期,未刊稿。
賴志彰,<彰化、大甲、台中三個城牆都市的意義與歷史變遷>,《中台灣鄉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2000年9月。
蔡懋堂,<回教在鹿港>,《台灣風物》,第30卷第1期,1970年3月。
蔡志展,<鹿港清代碑記及科名人物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第1期,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1994年。戴寶村,<梧棲港開發史研究─清代至日據時期>,《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鄭麗玲,<日治時代台灣戰時體制下(1937-1945)的保甲制度>,《台北文獻》直字第116期。
Dora Shu-fang Dien, “The Evolving Nature of Self-Identity across Four Levels of History”in Human Development 2000;43:1-18.
Phillip C.C. Huang,“‘Public Sphere’/‘Civic Society’in China? The Third Realm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pp.216-240 of Huang, ed. “‘Public Sphere’/‘Civic Society’in China? Paradigmatic Issues in Chinese Studies, Ⅲ,”Modern China 19. 2(April): 107-240.
六、丁家私家史料
( 一 ) 家譜:
1.丁玉熙《丁協源家譜》 (1956)
2.丁守真《丁協源家譜》 (1997)
( 二 ) 鬮書、重要書信與土地台帳
1.鬮書《孝子純良公派下長房鬮書》一件 (1893)
2.丁瑞圖《丁瑞圖朋友名片書》一本 (時間不詳)
3.丁瑞彬《重要文書類綴(第一號)》 (1933年至1938年)
4.丁瑞彬《存底書信(第二號)》 (1938年至1940年)
5.丁瑞彬《存底書信(第三號)》 (1940年至1945年)
6.丁瑞彬《瑞魚、瑞鉠、蔡壽石土地收支帳》 (1938年至1947年)
7.丁瑞彬《丁協源台帳》二本 (1935年至1945年)
8.丁瑞彬《丁協源土地徵收明細》 (1948年度、1949年度)
9.丁瑞彬《參考書類》 (1953)
10.丁瑞彬《台灣撚系工廠》 (1952年重要書信類綴)
( 三 ) 詩文集及著作品
1.丁寶光<對聯作品> (時間不詳)
2.丁寶光<論文習作集> (時間不詳)
3.丁寶光<孫太尊觀風課稿> (集書於1893年)
4.丁寶光<詩抄> (時間不詳)
5.丁寶光<吟香山館什作> (時間不詳)
6.丁寶光<史記本紀>抄錄 (時間不詳)
7.丁寶光<聖祖御批通鑑綱目全錄>抄錄 (時間不詳)
8.丁式周<蓮溪詩草>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9.張志良等編《丁母蔡太孺人百齡冥紀念冊》 (丁瑞鉠,1973)
10.丁思逸,《望仙詩文》 (高雄:作者自印,1979)
11.丁顏梅《歌集─運命》 (東京:短歌新聞社,1981)
12.丁顏梅,《國二つ》 (東京:石川書房,1981)
13.丁瑞鉠《懷恩感舊錄》 (丁瑞鉠,1986)
14.丁瑞乾,《酉山詩集》 (丁望仙編,1987)
15.丁顏梅《生涯の始末紀》 (台北:自立晚報,1990)
16.嶺月,《聰明的爸爸》 (台北:文經社,1993)
17.嶺月,《老三甲的故事》 (台北:文經社,1991)
( 四 ) 學歷證件
1.丁瑞圖「學經歷證書」二十二件
2.丁瑞彬「學經歷證書」一件
3.丁瑞雲「學經歷證書」五件
4.丁仲翹「學經歷證書」十五件
5.丁彩「學經歷證書」四件
6.丁秀珠「學經歷證書」三件
(五)丁家古照片二百餘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