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30 16: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敏瑄
論文名稱: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林聰明林聰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5
中文關鍵詞:唐代小說佛教果報地獄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7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筆者嘗試在前賢的研究基礎上,透過思想、內容的整理歸納後,作綜合性的探討。本論文共分六章,其章節安排及研究方法,重點陳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此章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及資料範圍;其次論述隨佛教興盛,果報、地獄思想逐漸盛行,故至唐代,小說中頗多反映佛教果報、地獄觀之作品。
第二章則是論述佛教傳入前的冥界思想。先述先秦與漢代人的冥界觀,以明在佛教傳入中國前,先民對當時死後世界之看法,所得結論則為佛教傳入前尚無地獄思想,地獄為佛教引進來的觀念。
第三章則是論述佛教傳入後的冥界思想。首先論述佛教興起的時代背景,及果報、地獄思想盛行之因,以明唐代小說家創作的時代背景;再分別論述中土與佛教之果報觀念,再比較二者之差異,以闡明佛教果報定律能深植民心,取代傳統果報觀之因;緊接著闡明佛教地獄觀與果報觀之緊密關係,並分析佛教地獄觀傳入中國後之演化發展、內涵義理與外在型制等特點。
第四章則是以作品為中心,整理與歸納出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之敘事模式。首先以《太平廣記》為主,輔以前賢研究唐代的專著,歸納出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之敘事結構,再分別論述果報、地獄類小說的敘事類型。
第五章則是分析唐代小說果報地獄觀之藝術表現。分由小說的敘述內容、敘事時間、敘事視角、人物刻劃等角度切入,分析出唐代佛教果報地獄類小說雖外在宣揚佛家的「果報輪迴」、「地獄罪報」觀,但內在卻隱含著儒家的道德思想標準。
第六章則為結論。綜合全文研究成果,以闡明唐代小說家運用佛教果報、地獄思想的創作意圖,及分析唐代果報地獄小說所反映的社會意義作結。
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資料範圍與章節安排……………..1
第一目 研究動機………………………………………………1
第二目 資料範圍………………………………………………2
第三目 章節安排……………………………………………….2
第二節 果報地獄思想隨佛教盛行……………………….. 3
第三節 唐代之果報地獄觀………………………………… 3
第一目 唐代論果報地獄之佛教典籍………………………… 4
第二目 唐代論果報地獄之小說……………………………… 5
第二章 佛教傳入前之冥界觀
第一節 先秦冥界觀…………………………………………10
第一目 春秋士庶之冥界觀…………………………………...11
第二目 戰國諸子之冥界觀…………………………………..18
第二節 漢代冥界觀…………………………………………26
第一目 人死後之歸處-天上或地下………………………..26
第二目 冥界主宰-泰山……………………………………..30
第三章 佛教傳入後之冥界觀
第一節 唐代佛教興起之歷史社會背景…………………34
第一目 帝王崇佛………………………………………………34
第二目 佛教思想普及……………………………………..…..37
第三目 文學與佛教關係密切…………………………………41
第二節 唐代佛教果報地獄觀盛行因素………………….45
第一目 中唐後政風敗壞……………………………………....46
第二目 藩鎮割據擁兵自重……………………………………50
第三目 宦官把持朝政…………………………………………54
第四目 受胡風輸入影響………………………………………56
第五目 婦女地位提高…………………………………………59
第三節 果報觀………………………………………………..65
第一目 因果報應之定義……………………………………..65
第二目 中土傳統果報觀……………………………………. 66
第三目 佛教果報觀…………………………………………..74
第四節 地獄觀………………………………………………81
第一目 佛教地獄觀之發展………………………………….81
第二目 佛教地獄觀之特點………………………………….83
第四章 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之敘事模式
第一節 敘事結構……………………………………………..88
第一目 實錄筆法………………………………………………88
第二目 開頭介紹姓名、籍貫、出身………………………. ..89
第三目 標注年號……………………………………………....91
第四目 結尾註明故事來源……………………………………92
第五目 結尾有議論化傾向……………………………………95
第二節 果報類故事之模式…………………………………98
第一目 善因與惡因………………………………………….. .98
第二目 善因善報故事之敘事模式…………………………..109
第三目 惡因惡報故事之敘事模式……………………….…125
第三節 地獄類故事之模式…………………………...160
第一目 地獄類故事之敘事模式……………………………161
第二目 唐代佛教地獄故事之特點…………………………191
第三目 唐代佛教地獄故事與六朝志怪地獄故事之同異….199
第四目 唐代佛教地獄故事與佛教典籍之差異…………….204
第五章 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之藝術表現
第一節 現實與幻想夾雜的敘事內容…………………...216
第二節 順敘與倒敘並重的敘事時間…………………..219
第一目 順敘………………………………………………….219
第二目 倒敘………………………………………………….220
第三節 第三人稱的全知敘事視角………………………222
第四節 豐富多樣的人物刻劃…………………………….224
第一目 白描敘述……………………………………………..225
第二目 情節展現……………………………………………..226
第三目 以景托人……………………………………………..227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所反映之社會意義
第一目 顯露世間橫暴不平之事……………………………229
第二目 人民從現世利益觀點信奉佛教……………………231
第二節 唐代佛教果報地獄小說之創作目的…………232
第一目 揭露社會現實………………………………………232
第二目 勸戒人心……………………………………………233
引用參考書目…………………………………………………….235
引用參考書目
壹、原典
一、佛教典籍
•《大正新脩大藏經》正編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7出版(以下簡稱大正藏)
《長阿含經》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大正藏第1冊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瞿曇共法智譯 大正藏第1冊
《分別善惡報應經》 宋•天息災撰 大正藏第1冊
《般泥洹經》 失譯 大正藏第1冊
《佛般泥洹經》 西晉•白法祖譯 大正藏第1冊
《增壹阿含經》 東晉•僧伽提婆譯 大正藏第2冊
《六度集經》 三國吳•康僧會譯 大正藏第3冊
《過去現在因果經》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大正藏第3冊 
《出曜經》 前秦•竺佛念譯 大正藏第4冊
《大般涅槃經》 北梁•曇無讖譯 大正藏第12冊 
《無量壽經》 曹魏•康僧鎧譯 大正藏第12冊
《占察善惡業報經》 隋•菩提燈譯 大正藏第17冊
《十不善業道經》 宋•日稱等譯 大正藏第17冊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東漢•安士高譯 大正藏第17冊
《正法念處經》 北魏•菩提流支譯 大正藏第17冊
《大田比婆沙論》 唐•玄奘譯 大正藏第27冊
《高僧傳》 梁•慧皎撰 大正藏第50冊
《弘明集》 梁•僧祐撰 大正藏第52冊 
《廣弘明集》 唐•道宣撰 大正藏第52冊 
《法苑珠林》 唐•道世撰 大正藏第53冊 
二、四部典籍
《少室山房筆叢》 明•胡應麟 世界書局 1963、4出版
《日知錄》 清•顧炎武撰 明倫出版社 1970出版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唐•釋慧立撰 廣文書局 1970、12再版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 洪氏出版社 1975、11出版
《舊唐書》 後晉•劉日句等撰 洪氏出版社 1975、11出版
《酉陽雜俎》 唐•段成式撰 世界書局 1977出版 (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278冊)
《顏氏家訓》 北齊•顏之推撰 清•趙曦明注 盧文弨補注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4臺一版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編撰 胡三省注 金川出版社 1979、11再版
《唐詩紀事》 計有功撰 臺灣中華書局 1981出版
《全唐文》 清•董誥等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3出版
《歷代職官表》 清•永瑢等奉敕修纂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出版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02冊)
《唐律疏議》 唐•長孫無忌等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出版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2冊)
《古今注》 晉•崔豹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出版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0冊)
《管子》 周•管仲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出版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9冊)
《樂府詩集》 宋•郭茂倩輯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出版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47冊)
《次山集》 唐•元結撰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出版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1冊)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輯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9出版(四部刊要)
《墨子閒詁》 清•孫詒讓撰 世界書局出版 1986、10出版
《太平廣記》 宋•李昉等編 文史哲出版社 1987、5再版
《全唐詩》 清聖祖御定 文史哲出版社 1987、12出版 
《唐會要》 宋•王溥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1出版
《太平經合校》 王明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92、3四刷
《周易》 魏•王弼、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 (十三經注疏本)
《尚書》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等正義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  (十三經注疏本)
《詩經》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等正義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十三經注疏本)
《禮記》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 (十三經注疏本)
《左傳》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等正義 唐•陸德明釋文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 (十三經注疏本)
《論語》 魏•何晏等注 宋•邢昺等疏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十三經注疏本)
《孟子》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藝文印書館 1997、8初版三刷 (十三經注疏本)
《抱朴子》 晉•葛洪撰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8初版
《史記》 漢•司馬遷撰 藝文印書館 影印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出版年不詳
《前漢書》 漢•班固撰 中華書局 出版年不詳 (四部備要本)
貳、專著
一、
《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 李杜 聯經出版社 1978、11初版
《人生之體驗續編》 唐君毅 學生書局 1980出版。
《中國古代宗教初探》 朱天順 谷風出版社 1986、10出版。
《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 蕭登福 學生書局 1989、11出版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蕭登福 文津出版社 1990、8出版
《中國鬼文化》 徐華龍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出版
《中國善惡報應習俗》 劉道超 文津 1992初版
《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 蒲慕州 聯經出版社 1993出版
《墨家哲學》 蔡仁厚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3、3出版。
《中國民間宗教史》馮佐哲、李富華 文津出版社 1994、4初版
《中國宗教過去與現在》 湯一介主編 淑馨出版社 1994、6初版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研究》 康韻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994、6初版
《中國哲學的特質》 牟宗三 學生書局 1994、8出版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徐復觀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4十一刷
《戒律學綱要》 聖嚴法師 法鼓文化公司出版 1995、5修訂版五刷
《中華道教寶典》 李剛、黃海德 中華道統出版社 1995、5出版
《道佛十王地獄說》 蕭登福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6、9出版
二、
《中國婦女生活史》 陳東原 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 1965出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下) 湯用彤 鼎文書局 1985三版
《中國通史》 傅樂成 大中國圖書公司 1986、9四版
《隋唐及五代佛教史》 湯用彤 慧炬出版社 1986、12初版
《中國文明史》(一) 地球編輯部 地球出版社 1991出版&
《中國佛教史》 郭朋 文津出版社 1993、7初版
《中國佛教史概說》 野上俊靜等著 釋聖嚴譯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
11出版
《中國佛教史》 鎌田茂雄著 關世謙譯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5、9出版
《隋唐史》 王壽南 三民書局 1986出版
三、
《唐代佛教寺院與經濟問題》 道端良秀著 李孝本譯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第 9 冊 大乘文化基金會出版 1980、10月初版
《中國佛教人物與制度》 呂澂等著 彙文堂出版社 1987初版
《佛教與中國文化》 趙樸初、任繼愈等著 國文天地 1990、3初版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方立天 桂冠圖書公司 1990、6初版一刷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 林安弘 文津出版社 1992、11初版
《唐代後期儒學的新趨向》 張躍 文津出版社 1993、4初版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 鄧小軍 文津出版社 1993、9初板。
《中國佛教文化論稿》 魏承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3三刷
《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 程國賦 文津出版社 2000、2初版一刷
四、
《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 王壽南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9出版
《唐代政治史論集》 王壽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7、7初版
《漢唐史論集》 傅樂成 聯經出版社 1981、6二刷
《唐代政治制度研究》 陳炳天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5初版
《唐代文苑風尚》 李志慧 文津出版社 1989、7出版
《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 向淑雲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1、11初版一刷
《唐人大有胡氣--異域文化與風氣在唐代社會的傳播與影響》 管士光 中
國農村讀物出版社 1992、7初版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陳寅恪 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二版 1994出版
五、
《唐人小說研究》 王夢鷗 臺北藝文 1971、12出版
《唐人小說研究》(二集) 王夢鷗 臺北藝文 1973、3出版
《唐人小說》 汪辟疆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10出版
《唐人小說研究》(三集) 王夢鷗 臺北藝文 1974、11出版
《唐代傳奇研究》 祝秀俠 臺北文化大學 1982出版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四)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
聯經出版社 1982、4初版
《小說結構美學》 木鐸出版社編 1988、9初版
《佛教與中國文學》 孫昌武 東華書局 1989、12初版
《佛教文學對中國小說的影響》 釋永祥 佛光出版社 1990初版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陳平原 久大文化 1990、5初版
《唐代小說史話》 程毅中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0、12初版一刷
《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 蔣述卓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初版二刷
《小說美學》 路志平、吳功正 五南出版社 1993、11初版一刷
《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上、下) 李劍國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3、12出版
《小說創作隱性邏輯》 王克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4初版一刷
《唐代小說研究》 劉開榮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5出版
《中國文言小說史》 吳志達 齊魯書社 1994、9出版
《六朝佛教志怪小說研究》 薛惠琪 文津出版社 1995、2初版一刷
《中國傳奇小說史話》 陳文新 正中書局 1995、3初版
《中國筆記小說史》 吳禮權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5初版
《唐人小說校釋》 王夢鷗 台北正中  1996出版
《小說技巧》 傅騰霄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4初版一刷
《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 劉良明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7、1初版
《漢魏六朝小說史》 王枝忠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6初版
《隋唐五代小說史》 侯忠義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6初版
《唐代小說嬗變研究》 程國賦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7、7出版
《佛教與文學的系譜》 周慶華 里仁書局 1999、9初版
《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 谷風出版社 出版年不詳
六、
《敦煌變文述論》 邱鎮京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4、10二版
《敦煌俗文學研究》 林聰明 東吳大學 1984、7初版
《敦煌遺書論文集》 王重民 明文書局 1985、9出版
《敦煌本佛說十王經校錄研究》 杜斗城 甘肅教育出版社 1989、12初版
《敦煌佛教文學研究》 曲金良 文津出版社 1995、10初版
參、論文 
一、期刊論文
泰山信仰研究 酒井忠夫著 金華譯 中和月刊 第3卷第10期 1964、10
出版
中國古代宗教思想研究 李杜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 第10期 1968、9出版
地獄觀念在中國小說中的運用和改變 量齋 純文學 第9卷第5期 1971、
5出版
夸父考-中國古代幽冥神話研究之一 王孝廉 大陸雜誌 第46卷第2期
1973、2出版
泰山主死亦主生說 陳槃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 第五一本第三份,1980出版
唐代佛道之爭研究 李斌城 世界宗教研究 1981第2期
靈魂與德性 錢穆 故宮學術季刊 第1卷第2期 1983出版
對墨子「天志」思想的剖析 譚風雷 世界宗教研究 1983第4期
論佛學在中國的演變及其對社會文化各方面的深刻影響(上、中、下) 蘇淵雷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3第4期~第6期
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 余英時 聯合月刊 第26期 1983、9出版
地獄之說與道德思想的研究 宋光宇 漢學研究通訊 第3卷第1期 1984、
1出版
古代宗教觀念中靈魂與肉體的關係 周慶基 世界宗教研究 1985第4期
論語中的鬼神觀 戴朝福 孔孟月刊 第24卷第1期 1985、9出版
佛教與唐代的文學 孫昌武 唐代文學研究 1985、10出版
中國古代的宗教與神話 龔鵬程 孔孟月刊 第24卷11期 1986、7出版
文學與宗教 張靜二 中外文學 第15卷第6期 1986、11出版
由漢世典籍及漢墓出土文物中看漢人的死後世界(上、下) 蕭登福 東方
雜誌 第20卷第11期~第12期 1987、5~6出版
漢魏六朝佛教之地獄說(上、下) 蕭登福 東方雜誌 第22卷第2期~第
3期 1988、8~9出版
試論唐代的宗教政策 李富華、董型武 世界宗教研究 1989第3期
佛教對中國文學及藝術的貢獻 田哲益 中國語文 第65卷第3期 1989、
9出版
六朝至唐代的他界結構小說 葉慶炳 臺大中文學報 第3期 1989、12出

論中國宗教文學的民族特徵 趙建新 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1第1期
佛教與中國文學-兼比較中國文學在佛教傳入前後之異同 李志夫 鵝湖 第17卷第12期 1992、6出版
《太平經》對善惡報應的再肯定-承負說 邢義田 國文天地 第8卷第3
期1992、8出版
中國傳統善惡範疇的發展歷程(上、下) 張立文 中國文化月刊 第156期~第157期 1992、10~11出版
淺談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季鳳文 世界宗教研究 第4期 1993出版
論死談生:話祁克果與莊子的生死觀(上、下) 陳俊輝 哲學與文化 第
20卷第6~7期 1993、6~7出版
因果報應論述評(上、下) 方立天 哲學與文化 第20卷第7期~第8期
1993、7~8出版
因果報應與宗教信仰 謝仲明 中國文化月刊 第166期 1993、8出版
莊子之鬼神觀 鄭志明 鵝湖月刊 第20卷第5期 1994、11出版。
俗講與講經文 林師聰明 中華文化學報第二輯 1995出版
敦煌寫卷《懺悔滅罪金光明經傳》初探 鄭阿財 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 1996、9出版
天堂與地獄:漢代的泰山信仰 劉增貴 大陸雜誌 第94卷第5期 1997、
5出版
試論唐武宗滅佛的原因 牛致功 中國文化月刊 第207期 1997、6出版
孔子的中心思想及其天道鬼神觀 劉光義 中國國學 第26期 1998、11
出版
中國思想史中之鬼神觀(上篇) 錢穆 新亞學報 第1期 出版年不詳
佛制與唐律對佛教徒的約制力-以毀謗三寶及盜毀三寶物為例 賴建成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第19期 中國歷史學會出版 出版年不詳
從冥律看我國的公道觀念 鄒文海 東海學報 第5卷第1期 出版年不詳
二、論文集論文 
佛教故實與中國小說 臺靜農 佛教與中國文學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9) 大乘文化出版社 1978、1初版 
佛教對中國小說的影響 張又文 佛教與中國文學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9) 大乘文化出版社 1978、1初版  
道德地因果報應 徐復觀 徐復觀雜文續集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1、
5出版
從比較角度看唐代小說特色-《太平廣記》與《三言》 潘銘燊 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文史哲出版社 1987、4初版
三、學位論文 
唐代小說敘錄 王國良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6出版
冥報記研究 片谷景子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1出版
廣異記研究 吳秀鳳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出版
佛家地獄說之研究 丁敏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出版
唐代志怪小說研究 鄭惠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出版
唐代傳奇所反映的唐代社會 許文惠 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9出版
唐代士人的價值觀:以唐人小說為研究範疇 謝淑慎 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1993出版
唐前果報系統的建構與融合 劉滌凡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出版
唐代傳奇與譬喻類佛典之關係研究 王昭仁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出版
唐代佛道思想小說研究 陳嘉麗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出版
唐代小說中婦女之社會地位研究 楊姍霈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2000出版
四、會議論文 
敦煌寫卷《持誦金剛經靈驗功德記》研究 鄭阿財 全國敦煌學研討會論文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1995年3月25日
六朝小說中的觀音信仰 孫昌武 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 1998年4月11、12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