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04: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增鍇
研究生(外文):LIU,TSENG-KAI
論文名稱:大陸曲藝近五十年在台灣之發展
指導教授:楊振良楊振良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民間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3
中文關鍵詞:曲藝說唱相聲吳兆南魏龍豪陳逸安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9
  • 點閱點閱:7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 要
「曲藝」舊稱「說唱藝術」,源遠流長、樸質清麗,是我國民間文學之瑰寶。1949年,大陸曲藝隨「外省人」遷入台灣,五十年間,曲藝在台灣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今日台灣之曲藝,既不同於過往,也有異於大陸,身處台灣,研究曲藝在台灣的發展,非但具有實際性,更具有不可取代性,是以本論文研究重心在發生於台灣的曲藝活動。
本論文共分四章,首章為「溯本澄源」,第一節為曲藝之定義與範疇,是本論文研究及立論基礎;第二節為曲藝行規及行話之研究,是深入探討曲藝歷史與內涵之必備工具;第三節則是針對台灣部分現有著作謬誤之駁議。
首章之後,分別就以歷史重要事件、曲藝本身發展與客觀環境為原則,劃分為「移植」、「衰落」與「新生」三章,主要起始年代標的分別為「國民政府遷台」、「台灣經濟起飛」與「相聲開始戲劇化」,並按年代先後為序。
第二章分為三節,全章就1949年至1976年間,曲藝在台灣之藝人、團體、活動,與影響台灣最深的《相聲集錦》進行歸納整理,關鍵發現在「台灣曲藝活動並非由軍中傳至民間」。
第三章斷代為1977年至1984年。第一節初步探討曲藝在台灣衰落之原因;第二節為相聲藝術基本觀念之釐清;第三節則是針對曲藝改革之正當性,進行歷史與本質研究。
第四章以1985年【漢霖說唱】成立,以及台灣首齣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首演為起始,直至2001年6月之今日止。本章分三節討論此期「曲藝」與「劇化曲藝」之發展,並由「文類種差」觀念,提出「劇化曲藝」應成立確定之新劇種,並與曲藝「劃清界限」之論點。
為方便查詢,本論文另立「近五十年台灣曲藝大事紀」與「曲藝重要參考文獻五十種」二表,見於附錄。
關鍵字:曲藝、說唱、相聲、魏龍豪、吳兆南、陳逸安
目 錄

緒 論………………………………………………………………………………....1
第一章、曲藝之名義與溯本澄源
第一節、正其名以定方圓──定義與範疇………………………………11
第二節、詳規矩以知內緣──行規與行話………………………………27
第三節、駁謬誤以清本源──謬誤與駁議………………………………47
第二章、曲藝之移植與蓬勃發展(1949-1976)
第一節、按圖索驥訪故舊──藝人與事蹟………………………………65
第二節、商業書場新成就──書場與團體………………………………81
第三節、相聲集錦出窠臼──廣播與出版………………………………95
第三章、曲藝之衰落與社會轉型(1977-1984)
第一節、傳統藝術盡寂寞──文化與經濟……………………………..111
第二節、相聲獨秀未掩沒──相聲與幽默……………………………..127
第三節、求新求變出荒漠──傳統與改革……………………………..143
第四章、曲藝之轉型與百家爭鳴(1985-2001)
第一節、新創劇種圖改革──西化與劇化…………………………….159
第二節、尊重傳統不出格──維護與傳承…………………………….175
第三節、曲藝戲曲宜區隔──文類與種差…………………………….191
結 論………………………………………………………………………………207
參考文獻……………………………………………………………………………213
〈附 錄 一〉近五十年台灣曲藝大事紀…………………………………………227
〈附 錄 二〉曲藝重要參考文獻五十種…………………………………………231
〈附 錄 三〉魏龍豪〈相聲與我〉…………………………………………………235
〈附 錄 四〉魏鍇〈故薪傳相聲大師魏甦(魏龍豪)先生小傳〉…………………237
〈附 錄 五〉檔案照片……………………………………………………………242
〈附 錄 六〉魏龍豪〈相聲緣起〉…………………………………………………243
〈附 錄 七〉吳兆南〈相聲之我見〉………………………………………………245
〈附 錄 八〉簽名照片……………………………………………………………250
〈附 錄 九〉魏龍豪〈三不願意演出的話〉………………………………………251
〈附 錄 十〉何懷碩〈魏龍豪與相聲〉……………………………………………253
〈附錄十一〉dennischan686〈相聲的終結〉…………………………………….255
〈附錄十二〉劉增鍇〈台灣相聲之死〉……………………………………………259
〈附錄十三〉張嘉珍等〈訪問白原紀錄〉………………………………………262
〈附錄十四〉《逸安手稿》之〈段目表〉……………………………………………263
〈附錄十五〉《逸安日誌》…………………………………………………………267
參 考 文 獻
曲藝類書目(各子目以年代排序)
一、
《相聲溯源》(侯寶林、薛寶琨、汪景壽、李萬鵬合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5月)
《相聲史雜談》(金名著,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
《揚州曲藝史話》(韋人、韋明鏵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5年4月)
《說唱藝術簡史》(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馮不異、劉保綿、劉學智、于天池、李書、蔡源莉、包澄絜、賈德臣、王素稔、沈彭年合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5月)
《相聲行內軼聞》(殷文碩、王决合著,河南:黃河文藝出版社,1988年5月)
《中國曲藝史》(倪鍾之著,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91年3月)
《中國相聲史》(王决、汪景壽、藤田香合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6月)
《中國曲藝志》(中國曲藝志編輯委員會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96年12月)
《中國曲藝史》(蔡源莉、吳文科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1月)
《有趣的說唱──大陸系說唱在台灣》(葉怡均著,台北:商周編輯顧問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二、
《相聲表演漫談》(羅榮壽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2月)
《關於相聲》(譚天著,新加坡:風華出版社,1979年11月)
《曲藝概論》(侯寶林、薛寶琨、汪景壽、李萬鵬合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0年7月)
《曲藝》(中山大學中文系寫作教研室、南充師範學院中文系寫作教研室合編,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
《相聲藝術漫談》(馬季著,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
《評彈藝術淺談》(左絃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1981年8月)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劉學智、劉洪濱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1981年10月)
《曲藝漫談》(王决著,北京:廣播出版社,1982年2月)
《快書研究》(陳錦釗著,台灣:陳錦釗贈影印本,1982年5月)
《相聲藝術與笑》(王力葉著,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2年7月)
《侯寶林談相聲》(侯寶林口述,劉祖法執筆,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
《中國的相聲》(薛寶琨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
《說唱藝術概論》(張天玉著,台北:城昌印社,1985年12月)
《中國的曲藝》(薛寶琨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蘇州評彈藝術初探》(周良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年10月)
《京韻大鼓》(桂靜文編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9年6月)
《八角鼓》(桂靜文編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9年6月)
《劉寶全的京韻大鼓藝術》(周純一編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9年6月)
《滑稽與幽默》(方成著,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年10月)
《相聲藝術的奧秘》(劉梓鈺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3月)
《說唱藝術淺說》(李鳳行著,高雄:葫蘆出版社,1992年4月)
《相聲藝術論》(汪景壽、藤田香合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曲藝音樂概論》(于林青著,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3年7月)
《曲藝民俗與民俗曲藝》(倪鍾之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11月)
《中國曲藝藝術論》(汪景壽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說唱藝術》(王志建編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0月)
《劉寶全與他的京韻大鼓藝術》(陳鴻齡著,台北:學藝出版社,1996年7月)
《古代說唱辨體析篇》(劉光民著,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說唱:鄉土藝術的奇葩》(汪景壽著,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2月)
《相聲說戲》(馮翊綱、宋少卿、張華芝改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12月)
《相聲世界走透透》(馮翊綱文圖,台北:幼獅出版社,2000年1月)
三、
《子弟書叢鈔上、下》(關德棟、周中明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2月)
《單弦牌子曲選集》(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編,北京:音樂出版社,1956年3月)
《逸安日誌》(陳逸安撰,手稿)
《逸安手稿》(陳逸安撰,手稿)
《相聲集錦1-7》(吳兆南、魏龍豪編,台北:國語日報社,1972年2月)
《相聲集錦1-4》(吳兆南、魏龍豪編,台北:全美出版社,1977年2月)
《高元鈞山東快書選》(高元鈞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1月)
《侯寶林相聲選》(侯寶林編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1月)
《單口相聲傳統作品選》(張壽臣等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1年6月)
《何遲相聲創作集》(何遲著,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5月)
《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劉寶瑞口述、殷文碩整理,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3年12月)
《譚天相聲集》(譚天著,新加坡:文學書屋,1984年8月)
《相聲小段集錦》(顧暘編,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年12月)
《紅樓夢曲藝集》(天津市曲藝團主編,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3月)
《華佗笑傳》(中國曲藝出版社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7年5月)
《台灣省相聲比賽優良腳本彙編》(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台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7年7月)
《張壽臣笑話相聲合編》(陳笑暇、張立林整理,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年4月)
《譚天相聲二集》(譚天著,新加坡:南方藝術研究會,1988年10月)
《原建邦相聲作品集》(原建邦編著,黑龍江:北方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
《民間說唱藝術選集》(黃國強主編,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
《1983-1989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相聲選粹》(中央電視台研究室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6月)
《中國評書精華‧講史卷》(戴宏森主編,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1991年12月)
《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聲集》(姜昆、梁左合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7月)
《中國傳統相聲大全1-4冊》(馮不異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3年4月)
《侯寶林相聲精選》(侯寶林編著,黑龍江:北方文藝出版社,1994年2月)
《臺語相聲‧阿嬌阿炮答嘴鼓(精選集)》(阿嬌、阿炮著,台灣:稻田出版社,1995年10月)
《馬季相聲選》(任衛新編,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中國相聲精粹》(吳文科選編,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年5月)
《中國傳統山東快書大全》(劉洪濱、趙連甲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10月)
《竹版響嘩楞:說唱成語故事》(陳永忠原著,林文彬編修,台北:一馬文化出版社,1997年5月)
《兒童說說唱唱》(張青史文字,台灣:陽銘出版社,1999年1月)
《崔琦曲藝作品選》(崔琦著,北京:知識出版社,1999年2月)
《新時期相聲作品選》(中國曲藝家協會編,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年9月)
《這一本,瓦舍說相聲》(馮翊綱、宋少卿、相聲瓦舍作,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
《嘿!大家來說相聲》(王汝松作,台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0年5月)
《兒童相聲》(孫毅編著,台北:童年出版社,2000年7月)
《勞達相聲集3》(韓勞達編著,新加坡:新亞出版社,2000年11月)
《非常相聲》(馬景賢著,台北:小兵出版社,2001年1月)
四、
《大鼓生涯的回憶》(章翠鳳口述、劉枋執筆,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1月)
《藝海沈浮》(孫書筠口述、包澄絜整理,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6年2月)
《中國十二笑星》(張躍銘著,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年3月)
《當代笑星》(王丹蕾編,山東:青島出版社,1990年4月)
《馬三立別傳》(劉連群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
《李文華與相聲藝術》(一凡主編,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11月)
《聲貫九州田連元》(薩仁圖婭著,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 1994年11月)
《梅花歌后》(花五寶口述、王永良整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年1月)
《馬季傳:笑灑人間》(汪景壽、曾惠杰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姜昆外傳》(青汶著,北京:台海出版社,1997年9月)
《話說張志寬》(高玉琮著,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8年5月)
一般類書目(各子目以出版年代排序)
一、
《史記會注考證》(瀧川龜太郎著,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8月)
《春酒堂文存》(周容著),收於《四明叢書》(張壽鏞輯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4月)
《陶庵夢憶》(張岱著,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57年2月)
《清稗類鈔》(徐珂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6月)
《通俗編》(翟灝著,台北:大化書局,1977年8月)
《中國文學史》(李曰剛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5月)
《白話文學史》(胡適著,台灣:台南東海出版社,1981年6月)
《中國俗文學史上、下》(鄭振鐸著,台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10月)(台灣版著者印為鄭篤)
《江湖叢談》(雲遊客著,中國曲藝出版社編輯部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 1988年2月)
《北平俗曲略》(李家瑞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年9月)
《人民首都的天橋》(張次溪著,中國曲藝出版社編輯部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8年12月)
《元雜劇史稿》(李春祥著,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
《天橋史話》(成善卿著,北京:三聯書店,1990年12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著,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7月)
《骨董瑣記》(鄧之誠著,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7月)
《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婁子匡、朱介凡編著,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10月)
《中國京劇發展史》(馬少波主編,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2年1月)
《台灣通史》(連橫撰,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
《中國戲曲文學史》(許金榜著,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5月)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2月)
《中國民俗學史》(王文寶著,四川:巴蜀書社,1995年9月)
《中國俗文學發展史》(王文寶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3月)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11月)
二、
《藝林廣記》(毅剛編著,廣東:廣東增城縣文化館,1980年2月)
《說俗文學》(曾永義著,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4月)
《古典小說藝術欣賞》(賈文昭、徐召勛著,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
《中國民俗學》(烏丙安著,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
《中國戲曲通論》(張庚、郭漢城主編,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11月)
《民間文學與元雜劇》(譚達先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6月)
《俗文學叢考》(車錫倫著,台北:學海出版社,1995年6月*大陸書台灣出)
《民俗文化學》(鍾敬文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1月)
《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陳益源著,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10月)
《民間文學導論》(劉守華、巫瑞書主編,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5月)
《論亞理斯多德《創作學》》(王士儀著,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8月)
三、
《宋人小說》(李華卿編,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88年3月)
《古今滑稽文選》(北京出版社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5月)
《中國笑話書》(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96年3月)
《台灣民間文學集》(李獻章編著,台北:台灣文藝協會,1936年6月)
《齊如山全集》(齊如山著,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12月)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文學書系,第九編通俗文學(上、下)》(鍾敬文主編,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年6月)
《29屆國軍文藝金像獎得獎作品文選第一輯、第二輯》(國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
《元曲選校註》(王學奇著,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
《論幽默》、《談情說性》、《讀書的藝術》、《清算月亮》語堂幽默文選系列,(林太乙編,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5年5月)
《賴聲川:劇場1-4》(賴聲川著,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月)
四、
《程乙本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曹雪芹著,台北:廣國書局有限公司,1977年4月)
《人間詞話》(王國維著,台北:文國書局,1986年10月)
《國語正音特殊教本》(柯迅添編著,台北:國語日報社,1993年2月)
《三十而立──國軍文藝三十週年紀念專輯》(國軍新文藝運動輔導委員會編,台北:國軍新文藝運動輔導委員會,1994年10月)
《八十三年民族藝術薪傳獎》(八十三年民族藝術薪傳獎籌備委員會,內部資料,1994年11月)
《表演藝術團體彙編(民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6月)
《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年10月)
《中國乞丐縱橫談》(曲彥斌著,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5月)
《中國古代的乞丐》(岑大利、高永建合著,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
工具類書目
《臺灣語典》(連橫著,台北:臺灣銀行,1963年3月)
《中國人名大辭典》(臧勵龢等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0月)
《辭海──藝術分冊》(辭海編輯部主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2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戲曲、曲藝》編輯委員會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年8月)
《戲劇工作文獻資料匯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吉林省戲劇創作評論室評論輔導部編,內部資料,1984年4月)
《戲劇工作文獻資料匯編(續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吉林省戲劇創作評論室評論輔導部編,內部資料,1985年1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文學》編輯委員會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9月)
《夢幻狂想奏鳴曲》(周令飛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年1月)
《歷代人物年里通譜》(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93年1月)
《中國行政區劃地名手冊》(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編,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年6月)
期刊、專刊
《傳統之夜特刊》(台北:龍說唱藝術實驗群,1987年10月)
《曲藝‧272期》至《曲藝‧233期》(北京:中國曲藝家協會,1995年3月至1996年12月)
《曲薈‧總第十五期》(天津: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內部刊物,1997年9月)
《曲薈‧總第十六期》(天津: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內部刊物,2000年12月)
《第一屆馬來西亞相聲表演賽特輯》(第一屆馬來西亞相聲表演賽籌備委員會,1988年12月)
論 文
一、
《曲藝研究資料2》(天津市文化局戲劇研究室編,天津:文化局內部資料,1982年12月)
《中國曲藝論集1、2》(中國曲藝出版社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4年4月)
《曲藝藝術論叢‧第八集》(中國曲藝出版社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原書無出版日期當在1986下半年至1987年間)
《老舍曲藝文選》(老舍著,中國曲藝出版社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2年12月)
《曲藝論集》(關德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
《王朝聞曲藝文選》(王朝聞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6年10月)
《王亞平曲藝文選》(王亞平著,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7年12月)
《曲藝特徵論》(中國曲藝出版社編,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9年4月)
《李鳳琪說唱文學集》(胡孟祥主編,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9月)
《戴宏森說唱藝術論集》(胡孟祥主編,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9月)
《薛寶琨說唱藝術論集》(胡孟祥主編,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11月)
《胡孟祥說唱藝術論集》(盧昌五主編,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11月)
《河北曲藝資料第三輯》(中國曲藝志‧河北卷編輯部編,內部資料,1991年11月)
《王濟曲藝文集》(王濟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說唱」義證》(吳文科著,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7月)
《動人的聲韻醉人的音──孫書筠京韻大鼓藝術研討會文集》(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李苦禪紀念館合編,內部資料,1999年7月)
《曲藝散論》(王秀勛著,內蒙古:遠方出版社 1999年12月)
《曲壇漫步》(賈立青著,內蒙古:遠方出版社 1999年12月)
《文化人類學選讀》(李亦園編,台北:食貨出版社,1980年10月)
《文史資料選編第三十五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12月)
《民俗與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中華民國民間文學學會合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11月)
《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年12月)
《春華秋實──天津藝術研究所獲獎論文選》(劉梓鈺、劉琦、萬鏡明主編,天津: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9月)
《藝林思惘》(劉梓鈺著,內蒙古:遠方出版社,1999年12月)
《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台灣戲曲專科學校暨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0年12月)
《2001年海峽兩岸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2001年6月)
二、
《傳統相聲藝術探究》(曾永義指導、陳怡潓撰,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1996年4月)
《相聲藝術與台灣四大家初探》(江韶瑩指導、張華芝撰,台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班,1998年6月)
三、
曾永義:〈民間文學、俗文學、通俗文學命義之商榷〉,《國文天地‧13卷4期》。
陳逸華:〈相聲藝術於台灣之流變〉,(陳逸華贈原稿磁片)。
馮翊綱:〈相聲藝術表演體系〉,《藝術學報‧第65期》。
馮翊綱:〈小蘑菇二三事〉,《幼獅文藝‧566期》。
馬三立:〈京津相聲演員譜系〉,(馬三立贈影印稿)
張嘉珍、陳雅蘭、馬佳豪:〈那是大象的聲音嗎──紙上談相聲〉,(政治大學【李政育新聞獎】參賽作品。)
魏 鍇:〈故薪傳相聲大師魏甦(魏龍豪)先生小傳〉,《魏龍豪先生訃文》。
魏龍豪:〈相聲與我〉,《魏龍豪先生訃文》。
魏龍豪:〈兩岸相聲的過去與未來〉《交流‧第8期》。
吳兆南:〈相聲之我見〉,《相聲拾穗》CD內頁。
張拓蕪:〈相聲──魏龍豪和魏甦〉《台灣新生報》1981年8月31日。
張騰蛟:〈新奇、嚮往與親近──我對廣播的印象〉《國際廣播雜誌‧14期》。
何懷碩:〈魏龍豪與相聲〉,《聯合報》1988年3月26日。
錢善夫:〈簡述自強大鼓社之由來與現況〉,(王書圃提供影印稿)
尹建中:〈急遽文化變遷的省思〉,《訓育研究‧28卷一期》。
韓勞達:〈把鴻溝填平〉,《新加坡聯合早報》1989年4月3日。
楊振良:〈孟姜女故事的來龍去脈〉,《中央日報》1988年2月1日。
楊振良:〈一個關公兩岸信仰──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的民間守護神〉《中央日報》1989年12月2日。
楊振良:〈救活崑曲的一齣戲劇──公案故事「十五貫」的來龍去脈〉《中央日報》1991年1月16日1 。
馮翊綱:〈啟明茶社(上)〉,《幼獅文藝‧567期》
馬叔禮:〈談賴聲川的戲劇〉《自立晚報》,1986年8月1、2日。
劉衛莉:〈揮別千禧夜,我們不再說相聲〉,《聯合報》2001年2月13日。
劉 真:〈搶救中華文化從不搞派系開始〉,《中央日報》1989年9月12日。
楊振良:〈拈出民俗萬象──側記「民間文學國際研討會」〉《中央日報》1989年9月4日。
音像資料
《傳統相聲與現代表演藝術的融合與發展座談會原聲帶》(台北:春禾劇團主辦,2000年8月16日)
《還原相聲的原始風貌對談會原聲帶》(台北:春禾劇團主辦,2001年3月24日)
《吳兆南、魏龍豪談相聲》(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
《相聲集錦》(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
《相聲世界》(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
《相聲選粹》(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
《相聲捕軼》(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
《相聲拾穗》(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
《魏龍豪相聲單春》(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劉墉、和珅與乾隆》(台北:同心圓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說唱選粹》(台北: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
《交通安全路權宣導相聲》(台北: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中華說唱曲藝小百科》(台北:中央廣播電台)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飛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台北:飛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版」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台北:飛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台北:風華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台北:新力哥倫比亞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怪譚》(台北:飛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誰呼嚨我》(台北:上越百靈製作有限公司)
《大唐馬屁精》(台北:上越百靈製作有限公司)
《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台北:上越百靈製作有限公司)
《陳逸安上台一鞠躬》(警察廣播電台錄音,丑倫彰輯)
《中國傳統相聲集錦》(天津:天津市廣播電視學會)
《中國傳統相聲選粹》(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傳統相聲選粹》(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馬季相聲全集》(北京:中國唱片總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