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5 03: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韓世祺
研究生(外文):Han, Henry S. C.
論文名稱:彈性衝突法理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Elastic Conflict of Laws Theory
指導教授:林秀雄林秀雄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96
中文關鍵詞:國際私法彈性衝突法選法最密切關聯適切法衝突法彈性選法網路準據法
外文關鍵詞: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elastic conflict of lawschoice of lawsthe closest connectionproper lawconflict of lawselastic choice of lawsapplicable law of cyberspa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5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傳統固定形式之連繫因素,面對國際社會形態之變化,恐已力有未逮,此時,美國之新選法理論或英國之適切法理論是否可有效以濟其窮?在大陸法系之體制下,其接受之方式或界限如何?頗值研究。
有鑑於傳統衝突規則之缺點,尤其是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自民國四十二年六月六日總統公布之後從未修正,其不合時宜不言可喻,國內學者多有主張引進美國新選法理論者; 惟究應如何繼受?應全盤吸收抑或有其限制,則有討論之必要。
在比較法上,歐陸諸國已或多或少採用了美國新選法理論 ,如瑞士、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等,但其繼受之程度與方法並不盡相同,且為適合其本身法制,而創造了即刻適用法及特徵性履行等等之理論與之相副,這是否意味著傳統大陸法系國家在引進英美法系特有理論時,有其基本限制?此於我國法上實有參酌之餘地;又我國是否可率然師法歐陸諸國之方式?亦非無可疑。
我國與鄰國日本,不論在地域上、文化上及法律繼受上,關係均十分密切,因此有關日本方面之討論,乃本文著墨之重點,以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而中國大陸方面,亦基於類似之考量,或有可與其相互攻錯之處。
此外,網際網路之準據法乃新興之課題,其困難非僅如此,網路網路打破國界的威力,亦對國際私法產生挑戰,此時美國新選法理論是否能收宏效?甚至反過來說會毫無用武之地?實值深究。
本文擬將重點放在大陸法系國際私法吸收英美法系國際私法時可能之模式,並思考在我國之法制與國情之下,宜採何種規範方式;且就網際網路對國際社會之改變與對國際私法之衝擊,加以論述,以期更能掌握國際現勢。
 本文共分十章,共計十九萬言。
本文第一章首先敘明研究動機及提出問題,並確定研究範圍、方法與架構;再於下節中對彈性衝突法理論之意義、名稱與內容範圍加以界定。
 第二章中,為尋找彈性衝突法理論之起源,概述英國適切法理論之沿革;而除了學說之探討外,並強調英國判例法系之特色,著重代表性判決之意義。
 第三章,概述對全球國際私法變革有著舉足輕重影響之美國新國際私法理論,除了並重學說與判決之研討外,亦試圖尋求與適切法理論之關聯性,並探究其他國家接受之可能性。
 第四章,面對美國新選法理論對大陸法系國際私法的無情批判,大陸法系國家亦應有其自存之道,於吸收英美之經驗進行改革之先,保留原有法制之優點,並辨明美國學者批判之當否,有其必要,本章擬就大陸法系傳統始,對部分宥於法系立場之批評加以排除,再就真正需要改革之部分,分理論與實證兩方面,對大陸法系之彈性衝突法與相關之修正方式加以論述。
 第五章,有鑑於中國大陸與我國各方面之相近,且其國際私法法制較類大陸法系法制,在彈性衝突法之發展上,頗有得借鏡之處,故特加論述。
 第六章,我國國際私法立法頗多習自日本法制者,而近年來日本不論於學說或是修法上,對於彈性衝突法理論之引進,頗為可觀;故於此乃就日本之學說、實定法與判決加以討論。
 第七章,如前對於彈性衝突法之沿革、理論內容、演進以及各國實踐之程度已加以說明,而反觀我國對於彈性衝突法,在實定法及學說上尚稱缺乏,故仍有許多討論空間;最後並就相關判決加以評釋。
 第八章,網際網路之衝擊可謂對各個法領域皆生挑戰,而對國際私法而言,彈性衝突法是否亦可於此見其成效?殊值討論。
 第九章,綜合前述各章之說明與討論之結果,對我國未來彈性衝突法發展之可能方向,於此乃試抒私見。
 第十章即為本文之結論。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問題之提出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一項 研究範圍3
第二項研究方法4
第一款 比較研究法5
第二款 歷史研究法6
第三款 演繹法與歸納法6
第三項 資料選擇8
第四節 研究架構8
第五節 彈性衝突法理論之意義10
第一項 彈性衝突法理論名稱之界定10
第二項 彈性衝突法理論之內容範圍界定12
第二章 英國適切法理論概述15
第一節 導言15
第二節 適切法理論之源起16
第三節 理論爭議與司法實踐17
第一項 導言17
第二項 主觀說時期18
第一款 理論18
第二款 司法實踐19
第三款 默示意思21
第四款 假設意思22
第五款 主觀說之修正24
第三項 客觀說時期25
第一款 理論25
第一目 純粹客觀說25
第二目 新客觀說26
第二款 司法實踐27
第三款 最密切和最真實關聯之確定29
第四款 對客觀說之針砭30
第四項 模糊之司法實踐31
第五項 契約適切法之現代論時期32
第六項 小結33
第四節 侵權行為之適切法理論35
第一項 英國早期之侵權行為準據法35
第二項 理論之提出37
第三項 司法實踐38
第四項 侵權行為適切法之限制與範圍39
第一款 導言39
第二款 司法實踐40
第三款 立法改革41
第四款 對立法改革之評論43
第五款 侵權行為適切法之特殊內容44
第五節 適切法之適用範圍44
第一項 導言44
第二項 適切法適用之法律關係範圍45
第三項 適切法解決之具體問題範圍45
第四項 適切法之定位46
第六節 適切法(Proper Law)與準據法(Applicable Law)之關係47
第七節 適切法理論與其他衝突法理論之關係47
第一項 導言48
第二項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48
第三項 法律關係本據說48
第一款 相似點49
第二款 相異點50
第八節 適切法之利弊分析-代結語51
第三章 美國國際私法新選法理論概述55
第一節 導言55
第二節 革命之源起57
第一項 美國國際私法第一次整編57
第二項革命的導火線58
第三項 當地法理論59
第四項 司法實踐60
第一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之見解60
第二款州法院之判決61
第三節 新選法理論之提出64
第一項導言64
第二項 利益分析學派65
第一款 導言65
第二款 政府利益分析說65
第一目 理論內容65
第二目 貢獻與影響68
第三目 缺陷與批判70
第四目 小結73
第三款 Sedler教授74
第四款 功能分析理論75
第一目 Mehren及Trautman教授75
第二目 Weinraub教授76
第五款 比較損害之方式78
第一目 理論內容78
第二目 積極評價79
第三目 消極評價79
第六款 立法目的擴張方法論80
第四項 適當法院之適當法理論81
第五項 優先原則82
第一款 理論內容82
第二款學者評價83
第六項 較佳法則理論84
第一款 導言84
第二款理論內容84
第三款積極評價85
第四款消極評價86
第七項 美國國際私法第二次整編87
第一款 導言87
第二款最重要牽連說之內涵88
第三款 積極評價與影響93
第四款 消極評價94
第五款小結96
第八項 其他新理論96
第一款 導言96
第二款 三步驟論97
第三款 多重程序理論98
第一目 理論內容98
第二目 評價99
第九項 小結99
第四節 新選法理論之司法實踐100
第一項 導言100
第二項 Babcock v. Jackson案101
第一款 本案事實101
第二款本案判決101
第三款對該判決之評論102
第三項 其他州法院判決104
第一款 侵權行為案例105
第一目 紐約州法院判決105
第二目 其他州法院判決106
第三目 近年重要判決107
第二款 契約案例107
第四項 聯邦最高法院判決108
第一款 導言108
第二款 Allstate Insurance Co. v. Hague案109
第一目 導言109
第二目 本案事實109
第三目 下級審之判決110
第四目 聯邦最高法院之判決110
第五目 學界評析111
第五項 小結112
第五節 對新選法理論之異見115
第一項 導言115
第二項 新選法理論缺失之共同特徵116
第三項 選法理論反革命117
第一款 導言117
第二款 學說118
第一目 Rosenberg118
第二目 Lea Brilmayer118
第三目 最佳法則理論(best rule of law)119
第四目 現代法律標準理論(Modern Law Standards)120
第三款 Neumeier v. Kuehner案121
第一目 判決內容121
第二目 影響與評價122
第四款 Schultz v. Boys Scouts of America, Inc.案124
第四項 小結124
第六節 結語125
第四章 大陸法系法制與彈性衝突法127
第一節 導言127
第二節 傳統大陸法系法制繼受彈性衝突法之前提127
第一項 導言127
第二項 兩法系之差異128
第三項 發展中的大陸法系法制130
第四項 小結131
第三節 大陸法系衝突法之原理133
第一項 大陸學派與英美學派衝突法之對立133
第二項 大陸法系衝突法之傳統134
第三項 大陸法系衝突法之結構與特性135
第一款 導言136
第二款 大陸法系衝突規則之結構136
第一目 導言136
第二目 主要衝突規則之結構137
第三目 與一般法條結構之差異138
第三款 主要衝突規則之特性139
第四節 傳統大陸法系衝突法之弊病141
第一項 導言141
第二項 定性問題141
第三項 連繫因素之預設142
第四項 判決一致之理想143
第五項 規避法律問題143
第六項 時間因素問題144
第七項 反致問題144
第八項 公序良俗條款145
第九項 調整問題145
第十項 小結146
第五節 對傳統弊端之辨明與反省148
第一項 導言148
第二項 對於傳統弊端批判之檢討148
第一款 定性問題148
第二款 連繫因素之預設149
第三款 規避法律問題150
第四款 反致問題150
第五款 公序良俗條款152
第三項 小結152
第六節 大陸法系彈性衝突法理論153
第一項 導言153
第二項特徵性履行153
第一款 導言154
第二款 理論內容154
第一目 Schnitzer之理論154
第二目 法國與比利時156
第三目 Vischer之理論157
第三款 評價158
第四款 司法實踐159
第三項 即刻適用法與強行法之特別連結論160
第一款 即刻適用法160
第一目 導言160
第二目 理論內容161
第三目 評價163
第四目 司法實踐164
第二款 強行法之特別連結論165
第一目 理論內容165
第二目 評價166
第三款 即刻適用法與強行法之特別連結論之異同167
第四項 其他配合措施168
第一款 類型之細分化168
第二款 分割論168
第一目 理論內容169
第二目 評價170
第三款 連繫因素170
第一目 連繫因素之多樣化171
第二目 屬人法172
第四款 間接衝突規則173
第七節 大陸法系國家之彈性衝突法立法173
第一項 導言174
第二項 奧地利174
第一款 指導原則175
第二款 個別規定175
第三款 評析177
第三項 德國178
第一款 一九八六年西德國際私法修正178
第一目 契約準據法178
第二目 其他規定179
第二款 一九九九年德國國際私法修正180
第四項 瑞士181
第一款 概說181
第二款 通則182
第三款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182
第四款 強行規定183
第五款 屬人法184
第六款 其他個別規定184
第五項 羅馬尼亞185
第六項 義大利185
第七項 委內瑞拉186
第一款 通則186
第二款 各則187
第八項 其他國家187
第一款 輔助衝突規則187
第二款 契約準據法188
第三款 非契約之債188
第八節國際公約與彈性衝突法189
第一項 導言189
第二項國際私法之趨同化或統一化189
第一款 導言189
第二款趨同化與統一化190
第三款國際私法與衝突法之趨同化191
第四款衝突法趨同化之障礙193
第五款 小結194
第三項國際公約中之彈性衝突法195
第一款 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國際私法統一公約草案196
第一目 概說196
第二目 公約內容196
第二款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197
第一目 概說197
第二目 有關侵權行為之公約198
第三目 海牙代理關係準據法公約199
第四目 海牙信託之準據法及承認公約199
第五目 海牙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準據法公約200
第三款 羅馬公約201
第一目 概說201
第二目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202
第三目 客觀的連結202
第四目 強行法203
第四款 墨西哥城公約204
第一目 概說204
第二目 契約準據法205
第三目 國際商事習慣法206
第四目 強行法207
第九節 結語207
第五章 中國大陸彈性衝突法211
第一節 導言211
第二節中國大陸國際私法簡介212
第三節中國大陸之彈性衝突法立法214
第一項 導言215
第二項 屬人法之確定215
第一款 國籍之確定215
第二款 住所之確定216
第三款 營業所之確定216
第三項 契約準據法216
第一款 民法通則中之規定217
第二款 涉外經濟合同法218
第一目 適用範圍218
第二目 涉外經濟契約準據法219
第三目 最密切聯繫之確定220
第四目 強行規定222
第三款 合同法223
第四款 海商法224
第四項 侵權行為準據法224
第一款 民法通則之規定225
第二款海商法226
第五項 扶養準據法227
第六項 一國數法227
第七項 小結228
第四節 中國大陸彈性衝突法之發展228
第一項 導言228
第二項 中國大陸國際私法示範法229
第一款 導言229
第二款 一國數法230
第三款 屬人法230
第一目 國籍231
第二目 住所231
第三目 營業所232
第四款 契約準據法232
第一目 當事人為選擇時232
第二目 當事人未為選擇時233
第三目 強行法234
第四目 特定契約235
第五款 侵權行為235
第六款 不當得利236
第三項 小結237
第五節 結語237
第六章 日本彈性衝突法239
第一節 導言239
第二節 日本國際私法之傳統239
第三節 日本彈性衝突法立法243
第一項 法例243
第一款 導言243
第二款 婚姻之效力243
第一目 條文內容243
第二目 階段適用244
第三目 習慣居所245
第四目 最密切關聯法之選定246
第五目 評價247
第三款 夫妻財產制247
第一目 條文內容247
第二目 評論248
第四款 離婚249
第一目 條文內容249
第二目 日本人條款249
第五款 屬人法事項之積極衝突250
第一目 國籍之積極衝突250
第二目 住所之積極衝突251
第六款 一國數法252
第一目 地域之不統一法國252
第二目 人之不統一法國252
第七款 小結253
第二項 公約立法化254
第一款 導言254
第二款 有關扶養義務之準據法之法律255
第三款 有關遺言之方式準據法之法律255
第四節 繼承準據法之法律試案255
第一項 導言256
第二項 客觀的連結257
第三項 主觀的連結258
第四項 實質法的指定259
第五項 地域的不統一法國260
第六項 人的不統一法國262
第七項 小結262
第五節 契約、侵權行為等之準據法法律試案262
第一項 導言262
第二項 契約準據法263
第一款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263
第一目 條文內容264
第二目 當事人為選擇時264
第三目 當事人未明示為選擇時265
第四目 分割指定266
第五目 選擇之事後變更266
第六目 選擇本身之有效性267
第二款 客觀的連結268
第一目 條文內容268
第二目 現行法之批評268
第三目 特徵性履行269
第四目 最密切關聯法271
第五目 分割適用271
第三款 契約之方式272
第四款 強行規定273
第一目 條文內容273
第二目 適用強行法之理由274
第三目 採否之爭議275
第五款 其他規定276
第三項 小結277
第六節 司法實踐278
第一項 導言278
第二項 契約準據法278
第一款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278
第二款 強行法之特別連結論279
第三項 婚姻之準據法280
第四項 國籍之消極衝突280
第五項 地域的不統一法國281
第六項 小結282
第七節 結語282
第七章 我國之彈性衝突法之現狀283
第一節 導言283
第二節 實證法283
第一項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283
第一款 國籍之積極衝突283
第一目 條文內容283
第二目 評論284
第二款 國籍之消極衝突284
第一目 條文內容285
第二目 評論285
第三款 法理286
第二項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286
第一款 條文內容286
第二款 評論287
第三項 海商法288
第四項 小結289
第三節 學說289
第一項 導言289
第二項 主要價值理論290
第三項 開放方式的選法理論291
第四項 連繫因素實體化理論292
第五項 小結292
第四節 司法實踐293
第一項 導言293
第二項 契約準據法294
第一款 一般契約關係294
第二款 海事契約關係294
第一目 最密切關聯之內涵294
第二目 不適用彈性衝突法理論296
第三項 侵權行為297
第四項 契約、侵權行為與債權讓與299
第五項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300
第六項 小結301
第五節 結語301
第八章 網際網路與彈性衝突法303
第一節 導言303
第二節 學說見解304
第一項 無差別說304
第二項 主觀連繫因素說與網路自律說306
第三項 彈性衝突法否定說308
第四項 彈性衝突法積極說308
第五項 新規則說309
第六項 個案綜合判斷說310
第七項 折衷說310
第三節 評析311
第一項 無差別說311
第二項 主觀連繫因素說與網路自律說312
第三項 彈性衝突法否定說313
第四項 彈性衝突法積極說313
第五項 新規則說314
第六項 個案綜合判斷說314
第四節 本文見解(代結語)315
第九章 我國彈性衝突法應發展之方向317
第一節 導言317
第二節 我國國際私法之性質317
第一項 普遍主義317
第一款 國際法與世界法317
第二款 經驗主義之反論319
第二項 規則或方法320
第一款 對方法論之檢討320
第二款 價值中立性之論辯321
第三款 我國法之立場322
第一目 理性與經驗之思考322
第二目 比較法之思考323
第三項 衝突法之強行法性324
第四項 法官法之性質326
第三節 彈性衝突法之適用範圍326
第一項 彈性衝突法之內容與規範方式326
第二項 主要衝突規則327
第一款 契約準據法327
第一目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327
第二目 最密切關聯法與特徵性履行331
第三目 其他規定332
第二款 非契約之債332
第一目 侵權行為332
第二目 間接衝突規則333
第三款 物權334
第四款 身分法335
第一目 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335
第二目 階段適用336
第三項 輔助衝突規則336
第一款 強行法336
第二款 公序良俗條款337
第三款 屬人法337
第四款 一國數法338
第十章 結論339
參考文獻345
一、中文書籍345
(一)繁體部分345
(二)簡體部分347
二、中文學位論文348
三、中文論文集349
四、中文期刊351
(一)繁體部分352
(二)簡體部分354
五、中文網站文章355
(一)繁體部分355
(二)簡體部分356
六、報紙357
七、日文書籍357
八、日文論文集359
九、日文期刊361
十、日文網站文章371
十一、英文書籍372
十二、英文期刊372
十三、英文網站文章375
一、中文書籍
(一)繁體部分
1.王伯琦,《王伯琦法學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
2.牛豫燕校訂,望月禮二郎著,《英美法》,臺北:五南圖書,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一刷。
3.王澤鑑,《民法總則》,臺北:自版,一九九二年年十版。
4.巫宗融譯、馮震宇審訂、陳錦全校閱,布萊恩.卡衡、查理斯.尼森(Brain Kahin.Charles Nesson)編、《數位法律-網際網路的管轄與立法、規範與保護(Borders in Cyberspace: Information Policy and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臺北:遠流,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初版一刷。
5.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臺北:台大法學叢書,一九九八年九月五刷。
6.沈宗靈著,林文雄校訂,《法理學》,臺北:五南圖書,一九九四年五頁初版一刷。
7.林文雄,《法實證主義》,臺北:自版,一九八九年四版。
8.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自版,一九九九年六月增訂五版。
9.施啟揚,《民法總則》,臺北:自版,一九八七年四月校訂四版。
10.柯澤東,《國際私法》,臺北:自版,一九九九年十月。
11.柯澤東,《海商法修訂新論》,臺北:自版,二000年十一月初版第一刷,
12.高鳳仙,《美國國際私法之發展趨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0年一月初版。
13.馬漢寶主編,《國際私法論文選輯(上)》,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四年七月初版。
14.馬漢寶,《國際私法總論》,臺北:自版,一九九0年八月十一版。
16.馬漢寶,《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臺北:自版,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
17.章孝慈譯,John H. Merryman著,《大陸法系之傳統(The Civil Law Tradition)》,臺北:黎明文化,一九七八年十月二日。
18.陳隆修,《美國國際私法新理論》,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七年初版。
19.陳隆修,《比較國際私法》,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九年十月初版。
20.陳榮傳,《國際私法各論集》,臺北:五南圖書,一九九八年九月初版一刷。
21.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論文集」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二)》,臺北:一九八八年二月初版。
22.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論文集」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三)》,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八年二月初版。
23.漆竹生譯,Renè David著,《當代主要法律體系(Les grands systèmes de droit contemporains)》,臺北:五南圖書,一九九0年九月初版。
24.劉甲一,《國際私法》,臺北:三民書局,一九八八年十月再修訂再版。
25.劉鐵錚譯,《美國法律整編-國際私法》,臺北:司法周刊雜誌社,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
26.劉鐵錚,《國際私法論叢》,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一年三月三修訂再版。
27.劉鐵錚等著,《瑞士新國際私法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一年十月。
28.劉鐵錚.陳榮傳,《國際私法論》,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六年十月。
29.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30.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二)-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31.蕭寶森譯,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著,《蘇菲的世界(下)》,臺北:智庫文化,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第一版第二十一刷。
(二)簡體部分
1.李雙元主編,《中國與國際私法統一化進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月修訂版一刷。
2.韓德培主編,《國際私法新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九月。
二、中文學位論文
1.伍偉華,《海牙國際私法公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王海南博士,一九九九年六月。
2.李後政,《國際私法上選法理論之新趨勢》,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馬漢寶教授,一九九四年五月。
3.林恩瑋,《開放方式的選法理論》,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陳隆修,一九九六年六月八日。
4.徐維良,《國際裁判管轄權之研究-以財產關係事件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秀雄博士,二000年六月。
5.許兆慶,《涉外侵權行為新選法規範之研析-兼論國際私法連繫因素實體化-》,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陳隆修博士,一九九五年六月。
6.許睿元,《國際性契約準據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曾陳明汝,一九九七年七月。
7.陳榮傳,《國際私法上不當得利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劉鐵錚博士,一九九一年五月。
8.賴來焜,《海事國際私法中船舶優先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劉鐵錚博士,一九九二年五月。
9.賴淳良,《從國際私法規則之結構及適用談國際私法之特性》,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馬漢寶教授,一九八七年六月。
三、中文論文集
1.王志文,〈論國際私法之立法化〉,載《「國際私法論文集」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二)》,臺北: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編輯委員會,一九八八年二月初版。
2.王志文,〈英國法上侵權行為衝突規範之變革〉,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3.王伯琦,〈法學,科學乎?藝術乎?〉,載《王伯琦法學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
4.王伯琦,〈法律哲學與法理學〉,載《王伯琦法學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
5.王伯琦,〈論概念法學〉,載《王伯琦法學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
6.李復甸,〈網際網路行為準據法之研究〉,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7.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律師之任務〉,載《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臺北:台大法學叢書,一九九八年九月五刷。
8.林文雄,〈凱爾生的純粹法學〉,載《法實證主義》,臺北:自版,一九八九年四版。
9.林益山,〈國際私法上「最重要牽連因素原則」之研究〉,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10.林凱,〈論屬人法之新連接因素-習慣居所〉,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二)-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11.施啟揚,〈國際私法上「定性問題」的歷史發展及其解決方法〉,載馬漢寶主編,《國際私法論文選輯(上)》,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四年七月初版。
12.馬漢寶,〈自然法之現代的意義〉,載《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臺北:自版,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
13.馬漢寶,〈法律哲學與社會變遷之關係-以自然法思想與法律實證主義之消長為例-〉,載《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發展》,臺北:自版,一九九九年五月初版。
14.程家瑞,〈國際私法發展之新趨勢〉,載《「國際私法論文集」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三)》,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八年二月初版。
15.張慧瓊,〈日本一九八九年國際私法之部分修正法〉,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二)-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16.劉初枝,〈西德一九八六年新國際私法〉,載《「國際私法論文集」國際私法研究會叢書(二)》,臺北:五南圖書,一九八八年二月初版。
17.劉興善,〈法院於外國法適用案件所扮演角色之探討〉,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18.劉鐵錚,〈國際私法上定性問題之研究〉,載氏著,《國際私法論叢》,臺北:三民書局,一九九一年三月三修訂再版。
19.賴來焜,〈中國大陸地區國際私法之最新發展〉,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20.賴來焜,〈國際私法最新資料選編〉,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二)-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21.謝說容,〈動產物權之準據法及未來之發展〉,載《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二)-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臺北:學林文化,一九九八年九月一版。
四、中文期刊
(一)繁體部分
1.王志文,〈中國大陸法律衝突規範評析〉,載《法令月刊》,第四十八卷第四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2.王志文,〈中國大陸國際私法之發展與演變〉,載《華岡法粹》,第二十五期,一九九七年十月。
3.李金澤,〈論現代國際社會中衝突法的衰落〉,載《法律評論》,第六十二卷第一、二、三期合刊,一九九六年三月。
4.李金澤,〈論國際私法的基本功能〉,載《法律評論》,第六十三卷,第十∼十二期合刊,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5.李震山譯,Heinrich Scholler著,〈法圈學說之意涵與法文化(Bedeutung der Lehre vom Rechtskreis und die Rechtskultur)〉,載《中正大學法學集刊》,二000年七月。
6.林益山,〈「最重要牽連因素原則」在國際私法上之適用〉,載《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一九九九年五月。
7.柯澤東,〈從國際私法方法論探討契約準據法發展新趨勢-並略評兩岸現行法〉,載《臺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三卷第一期,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8.柯澤東,〈邁向新紀元把握新潮流-國際私法之演進與修法〉,載《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六期,一九九九年三月。
9.柯澤東,〈論國際私法法律適用方法之演變〉,載《萬國法律》,第一0七期,一九九九年十月。
10.馬漢寶,〈國際私法規則之特性及相關問題〉,載《法令月刊》,第四十一卷,第十期,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11.許兆慶,〈國際私法上「即刻適用法則」簡析〉,載《軍法專刊》,第四十二卷第三期,一九九六年三月。
12.許兆慶,〈歐陸諸國涉外侵權行為新選法規範簡析〉,載《法學叢刊》,第一六五期,一九九七年一月。
13.許兆慶,〈英國及國協國家侵權行為新選法規範簡析〉,《軍法專刊》,第四十三卷,第四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14.許兆慶,〈美國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變遷-以紐約州法院涉外侵權行為判例(決)為中心〉,載《軍法專刊》,第四十四卷,第一期,一九九八年一月。
15.許兆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國際私法新理論之影響〉,載《法學叢刊》,第一七0期,一九九八年四月。
16.許兆慶,〈美國現代選法理論簡析-政府利益分析理論〉,載《法律評論》,第六十五卷,第一∼三期合刊,一九九九年三月。
17.陳長文,〈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上)〉,載《法令月刊》,第三十五卷,第六期,一九八四年六月。
18.陳長文,〈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下)〉,載《法令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七期,一九八四年七月。
19.陳豐榮,〈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檢討〉,載《司法周刊》,第九五八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
20.郭豫珍,〈國際私法研究方法論〉,載《法務通訊》,第一0八三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四日,第三版。
21.曾陳明汝,〈淺論拉丁美洲國際私法之發展〉,載《法令月刊》,第四十五卷,第十一期,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22.曾陳明汝,〈美國現代選法理論之剖析與評估〉,載《法律評論》,第六十一卷,第一、二期合刊,一九九五年二月。
23.劉鐵錚,〈國際公約有關契約準據法之最新規範-羅馬公約與墨西哥城公約之比較研究〉,載《法學叢刊》,第一七四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24.劉鐵錚,〈論「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修正〉,載《法令月刊》,第五十卷,第五期,一九九九年五月。
25.賴來焜,〈德國一九九九年新國際私法〉,載《法令月刊》,第五十一卷,第四期,二000年四月。
26.賴來焜,〈最新國際私法之本質論〉,載《法令月刊》,第五十一卷,第十期,二000年十月。
27.藍瀛芳,〈國際私法的立法趨勢-從法制史與比較法上觀察國際私法的演進趨勢〉,載《輔仁法學》,第十期,一九九一年六月。
(二)簡體部分
1.鄧曉俊、李健男,〈國際私法的趨同化及其障礙-兼評《市場經濟與當代國際私法趨同化問題研究》〉,載《中國法學》,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2.李雙元、鄭運民、呂國民,〈關於建立國際民商新秩序的法律思考-國際私法基本功能的深層考察〉,載《法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二期。
3. 李臣,〈略論Internet對傳統衝突法的挑戰〉,載《法學》,一九九九年第十一期。
4.肖永平,〈衝突規範中連接點的發展方向〉,載《法學》,一九九三年第九期。
5.肖永平,〈國外國際私法的新發展與中國國際私法的發展方向〉,載《中國法學》,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6.林欣,〈論國際私法中法律適用問題的新發展與我國的實踐〉,載《法學研究》,一九九四年第三期(總第九二期)。
7.金彭年,〈國際私法上侵權行爲的法律適用〉,載《法學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8.候鳳仁,〈有關當事人選擇合同准據法的幾個問題〉,載《法學評論》,武漢大學,一九九二年五期。
9.徐崇利,〈全面運用最密切聯繫原則-健全和完善我國衝突法立法的一大抉擇〉,載《法學》,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10.郭玉軍,〈把握21世紀國際私法的發展趨勢-評《國際民商新秩序的理論建構》〉,載《法學研究》,一九九九年第三期。
11.韓旭,〈涉外經濟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載《法學評論》,武漢大學,一九九0年六期。
五、中文網站文章
(一)繁體部分
1.丁偉,《澳門與中國內地現行衝突法之比較研究》,法域縱橫雜誌網上版,有效連線於 〈http://www.gtj.nacau.gov.mo/htmlcn/perdir/98/pd98f006.asp〉,二00一年一月五日。
2.洪莉萍,《中國國際私法立法評析》,法域縱橫雜誌網上版,有效連線於〈http://www.gtj.nacau.gov.mo/htmlcn/perdir/98/pd98f007.asp〉,二00一年一月五日。
3.陳家駿,《網路科技與法律》,有效連線於〈http://www.law.ntu.edu.tw/TaiwanLawSociety/ccc.doc〉,二00一年二月四日。
4.劉靜怡,《網路世界的「瞻前」與「顧後」:規範方向何去何從?》,明日報,二00一年一月十日,有效連線於〈http://www.ttimes.com.tw/tomorrow_view/20010110111054.html〉,二00一年二月四日。
(二)簡體部分
1.呂岩峰,《英國“適當法理論”之研究》,正義網,二000年九月二十六日,有效連線於〈http://www.jcrb.com.cn/ournews/asp/readnews.asp?id=520 8〉,二00一年一月五日。
2.呂岩峰,《“適當論”:國際合同法律適用理論的歸結與揚棄(1)》,正義網,二000年九月二十六日,有效連線於〈http://www.jcrb.com.cn/ournews/asp/readnews.asp?id=5207〉,二00一年一月五日。
3. 蕭永平(“蕭”似為“肖”之誤)、鄒國勇,《互聯網對國際合同法規的衝擊》,中國法官,有效連線於〈http://www.china-judge.com/fnsx/fnsx1567.htm〉,二00一年一月五日。
4.黃進,《我國國際私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民商法律網,二000年九月二十九日,有效連線於〈http://www.civillaw.com.cn/lawfore/salon/lawfore-02.asp〉,二00一年二月一日。
5.薛虹,〈網路環境下的法律衝突〉,載《人民法院報》,二000年七月一日,有效連線於〈http://www.china-judge.com/fnsx/fnsx1068.htm〉,二00一年一月五日。
六、報紙
1.八十七年,六月十八日,中國時報,第三版。
七、日文書籍
1.久保岩太郎,《國際私法構造論》,東京:有斐閣,一九五五年九月三十日初版第一刷。
2.山田鐐一,《国際私法》,東京:有斐閣,一九九二年。
3. 木棚照一.松岡博編,《別冊法学セミナーNo.130/基本法コンメンタール/国際私法》,東京:日本評論社,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第一版一刷。
4.木棚照一,《演習ノート国際私法〔改訂版〕》,東京:法学書院,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改訂版第三刷。
5.木棚照一.松岡博.渡辺惺之,《国際私法概論〔第3版〕》,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第三版第一刷。
6.石黑一憲,《現代国際私法(上)》,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日初版。
7.五十嵐清,《比較法学の歷史と理論》,東京:一粒社,一九七七年八月十日一版一刷。
8.出口耕自,《基本論点国際私法》,東京:法学書院,一九九六年四月十日初版第一刷。
9.池原季雄.早田芳郎編,《別冊ジュリスト/涉外判例百選(第二版)》,東京:有斐閣,一九八六年二月。
10.池原季雄.早田芳郎編,《別冊ジュリストNo.133/涉外判例百選(第三版)》,東京:有斐閣,一九九五年五月。
11.西賢,《国際私法の基礎》,京都:晃洋書房,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日,初版第三刷。
12.杉林信義編著,《法例コンメタール》,東京:學陽書房,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二刷。
13.折茂豐,《当事者自治の原則-近代国際私法の発展》,東京:創文社,一九七0年九月十五日第一刷。
14.折茂豐,《涉外不法行為法論》,東京:有斐閣,一九七六年六月三十日初版第一刷。
15.佐藤やよひ,《ゼミナール国際私法》,東京:法学書院,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日初版一刷。
16.松井芳郎.木棚照一.加藤雅信編,《国際取引と法》,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一九八八年六月三十日初版第一刷。
17.松岡博,《国際取引と国際私法》,東京:晃洋書房,一九九三年四月十日初版第一刷。
18.桑田三郎,《国際私法の諸相》,東京:中央大学出版部,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日初版一刷。
19.道垣內正人,《ポイント国際私法総論》,東京:有斐閣,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初版第一刷發行。
20.張青華,《中国涉外関係法─最高人民法院の司法解釈を織り込んで紹介する─》,東京:商事法務研究会,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初版第一刷。
21.溜池良夫,《国際私法講義》,東京:有斐閣,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第二版一刷。
22.澤木敬郎編,《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23.澤木敬郎.南敏文編著,《新しい国際私法-改正法例と基本通達-》,東京:日本加除,一九九0年四月二十日。
24.澤木敬郎.火禾場準一編,《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
25.櫻田嘉章,《国際私法》,東京:有斐閣,一九九七年四月三十日初版第五刷。
八、日文論文集
1.山內惟介,〈便宜置籍船と法律回避論〉,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2.山本敬三,〈強行法規の特別連結理論〉,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3.山田鐐一,〈当事者自治の原則〉,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4.中野俊一郎,〈不法行為準拠法と当事者の意思〉,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火禾場準一編,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一四0頁。
5.本浪章市,〈重点理論-国際私法における法的安定性と具体的妥当性-〉,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6.西賢,〈既得権理論〉,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7.西賢,〈国際主義と国家主義〉,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8.欧龍雲,〈中国における国際取引法〉,《国際取引と法》,松井芳郎.木棚照一.加藤雅信編,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一九八八年,六月三十日初版第一刷。
9.青木清,〈婚姻の効力と最密接関係地法〉,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火禾場準一編,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
10.火禾場準一,〈準拠法選定規準としての最密接関連性〉,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火禾場準一編,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
11.野村美明,〈国際私法の強行性と任意性〉,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火禾場準一編,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
12.笠原俊宏,〈物権準拠法と当事者の意思〉,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新版)/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火禾場準一編,東京:有斐閣,一九九六年七月五日。
13.橫山潤,〈補助準拠法〉,載《法律学の争点ジュリス8/国際私法の争点/ジュリスト增刊》,澤木敬郎編,東京:有斐閣,一九八0年四月二十五日初版。
14.澤木敬郎,〈国際私法と統一法〉,《国際取引と法》,松井芳郎.木棚照一.加藤雅信編,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一九八八年,六月三十日初版第一刷。
九、日文期刊
1.サイバースペース法研究会,〈「サイバースペース法学」とインターネット∼「ハッカー」の倫理と「セルフ.ガヴァナンス」の精神∼〔1〕〉,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五冊,第十一号,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2.サイバースペース法研究会,〈「サイバースペース法学」とインターネット∼「ハッカー」の倫理と「セルフ.ガヴァナンス」の精神∼〔10〕〉,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六冊,第八号,一九九八年八月。
3.川上太郎,〈日本における国際私法の発展過程とその課題〉,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一卷,第五.六号,一九七三年三月。
4.川上太郎,〈日本における国際私法学說の系譜(一)〉載《民商法雑誌》,第七十四卷,第三号,一九七六年六月。
5.川上太郎,〈日本における国際私法学說の系譜(二)〉載《民商法雑誌》,第七十四卷,第四号,一九七六年七月。
6.川上太郎,〈日本における国際私法学說の系譜(三)〉載《民商法雑誌》,第七十四卷,第六号,一九七六年九月。
7.川上太郎,〈日本における国際私法学說の系譜(四)〉載《民商法雑誌》,第七十五卷,第二号,一九七六年十一月。
8.小出邦夫,〈ハーグ国際私法会議の「民事及び商事に関する国際裁判管轄及び外国判決の効果に関する特別委員会」の概要(上)〉,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七卷,第十号,一九九九年十月。
9.小出邦夫,〈ハーグ国際私法会議の「民事及び商事に関する国際裁判管轄及び外国判決の効果に関する特別委員会」の概要(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七卷,第十一号,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10.大阪大学国際私法研究会,〈ドナルド.T.トラゥトマン、ロバート.A.セドラー、ピーター.ヘイ「抵触法方法論に関する考察=誌上対談」〉,載《阪大法学》,一四三号,一九八七年八月。
11.大村芳昭,〈国際家族法学の展望〉,載《中央学院大学法学論叢》,第十二卷,第二号(二十二号),一九九九年三月。
12.三浦正人,〈アメリカ抵触法における法選択方法論─セドラー教授の論文(一九八三年)に就いて─〉,載《名城法学別冊 西山還曆記念‘88》,一九八八年。
13.三浦正人,〈当事者による有効な法選択のない場合〉,載《名城法学別冊 本城還曆記念“89》,一九八九年。
14.井之上宜信,〈スイスの国際私法典(一九八九年)について(一)〉,載《法学新報》,第九十六卷,第一、二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15.井之上宜信,〈スイスの国際私法典(一九八九年)について(二.完)〉,載《法学新報》,第九十六卷,第五号,一九九0年四月。
16.山田鐐一.早田芳郎,〈法例改正について〉,載《法学教室》,第一一二号,一九九0年一月。
17.山內惟介訳,ジュラール.ルネ.デ.フロート著,〈国際私法における「オランダ学派」について〉,載《法学新報》,第九十三卷,三.五号,一九八六年十一月。
18.丸岡松雄,〈ケイヴァースの法選択手続理論(一)〉,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卷,第一号,一九七一年五月。
19.丸岡松雄,〈ケイヴァースの法選択手続理論(二)〉,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卷,第二号,一九七一年七月。
20.丸岡松雄,〈ケイヴァースの法選択手続理論(三.完)〉,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卷,第四号,一九七一年十月。
21.不破茂,〈統治利益分析論の現代的展開〉,載《愛媛法学雑誌》,第二十二卷,第三.四号,一九九六年。
22.不破茂,〈アメリカ抵触法理論における抵触的正義の再評価(上)〉,載《愛媛法学雑誌》,第二十三卷一号,一九九六年。
23.木棚照一,〈法例二六条、二七条の改正に関する一考察〉,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四三号,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
24.中野俊一郎,〈法例七条をめぐる解釈論の現状と立法論的課題〉,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四三号,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
25.王勝明.張青華,〈中国契約法の解說〔6.完〕∼契約法における涉外契約に関する特殊規定∼〉,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七卷,第十一号,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26.末村克己訳,ミヒャエル.ヨアヒム.ボネル著,〈「ユニドロワ国際商事契約原則」と「ウィーン売買条約」両者は択一的か補完的か〉,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三一号, 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
27.本浪章市,〈統治利益分析アプローチの完結と若干の判例-牴触法新アプローチ導入と展開の過程補遺-〉,載《法学論集(関西大学)》,第三十四卷,第六号,一九八五年三月。
28.本浪章市,〈契約のプロパー.ローの決定と英国裁判所への管轄権の帰属〉,載《法学論集(関西大学)》,第三十七卷,第二.三号,一九八七年十月。
29.本浪章市,〈契約のプロパー.ローからの反致と浮動契約-アミンラシード海運会社対クウェイト保険会社事件補遺-〉,載《法学論集(関西大学)》,第三十七卷,第四号,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30.本浪章市,〈「涉外不法行為に関する英国の伝統的規則とプロパー.ロー」序章〉,載《法学論集(関西大学)》,第三十九卷,第四.五号,一九九0年二月。
31.平野晉,〈サイバースペース法と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の裁判管轄権∼電脳空間におけるセルフ.ガヴァナンスの主張と対人管轄権に関する米国主要判例の立場の分析∼〔9.完〕〉,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六冊,第四号,一九九八年四月。
32.石黑一憲訳,カール.フィルシンク(Karl Firsching)著,〈ヨーロッパ国際私法の新たな展開-オーストリア、ユーゴスラヴィア、スイス及び西ドイツにおける改正とその動向-〉,載《判例タイムズ》,第四九九号,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33.石黑一憲,〈法例改正の意義と問題点-序說的覚え書きとして〉,載《法律時報》,第六十一卷,第十三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一日。
34.池原季雄等,〈法例改正をめぐる諸問題と今後の課題〉,載《ジュリスト》,第九四三号,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
35.町田泰貴,〈インターネット上の紛争とその解決〉,載《法律時報》,第六十九卷,第七号。
36.折茂豐,〈國際私法における二つの學派-特に大陸學派と比較してのコモン.ロー學派について-〉,載《國際法外交雜誌》,第四十三卷,第八號,一九四四年八月。
37.李旺,〈中国における涉外契約の準拠法について〔上〕〉,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一卷第三号,一九九三年三月。
38.李旺,〈中国における涉外契約の準拠法について〔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一卷第四号,一九九三年四月。
39.長田真里,〈契約の準拠法決定における特徵的給付論と履行地-フランス及びベルギーの判例.学說を中心に〉,載《阪大法学》,第四十八卷一号,一九九八年四月。
40.長田真里,〈国際契約の法的規律における履行地の意義(一)〉,載《阪大法学》,第四十九卷,第五号,二000年一月。
41.長田真里,〈国際契約の法的規律における履行地の意義(二.完)〉,載《阪大法学》,第四十九卷,第六号,二000年三月。
42.岡本善八,〈わか古典的国際私法学說の再評価〉,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一卷,第五.六号,一九七三年三月。
43.松岡博,〈第二リステイトメントにおける法選択方法論について〉,載《阪大法学》,第一0四号,一九七七年十一月。
44.松岡博,〈最近におけるアメリカ国際私法の動向─法選択方法論を中心として─〉,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六卷五号,一九七七年十二月。
45.松岡博,〈わガ国際私法における政策考慮について(一)〉,載《阪大法学》,第一一0号,一九七九年三月。
46.松岡博,〈わガ国際私法における政策考慮について(二.完)〉,載《阪大法学》,第一一四号,一九八0年三月。
47.松岡博訳,アーサー.T.ヴァン.メーレン著,〈国際私法の理論と実際における比較法の重要性〉,載《阪大法学》,第一二八号,一九八三年九月。
48.松岡博、高杉直、多田望,〈国際物品売買契約の準拠法に関するハーグ条約(一九八六年)について〉,載《阪大法学》,第四十三卷一号,一九九三年七月。
49.松岡博,〈ハーグ国際私法条約とアメリカ国際私法〉,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九十二卷,四.五合併号,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50.河野俊行,〈シューリッヒの国際私法理論について(一)〉,載《京大法学論叢》,第一一五卷三号,一九八四年六月。
51.河野俊行,〈シューリッヒの国際私法理論について(二.完)〉,載《京大法学論叢》,第一一五卷五号,一九八四年八月。
52.河野俊行翻訳,アンドレアス.ヘルドリッヒ著,〈ドイツ国際私法の新たな規制と実務におけるその評価〉,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八十九卷六号,一九九一年二月。
53.岡野祐子,〈イギリスにおけるフォーラム.ノン.コンビニエンス〉,載《阪大法学》,第三十九卷,第二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
54.国際私法立法研究会,〈契約、不法行為等の準拠法に関する法律試案(一)〉,載《民商法雑誌》,第一一二卷,第二号,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五日。
55.国際私法立法研究会,〈契約、不法行為等の準拠法に関する法律試案(二.完)〉,載《民商法雑誌》,第一一二卷,第三号,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五日。
56.国際私法改正研究会代表 池原季雄,〈「相続の準拠法に関する法律試案」の公表〉,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九十二卷,第四.五合併号,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57.指宿信,〈サイバースペースと法〉,載《法学セミナー》,第五一0号,一九九七年六月。
58.南敏文,〈法例の一部改正について〉,載《ジュリスト》,第九四三号,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五日。
59.南敏文,〈法例の一部改正〉,載《法律のひろば》,第四十二卷第十号,一九八九年十月。
60.火禾場準一.後藤博.櫻田嘉章.佐藤やよひ.道垣內正人.松岡博,〈〔座談会〕「法例」-現狀と課題、將來への展望〉,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四三号,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
61.神前禎,〈準拠法外国法の「不明」をめぐって〉,載《法学協会雑誌》,第一0七卷,第六号,一九九0年六月。
62.高栄洙訳,崔公雄著,渡辺惺之監修.〈世界化時代と国際訴訟〉,載《阪大法学》,第四十六卷,第五号,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63.高桑昭,〈ハーグ国際私法会議条約と国際私法の統一〉,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九十二卷,四.五合併号,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64.高桑昭,〈国際取引に関する統一私法と国際私法〉,載《京大法学論叢》,第一三六卷,四.五.六号,一九九五三月。
65.高桑昭,〈実体法に関する近時の統一法条約と国際私法の関係-統一法の適用について-〉,載《京大法学論叢》,第一三八卷,四.五.六号,一九九六年三月。
66.高桑昭,〈国際商取引と紛爭解決方法、適用法、法律家〉,載《京大法学論叢》,第一四六卷,第五.六号,二000三月。
67.清水響,〈私法の国際的統一運動∼1992年の展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一卷,第五号,一九九三年五月。
68.清水響,〈私法の国際的統一運動∼1993年の展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二卷,第二号,一九九四年二月。
69.清水響,〈私法の国際的統一運動∼1994年の展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三卷,第二号,一九九五年二月。
70.野村美明,〈アメリカ契約抵触法の最近の動向〉,載《阪大法学》,第四十卷,第三.四号,一九九一年三月。
71.野村美明.藤川純子.森山亮子,〈契約債務の準拠法に関する条約についての報告書(三)〉,載《阪大法学》,第四十六卷六号,一九九七年二月。
72.野村美明.藤川純子.森山亮子,〈契約債務の準拠法に関する条約についての報告書(四)〉,載《阪大法学》,第四十七卷一号,一九九七年四月。
73.野村美明.藤川純子.森山亮子,〈契約債務の準拠法に関する条約についての報告書(九)〉,載《阪大法学》,第四十八卷二号,一九九八年六月。
74.鳥居淳子,〈涉外離婚事件の国際裁判管轄権.準拠法〉,載《判例タイムズ》,第九九六号,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
75.笠原俊宏,〈ベネズエラ国際私法の法典化について〉,載《比較法》,第三十七号,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76.道垣內正人,〈国際私法立法の課題と展望〉,載《ジュリスト》,第一000号,一九九二年五月一日至十五日。
77.道垣內正人,〈サイバースペースと国際私法―準拠法及び国際裁判管轄問題〉,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一七号,一九九七年八月一日。
78.道垣內正人,〈連結政策-最密接関係地法の探し方-〉,載《法学教室》,第二一九号,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79.森山亮子,〈契約債務の準拠法に関するローマ条約と強行法規∼英国法の視点から∼〔上〕〉,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四冊,第十号,一九九六年十月。
80.森山亮子,〈契約債務の準拠法に関するローマ条約と強行法規∼英国法の視点から∼〔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二十四冊,第十一号,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81.曾野和明,〈本特集の意義〉,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三一号, 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
82.曾野裕夫訳,ミヒャエル.ヨアヒム.ボネル著,〈「ユニドロワ国際商事契約原則」と「ヨーロッパ契約法原則」の関係について〉,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三一号, 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
83.樋爪誠,〈債權契約の準拠法決定基準に関する「最密接関係国法」について-イギリス国際私法の視座から-〉,載《立命館法学》,一九九四年四号(二三六号)。
84.樋爪誠,〈アメリカにおける契約準拠法の展開に関する一考察-重心理論の比較法的位置付けについて-〉,載《立命館法学》,一九九五年三号(二四一号)。
85.樋爪誠,〈EUの契約債務準拠法条約上の強行法規について-国際海上運品運送契約を中心に-〉,載《立命館法学》,一九九五年四号(二四二号)。
86.樋爪誠,〈「契約に関するプロパー.ロー」理論の意義-一九世紀のイギリスにおける契約準拠法理論の潮流-〉,載《立命館法学》,一九九六年一号(二四五号)。
87.廣瀨久和訳,〈ユニドロワ国際商事契約原則(全訳)〉,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三一号, 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
88.齋藤彰,〈債権讓渡の準拠法-新たな立法的動向への対応を考える〉,載《ジュリスト》,第一一四三号,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五日。
89.藤下健,〈私法の国際的統一運動∼1990年の展開∼〉,載《国際商事法務》,第十八卷,第十二号,一九九0年十二月。
90.櫻田嘉章,〈「国際私法の危機」とサヴィニー(一)〉,載《国際法外交雑誌》,第七十九卷,二号,一九八0年七月。
91.櫻田嘉章,〈我が国における契約の準拠法の歴史的検討〉,載《京大法学論叢》,第一四六卷,三.四号,二000年一月。
十、日文網站文章
1. 岡村久道,《インターネットの国際性》,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maidoweb.ad.jp/chishiki/law4.htm〉(visited Jan. 6 2001)。
2. 高杉直,〈1994年の国際契約の準拠法に関する米州条約について〉,原載《帝塚山法学》,第一号,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tezukayama-u.ac.jp/tlr/takasugi/takasugi_J.htm#tokutyouteki〉(visited Feb. 1 2001)。
3.桐原和典,《電腦空間法律-インターネットをめぐる法律問題II準拠法》,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village.infoweb.ne.jp/-fwja5504〉(visited Jan. 5 2001)。
十一、英文書籍
1.Brilmayer, Lea & Martin, James A., Conflict of Laws Cases and Materials,(3th ed. 1990)。
2.Dicey and Morris on The Conflict of Laws, (13th ed. 2000)。
3.Ehrenzweig, Albert A. & Jayme, Erik,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Volume III special part (1977)。
4.Morris, J. H .C. & North, P. M., Cases and Materials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984)。
5.North, Peter,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Problems in Common Law Jurisdictions, (1993)。
6.North, Peter & Fawcett, J.J., Cheshire and North’s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13th ed. (1999)。
7.Reese, Willis L. M. & Rosenberg, Maurice,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nflict of Law, (6th ed. 1975)。
十二、英文期刊
1.Carter, “Choice of Law in Tort and Delict”, 107 The Law Quarterly Review, (1991)。
2.Cavers, David F., “The Proper Law of Producer’s Liability”, 26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1977)。
3.Currie, Brainerd, ”Comments on Babcock v. Jackson, A Recent Development in Conflict of Laws”, 63 Columbia Law Review, (1963)。
4.Ehrenzweig, Albert A., “A Counter-Revolution in Conflicts Law?, From Beale to Cavers”, 80 Harvard Law Review, (1966)。
5.Guedj, Thomas G., “The Theory of the Lois de Police, A Functional Trend in Continental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Modern American Theories”, 3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91)。
6.Hay, Peter, “From Rule-Orientation to “Approach” in German Conflicts Law-The Effect of the 1986 and 1999 Codifications”, 47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99)。
7.Juenger, Friedrich K., “American and European Conflicts Law”, 3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2)。
8.Juenger, Friedrich K., “Contract Choice of Law in the Americas”, 45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97)。
9.Korn, Harold L., “The Choice-of-Law Revolution: A Critique”, 83 Columbia Law Review, (1983)。
10.Kramer, Larry, “Interest Analysis and the Presumption of Forum Law”, 5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1989)。
11.Kramer, Larry, “Choice of Law In The American Courts In 1990: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39 The American Journal Comparative Law, (1991)。
12.Lando, Ole, “New American Choice-of-Law Principles and the European Conflict of Laws of Contracts”, 3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2)。
13.Mann, F. A., “The Proper Law In The Conflict of Laws”, 36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1987)。
14.Morris, J. H. C. & Cheshire, G. C., “The Proper Law of a Contract In The Conflict of Laws”, 56 The Law Quarterly Review, (1940)。
15.Morris, J. H. C., “The Proper Law of a Tort”, 64 Harvard Law Review, (1951)。
16.North, Peter M., “Reform, but not Revolution, General Course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Recueil des Cours, (1990), I。
17.Posnak, Bruce, “Choice of Law: Interest Analysis and Its “New Crits””, 36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8)。
18.Reese, Willis L. M., “American Choice of Law”, 30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2)。
19.Reese ,Willis L. M., “Statutes In Choice of Law”, 35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7)。
20.Rogerson, “Choice of Law in Tort: A Missed Opportunity? “, 44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Quarterly, (1995)。
21.Roosevelt III, Kermit, “The Myth of Choice of Law: Rethinking Conflicts”, 97 Michigan Law Review, (1999)。
22.Palmer, Edith, “The Austrian Codification of Conflict of Law”, 28 American Journal Comparative Law, (1980)。
23.Symeonides, Symeon C., “The New Swiss Conflicts Codification: An Introduction”, 37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9)。
24.Symeonides, Symeon C., “Choice of Law in the American Courts in 1999: One More Year”, 48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00)。
25.Symposium, “Comments on Babcock v. Jackson, A Recent Development in Conflict of Laws”, 63 Columbia Law Review, (1963)。
26.Vitta, Edoardo, “The Impact in Europe of the American “Conflicts Revolution”” , 3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1982)。
十三、英文網站文章
1.O’Hara, Erin A. & Ribstein, E., From Politics to efficiency in Choice of Law, (Jan. 10 2000),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gmu.edu/departments/law/faculty/papers/docs/00-04.pdf〉(visited Mar. 16 2001)。
2.Shreve, Gene R., Choice of Law and the Forgiving Constitution, Presented as the inaugural Melvin Lecture, (Nov. 10 1995),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law.indiana.edu/ilj/v71/no2/shreve.html〉(visited Feb. 8 2001)。
3.Tetley, William, Q.C., A Canadian Looks at American Conflict of Law Theory and Practice, Especially In The Light of The American Legal and Social Systems(Corrective vs. Distributive Justice), 38 Col. J. Transnat’l L. 299-373. (1999),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admiraltylaw.com/tetley/canlook.htm〉(visited Feb. 8 2001)。
4.Wardle, Lynn D., Rogers, W. Sherman & Hogue, L. Lynn, Interstate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of Laws-Cases and Materials, Manuscript Edition 1999,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law2.byu.edu/Warde/International_Conflicts/iic_casebook/chlintro.html〉
〈http://www.law2.byu.edu/Warde/International_Conflicts/iic_casebook/ch2trad.html〉(visited Feb. 8 2001)。
5.Weinstein, Jack B., Ellis Simon; Trudy Hunt; Tony Younany;George Oko; Jacqueline Preliminary memorandum Hounchell; Sylvia Whol, Larry Abbott; Estate of George E. v. Philip Morris Inc., Nov. 30 2000,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nylj.com/decisions/00/11/113000b8.htm〉(visited Feb. 1 2001)。
6.Criticism of the of the First Restatement and the New Learning,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netlaw.samford.edu/olson/conflicts/newlearning.htm〉(visited Feb. 8 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6.賴來焜,〈最新國際私法之本質論〉,載《法令月刊》,第五十一卷,第十期,二000年十月。
2. 25.賴來焜,〈德國一九九九年新國際私法〉,載《法令月刊》,第五十一卷,第四期,二000年四月。
3. 24.劉鐵錚,〈論「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修正〉,載《法令月刊》,第五十卷,第五期,一九九九年五月。
4. 23.劉鐵錚,〈國際公約有關契約準據法之最新規範-羅馬公約與墨西哥城公約之比較研究〉,載《法學叢刊》,第一七四期,一九九九年四月。
5. 22.曾陳明汝,〈美國現代選法理論之剖析與評估〉,載《法律評論》,第六十一卷,第一、二期合刊,一九九五年二月。
6. 21.曾陳明汝,〈淺論拉丁美洲國際私法之發展〉,載《法令月刊》,第四十五卷,第十一期,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7. 20.郭豫珍,〈國際私法研究方法論〉,載《法務通訊》,第一0八三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四日,第三版。
8. 19.陳豐榮,〈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之檢討〉,載《司法周刊》,第九五八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
9. 18.陳長文,〈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下)〉,載《法令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七期,一九八四年七月。
10. 27.藍瀛芳,〈國際私法的立法趨勢-從法制史與比較法上觀察國際私法的演進趨勢〉,載《輔仁法學》,第十期,一九九一年六月。
11. 17.陳長文,〈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上)〉,載《法令月刊》,第三十五卷,第六期,一九八四年六月。
12. 16.許兆慶,〈美國現代選法理論簡析-政府利益分析理論〉,載《法律評論》,第六十五卷,第一∼三期合刊,一九九九年三月。
13. 15.許兆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國際私法新理論之影響〉,載《法學叢刊》,第一七0期,一九九八年四月。
14. 14.許兆慶,〈美國國際私法選法理論之變遷-以紐約州法院涉外侵權行為判例(決)為中心〉,載《軍法專刊》,第四十四卷,第一期,一九九八年一月。
15. 13.許兆慶,〈英國及國協國家侵權行為新選法規範簡析〉,《軍法專刊》,第四十三卷,第四期,一九九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