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30 17: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洵慧
研究生(外文):emmychen
論文名稱: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研究
指導教授:宋建華宋建華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說文解字注聯綿字複舉字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研究論文摘要
  本篇論文以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一書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筆者撰作的動機、目的,以及研究方法,接著對於徐承慶之生平與成書之時代背景,作分析與歸納。
  第二章《說文解字注匡謬》之體例,共分為五小節,除了對於《說文解字注匡謬》五種版本作分析之外,再統計全書所匡之字數以及所引之群書,並針對《說文解字注匡謬》一書之內容加以分析。
  第三章《說文解字注匡謬》之理論及寫作特色分析,除了探討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一書對《說文》體例的認知,並進一步分析徐承慶撰作時的內容寫作特色提出討論,一共歸納出五項特色一、遣詞強烈,昌言排擊。二、旁徵博引,詳加考證。三、承繼錢說,以為發明。四、引用金石,以為佐證。五、不信唐人所引、所說。
  第四章結論,對於《說文解字注匡謬》作了全面的研究之後,筆者將《說文解字注匡謬》一書的成就與影響歸為一、詳於考訂,以正段說。二、喚起學者重視《說文》之研究與考訂。三、以金石文字作為研究考證的工具。三部份加以討論,最後以筆者之心得作為本篇論文之總結。
  整體說來,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一書是因段玉裁替《說文》作注時,往往言「依全書通例」,然實際上卻有改不盡改,或仍舊文的情況,反而造成《說文解字》一書的體例,更加紊亂不明,因此徐承慶便針對《段注》的這項缺點,加以匡正,其考證詳審、論證仔細,直指段注中的缺失,可以說是居功厥偉,並藉由對《段注》的匡正,更進一步加強對於《說文解字》本身體例的認知,不只是匡正段說,並能更深入地了解《說文解字》,故學者往往將《說文解字注匡謬》與王紹蘭之《說文段注訂補》一書相提比較。至於徐書最為人詬病者,為其強烈之評語,學者研究學問,應以事實證據為主,個人主觀之評論,仍應小心使用為是。
徐承慶《說文解字注匡謬》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研究方法‥‥‥‥‥‥‥‥‥‥‥‥‥‥‥‥‥‥‥1
第三節 作者生平、成書時代背景‥‥‥‥‥‥‥‥‥‥‥‥‥‥‥‥‥4
第二章 《說文解字注匡謬》之內容‥‥‥‥‥‥‥‥‥‥‥‥‥7
第一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流傳概況與版本異同‥‥‥‥‥‥‥‥7
 一、《說文解字注匡謬》之傳本‥‥‥‥‥‥‥‥‥‥‥‥‥‥‥‥‥‥‥‥7
 二、《說文解字注匡謬》各版本之異同‥‥‥‥‥‥‥‥‥‥‥‥‥‥‥‥‥8
第二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各卷字數統計‥‥‥‥‥‥‥‥‥‥‥10
第三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篇卷之排列方式‥‥‥‥‥‥‥‥‥‥12
第四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引證概況‥‥‥‥‥‥‥‥‥‥‥‥‥‥15
 一、引經‥‥‥‥‥‥‥‥‥‥‥‥‥‥‥‥‥‥‥‥‥‥‥‥‥‥‥‥‥15
 二、引通人‥‥‥‥‥‥‥‥‥‥‥‥‥‥‥‥‥‥‥‥‥‥‥‥‥‥‥‥21
 三、引群書‥‥‥‥‥‥‥‥‥‥‥‥‥‥‥‥‥‥‥‥‥‥‥‥‥‥‥‥24
第五節 術語例‥‥‥‥‥‥‥‥‥‥‥‥‥‥‥‥‥‥‥‥‥‥‥‥‥37
 一、訓、之訓‥‥‥‥‥‥‥‥‥‥‥‥‥‥‥‥‥‥‥‥‥‥‥‥‥‥‥37
 二、當訓‥‥‥‥‥‥‥‥‥‥‥‥‥‥‥‥‥‥‥‥‥‥‥‥‥‥‥‥‥38
 三、讀‥‥‥‥‥‥‥‥‥‥‥‥‥‥‥‥‥‥‥‥‥‥‥‥‥‥‥‥‥‥38
 四、渾言、析言‥‥‥‥‥‥‥‥‥‥‥‥‥‥‥‥‥‥‥‥‥‥‥‥‥‥42
 五、對文、散文‥‥‥‥‥‥‥‥‥‥‥‥‥‥‥‥‥‥‥‥‥‥‥‥‥‥42
 六、一曰‥‥‥‥‥‥‥‥‥‥‥‥‥‥‥‥‥‥‥‥‥‥‥‥‥‥‥‥‥43
 七、謂、謂之、之謂‥‥‥‥‥‥‥‥‥‥‥‥‥‥‥‥‥‥‥‥‥‥‥‥44
 八、同意‥‥‥‥‥‥‥‥‥‥‥‥‥‥‥‥‥‥‥‥‥‥‥‥‥‥‥‥‥45
第三章 《說文解字注匡謬》評述條例‥‥‥‥‥‥‥‥46
第一節 內容概要‥‥‥‥‥‥‥‥‥‥‥‥‥‥‥‥‥‥‥‥‥‥‥‥46
 一、字體與說解‥‥‥‥‥‥‥‥‥‥‥‥‥‥‥‥‥‥‥‥‥‥‥‥‥‥46
二、內容校勘‥‥‥‥‥‥‥‥‥‥‥‥‥‥‥‥‥‥‥‥‥‥‥‥‥‥‥47
三、理論分析‥‥‥‥‥‥‥‥‥‥‥‥‥‥‥‥‥‥‥‥‥‥‥‥‥‥‥48
四、其他‥‥‥‥‥‥‥‥‥‥‥‥‥‥‥‥‥‥‥‥‥‥‥‥‥‥‥‥‥53
第二節 內容釋例‥‥‥‥‥‥‥‥‥‥‥‥‥‥‥‥‥‥‥‥‥‥‥‥60
 一、一曰:便辭巧說,破壞形體‥‥‥‥‥‥‥‥‥‥‥‥‥‥‥‥‥‥‥60
 二、二曰:肊決專輒,詭更正文‥‥‥‥‥‥‥‥‥‥‥‥‥‥‥‥‥‥‥68
 三、三曰:依他書改本書‥‥‥‥‥‥‥‥‥‥‥‥‥‥‥‥‥‥‥‥‥‥76
 四、四曰:以他書亂本書‥‥‥‥‥‥‥‥‥‥‥‥‥‥‥‥‥‥‥‥‥‥82
 五、五曰:以意說為得理‥‥‥‥‥‥‥‥‥‥‥‥‥‥‥‥‥‥‥‥‥‥87
 六、六曰:擅改古書,以成曲說‥‥‥‥‥‥‥‥‥‥‥‥‥‥‥‥‥‥‥90
 七、七曰:創為異說,誣罔視聽‥‥‥‥‥‥‥‥‥‥‥‥‥‥‥‥‥‥‥92
 八、八曰:敢為高論,輕侮道術‥‥‥‥‥‥‥‥‥‥‥‥‥‥‥‥‥‥‥95
 九、九曰:似是而非‥‥‥‥‥‥‥‥‥‥‥‥‥‥‥‥‥‥‥‥‥‥‥‥98
 十、十曰:不知闕疑‥‥‥‥‥‥‥‥‥‥‥‥‥‥‥‥‥‥‥‥‥‥‥‥102
 十一、十一曰:信所不當信‥‥‥‥‥‥‥‥‥‥‥‥‥‥‥‥‥‥‥‥‥105
 十二、十二曰:疑所不必疑‥‥‥‥‥‥‥‥‥‥‥‥‥‥‥‥‥‥‥‥‥107
 十三、十三曰:自相矛盾‥‥‥‥‥‥‥‥‥‥‥‥‥‥‥‥‥‥‥‥‥‥109
 十四、十四曰:檢閱麤疏‥‥‥‥‥‥‥‥‥‥‥‥‥‥‥‥‥‥‥‥‥‥114
 十五、十五曰:乖於體例‥‥‥‥‥‥‥‥‥‥‥‥‥‥‥‥‥‥‥‥‥‥115
第四章 《說文解字注匡謬》之理論及特色分析‥‥‥‥‥119
第一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對《說文》體例之理論分析‥‥‥‥119
 一、釋義例‥‥‥‥‥‥‥‥‥‥‥‥‥‥‥‥‥‥‥‥‥‥‥‥‥‥‥119
 二、釋形例‥‥‥‥‥‥‥‥‥‥‥‥‥‥‥‥‥‥‥‥‥‥‥‥‥‥‥124
 三、釋音例‥‥‥‥‥‥‥‥‥‥‥‥‥‥‥‥‥‥‥‥‥‥‥‥‥‥‥131
 四、特殊例‥‥‥‥‥‥‥‥‥‥‥‥‥‥‥‥‥‥‥‥‥‥‥‥‥‥‥134
第二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內容寫作特色‥‥‥‥‥‥‥‥‥‥‥140
 一、遣詞強烈,昌言排擊‥‥‥‥‥‥‥‥‥‥‥‥‥‥‥‥‥‥‥‥‥‥140
 二、旁徵博引,詳加考證‥‥‥‥‥‥‥‥‥‥‥‥‥‥‥‥‥‥‥‥‥‥141
 三、兼採諸家,以為發明‥‥‥‥‥‥‥‥‥‥‥‥‥‥‥‥‥‥‥‥‥‥143
 四、引用金石,以為佐證‥‥‥‥‥‥‥‥‥‥‥‥‥‥‥‥‥‥‥‥‥‥144
 五、不信唐人所引、所說‥‥‥‥‥‥‥‥‥‥‥‥‥‥‥‥‥‥‥‥‥‥145
第五章 結論‥‥‥‥‥‥‥‥‥‥‥‥‥‥‥‥‥‥‥‥‥‥‥‥151
第一節 《說文解字注匡謬》之成就與影響‥‥‥‥‥‥‥‥‥‥‥151
 一、詳於考訂,以正段說‥‥‥‥‥‥‥‥‥‥‥‥‥‥‥‥‥‥‥‥‥‥151
 二、喚起學者重視《說文》之研究與考訂‥‥‥‥‥‥‥‥‥‥‥‥‥‥‥152
 三、以金石文字作為研究考證的工具‥‥‥‥‥‥‥‥‥‥‥‥‥‥‥‥152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感想‥‥‥‥‥‥‥‥‥‥‥‥‥‥‥‥‥‥‥‥154
參考書目‥‥‥‥‥‥‥‥‥‥‥‥‥‥‥‥‥‥‥‥‥‥‥‥‥‥‥156
附錄一 《說文解字注匡謬》「歸安姚氏咫進齋鈔本」-二曰部分‥‥‥‥‥‥‥‥‥‥‥‥‥‥‥‥‥‥‥‥‥‥‥‥‥‥‥‥‥‥‥‥‥‥163
附錄二 《說文解字注匡謬》「上海蜚英館刻本」-一曰部分‥‥169
參考書目
壹、經部
一、經學之屬
《十三經注疏》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
二、小學之屬
(一)文字類
《宋刊本‧唐寫本說文解字》           華世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三年
《說文繫傳》                徐鍇 華文書局 一九七一年
《說文解字段注匡謬》〈《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後所附〉
                 徐承慶 光緒三十四年上海江左書林印行
《說文解字段注匡謬》〈《說文解字注》三十卷後所附〉
                      徐承慶 光緒上海蜚英館印行
《說文解字段注匡謬》             張承慶 清歸安姚氏所鈔本
《說文解字段注匡謬》                  徐承慶 清抄本
《說文釋例》               王筠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六八年
《說文句讀》                王筠 廣文書局 一九七二年
《說文解字詁林正補合編》〈12冊〉    丁福保 鼎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解字校錄》〈《詁林》所收〉      鈕樹玉 鼎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解字義證》〈《詁林》所收〉       桂馥 鼎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校議議》〈《詁林》所收〉       嚴章福 鼎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通訓定聲》〈《詁林》所收〉      朱駿聲 鼎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古本考》〈《詁林》所收〉        沈濤 鼎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答問》〈《小學類編》所收〉      錢大昕 華文書局 一九九四年
《說文解字引經考》            馬宗霍 學生書局 一九七一年
《說文解字引通人說考》          馬宗霍 學生書局 一九七一年
《說文解字引群書考》           馬宗霍 學生書局 一九七三年
《說文解字古文釋形考述》         邱德修 學生書局 一九七四年
《說文新附考》〈《許學叢書》所收〉    鈕樹玉 藝文印書館 一九六五年
《說文讀若字考》〈《叢書集成續編》所收〉 葉德輝 新文豐書局 一九八九年
《說文籀文考證》〈《叢書集成續編》所收〉 葉德輝 新文豐書局 一九八九年
《說文中之古文考》            商承祚 學海書局 一九七九年
《玉篇零卷引說文考》          曾忠華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零年
《說文段注指例》             呂景先 正中書局 一九九二年
《說文綜合研究》             江舉謙 東海大學 一九八二年
《說文研究法》             馬敘倫 學海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
《說文解字部首講疏》           向夏 書林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文字學發凡》              楊家駱 鼎文書局 一九七二年
《中國文字結構析論》         王初慶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段氏文字學》             王仁祿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六年
《說文學導論》           余國慶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中國文字學》              顧實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七年
《中國文字學》            潘重規 東大圖書公司 一九七七年
《中國文字學史》            胡樸安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二年
《文字學研究法》             胡樸安 西南書局 一九七三年
《文字學概說》               林尹 正中書局 一九九三年
《怎樣學習說文解字》       章季濤 萬卷樓圖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
《文字學簡編‧基礎篇》      許錟輝 萬卷樓圖書出版社 一九九八年
《古文字學導論》             唐蘭 洪氏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
《古文字類編》               高明 大通書局 一九八六年
《玉篇》                 顧野王 中華書局 一九六五年
《汗簡箋正》          郭忠恕撰 鄭珍箋 廣文書局 一九七四年
《臨宋寫本歷代鐘鼎器款識法帖》 
            薛尚功撰 孫星衍主持臨刻 廣文書局 一九七二年
《金文編》、《金文續編》         容庚 洪氏出版社  一九七四年
《石刻史料新編》                新文豐書局 一九八九年
《文選李善注引說文考異》        郭景星 南京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
(二)聲韻類
《廣韻》                陳彭年等 黎明文化 一九九三年
《集韻》                  丁度 中華書局 一九六五年
《類篇》               司馬光等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三年
《古文四聲韻》              夏竦 學海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
《中國聲韻學通論》             林尹 黎明文化 一九八二年
《音略證補》              陳新雄 文史哲出版 一九九四年
《古音學發微》             陳新雄 文史哲出版 一九七五年
《漢語音韻學》               王力 藍燈文化 一九九二年
《漢語音韻學導論》            羅常培 里仁書局 一九九四年
《古音學入門》          林慶勳、竺家寧 學生書局 一九八零年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何大安 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
(三)訓詁類
《廣雅疏證》              王念孫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六八年
《訓詁學概要》               林尹 正中書局 一九七九年
《訓詁學大綱》              胡楚生 華正書局 一九七二年
《訓詁學概論》              齊佩瑢 漢京文化 一九八五年
《訓詁學》上冊              陳新雄 學生書局 一九九四年
《訓詁學簡論》             陸宗達 新文豐出版 一九八四年
(四)語言類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文集》第十二卷〉
                   王力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零年
《中國語言學史》            濮之珍 書林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何九盈 廣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
貳、史部
《史記》                 司馬遷 鼎文書局 一九九五年
《漢書》                  班固 鼎文書局 一九七九年
《後漢書》                 范曄 鼎文書局 一九七九年
《國語》                韋昭注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四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 里仁書局 一九九五年
山西《陽曲縣志》(一)
            成文出版社 道光二十三年修 民國二十一年重印本
《清儒學案》             楊家駱主編 世界書局 一九七九年
《清儒傳略》              嚴文郁 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零年
《清史列傳》                   啟明書局 一九六五年
《清史稿校註》               國史館編著出版 一九八九年
《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支偉成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零年
參、子部
《淮南子》                 劉安 中華書局 一九七六年
《太平御覽》              李昉等 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三年
《韓非子集釋》            陳奇猷校注 華正書局 一九八七年
《荀子集解》              王先謙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四年
肆、集部
《楚辭集注》               朱熹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四年
《文選》                李善注 藝文印書館 一九九一年
博、碩士論文
《段玉裁之生平及其學術成就》     林慶勳 文化博士論文 一九七九年
《王筠說文學探微》         宋師建華 文化博士論文 一九九三年
《王筠之金石學研究》         沈寶春 台大博士論文 一九九零年
《段玉裁校改說文之研究》       鮑國順 政大碩士論文 一九七四年
《說文訂段學之研究》  呂伯友 香港大學新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七年
《說文段注發凡》           鄭錫元 師大碩士論文 一九八三年
《說文亦聲考》            劉煜輝 文化碩士論文 一九六九年
《說文解字省聲考》           江英 文化碩士論文 一九七一年
《說文解字釋形釋例》         莊錦津 文化碩士論文 一九八零年
《說文解字釋義析論》         柯明傑 中央碩士論文 一九九二年
《經典釋文引說文考》        李師威熊 政大碩士論文 一九七一年
《字鑑引說文考》           李義活 文化碩士論文 一九八三年
《錢大昕之生平及其經學》       司仲敖 文化博士論文 一九八四年
《錢大昕及其十駕齋養新錄研究》    廖秀珠 政大碩士論文 一九八七年
《說文繫傳研究》           張意霞 逢甲碩士論文 一九九四年
《嚴可均〈說文校議〉研究》      陳茂松 逢甲碩士論文 一九九九年
《王紹蘭〈說文段注訂補〉研究》    陳清仙 逢甲碩士論文 二零零零年
《戴侗〈六書故〉研究》        張智惟 逢甲碩士論文 二零零零年
《清代許學考》        林明波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五號 一九六一年
《說文解字讀若通假文字考》  周一田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六號 一九六二年
《形聲多兼會意考》      黃永武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九號 一九六五年
《說文解字段注質疑》    沈秋雄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十八號 一九七三年
《說文解字一曰研究》   周聰俊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二十三號 一九七八年
期刊論文
‧〈《說文》會意字部居之誤〉
蔡信發 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說文》用語「相似」、「同」、「同意」考辨〉
宋師建華 第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論小篆字樣之建構原則─以《段注》本為例〉
宋師建華 第十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魯實先先生轉注釋義述例〉
許錟輝 魯實先先生紀念文集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唐類書引說文考〉
劉建鷗 復興崗學報第三十期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段玉裁與金石銘刻之學〉
李中生 學術研究 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潭(民83)。護理人員的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東海學報,35卷,117-133頁。
2. 陳金樹(民83)。健康與休閒之商榷。社教資料雜誌,193期,1-4頁。
3. 陳木全(民84)。國中體育教師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建國學報,14期,57-106頁。
4. 黃國隆(民71)。領導方式、工作特性、成就動機、內外控、專斷性與教師工作滿足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5期,47-76頁。
5. 黃清高(民74)。都市居民社會網絡之研究。思與言,23卷3期,275-302頁。
6. 黃毅志(民87a)。台灣地區新職業分類的建構與評估。調查研究,5期,5-36頁。
7. 黃培文(民85)。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為實證。南臺工商專校學報,22期,143-148頁。
8. 黃同圳(民85)。工作滿足構成內涵在組織與個人特性間之差異分析。勞資關係論叢,5期,1-37頁。
9. 許義雄(民69)。休閒的意義、內容及其方法。體育學報,2輯,27-40頁。
10. 許士軍(民66)。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期,13-56頁。
11. 章英華(民83)。臺灣的家庭研究:從家戶組成到家人關係。社區發展季刊,68期,35-40頁。
12. 孫國華、蘇慶隆(民86)。我國小學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長榮學報,1卷1期,67-81頁。
13. 高迪理(民80)。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期,24-32頁。
14. 高俊雄(民85)。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卷1期,69-78頁。
15. 姜添輝(民86)。休閒中的專業成長。北縣教育,19期,8-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