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玉麟(民85)。國民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可行之探討。載於教育資料與研究,第9期:96-102。王秀玲(民89)。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白麗美(民87)。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民75)。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教育行政篇(上冊)。台中:台灣省政府編印。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民88)。日本--教育行政。載於教育與資料研究,第31期
:136-137。
牟宗燦(民84)。談學術自由與校園民主-兼論校園倫理與制度的建立。載於教改通訊,15期:5-7。
朱 江(民88)。官派,走入歷史-教育學者對校長遴選的看法。載於師說,127期:
51-53。
何淑妃(民8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皓光(民8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希揚(民87)。學校本位管理之淺析。載於教育資料文摘,429期:163-167。李安明(民87)。從教育改革與企業組織再造的觀點看學校組織再造:方向、進階與實作。輯於教育行政論壇第三次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主辦。
李敦義(民8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慈純(民89)。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生源(民88)。從組織再造的觀點--評析國民教育法增修條文。載於師友,383期:47-49。
呂生源(民89)。國民小學行政組織再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清(民86)。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清(民87)。校長遴選制度之探討。載於師說,113期:4 -5。
吳 定(民77)。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民83)。行政學(一)。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民85)。行政學(二)。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吳清基(民78)。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80)。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民78)。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吳清山(民80)。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清山(民81)。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民85)。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台北:心理。
吳清山(民86)。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載於國教月刊,43卷,5-6期:1-7。吳清山(民87a)。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民87b)。教育革新中學校組織再造之探究。載於北縣教育,24期:10-15。吳清山(民88)。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載於教師天地,98期:4-9。
吳清山等(民88)。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方案探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坤豐(民71)。國民中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方式與教師工作滿足感之關係的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 武(民77)。我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甄選制度之研究。高雄:復文。
林邦傑(民82)。如何培養領導能力。載於吳靜吉(民82):與青年人談心─青年人的自我追尋:5-20。台北:遠流。
林新發(民72)。五專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北:文景。
林新發(民84)。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實務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林新發(民84)。教育行政領導。輯於國立空中大學用書--教育行政學第六章。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林合懋(民84)。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偉人(民86)。學校本位組織發展整合模式之研究:以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林秋萍(民87)。大學校長遴選產生對大學經營績效之評估。國立中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天祐(民88)。新世紀國民中小學校長任用探討。[WWW. page] URL http:/www.nmh.
gov.tw/edu/basis3/28/gc3.htm。(1998/12/20)
林逸青(民88)。中小學遴選制度之看法。載於國民教育,40卷,2期:68-72。林文律(民88)。從校長必備能力看校長培育。[WWW. page] URL http:/www.nmh.gov.
tw/edu/basis3/28/gc3.htm。(1998/12/1)
林奇佐(民89)。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用制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貝絲(民89)。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習型學校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邱玉玲(民88)。談跨世紀的教改行動--國小校長遴選制度。載於教師之友,40卷,4期:54-57。雨 田(民88)。如何能杜悠悠之口:家長看遴選。載於師說,133期:31-33。
柯平順、林天祐(民85)。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培育制度改革研究。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AC17。台北。
洪麗玲(民87)。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洪福財(民88)。學校本位管理中的校長角色。載於教師天地,101期:53-58。范家驤、高天虹(民85)。西方經濟學主要學派。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高希均(民80)。經濟學的世界:下篇---總體與個體理論引導。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高熏芳(民87)。校長評鑑之應為與難為。載於教師天地,96期:19-24。徐美達(民88)。校長應由選舉產生嗎?載於教育資料文摘,253期:37-42。
秦夢群(民78)。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秦夢群(民86、民8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民86)。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五南。
秦夢群(民88)。校長職前教育之分析與檢討。載於教育資料與研究,29期:11-16。秦夢群(民88)。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析。載於國民教育,40卷2期:28-31。
許國雄(民80)。臺灣地區中小學校長儲訓遷調制度之研究。載於東方工商學報,第14期:1-3。郭進隆譯. Senge, P. M.著(民85)。第五項修鍊─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
許必耕(民88)。叫遴選太沈重。載於師說,133期:23-24。
許籐繼(民89)。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清良(民82)。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甄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金鑑(民84)。行政學新論。台北:三民。
張潤書(民84)。行政學(四版)。台北:三民。
張慶勳(民85a)。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張慶勳(民85b)。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張慶勳(民86)。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弘勳(民86)。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明文(民87)。國民中小學公共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淑美(民87)。績效管理。輯於蔡培村:學校經營與管理第十二章。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張明輝(民87)。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民88)。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易書(民89)。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開放/封閉行人格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馨怡(民89)。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伯璋(民76)。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喜(民77)。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
陳慶瑞(民83)。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台北:五南。
陳慶瑞(民84)。權變領導行為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靜怡譯,Schermerhorn & Huint & Osborn著(民86)。組織行為。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
陳江松(民88)。從教育改革談校長遴選。載於北縣教育,29期:11-14。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4)。第一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a)。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b)。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c)。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教育部(民88)。台(八八)人(一)字第八八○一七四三三號函。
教育部(民88)。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條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88)。國民教育法修正條文。台北:教育部。
黃昆輝(民61)。教育行政領導的意義。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4輯:134。
黃昆輝(民78)。教育行政學(二版)。台北:東華。
黃光雄(民78)。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振球(民79)。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書苑。
黃乃熒(民87)。學校管理敵對內涵的方法論評析。載於中等教育,49卷5期:8-20
。
黃傳永(民87)。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德祥(民88)。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宜有配套。載於教育資料文摘,257期:23-26。黃慶宗(民8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憲政(民87)。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落實國民教育改革。載於教育資料集刊,23期:341-358。
彭雅珍(民87)。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賀力行、裴文、揚振隆譯,Rue & Byars著(民88)。管理學技巧與運用(第八版)。台北: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溫明麗(民88)。二十一世紀師資培育的品質考驗:以英國為例。發表於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和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主辦,「教育改革、師資培育與教學科技:各國經驗」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10-11日。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馮丰儀(民8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淙富(民88)。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蓋淅生(民87)。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擬試辦校長遴選制度之探討--師說座談。載於師說,113期:2-7。
廖裕月(民87)。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水良(民81)。台灣地區小學校長遷調辦法與服務士氣之相關。載於教育資料與研究,170期:155-178。
蔡培村(民87)。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鄭進丁(民7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權力策略、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進雄(民87)。超越倡導與關懷─轉型領導及其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載於中等教育,49卷5期:21-28。蔡進雄(民89)。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鄭淑玲(民87)。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擬試辦校長遴選制度之探討--師說座談。載於師說,113期:2-7。
劉春榮(民82)。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劉雅菁(民87)。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歐陽勛(民80)。經濟學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閻自安(民89)。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決策與校長領導方式、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濮世緯(民85)。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薛宗煌(民87)。服務型的國民小學校長。載於教育資料文摘,251期:44-47。謝文全(民74)。比較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謝文全(民7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三版)。台北:文景。
謝文全(民7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五版)。台北:文景。
謝文全(民82)。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文全(民84)。比較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謝文全、林新發、張德銳、張明輝(民84)。教育行政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謝文全(民87)。道德領導─學校行政領導的另一扇窗。載於跨世紀的教育演變:237
。台北:文景。
謝瑞智(民81)。教育法學。台北:文笙書局。
聶鍾杉(民66)。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甄選訓練遴用遷調制度研究報告。台中:省教育廳台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魏惠娟(民87)。學習型組織的迷思與省思。載於成人教育,43期:35-42。藍美津(民88)。「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自治條例」公聽會會議記錄。(未出版)。
蕭武桐(民87)。行政倫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二、英文部分
Anderson,M.E.(1991).Principals:How to train,recruit,select,induct,and evaluate lwaders for America’s schools. Eugene, OR:Universuty of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Baltzell, D. Catherine & Dentler, Robert A.(1983). School principal selection practices: five case studies.(ERIC No. ED319107)
Baron, M. A.(1990).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uperintendents’ perceptions regarding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of principals.(ERIC Document Repoducation Service
No. ED 327973).
Bass, B. M.(1985), Leade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ership Development:Manual for the Multifa ctir Leade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li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2.
Bass, B. M. & Yammari no, F. J.(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ership and multiple levels of analysis.Human Realation,43, p.975-1005.
Bennis, W. & Nanus, B.(1985). Leaders: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ryman, A. (1992). Ch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Sage.
Burns. J. M.(1978). Leadership. NY:Harper & Raw.
David, J. L. (1996). Site-Based Management: Making It Wor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DFEE)(1997).Education Action Zones.London
:DFEE.[WWW page]. URL http://www.dfee. gov.uk/ education /index.htm(visited 3 Nov.1998)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2000a).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 [WWW page]. URL http://www.dfee. gov.uk/ headshipnpqh/
plan.html (2000/1/29).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2000b). DfEE: Headship Training Programmes, NPQH. [WWW page]. URL http://www. dfee.gov.uk/headship/npqh.shtml (2000/2/18).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2000c). DfEE Headship Training Programmes.
[WWW page]. URL http://www.dfee.gov.uk/ headship/ index.shtml (2000/2/18).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2000d).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for New Headteachers (HEADLAMP).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2000d).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NPQH:Candidat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cord.
(January 2000).
E. Mumford,(1906). “ Origins of Leardship,”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2, p.216-240.
E. Bogardus, (1928). “ World Leardship Types,” Soci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13,
p.573-599.
Grant, B. A.(1997).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al in amid-size school district in Coloraddo.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Gardner, J. W.(1989). On leadership. New York:Free.
Hendershot, S. M.(1996). An exploratory search for how an elementary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ractice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Holliday, R. C.(1989). The selection of principals in public schools in ohio:district procedures and participant awareness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Doctoral dissertation, Ohio University)
Hoy, W. K. & Miskel, C. G.(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Random House.
Jackson, J. h & Morgan, C. P. (1978). Organizational Theory:A Macro Perspective for Sa-Management. NJ:Prentice-Hall.
Milstein, M. M.(1993). Restructuring Schools:Doing It Right.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Inc.
Robbins, S. P.(199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Rogers,D.H.(1994). Perceive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effective schoo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R. P. French & R.Snyder,(1959). “ Leardship and Interpersonal Power,” Studies in Social Power,(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p.118.
R. Tannenbaun, I.R. Weschler, & F. Massarik,(1957). “ Leadership:A Frame of Reference,” Mangement Science, p.3.
Sergiovanni, T. J. (1990). Value-added leadership: 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in schools.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ergiovanni, T. J. (1992). Moral Leadership:Getting to the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ergiovanni, T. J. (1995).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 MA: Allyn and Bacon.
Wendel, F. C. & Sybouts, W.(1988).Assessment center methods in education admivixtr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UCEA Monograph Series.
William Dunn(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2rd ed.). Chapter 6.
Yukl,G.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