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王信智,「高雄市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研
究」,碩士論文,國文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高雄 (1993)。
2.方崇雄:「我國公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升學及就業意願調查
.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1979)
3.朱經明,「中部地區五專學生升學意願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中(1990)。
4.江文雄,「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師大書苑,台北(1996)。
5.吳清基,「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師大書苑,台北,(1998)。
6.余興全:「國中環境教材與學生環境問題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1984)7.李全仁,「醫事專科學校學生對繼續升學就讀技術學院保健相關科系之意願調查」,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
研究所,台北(1994)。
8.李京娜等,「台灣區職校學生升學意願調查之研究」,商業
職業教育,第五十二期第42-50頁(1993)
9.林文達,「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四十八期,第87-115頁,台北(1983)。
10.林清江,「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教育
研究所集刊,第22輯,第129-188頁(1980)。
11.周文欽,「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升學
志願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台北(1980)。
12.施貞仰,「企業人事人員對人力資源發展態度之研究」,碩
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台北(1990)
13.柯樹青,「台灣地區高工學生就業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台北(1979)
14.徐文雄,「影響台北市工職機械群畢業生就業因素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1991)。
15.徐啟樺等,「南港高工夜間部電機類群學生學業成績與升學
意願之關係研究」,南港高工學報,第十五期,第75-104頁(1997)。
16.孫志麟,「高職畢業生就業與升學狀況之分析」,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5期34-45頁,台北(1994)。
17.袁之琦、游恆山:心理學學名辭典,五南出版社,台北(19990)
18.路君約:心理學、中國行為科學社。(1970)
19.陳瑞和、吳淑鶯,「二年制工專學生升學與就業意願調查研
究」,勤益學報,第十一期,第189-203頁(1993)。
20.陳建宏,「我國高職工科學生升學意願及升學選擇之背景因
素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
所,台北(1993)。
21.陳瑞豐,「工職畢業生直接升學意願調查分析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1991)。
22.郭秋勳,「從勞動參與率、失業率及升學率探討我國高職學
生升學與就業意願」,工業教育學刊,第十八期,第110-118
頁(1981)。
23.郭秋勳,「高職學生升學與就業問題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5頁,台北(1994)。
24.許嘉音,「台南家專家政科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向影響
因素之研究」,台南家專學報,第十五期,第233-254頁
(1996)。
25.彭台臨,「台灣區職業教育問題」,教育研究雙月刊,第35
期,第16~23頁。
26.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書局,台北,(1989)。
27.曾慧敏,「新世紀高職教育的衝擊與發展」,教育資料文摘,第四十卷,第二期,第68-85頁。
28.黃光明,「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生自我概念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1993)29.黃安邦譯:社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0)
30.楊國樞: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1988)
31.潘文安:職業指導,中華書局,台北(1941)
32.鄭進丁、吳培源,「高雄市高職工科學生升學及就業意願之調查分析」,工業職業教育第三卷,高雄(1982)33.劉修祥、王明元,「台灣地區高職觀光科應屆畢業生升學
.意向與態度之探討」,第九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
,第399~406頁,雲林(1994)
34.劉修祥、王明元,「台灣地區二專觀光科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與態度之探討」,高雄工商專校學報,第二十四期,第333-345頁,高雄(1994)。35.劉修祥、陳麗文,「高雄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應屆畢業生升
學意向與態度之探討」,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
九期,第435-445頁,高雄(1999)。
36.劉修祥、黃淑貞、陳麗文,「台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應屆
畢業生升學意向與態度之探討」,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
,第三十期,第1-13頁,高雄(2000)
37.劉俊豪「國中學生升學選校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
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1984)。
38.蔡惠華,「影響高屏地區公私立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
因素探討」,技術學刊,第十三卷,第二期,第187-196
頁台北(1998)。
39.蔡子安,「高職資料處理科畢業生就業與升學意願影響因
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
竹(1993)。
40.蔡惠華、簡正儒,「影響專科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因素之
探討」,技術學刊,第十四卷,第三期,第471-478頁,台北(1999)。
41.簡淇淙、倪紹仲,「專科學科校醫務管理科學生升學及就
業意願之研究」,華醫學報第八期,第139-151頁,台北
(1998)。
42.游景新,「台灣地區商業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意願及
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
育研究所,彰化(1997)。
二、英文部份
1、 Anger, C.M (1974), Where College Are and Who Attends,
New York: McGrawHill
2、 Brown, W. L. (1984). West Indian youth in metro Toronto: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home and school related variables on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05), 1624A.
3、Bowles, G., & Nelson, V. I. (1974). The inheritance of IQ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reproduction of economic inequalit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6(1), 39-51.
4、Chilman, C., Growing up poor, Washington, D.C. :Welfare
Administration Publication, No. 13, 1966.
5、Cutright, P., students Decision to Attend College, Journal of Education Sociology, Vo 1. 33: 6, Fed. , 1960, pp. 292-299.
6、Evans, N. R. & Herr, E. L. (1978). Foundation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cceed.Columbus: Merril P.2, p.38.
7、Gordon T.R. Anderson, Longma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Longman Inc., pp.65.1984.
8、Hearn, J.C. (1984). The relative roles of academic, ascribed,and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in college destin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57, 22-30.
9、Hill, g.,”College proneness: A quidance problem”,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vol.20:3, 1954,pp.70-73.
10、Jsewell W.H., Community of Residence and College Pla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9:1, Fed, 1964, pp.24-38.
11、Sewell, W.H., & Shah, V.P. (1968). Parents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33(2), 19-20.
12、Purkey, W.W., Self-concept and School Achievement,
N.J. :Prentice-Hall,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