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20: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瓊儀
研究生(外文):Huang Chiung-I
論文名稱:權力--在虛擬與真實之間
論文名稱(外文):Power--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ity
指導教授:翟本瑞翟本瑞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網際空間權力虛擬菁英數位落差數位複製網路民主文化霸權科技權力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5
  • 點閱點閱:9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從最小的個人開始,到社會中的階級,再從社會階級擴大至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甚至還可以再往外發展到全世界、全球,都在權力關係的包圍與掌控之下,不是擁有權力,成為支配者;不然就是臣服於權力擁有者之下,成為被支配者。
在本文中,首先從個人的層面開始進行討論,個人如何利用「交換」的方式,來取得更多的虛擬權力,並且透過個人利用交換來取得虛擬權力這個方式來探討虛擬與真實是如何的相互影響與入侵。
此外,由於網際網路的匿名性而使得一些在現實世界中的劃分標準失去其用武之地,但是,在網際網路中卻依然有著自己劃分階級的方式,虛擬空間看似打破了原有的階級制度,但是其實它也建立起一個新的階級制度並擁有新的權力菁英,而這個新的階級制度與權力菁英和現實世界卻是息息相關的。
當然,虛擬與真實的相互入侵與影響不只作用在個人的身上、或者是社會中的階級制度上,當我們將眼光放大至國家時,虛擬開始入侵真實之後,讓我們對於先前一些關於國家的定義產生了質疑與再檢討,虛擬也挑戰了現實世界中現有國家所掌握的政治權力,尤其是一些較為專制獨裁的國家。真實世界中的國家試圖將其政治權力擴張至虛擬,並且也積極的搶攻虛擬世界中的版圖,好捍衛住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對人民控制與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優勢。
大量的英文網頁與網站存在於虛擬空間中,各種即時的、完整的資訊以英文呈現,非英語系國家的網友想要在網際網路上自由的翱翔,找到想得到的資訊,就必須對於英文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而語言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和文化是有密切關係的,於是網友們學習英文、熟用英文後,就可以自在的汲取網路上的英文資訊,而在此同時,也是文化入侵的開始,文化霸權的問題也同時展開。
最後,網際網路這個完全依賴著科技技術所建構出來的虛擬空間,技術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吃重的,而伴隨著科技技術而來的科技權力不只影響了網路中的虛擬空間,對於和虛擬空間漸漸密不可分的現實世界來說,科技權力將會帶來重大的影響。
Power acts everywhere,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whole global.When we enter into the cyber space,what kinds of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will be?
In this text,we''ll discuss how the individual gets the power through exchange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The power elites establish a new class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What is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 old class system and the new one?
When the virtual invades the reality,the autocratic countries will be challeaged.It may be bringing the democracy to the people.The culture hegemony is also the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discussion.
The cyber space is built by the technology,so the technopower is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We''ll discuss this in the text.
Anyway,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power between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ity.
目次
第一章序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
第二節研究動機
第三節研究問題
第四節方法論
第二章權力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第一節權力的相關定義
第二節網際權力與真實權力之間
第三章 換取而來的權力
第四章永遠的菁英?
第一節真實的與虛擬的權力菁英
第二節新階級的出現
第三節數位差距與數位複製
第五章從網際網路之全球化看文化霸權
第一節網路民主與虛擬國家之迷思
第二節全球化與文化霸權
第三節全球數位差距
第六章科技技術所扮演的角色-科技權力
第一節科技權力
第二節未來戰爭與軟體使用
第七章結論:糾纏不清的虛擬與真實
書目
Andrew L. Shapiro著 劉靜怡譯,《控制權革命》,2001,台北:臉譜。
C.Wright Mills著 王逸舟譯(1994),《權力菁英》,台北:桂冠。
Dick Morris(2000),《網路民主》,張志偉譯,台北:商周出版。
Earl Babbie著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Gene I.Rochin,張淑紋(1999),《別讓電腦統治你》,新新聞文化出版
James Adams著 張志誠譯(1999),《下一次世界大戰》,台北:新新聞。
Jeff Goodell著、但唐謨譯(1997),《網路獵殺─全球首號通緝駭客落網紀實》,台北市:遠流。
John Naisbitt&Patricia Aburdene著 尹萍譯(1990),《2000年大趨勢》,台北:天下文化。
John Seely Brown, Paul Duguid, 顧淑馨,(2001),《資訊革命了什麼》,台北先覺。
Manuel Castells著 夏鑄九等譯(1998),《網絡社會的崛起》,台北:唐山。
Mark Slouka著 張義東譯(1998),《虛擬入侵》,台北:遠流。
Marshall McLuhan著,葉明德譯(1978),《傳播工具新論》,台北,巨流
Michael G.Zey著 程嘉安譯(1997),《掌握未來》,新店:書華。
Paul Levinson,宋偉航,(2000),《數位麥克魯漢》,貓頭鷹出版。
Peter M.Blau著 孫非等譯(1998),《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台北:桂冠。
Pierre Bourdieu 厲以賢、白傑瑞、李錦旭編(1992),〈文化再製與社會再製〉,《西方教育社會學文選》,台北:五南。
Reinhard Bendix著 劉北成等譯(1998),《韋伯:思想與學說》,台北:桂冠,1998。
Rob Shields,(1996),《Culture of Internet》, “Virtual Spaces , Real Histories Living Bodies ,SAGA Publications。
Sara Kiesler,(1997),《Culture of The Internet》,Lawrence Erlbaun Associates.
Steven G.Jones,(1998),《Cybersociety 2.0》,”Revisting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NEW MEDIA CULTURE。
Steven Lukes(1986),《POWER》,Blackwell:UK。
Tim Jordan(1999).〝Cyberpower: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Cyberspace and the Internet〞,N.Y.:Routledge。
Tim Jordon著 江靜之譯(2001),《網際權力》,台北:韋伯文化。
William J.Mitchell著 陳瑞清譯(1998),《位元城市》,台北:天下文化。
王佳煌,(1999),《資訊社會學》,學富出版
王孟平(1998),《通訊革命》,台北:中華徵信所。
克麗歐‧歐德薩(Cleo Odzer)(1998),《虛擬性愛》,台北:新新聞。
李金銓(1987),《傳播帝國主義》,台北:久大文化。
李英明(2000),《網路社會學》,台北:揚智。
貝瑞˙薛曼&菲爾˙傑金斯 著;金祖詠 譯(1995),《模擬真實》,台北:時報文化。
彼得.克雷蒙第(1999),《誰在上網?網路使用者大調查》,林以舜 譯。台北:麥格羅希爾。
林志鴻(1994),《三千年大贏家》,新店:書華。
法蘭克‧柯奇著,譚天譯,(1996),《資訊媒體狂潮》,遠流出版
紀登斯著 簡惠美譯(1994),《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台北:遠流。
胡幼蕙(1996),《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胡泳、范海燕(1997),《Internet網路為王》,台北市:捷幼。
唐.泰普史考特著 陳曉開、袁世珮譯(1998),《N世代》,台北:麥格羅希爾。
莎拉.杜男&羅伊.波特編(1999)。《焦慮的年代》,呂捷譯。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
雪莉‧特克著 譚天、吳佳真譯(1998),《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份認同》,台北:遠流。
雪莉‧特克著,施寄青譯(1990),《電腦革命》,遠流出版
華特•威克、吉姆•泰勒著 甄晏、威兮譯(1998),《預約五百年》,台北:時報文化。
馮建三(1992),《資訊、錢、權―媒體文化的政經研究》,台北:時報文化。
葉啟政主編(1994)。《當代社會思想巨擘》,台北:正中出版。
詹姆斯.約爾(1994),《葛蘭西》,台北:桂冠。
翟本瑞(2000)《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揚智。
翟本瑞,(1999)《社會理論與比較文化》,洪葉文化出版。
增田米二著,游琬娟譯(1994),《資訊地球村》,台北,天下文化
賴鼎銘(1999),《資訊科學的思考》,台北:文華圖書管理。
羅德里克.馬丁著,陳金蘭、陶遠華譯(1992),《權力社會學》,河北人民出版社。
期刊論文
《E-Soc電子期刊》,(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home.htm)
吳齊殷(1999),〈電腦網路的社會衝擊:以倫理問題為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7-11。
呂惠萍,(2001),〈誰攻的下虛擬社群---虛擬社群的建立與維持〉, 《誠品好讀》,8:19
林明璇。〈全球資訊網上的權力場域:以女性網站之呈現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
柯淑芬(1998),《網際網路虛擬實境中使用者行為與設計議題之初探性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永泰,(1995),〈抽樣調查中樣本代表性的問題〉, 《調查研究季刊》,1:7-23
孫國祥,〈電子民主社會之願景與因應之道〉,《E-Soc Journal》11,(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index.htm),
戚國雄(1999),〈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12-17。
傅仰止,(2000),〈新世紀調查研究的課題-方法、對象與倫理〉,《第三屆「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
黃學碩(1997),《網際網路公共傳播內容的分析─以交大BBS站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啟政(1996),〈對資訊科技社會來臨的一些思考〉,《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第一屆論文》,台北市:中研院。
翟本瑞(2001),〈資訊社會中市場關係之研究〉,《「市場、國家與教育:教育市場化及其相關議題」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
翟本瑞,〈網路中有無國界〉,《E-Soc Journal》11,(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index.htm)
趙煬(1999),〈網路同性戀-實踐的結構限制:倫理與權力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5:29-33。
蔡承志、林禎舜、蔡麗瓊,〈電子郵件調查穩定度的探討〉,收入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工作室主編,《新世紀調查研究的課題──方法、對象與倫理,第三屆「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10/19-20,台北:南港,頁51-55。
賴曉黎,2000,〈資訊得共想與交換---黑客文化的歷史、場景與社會意涵〉,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謝清俊,1996,〈談資訊的定義與性質〉,《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
葉啟政,1996,〈對資訊科技社會來臨的一些思考〉,《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中研院社研所
網頁
莫大華,〈軍事事務革命與資訊戰的探討〉,(http://fhk.edu.tw/~cswang/prma.htm)。
(http://www.ccit.edu.tw/~mtrd/techofficer/notes/shyuhc/tsld005.htm)。
(http://www.gartner.com/public/static/techies/digital_d/digital_d.html)。
(http://www.icann.org.tw/)。
〈2005年全球上網人數將突破11億〉,《東方網》,(http://lit.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148/20010208/class014800008/hwz307068.htm)
〈上網人口 女性首度超越男性〉,(http://www.taiwan.cnet.com/investor/news/story/0,2000021784,11011624,00.htm)。
〈大陸網站 煽動電腦族攻擊美國網站〉奇摩中時電子報(http://news.kimo.com.tw/2001/04/14/international/ctnews/1494438.html)。
〈中共與美撞機事件引發駭客大戰〉奇摩中時電子報(http://news.kimo.com.tw/2001/04/28/international/cna/1581601.html)。
〈台灣網路人口去年底突破六百二十六萬 ADSL用戶超越Cable Modem〉,《中時科技網》,(http://www.ctech.com.tw/newshtm/internet/900308288.htm)
〈資訊戰〉,(http://www.tacocity.com.tw/paul3333/newpage55.htm)。
〈漢光演習將首見電腦病毒攻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today0807/today-p8.htm)。
〈網路虛擬國家,你信不信?〉(http://www.tanakanews.com.tw/890601.htm)。
CNET電子報(http://taiwan.cnet.com/briefs/news/asia/2000/12/04/20001204d.html?rid=2003)。
Cyber Yugoslavia(http://www.juga.com/)。
Digital Divide Network網站( http://www.digitaldividenetwork.org/content/sections/index.cfm?key=2)
John Simons〈網路上無權監察?〉,(http://www.ch1nese.com/3rdpage.asp?id=1350)
John Suler (1997) 〝Knowledge, Power, Wisdom... and your very own asterisk:Wizards at the "Palace" 〞,( http://www.rider.edu/users/suler/psycyber/wizards.html ),2000/6/8
Shesay網站(www.shesay.com)
The Free Online Dictionary of Computing ,( http://burks.brighton.ac.uk/burks/foldoc/3/31.htm )。
台大椰林BBS站(telnet://bbs.ntu.edu.tw/)。
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社論。
何英瑋報導,(2001),〈網路市場調查公司搶攤 研究方法各異其趣〉 (http://www.ctech.com.tw/newshtm/internet/900318019.htm),2001.03.19
李孟壕,〈撬開數位落差的藩籬〉,(http://www.digitalobserver.com/41-50/45/lee.htm)
李勝富,〈美國數位差距的現況與因應措施〉,(http://www.houstoncul.org/ecs/ecs00/ecs156.txt)。
那福中,(2000),〈數位分歧:Digital divide〉,(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na2000/F_102000.asp)
亞卓市, (http://www.educities.edu.tw/)
亞瑪遜網路書店(http:\\www.amazon.com)
奇摩新聞-資傳網(http://news.kimo.com.tw/2000/08/11/technology/zdnet/528588.html)
奇摩網站, ( http://job.kimo.com.tw)。
林以正,(2000),〈虛擬與真實之間-資訊科技的善與惡 〉, 《資訊素養》電視座談會,(89年9月10日早上10:00公視頻道播出),( http://www.chinatimes.org.tw/events/InformationLiteracy/InformationLiteracy-3-3.htm)
林鶴玲、劉靜怡,(2000),〈新聞如何報導網路色情?〉,(http://iwebs.edirect168.com/main/html/south/50.shtml),2001.04.19
翁自得,〈澈底防止微軟等業者持續獨占或寡占電腦程式市場,以確保消費者權益及電腦安全,新政府應儘速立法強制電腦程式公開原始碼〉,(http://www.eroach.net/article/2-2.htm)。
智富網,〈亞洲上網人數可望激增〉(http://www.smartnet.com.tw/news/economic/finance_other/finance_other20000221_14179.html)。
湯傑郎,〈美國總統Clinton有關「Digital Divide」的演說〉,(traffic.tpc.edu.tw/cliton.htm)。
須文蔚,〈誰能在數位鴻溝上搭起橋樑?〉,(http://www.bookfree.com/stayingauthorv1/staying2wu_cont.asp?authtype=2&articleid=1804)
黃厚銘,《面具與人格認同-網路的人際關係》( http://140.109.196.210/itst/paper/huang-4.htm),2001.04.12
廖文伶,〈全球數位差距〉,(http://www.stic.gov.tw/stic/policy/sr/sr8912/sr8912T3HTM)
蓋世搜尋引擎, (http://gais.cs.ccu.edu.tw/)
賓至剛,〈網路世紀的衝擊〉,(http://www.ecpress.com.tw/netpound.htm)
鐘明通(2000),〈網路疆界〉,(http://www.ithome.com.tw/Column/NetLaw/20001121.html),2000.12.1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