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上市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在上市初期是否具有異常報酬的現象,一直是過去數十年財務領域學者相當重視的研究課題。而國內外許多研究也支持IPOs上市初期具有異常報酬的現象,也提出許多因素去解釋IPOs存在異常報酬的現象。IPOs存在異常報酬的現象,在台灣針對上市股票之研究比比皆是,惟單獨針對新上櫃股票研究之文相當缺乏。本研究即針對台灣新上櫃股票是否具有異常報酬來探討,並以訊息傳遞理論嘗試來解釋此現象。本研究以1995.11~2000.6上櫃之股票,共213家進行實證研究,得到結論如下: 一、異常報酬部份 1.全體樣本期初12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25.91%。 2.電子股部份(101家)期初11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7.81%。 3.非電子股部份(112家)期初7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 20.16%。 4.多頭時期(103家) 期初12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21.17%。 5.空頭時期(110家) 期初6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16.47%。 6.多頭電子股部份(49家)期初14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3 37.90%。 7.多頭非電子股部份(54家)期初8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 19.48%。 8.空頭電子股部份(52家)期初8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 21.92%。 9.空頭非電子股部份(58家)期初3天顯著有異常報酬,平均異常報酬為 7.02%。 由上述結果可發現電子股較非電子股之股票具有較高之異常報酬。在多頭時期,電子股之異常報酬甚至高達37.90%。即使空頭之非電子股亦具有7.02%。由以上數據說明台灣上櫃股票在上櫃初期的確存在異常報酬現象。 二、影響異常報酬之因素 1.內部持股人比例和異常報酬呈正向影響。 2.公司規模和異常報酬呈正向影響。 3.公司年齡和異常報酬呈負向影響。 4.無法支持承銷價與異常報酬有任何影響。 5.無法支持承銷商聲譽與異常報酬有任何影響。 6.在空頭時期、空頭電子股與空頭非電子股三分組中,負債比率與異常報酬呈負向影響。其餘分組中無法支持負債比率與異常報酬有任何影響。 由以上分析得知,內部持股人比例、公司規模、公司年齡,不論是任何階段在0.05的顯著水準下,對於異常報酬都具有顯著的影響。投資人可藉由參考此三項指標,決定投資標的,以期獲得較高之異常報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